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时的德国很少有像日本那样的炮楼?

为什么二战时的德国很少有像日本那样的炮楼? 盖昭襄王的回答 火力密度大 在占领区可能炮楼够用了,毕竟艰苦的游击队掷弹筒/迫击炮都很少,弹药也不足,更别说直射火炮了。 但是放在欧洲,火力密度更大,就说一线,一个步兵团即使是山穷水尽的德军1945年步兵师的步兵团,也是有货的 每个步兵团只有两个营,却有着2门150毫米重步兵炮,8门120毫米重迫击炮,12门81毫米迫击炮,89挺轻重机枪,54+18具坦克杀手。这里头除了机枪,基本随便一个都能拆炮楼啊。 德军面对的美军步兵团有6门短105榴弹炮 苏军也有一些家伙事 而且还有反坦克炮,虽然直射炮打堑壕鸡肋,但是打碉堡这种大靶子还是不错的。 所以说,生存环境决定战争形势。 真不建议拿欧战对比东方战场,双方玩法不太一样没什么可比性。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盖昭襄王)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潘菲洛夫28勇士描述:本片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1941年德军集结了最精良部队对莫斯科发动了号称“台风”的强大攻势,目标是

潘菲洛夫28勇士 描述:本片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1941年德军集结了最精良部队对莫斯科发动了号称“台风”的强大攻势,目标是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这座城市。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用仅有1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阻挡了这支野心勃勃的侵略之军,以整个连队只幸存5人的巨大代价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 链接: 大小:19.62G 标签:#剧情 #/ #历史 #/ #战争 来自:雷锋 频道:@Aliyundrive_Share_Channel 群组:@alyd_g 投稿:@AliYunPanBot

封面图片

潘菲洛夫28勇士描述:本片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1941年德军集结了最精良部队对莫斯科发动了号称“台风”的强大攻势,目标是

潘菲洛夫28勇士 描述:本片讲述了二战中的一个著名故事。1941年德军集结了最精良部队对莫斯科发动了号称“台风”的强大攻势,目标是在冬季来临前攻下这座城市。苏军“潘菲洛夫步兵师”的28名士兵用仅有1门45毫米反坦克炮、几支反坦克步枪、反坦克手榴弹和燃烧瓶阻挡了这支野心勃勃的侵略之军,以整个连队只幸存5人的巨大代价阻止了德军的进攻,保卫了莫斯科。 链接:https://www.aliyundrive.com/s/6vGY1dnwBu4 大小:19.62G 标签:#剧情 #历史 #战争 来自:雷锋 版权:版权反馈/DMCA 频道:@shareAliyun 群组:@aliyundriveShare 投稿:@aliyun_share_bot

封面图片

“英勇”军团在阿夫杰耶夫卡附近的战斗中解放了谢苗诺夫卡 - 俄联邦国防部

“英勇”军团在阿夫杰耶夫卡附近的战斗中解放了谢苗诺夫卡 - 俄联邦国防部 一天中这段前线的战斗的主要内容是: ▪乌克兰武装部队第68步兵团、第23、第115机械化旅、第109恐怖旅和外籍军团雇佣兵的部队在顿涅茨克共和国的新亚历山德罗夫卡 (Novoaleksandrovka)、阿尔汉格尔斯科耶 (Arkhangelskoye)、塔拉索夫卡 (Tarasovka) 和扎韦特诺 (Zavetnoe)村地区被击败。 ▪乌克兰武装部队第24、第100机械化、第142步兵、第98突击旅、第68猎兵旅和第78单独空中突击团的10次反击在顿涅茨克共和国列宁斯科耶、诺夫哥罗德斯科耶、奥切列蒂诺、谢苗诺夫卡、新巴赫穆托夫卡、内泰洛沃、新卡利诺沃和别尔蒂奇定居点地区被击退。 ▪多达370名武装分子、2辆装甲运兵车、4辆汽车被摧毁。 ▪在反炮兵战斗中,被击中的有:155毫米M777榴弹炮(美国)、152毫米D-20火炮、152毫米牵引式榴弹炮“MSTA-B”、两门122毫米D-30榴弹炮、105毫米轻型榴弹炮M102(美国),还有MT-12“Rapier”100毫米反坦克炮。 https://t.me/JShangrong

封面图片

鱼雷在二战时就已经用烂了,为啥到现在也只有九国能造?

