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再回应AEB之战:AEB就是个小Case,如果能力全部释放会更强

余承东再回应AEB之战:AEB就是个小Case,如果能力全部释放会更强 在今晚举行的华为智慧出行发布会上,余承东再次回应AEB测试时表示,AEB只是个小Case,a piece of cake。“最近的测试,是我们没释放很多功能,如果释放了,我们会更强”,余承东说。此前,余承东开炮何小鹏,双方就AEB展开隔空论战,随后有媒体进行了多车AEB测试,测试结果问界领先,小鹏垫底。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李想朋友圈长文回应Mega被黑:何小鹏、余承东力挺

李想朋友圈长文回应Mega被黑:何小鹏、余承东力挺 这条朋友圈发布后,吸引了不少人的点赞和评论,其中就包括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和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双方均表达了对理想的支持,不过站的角度有所不同。何小鹏称:用光明反击黑暗,支持!去年我们年底也经历了巨大教训,第一次理解了什么事商场如战场,第一次知道了“国防能力”的意义。余承东表示:始终选择光明,是正确的价值观!一个企业,如果价值观搞坏了,不会有美好的未来!愿我们与产业界一起,用实际行动,坚持始终选择光明,用光明反击黑暗。仔细品一品两位的发言,其实不难看出,何小鹏强调的是自己被外界影响,其所述的“年底教训”,应该就是当时和余承东的AEB之争,最终何小鹏发文表示握手言和,不过看最新发言,这个疙瘩怕是解不开了。而余承东的留言则更多强调是企业自身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除了力挺李想之外,似乎也有回应何小鹏留言的意思。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余承东回应“不卷价格”:向卖几万块钱都能盈利的车企致敬

余承东回应“不卷价格”:向卖几万块钱都能盈利的车企致敬 余承东紧接着表示:你看有咱们国内最优秀的那个车企,他们做20万,甚至十几万、几万块钱的车都能盈利,那真的有低成本的本事,那是令人敬佩的,我向他们致敬,向他们学习。此次余承东吸取了教训,并未公开明说,而是采用了“最优秀”来替代,其实大家都心领神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2024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余承东曾因一句话而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当时他的原话为:现在智能电动网联汽车中,全世界“No.1(第一)”的卷王应该是比亚迪”,因为比亚迪有超低的成本,我们不善于卷超低价格,还是善于卷价值、卷智能化,卷豪华感、舒适感,卷安全。随后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就此进行回应,表示:我们是在卷,但是更多的是卷技术,卷规模,友商也可以把车开到车展上仰望展台的水池,比比越野,下水试试浮水。同时他还称,“比亚迪和华为是战略合作伙伴,我们也买华为的产品,希望余承东在发布会上少点对比,会有更多人喜欢余总也为华为品牌加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理想车友会追尾,又可以把AEB拎出来骂了?

