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光年外 有一颗璀璨的“宝石钻戒”

60亿光年外 有一颗璀璨的“宝石钻戒” 这张照片是韦布望远镜搭载的中红外仪拍摄的,目的是研究暗物质。引力透镜效应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现象。如果在观测者到光源的直线上有一个大质量的天体,就会看到由于光线弯曲而形成的一个或多个图像,特殊情况下还会形成环状,叫做爱因斯坦环。这是由于时空在大质量天体附近会发生畸变,使得光线经过大质量天体附近时发生弯曲。引力透镜是天体物理中最重要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之一,在宇宙学暗物质、暗能量、大尺度上的引力和系外行星探测上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黑洞与黑暗的启示引力波提供暗物质构成的新线索

黑洞与黑暗的启示引力波提供暗物质构成的新线索 从地球向大麦哲伦云观测到的黑洞引起的微透镜事件的艺术家印象图。位于大麦哲伦云的一颗背景恒星的光线被银河系光晕中的一个推定原始黑洞(透镜)弯曲,从地球上观测时被放大。微透镜导致背景恒星的亮度发生极具特征性的变化,从而可以确定透镜的质量和距离。图片来源:J. Skowron / OGLE。大麦哲伦云的背景图像:由 Kevin Loch 使用 ESA/Gaia 数据库编写的 bsrender 生成。图片来源:J. Skowron / OGLE。大麦哲伦云的背景图片:由 Kevin Loch 使用 ESA/Gaia 数据库编写的 bsrender 生成。研究结果发表在《自然》 和《 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系列》上的两篇文章中 。这项研究是由华沙大学天文台 OGLE(光学引力透镜实验)调查的科学家进行的。各种天文观测表明,我们可以看到或触摸到的普通物质只占宇宙总质量和总能量的 5%。在银河系中,恒星中每一磅普通物质就对应 15 磅"暗物质",它们不发射任何光,只通过引力相互作用。"暗物质的本质仍然是一个谜。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它是由未知的基本粒子组成的,"两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华沙大学天文台的 Przemek Mróz 博士说。"不幸的是,尽管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但没有任何实验(包括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进行的实验)发现可能是暗物质的新粒子"。通过银河系光环看到的大质量天体对大麦哲伦云的预期微透镜事件与观测到的微透镜事件的对比。如果宇宙中的暗物质由推定的原始黑洞组成,那么在 2001-2020 年的 OGLE 勘测中将会探测到 500 多个微透镜事件。而实际上,OGLE项目只探测到了13次微光事件,很可能是由普通恒星引起的。图片来源:J. Skowron / OGLE。大麦哲伦云背景图片:由 Kevin Loch 使用 ESA/Gaia 数据库编写的 bsrender 生成。图片来源:J. Skowron / OGLE。大麦哲伦云的背景图片:由 Kevin Loch 使用 ESA/Gaia 数据库编写的 bsrender 生成。原始黑洞的奥秘和潜力自 2015 年首次探测到一对黑洞合并产生的引力波以来,LIGO和室女座实验已经探测到 90 多个此类事件。天文学家注意到,LIGO 和室女座探测到的黑洞质量(20-100 个太阳质量)通常比银河系中已知的黑洞质量(5-20 个太阳质量)大得多。Mróz 博士说:"解释为什么这两个黑洞群如此不同,是现代天文学最大的谜团之一。"一种可能的解释是,LIGO 和室女座探测器发现了可能在宇宙早期形成的原始黑洞群。50 多年前,英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首次提出了原始黑洞的存在,苏联物理学家雅科夫-泽尔多维奇(Yakov Zeldovich)也独立提出了这一观点。"我们知道,早期宇宙并不是理想的均质宇宙微小的密度波动产生了现在的星系和星系团,"Mróz 博士说。"类似的密度波动如果超过临界密度对比,就可能坍缩并形成黑洞。"自从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猜测,这种原始黑洞可能构成暗物质的重要部分,如果不是全部的话。大麦哲伦云被银河系光环中的大质量天体透镜化的艺术印象。图片来源:J. Skowron / OGLE利用微透镜技术探索暗物质幸运的是,这一假设可以通过天文观测得到验证。我们观测到银河系中存在大量暗物质。