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称飞凡汽车预计将裁员 70% 以上,品牌或已被上汽集团放弃

消息称飞凡汽车预计将裁员 70% 以上,品牌或已被上汽集团放弃 据 “RoboX” 公众号消息,因急需降本和品牌调整,上汽飞凡汽车已开始实施裁员,特别是飞凡本部员工。而已被整合的飞凡高阶智驾团队,也已经整体被裁。 据上汽内部人士透露,飞凡本部预计将被裁员 70% 以上;即便躲过本轮裁员,飞凡员工也会大概率面临降薪。 同时他也表示,目前整合进上汽的飞凡高阶智驾团队确实已遭 “团灭”。未来,上汽的智驾研发工作,将主要放在零束科技。 据另一位知情人士 Simon(化名)认为,“从一系列做法来看,上汽已经放弃飞凡这个品牌了……“ 来源:财经慢报频道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汽飞凡遭车主公开维权:承诺明年投建5千座换电站 如今只建了26座

上汽飞凡遭车主公开维权:承诺明年投建5千座换电站 如今只建了26座 计划2022年内围绕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成都、天津、杭州、苏州、南京、郑州投建近40座综合服务能源站,2023年投建300座,2025年投建近3000座。但时至今日(2024年7月),上汽飞凡建成并投入运营的换电站一共只有26座,其中17座位于上海。上汽飞凡车主们一次次拨打400电话询问建站进度,得到的回答永远是"正在规划"。最近的一次新站上线已是今年1月30日,至今已有半年时间没有任何新站上线,并且,他们得到的消息是,今后不会再有新站上线,他们广大租电车主深深的感到被愚弄,被欺骗。他们换电车主现在还在忍受每月1260/1560元,高于同行的电池租金,其中还包括80元/月服务费。过去两年2年里,除了支付雷打不动的电池租金,几乎没得到任何服务,他们广大飞凡换电车主既没有换电站可用,又没有享受到任何充电补贴。请问有何脸面继续收取每月1260/1560元的高额电池租金,是不是继续把广大换电车主当作韭菜狠狠收割。这位车主也提出了车主们的诉求:1.立即将电池租金降到行业平均水平,和同行看齐,并对无换电站地区车主做出减免租金等措施,直到换电站建成为止,立即停止收取所谓"服务费"”。2.如已明确无新增换电站规划,应明确告知租电车主,而不是用“规划中"来搪塞。3.对未换过电的租电车主,如要买断电池,只能补齐电池本身剩余款项,立即停止征收所谓“手续费,补偿金”。如果早知道飞凡换电站的建设如此拉胯,我们有几个车主会去租电?这种损失不应该由车主承担。4.对需要退出RBS计划,退还电池的车主,除了应缴租金外不应收取任何费用,停止征收所谓"3个月违约金+1500元电池拆卸费”。最后,如果上汽飞凡、捷能智电的相关负责人继续无视租电车主的合理诉求,广大的租电车主将联合起来,走法律途径,正式起诉上汽飞凡、捷能智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目前,上汽飞凡方面还暂未对此做出相关回应。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智己汽车已获中国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智己汽车已获中国L3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中国国有汽车制造商上汽集团旗下的电动汽车品牌智己汽车宣布,公司搭载L3级别自动驾驶功能的车辆已在上海市获得高快速路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综合观点网和路透社报道,智己汽车(IM Motors)星期一(12月18日)宣布上述消息。 智己汽车称,未来将在上海市指定区域开展L3高快速路自动驾驶道路测试,以加速推进高阶智能驾驶产品研发落地,满足用户对高阶智驾汽车的需求。 根据国际汽车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划分方法,自动驾驶从L0至L5总共被分为六个级别,L0代表没有辅助驾驶的传统人类驾驶;L3级自动驾驶在人工智能不能准确判断时,仍然需要人工介入操作。 智己汽车也正在申报中国工信部L3公告准入试点,并有望成为首批进入L3级自动驾驶准入试点的车型。 工信部今年11月发布《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L3、L4级自动驾驶车辆准入和上路试点的通知》,这意味着距离允许个人购买者和车队运营商销售和使用此类车辆又近了一步。 据财新网报道,首批车型可能会在明年第一季度获得批准。 2023年12月18日 5:24 PM

