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总统称菲律宾「从未向任何国家屈服」,外交部回应「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菲总统称菲律宾「从未向任何国家屈服」,外交部回应「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社会科学的回答 这话说着不脸红吗? 当殖民历史不存在是吧?西班牙殖民几百年,被美国打跑了美国来殖民,美国被日本打跑了日本殖民,日本被美国打跑了又美国殖民。借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正义力量好不容易获得了独立,扭头就邀请美国驻军,主动的重新被殖民。 在这个过程中菲律宾做了什么?无非是躺平任上而已,这叫“不屈服”? 一个在历史上从未凭借自己的力量获得独立,反而人人争做带路党的国家,说什么“不屈服”,它也配?菲律宾的历史就是一个谁来跪谁、毫无节操、一无是处自己都不好意思谈,只能靠文艺作品意淫的丐版韩国。 不屈服?别他么搞笑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社会科学)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外交部:中方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 停止误导国际社会

外交部:中方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 停止误导国际社会 在北京,外交部回应菲律宾总统小马可斯有关两国船只在南海发生事件的言论,发言人毛宁说,中菲涉海争议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中方已经多次介绍了情况和中方的严正立场。她说,如果菲方真的愿意依照国际法行事,首先就应遵循确定菲律宾领土范围,包括1898年《美西和平条约》等条约的规定,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方敦促菲方停止侵权挑衅,停止误导国际社会。 2024-06-24 17:04:43

封面图片

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美为菲律宾侵权挑衅行径站台背书

中国外交部:坚决反对美为菲律宾侵权挑衅行径站台背书 中菲船只星期二(3月5日)在南中国海争议水域再发生两起碰撞事件,美国指中方行动具有挑衅性,美方同菲方站在一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星期三(6日)对此反驳说,美国国务院罔顾事实,颠倒黑白,为菲律宾的侵权挑衅行径站台背书、撑腰打气,中方坚决反对。 毛宁在当天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说,仁爱礁是中国南沙群岛的组成部分,中国对包括仁爱礁在内的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并确立的,符合包括《联合国宪章》在内的国际法。 毛宁说,中国海警依法对菲方在仁爱礁的侵权挑衅行为采取必要的执法措施,正当合法,专业克制,无可非议。在此次事件中,到底是谁在主动挑衅、制造事端,是谁违反国际法、危害南中国海和平稳定?事实真相一目了然。 毛宁称,美国国务院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无端攻击指责中方正当的合法维权行动,动辄以履行《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来威胁中方,为菲律宾的侵权挑衅行径站台背书、撑腰打气,中方坚决反对。 毛宁还说,被菲律宾及个别国家奉为圭臬的南海仲裁案所谓裁决,严重违反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仁爱礁问题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双边问题,包括美国在内的任何第三方不应借机挑拨,更不应插手介入。中方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决心意志坚定不移,菲方侵权挑衅的图谋不会得逞。中方奉劝美方不要将菲律宾作为棋子搅乱南中国海地区局势,菲方也不要任由美摆布,历史教训表明,棋子最终只会成为弃子。 中菲船只在南中国海争议水域再发生两起碰撞事件,两国星期二互指对方过失后,菲律宾南中国海特遣部队发言人马拉亚星期三说,中国“恶意煽动炒作”,并重申菲律宾不会因此放弃进行海上活动的权力。 美国国务院周二发表声明,谴责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挑衅行动”,一再阻挠菲律宾船只行使公海航行自由权利,并称美国与菲律宾站在一起。 2024年3月6日 5:22 PM

封面图片

外交部:再次奉劝菲方立即停止炒作中菲海上争议,停止海上侵权挑衅行为

外交部:再次奉劝菲方立即停止炒作中菲海上争议,停止海上侵权挑衅行为 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2月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会上有记者提问:据报道,菲律宾众议院6日通过决议,“谴责”中国在南海的“非法行动”,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汪文斌:菲律宾众议院通过的所谓决议在涉海问题上对中方进行无理指责、歪曲抹黑,中方对此坚决反对。我愿在此重申中方严正立场 中方再次奉劝菲方,立即停止炒作中菲海上争议,停止海上侵权挑衅行为,尽快回到通过谈判协商妥处涉海分歧的正轨,同中方一道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Ps:家人们,好慌啊,凶巴巴的难道要打菲律宾嘛??