理想车友会追尾,又可以把AEB拎出来骂了? 图源:小红书博主@名车互联理想智能驾驶产品负责人火速回应,事故原因是雨天路滑,车距太近,并称车队均未开启辅助驾驶功能。由于头车减速刹停,尾部一辆车车速较高,较近的跟车距离最终导致事故发生,最后还强调了一句:碰撞前车辆都触发了AEB功能。读了半天,硅基君才搞懂这句话的意思:官方想说的大概是因为触发了AEB,才使得事故并不严重。AEB用“当红炸子鸡”形容一点也不过分,去年余承东舌战何小鹏一事,想必硅友们还有印象,今年AEB的热度可以说非但没有降温,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架势。就像这一次, 尽管有人认为车友会活动事故可以理解,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分明就是AEB失灵的锅。更有直击灵魂的拷问,车速不快为什么AEB没刹停,既然触发了AEB,为何车前脸还撞得这么惨?这不是理想第一次陷入AEB争议,去年5月,四川甘孜的时先生驾驶一辆理想L7在路上正常行驶,突然车速从80km/h减到20km/h左右,原因竟是智驾系统把广告牌中的苏炳添当成了真人。特斯拉、长安深蓝等也被曝出过类似的幽灵刹车事故。早在2021年,特斯拉就曾因幽灵刹车被数名北美车主投诉,2022年11月,一辆特斯拉在旧金山海湾大桥的高速路隧道中急刹,致8辆车连环追尾。也有长安深蓝SL03车主表示之前路过井盖,车辆突然刹停,可能是“系统错判成障碍物了”。AEB误触发时有发生,而触发不及时或者系统压根没介入的情况同样存在。之前易车做了一场AEB测试,在40km/h的行驶速度下,小米SU7三次将假人撞飞,小米SU7开启OTA升级后,易车又做了一轮测试,在52km/h、68km/h的时速下,小米SU7面对行人鬼探头可以及时刹停,但72km/h依旧失败。AEB全称是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即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本质上是一种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即便不开启辅助驾驶,也能自动触发。AEB主要由感知系统、判断决策系统、刹车系统等构成,执行起来可分为FCW(前碰撞预警)和EBA(紧急刹车辅助)两个功能。简单说,当车身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有危险障碍物,智驾系统会先测算出车与障碍物的距离。因此AEB触发过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当障碍物较远时:先进行FCW提醒,以便司机及早刹车;2、当障碍物较近时,即使司机没有踩刹车或者刹车不充分,EBA也能紧急减速制动。因此理论状况下,一套完美的AEB系统应该做到“让车刚好停在障碍物前”。这就有两个难点:一是AEB如何判断不介入刹车就一定会发生事故,二是到底要降低多少车速才能正好停在障碍物前不远不近的距离。AEB从触发到作出判断的时间,往往很短,比如理想AEB系统是在碰撞发生前2-3秒内做出决策,决定是否制动。数据显示,一辆60km/h时速行驶的汽车,反应距离在25m左右,刹停距离大约是20m,还得是干燥路面,如果路面湿滑,刹车距离会相应增加,但若车距过近,即便触发了AEB,最多只能减缓碰撞。此次理想追尾或许就基于类似情况。除去天气、路面等客观因素,避免不必要的误触和漏检、漏刹车其实一直是AEB的重要课题。早期的AEB系统以单毫米波雷达为主,通常只能在30km/h左右的时速下触发,但这套系统对静止物体和行人的识别不够准确,容易漏报,另外因为毫米波雷达无法穿透金属导体,地面的井盖都会被认作是障碍物。到现在,主流技术路线演变成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融合方案,AEB的触发速度上限也提升到了60km/h。2023 E-NCAP测试场景2023年理想在L7首次推出融合激光雷达的AEB方案,将最高刹停时速提高到80km/h,之后问界新M7发布,宣称可在90km/h下完成紧急制动,甚至现在一些新车将120kph下实现紧急制动当作宣传卖点。而事实就像硅友们看到的,AEB常常因为不够成熟而备受争议。一定程度上,这与传感器配置有关,拿融合激光雷达的AEB系统来说,白天光线条件较好, AEB以摄像头为主传感器,激光雷达和毫米波雷达参与感知;而在夜间条件下,则以激光雷达为主,其他传感器参与校验。但由于传感器的长短板有所区别,其他ADAS功能面临的感知问题AEB一样要面对。最后是系统灵敏度的标定,拿小鹏G9和问界M5智驾版的用户手册来看,小鹏是“系统会稍迟启动,避免没必要的介入发生”,问界是“自动紧急制动可能会误触发,导致车辆在行进中突然制动”。业内一直流传着一个观点,认为AEB标定应该做得保守一些,宁可不刹也不能乱刹,防止部分消费者当成万能刹停。试想一下,当你开着一辆高灵敏度标定的车上路,路况复杂些,两轮车再多一些,误触发AEB也许不可避免。万一高速路上突然急刹,不仅可能造成后车追尾,司机本人可能也要面临骨折的风险。当然也不能排除遇到危急情况,AEB成为生命财产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险,具体选择还要看车企自己的策略。小鹏G9(左)和问界M5智驾版(右)手册总之,关于误触和漏检之间的平衡,至今没有一家车企可以真正做到,AEB并非万能,没办法100%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何况国内乘用车还没有强制标配AEB的规定。如果AEB也能像安全带一样成为标配,那时候出啥事再甩锅不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理想汽车CEO回应新车被恶意攻击:决定开始反击