封面图片

碰瓷小米,智己汽车24小时实现“三连跪”

碰瓷小米,智己汽车24小时实现“三连跪” 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刘涛可能是公开场合道歉最多的汽车“一把手”。今年1月,大量智己汽车车主反馈称遇到了车机故障,刘涛在微博中解释原因后称“深表歉意”。去年10月,App后台服务器宕机,刘涛称“万分抱歉”。更早之前,刘涛因为公司发布视频中自己在高速试驾智己L7违停、变道不打转向灯、实线变道、连续变道及超速等违章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同时也向公众进行过道歉。刘涛的诚恳,未能带动智己汽车的销量。此前,刘涛曾表示2024年智己汽车目标销量12万-13万辆。但今年Q1季度,智己汽车累计销量仅为10001辆。分析认为,按照此销量估算,智己汽车可能达不到年度目标的一半。“碰瓷”小米后,三次道歉事件经过并不复杂。4月8日晚间,智己汽车发布新车L6,其在发布会中直接拉出了小米SU7 Max版本全面对标,并在介绍中误标小米汽车参数,称“小米汽车电机采用前IGBT后碳化硅模块的电驱,而智己L6则采用了前后双碳化硅电驱”。但很快,智己汽车遭到小米汽车的强力回击。4月8日晚到9日凌晨,小米公司发言人连发三条微博敦促智己汽车道歉。在小米汽车发言人看来,智己公司作为上汽集团旗下控股子公司,竟会出现如此谬误的错误,要么是其“专业能力缺失”,要么是“有意造谣抹黑”。这一做法和上汽集团声誉无法匹配,公司作为同行无法理解。或许是迫于压力,截至目前,智己汽车和刘涛已三次公开道歉。强调“对标近期同级流量热议的小米SU7产品力介绍过程中,由于团队内容审核疏漏,造成一处关键参数的错误标注。”然而,在最后一次致歉中,智己汽车还直言“小米公司发言人”在三次官方回应中用到了“有意造谣、抹黑、骚扰、不体面”等带有伤害性的道德贬义词,“请小米公司发言人能如雷军先生所说的那样‘口下留情’!”智己汽车这一连串的操作,不仅让消费者们看得一头雾水,也让业界深受震撼。一把手“善于”道歉事实上,这不是刘涛首次向公众道歉。今年1月3日,刘涛刚因为智己汽车车机大面积故障问题进行过一次公开道歉。今年初,大量智己汽车车主反馈称遇到了车机故障,出现的问题包括:车速、档位不显示;无转向声音、无雷达提醒且流媒体后视镜也出现了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这一系列问题导致车辆驾驶中存在安全隐患。据智己汽车相关软件负责人表示,此次事件是“一个非常幼稚的软件Bug”导致的,“原因是在 IMOS 中集成了 PDC(倒车雷达)提示音的渲染算法中卡了一个时间戳的bug。”彼时,对于这一问题,刘涛便曾公开道歉称,“对于近期部分车辆出现的屏显信息和倒车提示音缺失的问题,给大家带来的不便和麻烦,谨代表智己汽车向用户们深表歉意。”而在此之前,2022年12月5日,刘涛也曾因为公司发布视频中自己在高速试驾智己L7违停、变道不打转向灯、实线变道、连续变道及超速等违章行为,受到行政处罚,同时也向公众进行过一次道歉。当然,刘涛也有不道歉的时候。据新浪科技此前报道,早在智己汽车发布首款车型智己L7时,刘涛曾在发布会上公布了一项“天使轮车主”权益:车辆完成交付后,只要车主每年正常行驶超过5000公里,所产生的数据权益可以用于选择兑换下一代激光雷达融合支架系统,或在正常行驶三年,后去升级一块不低于120度电的高阶能量电池。但随后,公司因不知名原因变动该项政策,导致第一批购买车辆的用户权益变动,452名车主因此走上集体维权的道路,但作为曾经许下承诺的公司领导人,刘涛至今未对此事进行过公开回应。恐难达成年销量目标在经历了2023年从年头打到年尾的“价格战”后,进入2024年,国内汽车行业“卷”的程度,并没有丝毫减弱。一方面,降价依然是各大汽车厂商惯用的促销手段。据此前业内统计,仅2024年2-3月,便有比亚迪、问界、零跑、小鹏、东风、长城、奇瑞、广汽、上汽大众等约30家车企加入此轮价格战,通过直接降价、赠送权益、保值回购等方式进行获客。另一方面,华为系智能车企销量的快速提升,以及小米汽车等新造车势力的加入,也正抢占市场份额,加剧行业内卷。