日本突破商用光纤传输速率极限:402Tb/s

日本突破商用光纤传输速率极限:402Tb/s 在2024年圣迭戈举行的光纤通信大会上,NICT通过发布详尽的论文,向全球展示了这一技术突破。他们利用50公里(相当于31英里)长的光缆,通过精密配置的1505个信道进行信号传输,并巧妙地结合了6种放大器和1个光增益均衡器,以充分利用未开发的37 THz带宽,最终实现了402 Tb/s的传输速度。这一技术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在不改变当前光纤基础设施的条件下,数据传输速率能够比之前的纪录高出25%,同时传输带宽也增加了35%。这一显著进步充分证明了现有光纤设施仍然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为未来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本在标准商用光纤中创下 402 Tbps 传输速率的世界纪录

日本在标准商用光纤中创下 402 Tbps 传输速率的世界纪录 由日本国家信息通信研究机构(NICT)光子网络实验室领导的国际联合研究小组演示了创纪录的 37.6THz 总光传输带宽,从而在标准市售光纤中创下了每秒 402Tbps 的新数据速率记录。NICT 在 50 公里长的单光缆上通过 1505 个信道传输信号,使用了 6 种放大器和 1 个光增益均衡器实现了以上记录。该技术可以使用现有光纤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让数据传输速率容量高出此前纪录 25%,传输带宽增加 35%,表明当前光纤措施仍有很大的潜力值得挖掘。

封面图片

#日本 在标准商用光纤中创下 402 Tbps 传输速率的世界纪录

封面图片

希捷推出IronWolf Pro 24TB硬盘 CMR构建、285MB/s传输速率

希捷推出IronWolf Pro 24TB硬盘 CMR构建、285MB/s传输速率 同时,硬盘内置旋转振动(RV)传感器,与双平面平衡配合,解决振动问题,提供一致的高性能和可靠性。硬盘配合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通过预防、干预和恢复建议帮助保护数据,以确保兼容NAS系统上的系统健康。目前,IronWolf Pro系列产品组合已覆盖2TB至24TB容量,具有285MB/s的持续传输速率、最高550TB/年的额定工作负载、以及250万小时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售价方面,IronWolf Pro 24TB硬盘的价格为649美元(约合人民币4652元),目前已上市销售,官方提供了五年有限质保、三年免费Rescue Data Recovery Services数据救援服务和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利用现有光纤达到了301Tbps的传输速率

研究人员利用现有光纤达到了301Tbps的传输速率 红外线传送是光纤宽带的一般工作原理,但研究人员利用新的定制设备,开发了一个从未在商业系统中使用过的频段,即"E波段"。伊恩-菲利普斯博士与波长管理装置。图片:阿斯顿大学科学家们在一份声明中说,工程与技术研究所(IET)于今年 3 月公布了测试结果,测试使用的是已经铺设在地下的光纤电缆。 研究小组还在 2023 年 10 月于格拉斯哥举行的欧洲光通信会议(ECOC)上介绍了这项研究,但论文尚未公开。所有商用光纤连接都通过电缆在电磁波谱中的红外线 C 波段和 L 波段部分传送数据。 用于互联网连接的特定红外区域范围为 1260 至 1675 纳米 (nm),可见光波长大约在光谱的 400 纳米到 700 纳米之间。C波段和L波段(波长在1530纳米和1625纳米之间)通常用于商业连接,因为它们最稳定,意味着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最少。但科学家们推测,总有一天,巨大的流量会导致这两个波段拥堵,这意味着需要增加传输波段来提高容量。S 波段与 C 波段相邻,波长范围在 1460 纳米到 1530 纳米之间。 "波分复用"(WDM)系统中与其他两个波段结合使用,从而达到更高的传输速度。然而,科学家们以前从未能够模拟 E 波段连接,因为该区域的数据丢失率极高,大约是 C 波段和 L 波段传输丢失率的五倍。具体来说,光导纤维很容易受到羟基(OH)分子的影响,这些分子可能通过制造过程或自然环境进入管道并破坏连接。E 波段被称为"水峰值"波段,因为该区域的红外光吸收羟基分子会造成极高的传输损耗。在新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建立了一个系统,使稳定的 E 波段传输成为可能。他们利用 E 波段和邻近的 S 波段演示了成功稳定的高速数据传输。为了在这一电磁频谱区域保持稳定的连接,研究人员创造了两种名为"光放大器"的新设备。"光放大器"和"光增益均衡器"前者有助于远距离放大信号,后者则监控每个波长通道,并在需要时调整幅度。他们在光纤电缆中部署了这些设备,以确保红外光传输数据时不会出现通常困扰这些波段连接的不稳定性和损耗。"过去几年中,阿斯顿大学一直在开发在 E 波段工作的光放大器。" 伊恩-菲利普斯伊恩-菲利普斯(Ian Phillips)说。"在开发我们的设备之前,没有人能够以可控的方式正确模拟 E 波段信道"。尽管 301 Tbps 的速度已经非常快,但近年来其他科学家已经利用光纤连接展示了更快的速度。例如,美国国家信息与通信技术研究所的一个团队创下了每秒22.9 Petabits的纪录,比阿斯顿大学团队达到的速度快 75 倍。他们使用了波分复用技术在 8 英里(13 公里)的距离上演示了这种高速连接,但没有使用 E 波段。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日本NTT研发的新型磷化铟基调制器打破光纤数据传输速度纪录