如果它是由黑洞组成的,我们就应该能够在我们的宇宙邻域中探测到它们。鉴于黑洞不会发出任何可探测到的光,这可能吗?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光线可能会在大质量天体的引力场中发生弯曲和偏转,这种现象被称为引力微透镜。"当三个物体地球上的观测者、光源和透镜在太空中几乎理想地对齐时,就会发生微透镜现象,"OGLE 勘测的首席研究员 Andrzej Udalski 教授说。"在微透镜事件中,光源的光线可能会发生偏转和放大,我们观测到光源的光线会暂时变亮。"变亮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透镜天体的质量:质量越大,时间越长。太阳质量天体的微透镜事件通常会持续数周,而质量比太阳大 100 倍的黑洞的微透镜事件则会持续数年。利用引力微透镜研究暗物质的想法并不新鲜。20 世纪 80 年代,波兰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博赫丹-帕钦斯基首次提出了这一想法。他的想法激发了三大实验的启动:波兰的 OGLE、美国的 MACHO 和法国的 EROS。这些实验的首批结果表明,质量小于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可能只占暗物质的不到10%。不过,这些观测对时间尺度极长的微透镜事件并不敏感,因此对大质量黑洞也不敏感,类似于最近用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的那些黑洞。智利拉斯坎帕纳斯天文台(由卡内基科学研究所运营)夜景。OGLE 项目观测站以及大麦哲伦云和小麦哲伦云。图片来源:Krzysztof UlaczykOGLE 的长期观察研究在《天体物理学杂志增刊系列》(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的这篇新文章中,OGLE天文学家介绍了对位于附近一个名为大麦哲伦云的星系中的近8000万颗恒星进行的长达近20年的光度监测结果,以及对引力微透镜事件的搜索。所分析的数据是在2001年至2020年OGLE项目的第三和第四阶段收集的。Udalski 教授说:"这组数据提供了现代天文学史上对大麦哲伦云中恒星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精确的测光观测。"第二篇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上,讨论了这一发现的天体物理学后果。Mróz博士说:"如果银河系中的所有暗物质都是由1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组成,那么我们本应探测到258个微透镜事件。对于 100 个太阳质量的黑洞,我们预计会有 99 个微透镜事件。1000个太阳质量的黑洞27个微透镜事件。"相比之下,OGLE 天文学家只发现了 13 个微透镜事件。他们的详细分析表明,所有这些事件都可以用银河系或大麦哲伦云本身的已知恒星群来解释,而不是用黑洞来解释。Mróz博士说:"这表明大质量黑洞最多只能构成暗物质的百分之几。"详细计算表明,10 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可能最多占暗物质的 1.2%,100 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占暗物质的 3.0%,1000 个太阳质量的黑洞占暗物质的 11%。Udalski 教授说:"我们的观测结果表明,原始黑洞不可能占暗物质的很大一部分,同时也能解释 LIGO 和室女座观测到的黑洞合并率。"因此,LIGO 和室女座探测到的大质量黑洞需要其他解释。根据一种假设,它们是大质量、低金属度恒星演化的产物。另一种可能是,在球状星团等高密度恒星环境中,质量较小的天体发生了合并。Udalski 教授补充说:"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会出现在天文学教科书中。"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天文学家发现星系的旋转曲线会无限远地保持平坦 挑战现有宇宙学模型