理想汽车CEO回应新车被恶意攻击:决定开始反击 中国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自上市以来深陷舆论风波,还被网民P图成棺材车,理想汽车CEO兼创始人李想回应称,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开始反击,采取法律手段应对。 李想星期一(3月11日)在微信朋友圈发文说,对于事件中存在的那些有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司已经用法律手段处理。 李想写道:“如果我选择向黑暗妥协,甚至加入黑暗,那么我和身边的人就会变成我们讨厌的样子,我们身处的社会也会越来越黑暗。”他说,“经过深思熟虑后,我们决定开始反击,用光明反击黑暗”。 对此,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等汽车圈大佬都在李想的朋友圈下发表评论,支持李想对当前的舆论攻击作出反击。 3月1日,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MEGA正式上市,理想汽车对这款售价高达55.98万元(人民币,约10.64万新元)的电动车寄予厚望,但这款汽车的高昂售价、独特的外观设计引发激烈讨论。 有网民批评,比起腾势D9 EV、岚图梦想家PHEV及小鹏X9等多款热销新能源MPV车型,理想MEGA定价过高,导致其竞争力下降。 除了价格的争议,在理想MEGA上市前后,有网民称MEGA外观丑陋,像是“一口棺材”,甚至有不少网民将MEGA的图片P图成棺材或殡仪车辆。 有行业人士称,类似图片或视频的广泛传播给理想MEGA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可能严重打击其上市后的市场表现。 2024年3月12日 1:15 PM

封面图片

问界M7事故启示录:“遥遥领先”? 口号该收一收了!