鱼雷在二战时就已经用烂了,为啥到现在也只有九国能造? 胡侃君的回答 虽然鱼雷在二战时期就已经大规模使用,但直到今天依然是反潜作战的主力,而且还和反潜导弹一起将深水炸弹淘汰。鱼-6重型鱼雷 反潜导弹其实就是火箭助推反潜鱼雷,其原理就是反潜导弹发射后先在空中飞行,提高速度,然后助推器再与鱼雷分开,使鱼雷自行飞行。当鱼雷到达预定地点,便会打开降落伞并自动入水,寻找和攻击目标。入水后降落伞会因冲击而自然分离,而鱼雷则会启动发动机推进,最后与普通鱼雷一样击毁目标。鱼-8火箭助推反潜鱼雷从垂直导弹发射装置(VLS)中发射升空 二战中还有一款武器也曾大规模使用,那就是舰炮。在没有导弹的年代,舰炮就是军舰的绝对火力。今天舰炮的地位已经被各型导弹取代,但具备生产舰炮技术的国家依然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典、日本、还有半吊子的印度和韩国(欢迎补充)。055驱逐舰130mm舰炮 像舰炮这种武器,看似平常,但需要深厚的工业基础。不是工业国连普通火炮都无法生产,更别说舰炮,这就PASS掉了全球80%左右的国家;能够生产火炮还不能生产舰炮,因为舰炮还需要稳定性好、精度高、结构紧凑、自动化装填、冷却系统好等,否则产物就是朝鲜的坦克炮艇,这又PASS掉了10%左右的国家。朝鲜坦克炮艇 最后,相比于舰炮,导弹、战机的威胁程度更高,也是世界各国的重点发展方向。舰炮虽然门槛也很高,但是现在已经不属于威胁巨大的进攻性武器,引进门槛比较低,现在国际上也已经有成熟的舰炮,大部门国家的研发重点就放在导弹和战机的研发上,舰炮就直接使用国外成品。比如意大利的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装备在全世界接近30个国家的近百型军舰上,再比如美国的Mk45127毫米舰炮,装备在十多个国家的二十多型舰炮上。舰炮中的AK-47 鱼雷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反潜导弹射程更远、速度更快,而且飞行状态中不会被潜艇声纳探测、潜艇反制时间短,这让鱼雷已经不再不可替代,鱼雷的引进门槛也有所下降。那些集中力量能够突破鱼雷技术的国家,大多数都选择直接采购成品,比如美国的MK-48重型鱼雷和MK-54轻型鱼雷,转而将重心放在导弹和传感器上。MK-48重型鱼雷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胡侃君)

封面图片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关于特别军事行动进展的总结(截至2024年5月18日)

