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顾问提出结构性改革以重振经济

中国央行顾问提出结构性改革以重振经济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刘世锦在上海的一个金融论坛上表示,由于与美国的利差扩大,北京的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受到限制。 他在一年一度的外滩峰会上表示,在财政方面,中国各级政府都面临着压力。 “如果中国继续把重点放在宏观政策上来稳增长,副作用会越来越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说。 “更重要的是,我们将再次错失结构性改革的机会。” 由于消费疲软、出口下降和房地产债务危机加深,中国的新冠疫情后复苏失去了动力,尽管采取了一系列货币和财政措施提振信心,但经济仍举步维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 描述:《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针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本书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和方案。这些难题有些是经济结构上的,有些是体制上的,都经过长期积累,严重制约着经济的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作者黄奇帆长期从事实际经济工作,他对困扰我们的各种问题的症结把握得非常准,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看到本质。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coq2nwWNbde 大小:1 标签:#改革 #经济 #问题本质 # #发展趋势 来自:雷锋 版权:版权反馈/DMCA 频道:@shareAliyun 群组:@aliyundriveShare 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朱民:构建与碳中和目标一致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朱民:构建与碳中和目标一致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1月9日消息,据报道,在第六届新金融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表示,中国金融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碳中和的战略意义。要构建与碳中和目标一致的中国模式的结构性货币政策。 央行和金融监管当局应实行积极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和零碳宏观审慎框架。创新以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二支柱”货币政策向增加碳中和目标的“三支柱”货币政策发展。

封面图片

【书名】结构性改革【作者】黄奇帆

【书名】结构性改革 【作者】黄奇帆 【格式】#epub #mobi #azw3 #pdf 【分类】#政治 #经济 #制度 #改革 #发展 【简介】恰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转型发展、中美贸易摩擦、新冠疫情暴发等问题交相叠加,无不考验着我国面对复杂问题的智慧和勇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空前凸显。这本书从基础性、结构性、机制性、制度性等多个维度,深入剖析我国供给侧关键矛盾并对症下药。 全书一共七章。第 一章详解如何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第二章聚焦去杠杆与金融风险防范;第三章解读新时代下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之路;第四章讲述“数字化”如何重塑经济社会生态;第五章对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开出药方,并预判今后十年房地产行业六大趋势;第六章着眼于国有企业资本运作与地方政府营商环境改善;第七章阐释新局面、新特征下,我国对国际形势与中美关系的应对之道,深入剖析“双循环”新格局。 阅读: 频道:@sharebooks4you 群组:@sharing_books4u

封面图片

中国财政部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国债买卖

中国财政部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增加国债买卖 中国财政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星期二(4月23日)发文称,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中国财政部在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文说,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实施宏观调控、推进金融治理、深化金融改革、维护金融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协同配合的财政金融政策是提升金融供给质量的强大动力。 文章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强化财政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必须建立健全多样化专业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文章说,宏观取向上,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与稳健的货币政策协调,打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组合拳”,在扩投资、促消费、稳出口等方面形成合力。中观机制上,要加强财政与货币政策、金融改革的协调配合,完善基础货币投放和货币供应调控机制,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文章还提到,要研究扩大政府债券柜台销售品种和规模。完善境外主权债券发行长效机制。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畅通利率传导机制,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定价基准作用,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等。微观管理上,统筹运用政策性金融、贴息奖补、融资担保等政策工具,支持和撬动更多资金精准服务经济社会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2024年4月23日 9:29 AM

封面图片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信可期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信可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发挥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可通过货币信贷、利率等政策作用于经济,二者协同发力相辅相成创造宏观政策空间,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在稳定经济、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需要协同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通过二者的 “协奏”,更好地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华彩乐章贡献更多力量。(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国内几位知名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展开讨论。 据中国央行星期三(1月10日)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央行副行长陆磊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包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原央行顾问李稻葵、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等。 新闻稿称,与会专家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更好引导市场预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中国央行没有提及此次研讨会举行的具体日期。 陆磊在会上说,央行历来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诚恳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就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等有关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彭博社报道,中国实际借贷成本飙升,而且由于通缩压力持续,预计实际利率今年将保持高位,这对经济增长构成另一重大威胁。 同时,信贷需求依然疲软,尽管央行努力宽松货币政策。长达数年的房地产市场低迷抑制了与楼市相关许多行业的投资。在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在握紧钱包。这使得流动性只能在金融体系内循环,而不是投资于更有利经济增长的活动。 2024年1月11日 6:28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