天文学家发现星系的旋转曲线会无限远地保持平坦 挑战现有宇宙学模型 凯斯西储大学(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科学家们在一项突破性发现中挑战了人们对宇宙学的传统认识,他们发现的新证据可能会重塑我们对宇宙的认识。托比亚斯-米斯特尔(Tobias Mistele)是凯斯西储大学文理学院天文学系的一名博士后学者,他利用"引力透镜"开创了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以深入探索神秘的暗物质领域。他发现,星系的旋转曲线在数百万光年内都保持平坦,看不到尽头。科学家们以前认为,星系的旋转曲线一定会随着窥探太空的距离越远而下降。弱透镜旋转曲线建模。资料来源:凯斯西储大学传统上,星系内恒星的行为一直令天文学家感到困惑。根据牛顿万有引力理论,外围的恒星由于引力减弱,运行速度应该较慢。但天文学家并没有观测到这一现象,从而推断出暗物质的存在。但即使是暗物质光环也应该走到尽头,因此旋转曲线不应该无限期地保持平坦。米斯特尔的分析打破了这一预期,提供了一个惊人的启示:我们所说的暗物质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之前的估计,从银河系中心至少延伸了一百万光年。托比亚斯-米斯特尔。资料来源:凯斯西储大学这种长程效应可能表明,我们所理解的暗物质可能根本不存在。"这一发现对现有模型提出了挑战,"他说,"这表明要么存在巨大延伸的暗物质晕,要么我们需要从根本上重新评估我们对引力理论的理解。"文理学院天文学系教授兼主任斯泰西-麦高(Stacy McGaugh)说,米斯特尔的研究成果将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期刊通讯》上,它突破了传统的界限。"这一发现影响深远,"麦高说。"它不仅可以重新定义我们对暗物质的理解,还召唤我们探索其他引力理论,挑战现代天体物理学的根本结构。"米斯特尔在研究中使用的主要技术引力透镜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一种现象。从本质上讲,当一个大质量天体(如星系团,甚至一颗大质量恒星)使来自遥远光源的光线路径发生弯曲时,就会产生引力透镜现象。发生这种光弯曲的原因是物体的质量扭曲了其周围的时空结构。星系对光线的这种弯曲在比预期大得多的尺度上持续存在。斯泰西-麦高(Stacy McGaugh)。资料来源:凯斯西储大学作为研究的一部分,Mistele 在图表上绘出了所谓的 Tully-Fisher 关系图,以突出星系的可见质量与其旋转速度之间的经验关系。"我们知道这种关系的存在,"米斯特尔说。"但并不明显的是,走得越远,这种关系就越牢固。这种行为会持续多久?这是一个问题,因为它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Mistele 说,他的发现强调了在科学界进一步探索和合作的必要性,以及对其他数据进行分析的可能性。McGaugh 指出,国际粒子物理学界为探测和识别暗物质粒子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但迄今为止仍未取得成功:"要么暗物质光环比我们预期的要大得多,要么整个范式都是错误的。"提前预测到这一行为的理论是莫蒂-米尔格罗姆(Moti Milgrom)在1983年作为暗物质的替代理论提出的修正引力理论MOND。因此,对这一结果的显而易见而又难免引起争议的解释是,暗物质是一个嵌合体;也许它的证据指向了某种新的引力理论,超越了爱因斯坦教给我们的理论。编译来源:ScitechDailyarXiv:2406.09685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韦伯望远镜的"红外之眼"以生动的细节揭示黑洞奥秘

韦伯望远镜的"红外之眼"以生动的细节揭示黑洞奥秘 这幅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类星体 RX J1131-1231 的图像突出显示了引力透镜的作用,它放大了类星体,从而可以对其特性和周围的暗物质进行详细研究。X 射线辐射表明黑洞正在快速旋转,很可能是由于星系合并造成的。资料来源:ESA/Webb、NASA & CSA、A. Nierenberg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透镜效果最好的类星体之一,因为前景星系将背景类星体的图像涂抹成了一个明亮的弧形,并形成了该天体的四幅图像。引力透镜最早是由爱因斯坦预测的,它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来研究遥远类星体中靠近黑洞的区域,它就像一个天然望远镜,可以放大这些光源发出的光。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会扭曲自身周围的空间,质量越大,产生的影响就越大。在质量非常大的天体(如星系)周围,经过附近的光线会沿着这种扭曲的空间移动,看起来会明显偏离原来的轨迹。引力透镜的后果之一是它可以放大遥远的天体,让天文学家研究那些原本过于暗淡或遥远的天体。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摄到了位于 60 亿光年之外的类星体 RX J1131-1231 的图像,展示了引力透镜的效果,将遥远的类星体放大成一个明亮的弧线和多幅图像。