俄罗斯联邦国防部关于特别军事行动进展的总结(截至2024年5月18日) 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继续开展特别军事行动。 ▫由于积极行动,北部军团解放了哈尔科夫州斯塔里察村,并继续向敌防线深处挺进。 第106、113、129防卫旅的人力和装备在哈尔科夫州的韦特雷纳尔诺耶、苏梅地区州的米罗波耶和洛克尼亚地区被击溃。 当天,乌克兰武装部队第42机械化步兵团、第57摩托化步兵团、第82空中突击旅和第125陆防旅的4次反击,在哈尔科夫州的利普齐、蒂科霍和沃兰斯克定居点地区被击退。 乌克兰武装部队损失达150名军事人员、一辆坦克、两辆装甲战车和两辆汽车。 在反炮台战斗中,以下车辆被击中:一辆122毫米“格勒德”多管火箭炮、一辆波兰制造的155毫米“蟹”式自行火炮、一辆155毫米“博格丹”自行火炮以及一辆122毫米“格沃兹迪卡”自行火炮。推进火炮安装。 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野战弹药库被摧毁。 ▫“西部”军团的部队占领了更有利的阵地,并在哈尔科夫州的辛科夫卡、伊万诺夫卡、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阿尔特莫夫卡定居点地区击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14机械化旅和第110防恐旅的部队。 在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切尔沃纳亚迪布罗瓦村地区击退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63机械化旅突击队的反击。 乌克兰武装部队损失多达270名军事人员、两辆装甲战车、两辆皮卡、一门美制155毫米M777榴弹炮、两门152毫米D-20榴弹炮和一门122毫米“格沃兹迪卡”自行火炮。 ▫“南部”军团改善了前线局势,并在以下地区击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59摩托化步兵、第72机械化旅、第105、111防恐旅的人力和装备。克拉斯诺戈罗夫卡、康斯坦丁诺夫卡和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定居点。 敌军损失官兵690余人,坦克1辆,装甲战车5辆,车辆6辆。 在反炮兵战斗中,被击中的有:美国制造的155毫米M777榴弹炮、152毫米Msta-B榴弹炮、152毫米D-20榴弹炮、122毫米“格沃兹迪卡”自行火炮、两门122榴弹炮。毫米D-30榴弹炮,以及一门100毫米剑杆反坦克炮。 ▫“中央”军团改善了战术局势,在谢苗诺夫卡定居点地区击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68机甲旅、第24、第100机械化旅和国民警卫队第2旅的部队、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马约尔斯克、卡利诺沃和诺夫哥罗德。 我们击退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25空降旅、第47空降师、第110机械化旅、第142步兵旅突击队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内塔洛沃、乌曼斯科耶、阿尔汉格尔斯科耶和索洛维耶沃定居点地区的五次反击。 敌军损失达 420 名军事人员、一辆德制 Marder 步兵战车和五辆汽车。 此外,在反炮兵战斗中,还击中了美国制造的155毫米M777榴弹炮、美国制造的155毫米自行火炮挂载“帕拉丁”、152毫米自行火炮挂载“金合欢”、 152毫米火炮“Gyacinth-B”、152毫米榴弹炮D-20、两门122毫米D-30榴弹炮,以及一门美制AN/TPQ-37反炮兵雷达。 ▫东部军团的部队占领了更有利的位置,并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的Urozhaynoye和Staromayorskoye定居点地区击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58摩托化步兵旅和第128陆防旅的人力和装备。 当天,乌克兰武装部队第72机械化旅突击大队的四次反击在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弗拉基米罗夫卡和新马约尔斯科耶定居点地区被击退。 乌克兰武装部队损失多达155名军事人员、两辆步兵战车、两辆汽车、一门美国制造的155毫米M198榴弹炮以及一门122毫米“格沃兹迪卡”自行火炮。 第聂伯集团部队在赫尔松州伊万诺夫卡和扎波罗热州拉博蒂诺定居点地区击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第35海军陆战旅和第65机械化旅的人力和装备。 乌克兰武装部队损失达40名军事人员、两辆坦克和三辆汽车。 在反炮台战斗中,还击中的还有:四门美国制造的155毫米M777榴弹炮、一门英国制造的155毫米牵引式榴弹炮FN-70和一门152毫米Msta-B榴弹炮。 ▫ 被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作战战术航空兵、无人机、导弹部队和火炮摧毁的:德国制造的IRIS-T防空导弹系统雷达站以及储存库无人船仓库。 敌人的兵力和军事装备集中在134个地区被击败。 ▫防空系统击落了37架无人机、Tochka-U作战战术导弹以及21枚美制HIMARS导弹、捷克制造的“吸血鬼”和“阿尔德”导弹。 在黑海西部和第聂伯河上,过去24小时内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两艘高速无人艇被击毁。 特战以来共摧毁: 601架飞机 274架直升机 24,271架无人机 522套防空导弹系统 16,074辆坦克装甲车 1,304辆火箭弹系统 火炮迫击炮9664门 特种军车21783辆 #俄罗斯国防部 https://t.me/JShangrong

封面图片

为什么整个工业革命时代欧洲没有像明朝陆军那样大量普及线列炮兵?

