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回中国消费者,丰田能做的不多。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它们把销量不佳的电动车型 bZ4X 改名为铂智 4X,在此之前,这款

「……为了挽回中国消费者,丰田能做的不多。去年广州车展期间,它们把销量不佳的电动车型 bZ4X 改名为铂智 4X,在此之前,这款车在中文互联网传播更广的名称是 “验证码”。」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from 不存在的世界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bZ4X,丰田的转折点?】2019 年 6 月到 2022 年 10 月,bZ4X 用 40 个月的时间,磕磕绊绊地走过了概念

【bZ4X,丰田的转折点?】2019 年 6 月到 2022 年 10 月,bZ4X 用 40 个月的时间,磕磕绊绊地走过了概念到全球上市的路。但 40 个月后,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市场早已经历多轮「洗礼」。 #抽屉IT

封面图片

丰田跟华为合作智驾,“华系”就这么走向全球了?

丰田跟华为合作智驾,“华系”就这么走向全球了? 最开始是车fans在微博透露了:丰田、本田、日产之一,会上华为智驾的消息。合作方式、合作对象等具体细节全都没有提及,但“日系”、“华为”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成了张力极强的流量密码,令人浮想联翩。紧接着一则新的爆料,直接指出与华为合作的那家日系车就是丰田,并明确说明是三方合作,顿时将此事的话题度拉上了一个新台阶。和谁合作、怎么合作都被点出来了,看着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吃瓜群众不信。至此,广大网友的热情已经被彻底点爆,更多人加入了讨论。很快,又有媒体去找官方求证,得出了一条新的信息:丰田将在北京车展期间宣布与国内大厂的重要合作。几条爆料连起来看,基本可以推测出这样一条新闻预告:丰田即将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宣布与华为、Momenta之间关于智驾领域的合作!当然,以上只是推论。这瓜保不保真,还得等官方发话。01. 劲爆!按理来说,不过是一条未经证实的合作传闻而已,不该关注度如此之高。生意场上大企业间合作意向多如牛毛,每天都有无数的合作意向达成或者流产,没人有空盯着每一条去发散思维。但丰田与华为的同框,乍看起来似乎确实很稀奇。按照大家的刻板印象,丰田=日系代表、华为=民族之光,两个品牌各有各的用户群体,且好像八竿子打不着。所以丰田和华为的合作传闻一经流出,在引起惊讶声一片后,延伸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对声音。有人认为,华为作为国货之光,不需要和日本车企合作;也有人认为丰田作为国际巨头,不需要蹭华为的流量。明明是两家品牌的商业行为,且合作肯定是因为有互利共赢可能才会出现,却迎来了很多纯情绪性的“二极管”发言,方向越跑越偏。02. 靠不靠谱?理性讨论,丰田真要跟华为合作的话,好处还真不少。时至今日,丰田对电动化的排斥,已经成了车圈版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退居二线的丰田章男有事没事炮轰几句电动车,不是他真跟电动车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是丰田眼下在电动车领域,连李想看不上的“仨瓜俩枣”都赚不到!在中国市场,被丰田汽车寄予厚望的bZ4X和bZ3全成了“扑街货”。bZ3在有天津出租车这条后路的接盘下,还能勉强维持每月千台以上的销量;bZ4X到2024年后居然仅剩个位数的月销量,恐怕一不小心就要达成销量排名300名开外的历史成就。数字看着好像有点丢脸,但结合丰田汽车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硬实力下,这份新能源“家丑”也不是不可以藏一藏。只要别把“纯电动汽车占比不到1%”这事单拎出来鞭尸。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丰田真实的想法是什么?答案是,电动化、智能化,丰田其实都想搞!孔子他老人家早就告诉过咱们,“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人说了啥不算完,还得看人干了啥。