问界M7事故启示录:“遥遥领先”? 口号该收一收了! 文 | 新浪科技 罗宁在血淋淋的事故背后,曾经以安全性“遥遥领先”的华为遭口碑反噬。这场华为问界的安全争议凸显了汽车行业宣传与实际性能之间的断层。官方的安全特性在关键时刻的缺失,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不一致说辞,它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信任,更引发了对车企诚信的质疑。设备存在AB供? “汽车安全”纯被误导据车主家人三个沐沐发布的信息来看,事发车辆为问界M7 Plus后驱版5座(24款)车型,购买时间是2024年1月14日,距离事发仅仅三个月时间,因此可以说这是一辆新车。三个沐沐质疑华为问界M7的关键点如下:官方宣传的AEB紧急制动,GAEB异型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三元锂电池,阻燃材料和热失控保护技术撞击等功效……在事故发生时为何未发挥作用?争议最大的是AEB紧急制动功能。问界官方曾回应称“事发车型是入门非智驾版,未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而是使用的博世方案,博世方案AEB的工作范围是在485km/h,碰撞时的115km/h时速已经远超博世AEB触发范围。”然而博世官方则声明“涉事车辆没有搭载博世智驾系统”,因此问界和博世必然有一方在说谎。据博主AutoLab评测官指出,涉事车型搭载的ADAS方案并非来自博世,而是来自福瑞泰克FreeTech,这两家都为M7 Plus配套,属于AB供。据了解,车企在同样配置的车型上采用不同供应商的产品并不罕见,但有些车企会明确告知用户,例如2022年极氪001推出时,提供了日电产和威睿两种电机供消费者选择,但此次问界M7发布时从未有过相关说明。新浪科技发现,问界M7官网上也存在宣传问题。在介绍问界M7的AEB功能时有这样一段解释说明:AEB(自动紧急制动)全称为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问界新M7智驾版(Max版)支持在一定速度下对行人、汽车、二轮车等白名单的识别和紧急制动。但在参数配置页面中,涉事车辆M7 Plus后驱版5座(24款)和价格更贵的M7 Max 后驱智驾版则都显示配备有AEB功能。也就是说,不仅同样价格和配置的非智驾版问界M7会存在AEB供应商的不同,非智驾版与智驾版的问界M7也会存在AEB表现上的不同。但是以上信息官方发布会都未明确告知消费者,一位已购买非智驾M7的车主告诉新浪科技,问界销售人员在介绍时会将全系标配AEB作为一个卖点,“让你觉得入门版本和高配版在安全性上是一样的。”这种“误导”同样也出现在“GAEB异型障碍物自动紧急制动功能”这项安全功能上,实际上该功能并非标配,只有在智驾版问界M7中才配备,在详细的参数配置表中也明确了涉事车辆型号并未配备GAEB,但三个沐沐的家人或许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也可能造成事故发生前车主对于车辆安全性能的误判。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是车门把手未能正常弹出,或者说车祸时车门不能解锁,这与问界M7车主手册中提到的所有车型都支持事故后自动解锁相矛盾。一位汽车行业从业者告诉新浪科技:“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推测是由于电子系统故障、传感器失效、机械故障或电源问题的其中某项或者某几项导致的。”在他看来,如果车辆解锁正常,事发时可以大大减小救援难度并且节省宝贵的救援时间。此外,关于电池和安全气囊是否安全等问题,尽管官方指出“安全气囊正常打开,动力电池包特性均正常。”不过从目前事故现场相关的视频中不能明确判断,因此这些信息更进一步需等待事故调查报告结果公布。问界M7 Plus的安全争议凸显了汽车行业宣传与实际性能之间的断层。官方的安全特性在关键时刻的缺失,以及与供应商之间的不一致说辞,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信任,更引发了对车企诚信的质疑。正如一位网友评论指出“现在的车跟手机一样,分基础版,Plus,Pro,max等,这种关乎人身安全的交通工具在各种配置上进行阉割,却都是按顶配的配置来宣传,大家为什么还能放心买。”如今,问界汽车销量仍在不断增长,只不过,“遥遥领先”的华为和问界的口碑,能否继续赢得更多人信任,还需要画一个问号。车企“XX领先”? 口号该收一收了在2023年的问界新M7发布会上,余承东曾说改款问界M7的研发投入超过5亿元,更多地将钱花在了“看不见的地方”,他也曾在不同场合跟大家强调华为在安全方面“遥遥领先”,在这样的宣传下,问界汽车迄今为止累计销量近30万台。今年1月1日至4月22日,问界汽车累计销量达到10.5万辆,成为国内新造车品牌TOP1。用户对华为的信任给华为以及问界汽车带来了泼天的流量,众多消费者不仅通过各种视频、图文内容替华为免费宣传其智能驾驶技术和各种安全性能,还让更多用户放下了开车时的警觉心理。网络上时不时就会出现有车主开启智能驾驶功能之后双手脱离方向盘,甚至在驾驶位置睡着等极端危险的情况。如果说上文提到的车辆配置不透明会让人产生自己的车硬件配置足够安全的错觉,那么智能驾驶的方便好用则进一步降低了用户的谨慎驾驶习惯。自“遥遥领先”成为一句口号快速破圈之后,越来越多车企开始在发布会上夸大、渲染其各种优势,尤其是智能和安全这些非常容易引起用户感知的方面,“最先进”“最强大”等字眼也时常出现,甚至一些车企还会非常明显地做出一些危险操作的示范,从而对消费者产生极大误导。曾经,小鹏汽车为了宣传其NGP辅助驾驶技术,在官方宣传视频中非常直观地告诉消费者,开启NGP后,驾驶员可以在车上自拍甚至喝咖啡(相关视频已删除)。而蔚来副总裁沈斐的微博中,也曾提到使用其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可以“放心地边吃东西边开车”(相关内容已删除)。此前余承东曾在朋友圈中表示,自己从安徽老家开问界M9回深圳,“15个小时行驶1314公里,全程智能驾驶正常行驶无接管、零接管!”如今,包括问界在内,许多厂商都要求驾驶者通过在线测试才能开启高阶辅助驾驶,并且也会给用户说明辅助驾驶的使用场景的注意事项,这一定程度上让用户有了更明确的认知。但华为和问界的影响力却是跨越圈层的,用户甚至因为品牌而愿意承担更多溢价。一位3月刚刚提车2023款问界M5后驱智驾版的老车主毛敏表示,因为经常在网上刷到各种各样的问界化险为夷的相关视频,以及余承东此前曾说问界拥有“所有的车里面最好的AEB”“问界的车没有一辆车出现被烧掉的问题,很多车天天都在烧”……他在明知道4月可能会出新车的情况下依然提车2023问界M5,并且一个月之后还被官方狠狠“背刺”,亏了3万元。但如今的交通事故让他重新思考:“我们都知道没有绝对安全的车,但是官方的宣传口号过于夸大了,所以大家才开始质疑问界。”“很多车主像我一样怀揣着对华为的信任,坐上车体验了自动驾驶功能,下单很痛快。”但如今看来,这种品牌滤镜和厂商的夸大宣传是对消费者有负面影响的,买车一定不能头脑过热。“千万别太把宣传太当真,千万别为某种看似信仰的东西下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上海证实特斯拉FSD路测 中国场景迎来最强智驾鲶鱼