图片来源:ESA/Webb、NASA & CSA、A. Nierenberg对类星体发出的 X 射线进行测量,可以显示中心黑洞的旋转速度,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有关黑洞如何随时间增长的重要线索。例如,如果黑洞主要是通过星系间的碰撞和合并成长起来的,那么它应该在一个稳定的圆盘中积累物质,而来自圆盘的新物质的稳定供应应该会导致黑洞快速旋转。另一方面,如果黑洞是通过许多小的吸积事件成长起来的,它就会从随机的方向积累物质。观测结果表明,这个特殊类星体中的黑洞旋转速度超过光速的一半,这表明这个黑洞是通过合并而生长的,而不是从不同方向吸积物质。这张照片是用韦伯望远镜的中红外成像仪(MIRI)拍摄的,是暗物质研究观测计划的一部分。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占宇宙质量的大部分。韦伯望远镜对类星体的观测使天文学家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小尺度探测暗物质的性质。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太阳的力量来放大广播 以便与地外文明建立通信

科学家正试图利用太阳的力量来放大广播 以便与地外文明建立通信 由于电磁信号的强度在遥远天体间传播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宇宙中还有各种各样电磁波所谓的“空间噪声”的干扰,直接发送电磁波建立天体间通信几乎不可能。所以只能想办法放大电磁波来取得联系,我已经想不起来《三体》中这个放大广播具体是如何描述的,但是现实世界中有一种非常科学的方法确实可以利用太阳的力量来增强电磁波,并且有机会做到星际间两点的通信传输错误率只有两百万分之一。那么,这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呢,太阳的作用又是什么呢?这个其实就是利用太阳的引力透镜效果。我们知道装满水的玻璃杯会扭曲玻璃后面或内部的光线;在摄影镜头中,如果不进行校正,图像就会弯曲并且看起来不真实。总之光线穿过一个光学透镜,它就不会走之前的直线了,其实引力也有这样的效果准确的说是大质量的天体也能实现这个效果。当光线穿过大质量天体的周围时,它就会扭曲(天体质量小时扭曲可忽略),就像是光线穿过透镜一样,所以这种现象被称为引力透镜。之所以我们前文要对引力引发的这个效果后面加一个修饰表示那是大质量天体引发的,是因为众所周知,光是没有质量的,那么引力如何让它扭曲了呢?时空扭曲示意图 Mysid其实答案非常简单,根本没有引力,引力只是我们自己的感受或者想象出来的而已,而光线扭曲的原因是天体的质量导致空间发生了扭曲,所以即便没有质量的光线也被扭曲了,因为它经过扭曲的空间。这正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试图告诉我们的,而实际上引力透镜就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第一个直接证据,当然之后引力波再次证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引力透镜现象可以让我们看到大质量天体后面的天体,这些天体如果没有引力透镜的作用,以我们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看到。至于我们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取决于透镜对光线的扭曲情况主要就是大质量天体的质量,以及它与成像天体(光源)、观察者的分布。当我们在地球上观察时,观察者的位置固定,那么所成的像自然就是完全取决取决于透镜和光源。时空扭曲示意图 Mysid图:爱因斯坦环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当透镜和目标光源几乎完美对齐的时,那么地球上可以看到一个环形,这个被称为爱因斯坦环。图:这个图片很好引力透镜导致观想扭曲,但是放大了背景星系(AI翻译)当然,引力透镜某种意义上会放大目标扭曲后再聚焦到一点的效果,就像是光学透镜的效果一样。不过与光学透镜不同的是,引力透镜的光线在焦点之后不会发散(你可以用凸透镜试试光学透镜聚焦后在拉长,光线就发散),它会沿着焦点轴一直保持固定这意味着焦点之后的每一个点都是引力透镜的焦点。可以说引力透镜就是我们观察宇宙的重要“工具”,但是这和太阳有什么关系?与通信又有什么关系呢?图源:NASA Ames/SETI Institute/JPL-Caltech其实引力透镜不仅会扭曲光线,包括无线电波在内的其它任何波长的电磁波都会以相同方式扭曲,这意味着无线电波也会被放大。