落实到行动层面上,丰田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去年不仅把在华最大研发基地改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还早早预告了中国市场上的产品会引入“本土供应商”。只是当时一纸平平无奇的新闻稿发出来,估计并没有多少人预料到,“本土供应商”的名单里居然有可能出现华为。但华为的出现确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方面丰田虽然是HEV领域多年的行家,但在PHEV才算新能源的中国,丰田彻底失去了“环保”“省油”的光环,在一众“苦合资车久矣”的用户面前,成了“国产干死日系车”期待的最大目标对象。越来越多人对丰田结实耐用的形象祛魅,丰田给自己营造新优势的需求就越迫切。另一方面华为因为美国的制裁,一举被捧到了“英雄”的地位,承载着远超一家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年年顶着全球名列前茅的研发投入,更是让华为戴上技术的王冠迎接着无数的称赞。事实已经证明,华为这位在舆论上动辄能引起血雨腥风的“新王”,在营销上有着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5G回归的华为mate60不宣而爆卖,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华”丽转身后突破月交付三万,全都证明了华为在国内确实是块金字招牌。于是答案不言自明,问界的销量有多好,用户对于“含华量”有多在意,丰田跟华为的合作前景就有多光明。更何况对于短板明显的丰田而言,华为在智能化上的实力是真的有点东西。今年3月刚上市的第九代凯美瑞,采用华为技术打造的智能座舱被官方描述为“车机响应速度相比第八代提升8倍”,据说在用户反馈方面体验很不错。有车机领域的合作基础在前,智驾方面想必也大有可为。03. 为啥是三方合作?如果说,丰田选择与华为在智驾领域合作,是说得通的,那非要引入另一家中国自动驾驶Momenta的操作,又是意欲何为呢?根据爆料中的信息,丰田全球车型将搭载的智驾方案,是华为提供硬件,另一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提供软件,三方深度合作并整合。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三种合作模式分别为,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模式(HI 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只是提供硬件的话,那华为与丰田的合作(如果真有),一定会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在智驾领域有自研的升腾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MDC算力平台、AR-HUD,打造出一整套华为原生、软硬结合的ADS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都没问题,丰田要用什么硬件,想必华为也都能满足。而负责软件的Momenta,也是国内小有名气的自动驾驶公司,具备L2-L4智能驾驶实力。其最为大家所熟识的应当是搭载于上汽智己车型上的NOA解决方案,甚至由于与智己的深度合作关系,Momenta还有个“上汽干儿子”的名号。不过,Momenta不止跟上汽有关系,或者也可以说,Momenta是一家明显面向国际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的投资者既有国内的上汽、蔚来、雷军(顺为资本),也有国外的梅赛德斯-奔驰、博世、丰田、通用。划重点,丰田投资,而且丰田还是Momenta C轮融资的领投方。有这么层关系,丰田“钦点”Momenta的决定,似乎就不难理解了。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比起“软硬一体”打通的华为,Momenta其实比起硬件更擅于软件,哪怕智己采用了Momenta的NOA方案,却使用着英伟达Orin的智驾芯片。因此有理由怀疑,丰田选择在智驾领域采用中国本土供应商,却组了个三方联合方案的理由,多少跟上汽“不愿将灵魂交给华为”有些相似。毕竟国内车企考虑的,还只是华为出了名的风格强势,而丰田这种全球巨头要考虑的,还有华为被疯狂制裁的现实因素。如果丰田在全球车型上真的采用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到时候能不能卖到美国去,还真得画个问号,而现在爆料的这个仅采用华为硬件的三方联合方案,最起码看起来要好解释得多。