上海证实特斯拉FSD路测 中国场景迎来最强智驾鲶鱼 消息已经得到了官方证实。在介绍上海临港新片区南汇新城时,该区管委会数据处处长陆森透露;南汇新城正推动10辆特斯拉车辆开展FSD落地试点。虽然这个“正推动”是否意味着已经落地还不得而知,但至少这句话已经证实,特斯拉FSD,要在国内落地试点了。特斯拉FSD入华终于迎来最关键的一环,此前的事实、传闻也终于可以尘埃落定。而现在距离第一次传出特斯拉FSD即将入华的传闻,刚好过去一年。2023年6月,一位海外特斯拉粉丝爆料称,特斯拉FSD已经在上海获批。虽然随后特斯拉中国官方立刻回应:消息不实,具体什么不实,并没有阐释。而后面的进展在逐步证实这则消息。2023年11月,特斯拉中国车主手册突然更新了FSD(Beta)的功能介绍,看起来是个预热的信号,官方这时的回应是:目前正在推进FSD在国内落地。随后就是今年4月,马斯克空降北京的同日,特斯拉通过数据安全检测的通报发布,国产Model 3/Y均符合汽车数据安全合规要求。一方面这意味着特斯拉通行机场等场所解禁,另一方面则说明,特斯拉FSD落地准入,数据处理安全性、隐私保护已合法合规。除了一些确定的事实,还有更多证实特斯拉FSD入华在逐步推进的传闻。同样还是马斯克来华当日,多方新闻突然爆料:特斯拉FSD已经获批入华,能在中国推出了。并且特斯拉FSD用的地图数据还是百度的。好巧不巧的是,当时百度才宣布完百度V20车道级导航地图将在特斯拉全球首发(目前已经推送),关键的地图数据也没有了阻碍。随后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正在向有关部门备案FSD软件,以便在今年推送这一功能,同时还准备引入订阅制,大约98美元/月(约711元/月)。虽然这则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在相关部门备案通过后就意味着可以在国内道路上开启测试,为后续的推送做准备。而现在,落地测试正在推进。从特斯拉推送更新FSD的流程来看,一般先是路测,随后员工和内测用户可用,再就是全量推送。路测开始后,全量推送也就不远了。特斯拉FSD入华,智驾鲶鱼来了虽然不知道测试以及推送的是哪一版本,但至少不会比国外落后太多。而国外FSD V12已经全面推送,博主还是用户实测视频已经层出不穷。比起一开始清一色的好评,比如顺风车乘客完全意识不到车是“自己在开”,全程0接管0脱离;能够丝滑处理掉头、加塞等极限场景。△来源X用户Rob Maurer最近也开始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声音,比如过于谨慎,没有办法很好处理与过马路的行人还有路边随停的出租车的关系。△来源YT频道Ananto但整体都会提到一个评价:非常像人在开。而这样的类人系统,正是通过模型和数据不断地训练迭代出来的。倘若在国内开始推送,国内比北美更复杂更多的交通参与者、道路环境,数据量不会小。那么如此庞大的数据,对于系统训练、迭代无疑会带来很大的驱动力,系统是否会“水土不服”,也将由这些数据来改善和优化。另外,FSD入华也会对中国智能车产业带来更有讨论度的影响。特斯拉的BEV+Transformer、端到端架构大火,国内已经有许多智能车玩家优化自家智驾系统,并提出新的方式。并且跑在前面的,不少都是采用包含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方案的玩家。华为不久前才更新完智驾ADS 3.0方案,去掉BEV网络,改用GOD通用障碍物识别网络,并引入PDP网络统领预测决策和规控,训练数据量每天3000万公里,每5天模型就能迭代一次。小鹏的XNGP则利用大模型具备时空理解能力搭建感知架构,以及用神经网络负责规划和控制,最近还增加了AI代驾,号称“有路就能开”,将在三季度在全国实现。理想的AD Max 3.0已经全量推送,使用BEV+占用网络、时空联合规划算法和MPC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分别负责感知规划和控制。最新已经开始内测端到端和视觉模型的算法架构,号称明年上半年就能推送L3级别的自动驾驶。另外还有纯视觉派的极越,PPA智能驾驶结合BEV+OCC+Transformer,还引入视觉大模型VTA,最近一次更新一次性在国内扩张百城。如果放在几年前,特斯拉FSD的效果足够炸裂,但现在国内也不缺熟悉本地车况,而且还能迅速迭代升级的本土玩家。等到特斯拉FSD推送后,到底谁才是真的“遥遥领先”?不过余承东已经不这么说了,在最近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大嘴非常谦虚:我不太喜欢夸大事实,说我们这不行那不行。我们不必骄傲自满,更没有必要妄自菲薄,别人做得好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做得更好。那么到底是特斯拉做得好还是国内玩家做得好,就留给车主自行评判吧。很快就能是骡子是马,中国路况见分晓了。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