太阳的质量已经足够大,它足够扭曲空间让自己变成一个“透镜”,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阳的引力透镜来做很多事情,当然也包括增强我们发射的无线电波。所以,一些科学家认为,太阳就是人类能找到最好的“通讯设备”。但是要利用这个“通讯设备”并没有想象得容易,首先第一点就是我们必须在焦点之外才能发送和接收信号。焦点也就是光线经过太阳的引力透镜后聚焦的地方,这个距离是多长呢?其实有公式可以计算出来,对于太阳而言,最短距离是550AU地球到太阳距离的550倍,这个距离是太阳系老的第九大行星冥王星和太阳距离的14倍。以人类现有科技,要把无线电设备送到这个距离非常不容易,而且设备要到达那个位置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不过,早在1992年就已经有人提出了FOCAL任务(焦点任务),试图把探测器送到太阳的引力透镜焦点之外,并以此筹备资金。这里还有一点需要提一下,就是太阳的日冕会对电磁波造成干扰,不过这个影响会随着距离拉远而减小。我们前面提到过,引力透镜的成像在焦点之后不会发散,这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但是坏消息是要把设备送到更远的地方会更难。不过,无论如何,将太阳作为增强通讯的手段是未来深空探索的重要手段,甚至可能是唯一手段。深空通讯示意图,图源:Claudio Maccone另外,有学者经过自己的结算,如果在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系统中的半人马座α星(也就是南门二,它比太阳大)的焦点处也放置通讯设备,那么可以实现这两点(太阳和半人马座α星)间通讯错误率仅为两百万分之一,另外发射功率也小得惊人只需十分之一毫瓦。最后我们现在试图将太阳作为通讯设备,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比我们更加先进的文明也在这么做呢?其实,大部分科学家对此都表示赞同的,只要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好奇心和探索需求的驱使,就会让文明去建造这种通讯设备。所以,虽然我们现在“太阳增强通讯”还只是在思想中,但是很可能有其它文明已经在自己恒星的焦点处安放了设备。那么这意味着我们只要搜寻特定的波长,就有机会窃听潜在的地外文明无线电信息,这个是现在一些科学团队在做的事情,只是暂时都还没有进展,不过接下去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对此会很有帮助。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最早的星系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小更亮 颠覆暗物质理论

最早的星系可能比以前认为的更小更亮 颠覆暗物质理论 在过去的一年半里,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拍摄到了宇宙大爆炸后不久形成的遥远星系的惊人图像,让科学家们第一次看到了宇宙的雏形。现在,一组天体物理学家提高了要求:找到时间起点附近最微小、最明亮的星系,否则科学家们将不得不彻底重新思考他们关于暗物质的理论。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天体物理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进行了模拟,追踪了宇宙大爆炸后小星系的形成过程,并首次将以前被忽视的气体与暗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纳入其中。他们发现,在不考虑这些相互作用的典型模拟中,所形成的星系非常微小、明亮得多,而且形成速度更快,反而显示出更暗的星系。矮星系在宇宙研究中的重要性小星系,也叫矮星系,遍布整个宇宙,通常被认为是最早的星系类型。因此,研究宇宙起源的科学家对小星系特别感兴趣。但是,他们发现的小星系并不总是和他们认为应该发现的星系一致。那些最靠近银河系的星系旋转得更快,或者密度没有模拟的那么高,这表明模型可能遗漏了一些东西,比如这些气体-暗物质的相互作用。发表在 《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的这项新研究通过加入暗物质与气体的相互作用改进了模拟,并发现这些暗星系在宇宙历史的早期可能比预期的要亮得多,当时它们刚刚开始形成。作者建议科学家利用韦伯望远镜等天文望远镜寻找比预期亮得多的小星系。如果他们只找到微弱的星系,那么他们关于暗物质的一些想法可能就是错误的。