日本NTT研发的新型磷化铟基调制器打破光纤数据传输速度纪录 CDM 是光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光发射器,可在光通过光纤传输之前,通过调制振幅和相位将信息添加到光上。日本 NTT 创新设备公司的 Josuke Ozaki 说:"视频分发和网络会议服务等需要数据容量的服务已经普及,预计未来还会推出更加丰富我们生活的服务。要实现新服务,提高支持后台的光传输系统的总数据传输速率非常重要。如果光传输能力不足,就很难实现新的便捷服务和数据社会。此外,开发单个模块即可覆盖 C+L 波段的光发射器可实现灵活的网络操作,并降低设备成本。"CDM 照片 资料来源:Josuke Ozaki,NTT 创新设备公司Ozaki 将在 2024 年 3 月 24-28 日于圣地亚哥会议中心举行的全球光通信与网络盛会 OFC 上介绍这项研究。波特率是衡量数据传输速度的标准之一,它表示通信信道中每秒发生的信号变化次数。波特率越高,每个信道所需的调制信号带宽就越大,传统 C 波段可传输的信道数量就越少。因此,将波长带宽从 C 波段扩展到 L 波段(合称 C+L 波段)就显得更为重要。虽然由半导体 InP 制成的调制器具有出色的光学和射频特性,但它们表现出强烈的波长依赖性,因此很难扩展其波长范围。为了克服这一难题,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 InP 调制器芯片,它具有优化的半导体层和波导结构,可以在很宽的波长范围内工作。通过使用这种新型调制器芯片,他们实现了世界上首个使用 InP 调制器芯片的 CDM,该芯片可在 C+L 波段传输,封装体尺寸仅为 11.9 × 29.8 × 4.35 mm3。在 C+L 波段,新型 CDM 的电光 3 dB 带宽超过 90 GHz,最大传输时的插入损耗小于 8 dB,消光比大于等于 28 dB。研究人员还在使用 180 Gbaud 概率星座形 144 级正交幅度调制(PCS-144QAM)信号的实验中应用了他们的新型 CDM,在 C+L 波段 80 千米标准单模光纤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 1.8 Tbps 净比特率。据研究报告的作者称,这是首次证明基于 InP 的 CDM 可以在 C+L 波段工作,也是 CDM 每波长传输容量的世界纪录。该 CDM 的 Alpha 样品已准备就绪,可从 NTT Innovative Devices 公司发货。"下一步是进一步提高波特率,以实现更高的传输速度,"Ozaki 说。"为此,必须找到新的调制器结构和装配配置,包括驱动芯片和封装,以实现更高的 EO 带宽、更低的功耗和更小的外形尺寸。"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NASA再次测试深空光通信 距离2.26亿公里以25Mbps速率传输数据

NASA再次测试深空光通信 距离2.26亿公里以25Mbps速率传输数据 2023 年 10 月太空探索技术公司 (SpaceX) 通过猎鹰 9 号重型运载火箭将 NASA 的灵神星探测器送入轨道,这颗探测器主要是用来探索灵神星 (16 Psyche) 的,这是一颗太阳系中的金属小行星。探测器还搭载了深空光通信模块 (DSOC),主要目的是尝试使用激光而不是无线电来传输数据,原因在于无线电进行深空传输的带宽有限,对于传输大量数据的情况下,需要太长时间。 在 4 月 8 日灵神星探测器距离地球约 2.26 亿公里,NASA 再次启动 DSOC 深空光通信测试,此次测试的平均速率达到 25Mbps,JPL 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工程师大约花费 10 分钟下载了灵神星探测器的重复工程数据进行测试。尽管此次测试的速率远不如之前,不过现在探测器距离也要更远,同时 NASA 最初考虑的速度仅为 1Mbps,所以 25Mbps 仍然是个巨大的成功。 NASA 未来会将无线电与激光链路配合使用,在需要传输大量科学数据时就等待天气良好时使用激光通信,平时发送指令的时候继续使用无电线,这样可靠性更高。来源,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