为什么整个工业革命时代欧洲没有像明朝陆军那样大量普及线列炮兵? 苏埃托尼乌斯的回答 经人提醒,葡萄牙那个100门回旋炮属于是我没看注释搞出的乌龙,注释确实有说是重火枪。不过葡萄牙在我这里本来也就随口一提,占篇幅比例不大,也懒得删了。本来也只是谈意大利战争时期拥有更强炮兵火力的法军并未在会战中占据主导地位,对近代早期炮兵火力效力的一些质疑。 除去奥斯曼,早前欧洲也有国家尝试过堆炮流。 按照朱韦纳尔的记载,勃艮第人在1411年的战役中,曾经使用过多达2000余门小型风琴炮。以至于欧曼认为朱韦纳尔是把车数当成了炮数。 勃艮第人的女婿,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509年南下意大利时带了106门炮,1503年美男子菲利普到访因斯布鲁克军械库时称这里有30门大型火炮和1000门野战炮。 1541年由克里斯托旺率领前往援助埃塞俄比亚的葡萄牙远征军总计400人的部队配了100门回旋炮(经典小炮海)We also made eleven racks for the carts that were to carry the hundred swivel guns但后续中这100门回旋炮的表现力还没火枪手亮眼,埃塞俄比亚战局基本就是阿达尔苏丹国请来了200土耳其火枪手开始暴杀埃塞,埃塞请来了400葡萄牙人又开始反杀阿达尔,阿达尔再从奥斯曼求来了更多火枪手 匈牙利在莫哈赤战役中部署了85门火炮和600门布拉格钩枪,当然他们的对手奥斯曼更是炮王,奥斯曼在战场上部署了150200门火炮。 而西欧最擅长堆炮的当属意大利战争时期的法兰西。法国17世纪的史料说查理八世远征意大利带了1200门大炮、1200门小炮,查八远征同期,本笃会的史料则说带了700门炮,当然这些记载都严重注水。 保罗·乔维奥记载了法军进入罗马时携带的火炮数量,他的记载就比较真实。保罗·乔维奥称法军携带了36门火炮,其中大部分火炮是重达6000磅,射出的炮弹跟人头差不多大,最小的火炮的炮弹则和苹果差不多大。这个数据和1509年法军在阿里亚德洛布置的数量类似,那场战役中法军部署了30门火炮。 根据贝内德蒂的报告,查八在福尔诺沃战役前检阅了部队,当时有1300名重骑兵、2700名骑马弓箭手、6000名瑞士步兵、400名弩兵、200名轻骑兵和42门火炮。 在拉文纳之战中,法军在战场上拥有1900名重骑兵、3000名轻骑兵、18000名步兵和50门火炮。与之对抗的西班牙军队仅1700名重骑兵、1500名轻骑兵、13000名步兵和24门火炮。法军在炮兵火力上两倍于西班牙军队。 在被称之为巨人之战的马里尼亚诺战役中,法军的火炮数量更是达了72门,帕维亚之战中则有53门。1558年,法王亨利二世检阅了在圣康坦之战后重建的法军,这次检阅中法军拥有29000名步兵、11000名骑兵以及53门火炮。 可以说法国在意大利战争中拥有压倒性的炮兵火力优势,宗教战争乃至三十年战争时期的法军在战场上部署的炮兵数量都不能与此时的法军媲美。由于内战对法军炮兵体系的破坏,法军在宗教战争中部署的炮兵数量大多在20多门左右。 然而意大利战争中法军与西班牙军队对抗时,输掉了大部分的会战。炮兵起重要作用的只有拉文纳,法军炮轰当时一心蹲坑打反击的西班牙军队,炮击也只是让骑兵部队不堪其扰,主动发动了进攻。 马里尼亚诺虽然被法军认为是没有炮兵就绝对赢不了的会战,但瑞士人在会战中夺取过法军炮兵阵地,突破过法军炮兵火力来与德意志步兵肉搏,瑞士人在面对敌军火力时一贯以快速、猛烈的突击来应对。只有在面对会战末期失利撤入森林的瑞士人时,法军炮兵才开始真正的屠杀。 古二爷在三十年战争中通过部署大量轻型火炮来获得炮兵火力上的优势,这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在布赖滕费尔德(1631年),瑞典人部署了75门大炮,而帝国军队部署了26门,在扬考,60门对27门。但三十年战争研究者彼得.威尔逊认为这不过是另一个瑞典神话罢了。通常认为瑞典引进了轻型的3磅团炮,这种炮可以在步兵前进时向前移动,并用于近距离火力支援。正如我们所见,早在16世纪,德意志军队就拥有各式各样的步兵支援武器,从安装在支架上发射的30~40mm子弹的双穆什克特,到装有轮子的鹰炮或发射1.5或3磅圆弹的鹰炮。华伦斯坦于1631年为所有的团配备轻型火炮,而巴伐利亚军队都使用8磅炮,在威力和机动性之间做平衡,但到1640年代似乎已改用3磅和4磅的火炮,只是帝国军队已基本停止使用轻型火炮。 与其他许多与瑞典有关的创新一样,这种武器的有效性在后来的记叙中被严重夸大。对吕岑战役的当代报告指出,两个帝国重炮连队对前进的瑞典步兵造成了破坏,而瑞典人用重炮的远距离轰击以及伴随步兵和火枪手的团炮,并没有提及对敌人造成太大的伤害,只有一枚鹰炮炮弹很可能导致了帕彭海姆的致命伤。 炮弹初速是每秒300到500m,相当于现代半自动武器的水平,这意味着17世纪的火炮可以突破音障,然而火炮与重火枪一样都面临着风阻过大的问题,即使是重型野战炮,其精度也很少超过1000m,但是由于其较大的炮弹具有更大的动能,与较小口径的火炮相比,他们仍然具有致命性。火炮射程有限,射击速度并不比重型火炮好多少,很少有报告提到炮手在战斗中耗尽弹药,然而,一次幸运的射击仍然可能对被炮弹击中的成群士兵造成毁灭性打击。大卫.帕罗特也持有类似的看法,他指出这些轻型火炮在所有方面上都是静止的,因为它们无法跟上各营的前进步伐,而且古斯塔夫.阿道夫本人不止一次地认为将它们推进到靠近敌人的有利位置是有风险的。 瓦隆人查尔斯.德.博尼耶尔的观点认为炮兵火力的心理影响多于实际影响:人们常说,大炮总是杀伤力最小的,但事实是它的怒火让人最害怕。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苏埃托尼乌斯)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