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高法通知,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将于2024年1月上线。

根据最高法通知,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将于2024年1月上线。 近年来,中国裁判文书网不断下架裁判文书,从业者们普遍担心,裁判文书网烂尾或下线后,在法院内部将由“全国法院裁判文书库”来替代。 届时往后的裁判文书可能就只在法院内部公开了。 有网友表示 21 年开始,刑事案件判决书除了酒驾之外,基本不在网上公开了,因为我们国家太大、法院太多、法官个人的理解又有偏差。之前经常有外地律师拿着别的法院的类案判决书来辩护,搞得我们很难堪,有些相同的案子别的省的法官判得很轻,让我们下不来台,所以以后干脆就不上网了,避免大家尴尬。 #法治中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相关阅读:怎么看待全国 #法院 #裁判文书库 即将上线运行?

相关阅读:怎么看待全国 #法院 #裁判文书库 即将上线运行? 墙内的刁民现在还能用老爷定的法律对付老爷么? #裁判文书 #律师 #法律 #裁判文书网 ,被 #裁判文书库 ( #内部 ) #取代 ,是好是坏?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法称将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 平衡公开与隐私保护

中国最高法称将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 平衡公开与隐私保护 争议月余,裁判文书上网制度走向逐渐明了。继先前表示从未关停裁判文书后,最高法院再次发声,明确提出将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据新华社消息,在2024年1月14日举行的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议上,最高法院提出持续深化司法公开,加大裁判文书上网力度。中国最高法提出,具有法治引领、教育、警示作用的文书,都应当上网;最高法、高级法院的文书,要更多地上网;上网文书数量应当保持相当规模,并应当覆盖各审判领域、多种案件类型。

封面图片

最高法12月22日公告,拟建设“”,公众可推荐生效裁判或调解文书入库。

最高法12月22日公告,拟建设“”,公众可推荐生效裁判或调解文书入库。 案例库将向社会开放。入库案例都经最高法审核,具有参考示范的权威性;对于案情类似,适用法律、司法解释相同,参考示范作用相同的案例,入库数量一般不超过2件。 新闻稿同时说明:最高法2021年7月起对“中国裁判文书网”进行整改,修改了公开标准、严格风险筛查,大幅降低了文书上网量。主要考虑是:上网文书过多导致使用效果不佳、形成的检索报告也缺乏官方权威认可;涉诉信息公开导致当事人大量投诉;文书承载大量国情社情信息,大数据技术进步,出现合规可控安全风险,乃至损害国家安全、司法权威。 新闻稿又解释:新建仅供法院内网使用的“”,仍然“查询检索不便”、因此“主要并不是为了给法官办案提供类案查询”,而是服务于政策建议、廉政线索研判等司法大数据分析。 via #法治中国

封面图片

最高法回应裁判文书今后是否还会上网公开

最高法回应裁判文书今后是否还会上网公开 1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征集人民法院案例库参考案例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问: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征集人民法院案例库参考案例的公告》,社会上、特别是法律人都很关注。能否请您简要介绍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的背景和考虑?案例库是否会向社会公众开放?相较于中国裁判文书网,人民法院案例库有何优势?这次为何要公开征集案例? 答:习近平总书记曾用“一个案例胜过一打文件”的生动对比,深刻阐释了司法案例的重要功能。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建设人民法院案例库,就是要提升入库案例的检索精度、认可程度、参考力度和应用广度,最大限度发挥案例的实用效能。案例库建成后,将覆盖各类罪名、案由,在同一罪名、同一案由下的不同法律适用问题也将有相应案例。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必须查阅案例库,参考入库同类案例作出裁判,以保障法律适用统一、裁判尺度统一,避免“同案不同判”。 案例库建成后,当然要向包括专家学者、律师、当事人等在内的社会公众开放!只有供社会开放使用,才能方便人民群众通过案例更加有效地学习了解法律,明悉行为规范,增强诉讼预期,进而促进诉源治理;同时,也将为广大法律、司法界人士提供更加鲜活、精准、权威的办案参考和研究素材。

封面图片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1984年先例 限制联邦机构权力

美国最高法院推翻1984年先例 限制联邦机构权力 当地时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比3的投票结果,驳回了1984年的一项法律先例。法院推翻的先例源自“雪佛龙诉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案”中的裁决,该裁决要求法官听从联邦机构对被认为措辞含糊的美国法律的合理解释。这一原则长期遭到保守派和商业利益集团的反对,被称为“雪佛龙尊重”。美国首席大法官约翰·罗伯茨在判决书中写道:“雪佛龙的判决被推翻。法院必须行使独立判断,决定某个机构是否在其法定权限范围内行事。”

封面图片

【违反 GPL 版权协议,国内首例法院判决】近日,一起关于 GPL 版权纠纷案裁判文书公示。一审判决书显示,GPL3.0 协议是

【违反 GPL 版权协议,国内首例法院判决】近日,一起关于 GPL 版权纠纷案裁判文书公示。一审判决书显示,GPL3.0 协议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合同性质,可认定为授权人与用户间订立的著作权协议,属于我国《合同法》调整的范围。一审判定两侵权被告公司赔偿原告公司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费用共计 50 万元,并停止侵权行为。 #抽屉I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