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降幅超预期,加剧增长风险中国出口在 5 月份出现三个月来的首次下滑,随着全球需求减弱,这增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风险。

中国出口降幅超预期,加剧增长风险中国出口在 5 月份出现三个月来的首次下滑,随着全球需求减弱,这增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风险。 官方数据周三显示,海外出货量较上年同期下降 7.5% 至 2840 亿美元,低于预期中值的下降 1.8%。对大多数目的地的出口收缩,对美国、日本、东南亚、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出口 出现两位数下降。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2年10月份,中国出口2983.7亿美元、按美元计价降0.3%;进口2132.2亿美元、降0.7%。这是2020年5月以来

2022年10月份,中国出口2983.7亿美元、按美元计价降0.3%;进口2132.2亿美元、降0.7%。这是2020年5月以来首次同时下滑。出口增幅较9月份5.7%大幅下滑,也远低于预期的4.3%。分析师警告,未来几个季度出口或将进一步下降,中国制造业将承受更大压力。 苹果公司称,郑州富士康产能大幅下降,iPhone 14 Pro 及 Pro Max 发货将受影响,客户拿到新产品的等待时间会延长。 郑州富士康说,自7日起将把在岗工人集中在3个宿舍区,实现宿舍和工厂之间两点一线闭环生产;其余8个宿舍区应政府要求只进不出。公司已下调了四季度业绩预期。 (海关总署,路透社,道琼斯)

封面图片

在美中两大经济体准备“经济脱钩”之际,中国出口商正紧急应对沉重的美国关税压力,采取提价、取消发货以及将商品改道出口到其他国家等措

在美中两大经济体准备“经济脱钩”之际,中国出口商正紧急应对沉重的美国关税压力,采取提价、取消发货以及将商品改道出口到其他国家等措施。 据中国最大的电商协会之一称,中国卖家在电商平台上对美国消费者的商品价格上涨高达70%,而另一些卖家则准备退出美国市场,因为惩罚性关税使贸易变得不可持续。 “我们正在经历水深火热的考验,”该协会表示,其成员在亚马逊、Shein 和 Temu 等平台上向美国销售商品。 一位来自广州的 Temu 卖家表示,一些同行已经在约旦等第三国建立工厂,用于完成商品的最后工序,再重新出口到美国。还有一些卖家尝试通过与美国有贸易协定的国家转运商品。 但他补充说,在特朗普表示有意将关税措施扩大到中国以外的国家后,中国制造商在海外迁移生产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目前,大多数中国商家仍持观望态度。“现在要制定长期计划极其困难。” 航运公司表示,跨太平洋的订单正在被取消,并预计未来几周会出现更多的混乱。 “我们现在看到大量订单被取消,”一位在上海的航运业内人士表示。“形势变化太快了,以至于人们都在撤回集装箱。” “目前我们有一个约100个集装箱的新订单,原定要发往休斯敦,但现在全部暂停了,”这位人士补充说,“情况几乎每小时都在变化。”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反向订单取消的迹象,因为中美贸易现在也受到北京对美国进口商品报复性关税的影响。 据知情人士透露,一批从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天然气订单已被取消,原因是中国提高了相关关税。美国对中国出口的商品还包括农产品、机械设备等。 中国周四按计划实施了对美商品加征的84%报复性关税,总体关税水平已超过100%。虽然这表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不会在不断升级的贸易战中退缩,但中国暂未立即跟进特朗普更高的关税水平。 “如果你想谈,我们的大门敞开;如果你想打,中国奉陪到底。施压、威胁和讹诈不是对待中国的正确方式。” 人民币汇率贬至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也是北京在应对美国关税时愿意容忍人民币逐步贬值的最新迹象。

封面图片

新冠疫情期间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的出口热潮在8月份降温。出口增长放缓有可能侵蚀此前支撑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的支柱。

新冠疫情期间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的出口热潮在8月份降温。出口增长放缓有可能侵蚀此前支撑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的支柱。 经济学家写道,中国需要更多地依靠内需而不是出口。他还称,中国政府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在提振经济活动和疫情防控之间取得平衡。

封面图片

#本周热读 新冠疫情期间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的出口热潮在8月份降温。出口增长放缓有可能侵蚀此前支撑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的支

#本周热读 新冠疫情期间为中国经济提供动力的出口热潮在8月份降温。出口增长放缓有可能侵蚀此前支撑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增长的支柱。 经济学家写道,中国需要更多地依靠内需而不是出口。他还称,中国政府面临的关键挑战是如何在提振经济活动和疫情防控之间取得平衡。

封面图片

以对俄罗斯实施的广泛经济制裁来针对中国,有可能给美国和全球带来严重后果,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出口国。随着中国经济规

以对俄罗斯实施的广泛经济制裁来针对中国,有可能给美国和全球带来严重后果,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出口国。随着中国经济规模在过去20年间膨胀至16万亿美元,经济增长对外贸的依赖度已经下降。 随着中国居民变得更加富裕,国内消费与服务在中国经济中的占比越来越高。 但中国对贸易的依赖程度仍较高,贸易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5%,相比之下美国和日本分别为23%和31%。 俄罗斯上个月入侵乌克兰之后,七国集团国家成为反俄联盟的中坚力量。这些国家仍占中国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虽然比20年前的接近50%有所下降,但自2014年以来保持相对稳定。2014年俄罗斯从乌克兰手中吞并了克里米亚地区。中国对东盟出口的占比已增长一倍至15%左右,超越日本。不过今年1-2月的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最快,增幅达24%。 俄罗斯自从因吞并克里米亚而首次遭受西方制裁以来,与中国的总体贸易已取得增长。但在过去20年里,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占比一直保持在1%到2%之间。 俄罗斯从中国的进口低于其他许多国家,主要以电子产品和消费品(包括手机、电脑、服装、玩具和鞋类)为主。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据,2020年中国单向美国出口的手机价值就达到324亿美元,是俄罗斯的10倍。 中国从俄罗斯的进口以石油为主。2020年原油和其他石油的进口额为270亿美元,超过从俄罗斯进口的所有其他商品,主要包括铜、软木材、液化天然气、煤炭、金属和矿石。 尽管美国已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但西方的制裁并没有特别针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不过美国牵头对俄罗斯银行业实施制裁,禁止以美元进行交易,妨碍了中国为俄罗斯石油货物提供贸易融资的能力。 (路透社)

封面图片

香港出口连续第16个月下跌 创下最长连跌纪录

香港出口连续第16个月下跌 创下最长连跌纪录 由于需求疲软以及中国复苏缓慢继续对香港的经济增长构成挑战,香港出口在8月份创下最长连跌纪录。 根据彭博社,香港政府统计处星期二(9月26日)称,8月份商品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下跌3.7%至3583亿元(港元,下同,约627.28亿新元)。 这标志着香港出口连续第16个月下跌,超过2015至2016年中国大陆股灾期间,以及19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余波期间的持续下跌期。 香港8月份商品进口货值同比下降0.3%,优于经济学家预期的下降4.5%。该月录得贸易逆差256亿元。 8月份香港对亚洲的整体出口货值同比下降3.7%。对大陆的出口下降1.5%,对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出口均录得两位数降幅。对美国和欧盟的出口也出现萎缩。 香港政府发言人在随数据发布的新闻公报中称:“展望未来,对货物的外部需求疲弱,在短期内将会继续令香港的出口表现受压。” 彭博社引述法国外贸银行资深经济学家吴卓殷分析:“连续下跌表明香港的对外贸易部门继续面临挑战。”他补充说,随着电子产品的去库存周期缓慢结束,这种情况应会改善。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