当然,如果全球车型只是个幌子,实则还是中国市场特供版,那就另当别论。比如,专门为硬件不够出色的Momenta这碟醋,搭上华为这个噱头拉满的添头,包了一顿智驾饺子?此外对于目标做“中国博世”的华为来说,真跟丰田敲定合作的话,同样也是好事。虽然丰田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不如以往,但在海外市场上丰田汽车的名头依旧响亮。多这么一个国际汽车巨头加入自己的朋友圈,也相当于为华为的汽车业务打了有效广告。为此哪怕先从个别硬件着手,只要能慢慢打开局面也值。写在最后说到底,丰田和华为有可能合作的消息之所以能爆,除了二者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有不小原因是大家觉得这事大概率能成。或者再进一步,所谓丰田“投降”、“低头”的言论背后,是很多人认为丰田需要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加...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合资车企迎战新能源:一边推新车,一边狂降价

合资车企迎战新能源:一边推新车,一边狂降价 这些冰冷的数据,给人一种合资品牌全线溃败的感觉。正所谓“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小通走访了多家合资品牌在广州地区的经销商后发现,各家品牌对自家纯电动车的态度也有明显区别。悦达起亚:C位让给EV5,但想破局还不够小通先来到悦达起亚的经销商门店,进门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起亚EV5。这款车是起亚在国内市场唯一在售的国产纯电动车,从产品预热到上市,再到后续的新增车型和价格调整,小通能看到官方对起亚EV5的重视程度之高。在2023年的广州车展期间,起亚EV5迎来上市,当时公布的起售价要比预售价便宜一万元,而且后续推出的起亚EV5长续航版,购车门槛仅为18.48万元起。纵观国内紧凑型纯电动SUV市场,CLTC纯电续航里程超过700km的产品只有起亚EV5一款,而且这一购车门槛很有性价比优势。起亚EV5长续航版推出之后,车系的销量确实有增长,但销量数据始终无非来到同级别市场的前列。小通与销售人员聊天后发现,不少到店看燃油车的用户,才发现悦达起亚有这么一款纯电动车,最后当中有部分用户衡量自身需求之后,选择从“燃油车党”转移到纯电动车阵营中。从设计上来说,起亚EV5非常贴合新势力的极简设计风格,不过在其他方面,起亚将实用主义贯彻到底。保留“老司机们”比较喜欢的物理按键是其中一点,起亚EV5可能是新能源市场中保留最多物理按键的车型;此外,同级别车型都没有的车载冰箱、可以往上拉的后备厢地板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车的实用性。小通试驾过起亚EV5 长续航版,其动力输出给小通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高速巡航再加速的能力很强,而且底盘的滤振能力比较强。辅助驾驶系统虽然不能做到高阶智能驾驶水准,但车道居中功能和自适应巡航系统的功底很扎实,座舱内置了该有的音乐、导航等功能。回顾起亚的营销,针对起亚EV5确实下了不少功夫,该车在北京车展、粤港澳大湾区车展等都有亮相,而且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提供了不同程度的优惠。销售人员表示,目前起亚EV5长续航版提供了最高四万元的综合优惠以及一万元的以旧换新优惠,不得不说在价格方面确实很有吸引力。只不过按照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格局,起亚可能走一段路才能迎来销量方面的突破,而且悦达起亚旗下的新能源产品只有起亚EV5一款,若后续能将起亚EV6国产化,或者推出全新的纯电动轿车,对起亚抢占国内新能源市场可能会起到比较关键的作用。上汽大众:只有走量的ID.3,其他需要“云下定”大众早在2021年就在国内市场引入了ID.系列,三年时间过去共推出四款ID.系列车型。到目前为止,一汽-大众有ID.4、ID.6和ID.7,上汽大众有ID.4、ID.6和ID.3等车型在售。从销量数据来说,上汽大众的ID.3是整个ID.系列中的销量冠军。小通来到上汽大众的其中一家经销商门店,发现店内只有ID.3一款车型,ID.4和ID.6不见踪影。销售人员跟小通解释道,这个地区选择ID.4和ID.6的消费者很少,想要买这两款车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订车的方式来选购。大众ID.4和大众ID.6两款车已经有几年的市场征战经验,消费者对其比较熟悉,每年的小改款也没有太大的升级。