在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梅松林看来,“汽车市场的决战已经开始,淘汰赛正在上演,有技术、有根基、产品有特色、品牌被市场认可的企业最终才能活下来。”只不过对于智己汽车而言,作为由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联手打造的高端纯电品牌,含着“金汤勺”出生的它,似乎并未在这场竞争中“卷”出理想的结果。据刘涛此前采访中透露,2024智己汽车目标销量12万-13万辆,智己达成目标所需月均销量为1万-1.08万辆,所需全年同比增长为 213.32%239.43%。不过,据上汽集团最新公布的2024年3月整车销售数据,截至今年3月31日,智己汽车1-3月累计销量10001辆,一季度累计销量仅为刘涛此前公布销量目标的1/12,年度目标完成度较低。在汽车行业竞争加剧的当下,车辆问题不断,新车发布事故不断的智己汽车,处境堪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特斯拉从此无禁区 但FSD入华还没时间表

特斯拉从此无禁区 但FSD入华还没时间表 FSD(完全自动驾驶)特斯拉中国官方FSD服务购买页面的描述,也被爆出已经由“稍后推出”改为“即将推出”。对此,特斯拉中国方面对外回应称,“目前尚无FSD进入中国的时间表。”百度方面则表示双方正在接洽中。随着FSD入华,需要迎接大考的不只是国内车企,还有特斯拉本身:转向新能源时代以来,靠着领先的技术创新优势,特斯拉成为新能源汽车品牌中最具产品号召力的车企。但随着在电动化能力上逐渐被部分中国车企追赶上来,FSD成为特斯拉维持品牌购买力的另一新武器。如果FSD在国内开放后,同场测试下表现不如预期,特斯拉在华销售或许会进一步受到影响;反之,如果FSD被验证确实领先于国内同行,中国市场很有可能再次成为拉动特斯拉发展的引擎。在一季度营收和销量罕见双下滑之后,着手推进FSD入华事宜的马斯克,仍不忘加紧执行降本增效策略。访华结束几小时后,当地时间本周一晚间,距离上次宣布裁员10%不到半个月时间,马斯克再次决定裁掉数百名员工。在发给特斯拉高管的内部邮件中,马斯克表示,“希望这些行动清楚地表明,我们需要在员工数量和削减成本方面保持绝对的核心态度……虽然一些高管正在认真对待这一问题,但大多数人还没有这样做。”01FSD何时进入中国尚未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斯拉的确与百度在地图导航服务上达成了合作。4月30日,第一财经曾爆料特斯拉与百度地图的合作为“独家”、深度定制。百度地图相关人士则告诉盒饭财经(ID:daxiongfan),该服务之前是为了头部车企客户做定制化,没有开放给其他客户;现在已经通过了测试验证,因此将面对所有车企开放合作。盒饭财经获悉的一份资料显示,自2024年5月1日起,百度地图面向高级辅助驾驶行业,全面开放合作车道级地图数据(简称LD地图)。通过与百度合作,特斯拉扫清了在中国境内提供辅助驾驶系统的一个重要监管障碍,即数据合规,从而有助于缓解监管机构对数据安全风险的担忧。不过,更大的数据安全考验还有待马斯克解决,即特斯拉能否将在中国收集的数据传输到美国,以帮助训练其FSD更进一步强大。想要将中国现有170万左右的特斯拉车主数据传输到国外,马斯克必须通过中国严格的数据跨境传输审批程序。此外,在大模型方面,特斯拉是否仍会继续选择与百度合作,也将是留待马斯克解决的另一个问题。随着ChatGPT爆火,一众车企也着手将大模型引入车机。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0个汽车品牌搭载大模型。华为盘古、百度文心一言、科大讯飞星火等通用大模型纷纷上车,比亚迪、小鹏、理想等车企,更是相继推出了自研的行业大模型。受限于监管政策,智能硬件进入中国市场选择国产大模型早有先例可循。三星今年发布的旗舰新机Galaxy S24系列,国行版便集成了百度文心大模型的多项能力。3月份,库克访华之际,苹果也被爆出正在和百度谈判,欲引入百度文心大模型等AI技术,为今年的iPhone 16、Mac系统和iOS 18提供AI功能。彼时,百度回应盒饭财经称,双方正在磋商阶段。02FSD和大模型上车,都还需要等待各方的进一步消息。但部分特斯拉车主已经解锁了“新体验”。4月28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国家计算机网络应急技术处理协调中心发布《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通报显示,特斯拉中国生产的Model 3/Model Y车型,全部符合合规要求。