斯蒂芬五重奏(Stephan's Quintet)是由五个星系组成的视觉组合,由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提供的近千个独立图像文件合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天体物理学家认为,如果冷暗物质理论是正确的,韦伯望远镜应该能发现宇宙早期微小而明亮的星系。图片来源:NASA、ESA、CSA、STScI难以捉摸的暗物质本质暗物质是一种不与电磁或光相互作用的假想物质。因此,它无法用光学、电学或磁学进行观测。但暗物质确实与引力相互作用,人们从暗物质对普通物质构成所有可观测宇宙的物质的引力效应中推断出暗物质的存在。尽管宇宙中 84% 的物质被认为是由暗物质构成的,但它从未被直接探测到过。所有星系都被一圈巨大的暗物质光环所包围,科学家们认为暗物质对星系的形成至关重要。天体物理学家用来理解星系形成的"标准宇宙学模型"描述了宇宙早期的暗物质团块如何通过引力吸引普通物质,导致恒星的形成,并创造出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由于大多数暗物质粒子(被称为冷暗物质)的运动速度被认为比光速慢得多,因此这一积累过程是逐渐发生的。了解星系形成的理论进展但是在130多亿年前,也就是第一批星系形成之前,由来自宇宙大爆炸的氢气和氦气组成的普通物质和暗物质在相对运动。气体以超音速流过移动速度较慢的暗物质的密集区,这些暗物质本应该把气体拉进来形成星系。"事实上,在不考虑流的模型中,这正是发生的情况,"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生、论文第一作者克莱尔-威廉姆斯说。"气体被暗物质的引力吸引,形成密度大到可以发生氢聚变的团块和结块,从而形成像我们太阳这样的恒星。"但威廉姆斯和"超音速项目"团队的合著者(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斯马达尔-纳奥兹领导的一组来自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的天体物理学家组成)发现,如果他们在模拟中加入暗物质和普通物质之间不同速度的流效应,气体就会落在远离暗物质的地方,无法立即形成恒星。数百万年后,当积累的气体落回星系时,恒星的形成就会同时爆发。由于这些星系在一段时间内比普通的小星系拥有更多年轻、炽热、发光的恒星,因此它们要亮得多。威廉姆斯说:"虽然流星抑制了最小星系中恒星的形成,但它也促进了矮星系中恒星的形成,使它们比宇宙中没有流星的区域更加明亮。我们预测,韦伯望远镜将能够发现宇宙中因这种速度而变得更加明亮的星系区域。事实上,它们应该如此明亮,这可能会让望远镜更容易发现这些小星系,而这些星系通常在宇宙大爆炸后 3.75 亿年才极难被发现。"由于暗物质是无法直接研究的,因此在早期宇宙中寻找明亮的星系斑块可以为暗物质理论提供有效的检验,而这种检验迄今为止还没有结果。"在早期宇宙中发现成片的小而明亮的星系将证实我们的冷暗物质模型是正确的,因为只有两种物质之间的速度才能产生我们正在寻找的星系类型,"霍华德和阿斯特里德-普雷斯顿天体物理学教授诺兹说。"如果暗物质的行为不像标准的冷暗物质,不存在流效应,那么这些明亮的矮星系就不会被发现,我们就需要回到绘图板上去。"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哈勃望远镜用最锐利的视角揭示光栅星系的尘埃和暗物质

哈勃望远镜用最锐利的视角揭示光栅星系的尘埃和暗物质 哈勃望远镜拍摄到的 NGC 4753 星系显示了复杂的尘埃结构和暗物质光环。这个星系是研究星系形成和测量宇宙距离的重要场所。NGC 4753 位于室女座,距离地球约 6000 万光年,由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于 1784 年首次发现。它是室女座第二云中 NGC 4753 星系群的成员,该星系群由大约 100 个星系和星系团组成。这个星系据信是大约 13 亿年前与附近的一个矮星系合并的结果。NGC 4753星系核周围明显的尘埃通道据说就是这次合并过程中吸积形成的。现在人们相信,银河系中的大部分质量都存在于暗物质构成的略微扁平的球形光环中。暗物质是一种目前无法直接观测到的物质,但被认为占宇宙中所有物质的85%左右。它之所以被称为"暗物质",是因为它似乎不与电磁场发生相互作用,因此似乎不会发射、反射或折射光线。由于这个天体的低密度环境和复杂结构,它对检验透镜状星系形成的不同理论也具有科学意义。此外,这个星系还是两个已知的 Ia 型超新星的宿主。这些类型的超新星极其重要,因为它们都是由白矮星爆炸引起的,而白矮星都有伴星,并且总是以相同的亮度达到峰值比太阳亮 50 亿倍。了解这些事件的真实亮度,并将其与表观亮度进行比较,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测量宇宙距离的独特机会。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