倘若该地区确实没有太多用户关心这两款车的话,经销商将更多空间让给其他卖得更好的燃油车也很合理。2024款大众ID.3的指导价是16.3888万元起,这个信息是直接放在展车旁边的。平心而论,这个价位在国内市场没有太多竞争力,价格在10万出头且空间比大众ID.3更大的纯电动车并不少。然而,大众ID.3每个月能售出7000辆左右,这个成绩在合资市场已经很出色,高峰时期还能售出超万辆。原因想必大家也是心知肚明,这不过是大众ID.3的“以价换量”措施罢了。小通和销售人员沟通得知,大众ID.3经过综合优惠之后,入门版只需要10万出头,全款拿下大概在12万元左右,分期付款还能在11万元左右入手。当然,这些信息都没有明摆着写出来。不得不说,10万出头买到一款具有合资品牌影响力的紧凑型纯电动轿车,大众ID.3确实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但对于大众品牌而言,投入几年才有几款ID.系列车型,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难免有些捉襟见肘。网传有消息透露,上汽大众ID.7 S(一汽-大众ID.7 VIZZION姊妹车型)已经亮相在申报信息中,有望在年内上市。此外,来自大众安徽的首款纯电动SUV ID.UNYX与众也已经迎来首秀,年内上市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上汽大众ID.7 S的市场前景其实可以参考大众ID.7 VIZZION,其最高月销量还没有超过3000辆,可见上汽大众ID.7 S未来的竞争压力不会少。在小通看来,给市场带来新鲜感的可能就只有大众ID.UNYX与众,但是其轿跑SUV的市场定位能够吸引多少消费者呢?这点小通暂时打个问号。广汽丰田:一辆车占据整个“新能源空间”广东市场的日系品牌经销商门店很热闹,小通来到广汽丰田的经销商店面,发现店内有一个“新能源空间”,这个空间只摆放着一辆铂智4X,角落里还有一些宣传物料和充电桩设备,仅此而已。和预想的一样,即便是工作日的吃饭时间,不少日系品牌的经销商店里依然有用户与销售人员沟通买车细节的场面。不过,全场唯独这个“新能源空间”,并没有太多用户在此逗留。广汽丰田旗下只有铂智4X一款纯电动车型在售,不像一汽丰田还有一款丰田bZ3,因此广汽丰田在纯电动市场的成绩可以说并不出彩,官方每月所宣传的电气化车型销量,基本靠油混车型来撑起。不过,广汽丰田也没有放弃铂智4X,和一汽丰田bZ3采用的“以价换量”策略一样,广汽丰田铂智4X也有不少优惠,推出了至高20000元的置换补贴,并提供“0首付”“日供不到100元”等金融优惠服务。综合优惠下来,铂智4X的起步价仍超过15万元,扪心自问,虽然国内市场中这个价位的同类车型就只有零跑C10、睿蓝9、奇瑞舒享家等,但或许是丰田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在国内新能源市场还不够强,又或者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插混动力车型,铂智4X的“以价换量”措施并没有像一汽丰田bZ3那么有效。最后,小通还顺便逛了一下东风本田的经销商门店,想看看即将上市的猎光e:NS2实车,但销售人员表示,这款车在前些天被拉去做宣传,所以没有展车在店。实际上,猎光e:NS2是东风本田旗下的第二款纯电动车,首款纯电动车是本田e:NS1。这款车在上市之初主打“不晕车”,但这么一款小型纯电动SUV,价格来到20万元左右,而且续航和配置在同价位纯电动SUV市场没有太强的竞争力,而且设计上并没有摆脱“本田XR-V纯电版”的感觉,竞争力并不突出。猎光e:NS2作为东风本田旗下的紧凑型纯电动SUV,目前给出16万元左右的预售价,这个价位和定位已经比本田e:NS1更有诚意了,看得出来东风本田对这款新车确实很上心,不知道最终的产品配置以及指导价能否带来更大的惊喜。写在最后对比国产品牌,合资品牌新能源车的光芒确实暗淡了一些。从销量数据来看,合资品牌旗下的纯电动车确实很难与同级别的国产纯电动车比肩。然而,合资品牌并非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起亚推出一款性价比的产品与国产品牌竞争,丰田延续“以价换量”措施,大众和本田有纯电动车的相关推出计划等,合资车企仍在努力争取市场份额。或许,这些品牌也不知道做了这些措施之后,能够换来多少市场份额,但是新能源是大势所趋已被行业认同,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同时也是相关政策比较齐全的市场,合资品牌要想成为新能源时代的佼佼者,必须要通过中国市场的考验...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