据凤凰网科技报道,各地已陆续解除(如机关单位、机场、高速等)对特斯拉等智能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2021年以来,陆续有特斯拉车主反映,自己在外行驶过程中遭遇禁行禁停处理,有的地方是明确立牌禁行,有的则是临时管制:2023年8月,湖南岳阳机场停车场被立起了一道牌子,上面写着:涉密管制区域,禁止特斯拉入内。有工作人员对外表示,因为特斯拉的哨兵模式,存在泄密风险;2023年9月,有特斯拉车主在杭州高架桥上被交警拦下,给出的原因是“临时管制”。面对质疑,交警进一步回道:“是有点搞笑,但是你要服从,你服从我(指挥)就行了。”如今,环绕在特斯拉中国头上的禁行禁停政策不复存在,特斯拉在中国从此再无禁区,但面对华为、小鹏等国内车企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竞争,特斯拉FSD究竟效果如何,仍需靠实战证明自己。自2020年推出FSD以来,特斯拉一举将全球车企带入比拼NOA(领航辅助驾驶)的新阶段。马斯克特意给团队设定了一个追逐指标,即特斯拉全自动驾驶车辆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能够行驶的里程数。“我希望每次开会的第一张幻灯片都能展示每次干预前自动行驶里程的最新数据。”马斯克说:“如果训练人工智能,我们应该优化什么?答案是提高两次干预之间的行驶里程数。”为了响应马斯克号召,特斯拉相关团队成员在工作区安装了85英寸的巨大显示屏,实时显示完全自动驾驶车辆在没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平均行驶了多少英里。他们还特意在办公桌附近放了一面锣,每当他们成功解决了一个导致干预出现的问题,他们就敲一次锣。直播演示人类干预情况,也成为国内车企演示智能驾驶系统的名场面:2024年2月,春节期间,余承东发文称,自己从安徽老家开问界M9回深圳,全程1314公里,使用华为高阶智能驾驶,除了出深圳高速的时候需要人工选择收费口,全程零接管;2024年4月,李斌选在周末北京晚高峰期间,开启智能驾驶系统,从国贸,经过央视大楼、朝阳公园,穿过工体、三里屯、雍和宫、五道口等热门商圈,全程31.2公里,累计1.5次接管。在特斯拉FSD因为监管政策无法进入中国期间,一众国内车企,尤其是造车新势力,围绕NOA展开开城大战。截至5月份,目前号称已经推送“全国都能开”智驾能力的车企,便已经包括有华为、小鹏、理想、蔚来等四家,小米则宣布将在8月份之后达成这一目标。一旦FSD确定入华时间表,等待马斯克的第一件事,或许便是宣告何时在开城数量上追平造车新势力。03在迎战国内车企之前,如何在中国营销FSD,也将是马斯克需要解决的另一大事。近期,问界M7死伤事故,再次引发外界对车企有关智能驾驶系统的营销质疑。2021年8月发生的蔚来ES8车主在启用NOP领航状态下因车祸离世事件,成为国内涉及自动驾驶营销表述的关键节点。此事发生的同年8月,理想汽车官方网站将辅助驾驶系统的名称,由原来的“理想AD高级辅助驾驶系统”,改为“理想AD辅助驾驶系统”,删除了“高级”二字;小鹏汽车官方网站对辅助驾驶系统的称呼,由原来的“XPILOT3.5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改为“XPILOT3.0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删除了“自动”二字。此后,涉及自动驾驶系统的表述中,各大车企相继加上了“辅助”“智能辅助”等词,“高阶”“高级”等字眼,直到去年城区NOA功能落地之后,才又被部分车企对外提及。通过更改名称,降低车主对自动驾驶能力预期的行为,更早发生在特斯拉身上。据《中国企业家》报道,2016年1月,在京港澳高速河北邯郸段,一辆特斯拉追尾道路清扫车,导致特斯拉司机不幸身亡。随后,到2016年8月16日,特斯拉中文官网将“自动驾驶”一词变为“自动辅助驾驶”。事关车主人身安全,没有任何国家敢在自动驾驶方面有所松懈。在美国地区,特斯拉于2021年正式发布FSD Beta版时,也必须加上“Beta”后缀,以提醒车主该功能为“测试版”,行驶过程中双手仍需时刻留意接管方向盘。即便今年3月,特斯拉向美国部分用户推送FSD...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