封面图片

《战争的余烬》(简中+英文)

《战争的余烬》(简中+英文) 作者: [美] 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品方: 甲骨文 副标题: 法兰西殖民帝国的灭亡及美国对越南的干预 原作名: Embers of War: The Fall of an Empire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s Vietnam 译者: 詹涓 出版年: 2017-10-30 页数: 997 一场横跨20世纪中叶、驱动国际事务中各股政治力量的传奇战争 深入讲述法兰西殖民帝国如何衰落,而几任美国领导人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发起一场成熟战争之路的非凡著作 2013年历史类普利策奖得主 美国历史学家协会弗朗西斯•帕克曼奖、美国图书馆巴黎图书奖 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亚瑟•罗斯图书奖 入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坎迪尔历史文学奖决选名单 《华盛顿邮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环球邮报》年度好书 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历史著作之一 本书获誉 对于法国殖民秩序摇摇欲坠、一连串美国领导人一步步探向全面战争的道路,这本历史著作做出了平衡而深入的研究。 2013年普利策奖评语 这本有关当代史的伟大著作融合了强有力的叙事推力、深厚的学术权威和淡定的阐述自信。 2013年弗朗西斯•帕克曼奖评语 在《战争的余烬》中,弗雷德里克•罗格瓦尔讲述了越南在20世纪的悲剧,从1919年巴黎和会遭到漠视,到1945年被法国重新占领,再到20世纪60年代不可避免地成为冷战祭坛上的牺牲品。这则史诗般的传奇论及的是错失的机会、自我中心与无谓的消耗,它指出的是愚蠢而非邪恶在人类历史事件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战争的余烬》深入详尽、笔法老辣,充满戏剧张力,是个强有力的警世故事。 入围2013年莱昂内尔•盖尔伯奖(Lionel Gelber Prize)决选名单,评审团评语 #历史 #政治 #殖民 #越南 #战争 #英文

封面图片

《争权之路》作者: [英]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争权之路》 作者: [英]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副标题: 妇女参政论者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自传 原作名: My Own Story 译者: 孙洁 出版年: 2024-6 页数: 288 “除非女性获得选举权,否则蹂躏我们文明的可怕罪恶永远无法消除。” ◎英国政治活动家、“妇女选举权之母”埃米琳·潘克赫斯特自传首次引进。 ◎1903年,她创建妇女社会和政治联盟(WSPU)。 ◎20世纪初她掀起了一场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妇女参政运动。 ◎1999年,美国《时代周刊》把她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百位人物之一,称她“塑造了我们这个时代女性的观念,使社会进入一个全新模式,从此再没有回头路”。 ◎每年的7月15日被英国定为埃米琳·潘克赫斯特日,以纪念这位为妇女选举权做出重要贡献的倡导者。 【内容简介】 本书集中展现了英国19世纪末,尤其是20世纪初至“一战”前,妇女参政论者(Suffragettes,以妇女社会政治联盟的活动为主)争取投票权,与各党派人士、议会、官员的纠缠斗争,对群众号召发动的全过程。从打断发言、代表团请愿,到绝食、砸玻璃、烧邮箱、烧废弃房屋、破坏画作甚至自殉赛马场。作为标杆人物的埃米琳·潘克赫斯特通过自己的讲述,辅之珍贵的历史照片,将这一幕幕波澜壮阔的画面呈现在我们面前,妇女参政论者的勇敢无畏和坚定不屈跃然纸上。 埃米琳·潘克赫斯特将毕生心血都投入争取妇女投票权的努力之中,本书的写作主旨如作者所言,是“向世人简明扼要地陈述英国妇女革命的前因后果”“让未来的读者更清晰地感受到战斗的艰苦卓绝与奋不顾身,还有女性前所未有、难以想象的勇气和战斗力,她们在领会到战斗的乐趣之后,丢掉了一切恐惧,继续抗争,直至跨越死亡之门,在途中的任何一步都不曾退缩”。这本传记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个人事迹的陈述,成为对那场动人心魄的选举权之战的热忱记录。 #传记 #自传 #选举 #女性 #革命 #政治

封面图片

国家、民族的界限竟是如此模糊、飘忽,超乎想像的善变!

国家、民族的界限竟是如此模糊、飘忽,超乎想像的善变! 中央吞噬地方,还是地方反噬中央? 帝国扩张带来的也许并非壮大国家的福音,而是对自身定义的挑战。   日本知名学者小熊英二,透过「检证近代日本对冲绳、爱努、台湾、朝鲜为主的『政策论述』」,试图探询「『日本人』的界限如何被设定」,质问暧昧难厘清的民族与国家界限,直探文化最核心、地域最本质,擘划出日本与其周边地区近百年来若即若离、纠缠难解的历史。   小熊英二表示,自19世纪中旬开始,日本帝国扩张的过程并非一以贯之,反而政策相对模糊,其统治下的冲绳、爱努、台湾、朝鲜的定位和人民因而摇摆不定,中央和地方相互映照、拉扯,反复辩论「何谓日本、何谓日本人」?指出了1879年以后,日本与周边地区的辩证中,国家与人民的概念是如何复杂而多层次,并详细分析各时期的政策、法律、教育方针,呈现出尚待我们明辨、厘清的幽微处,以及这些冲突与融合如何同时影响、挑战了日本作为一个「国家」的定义。   《「日本人」的界限》梳理了以日本为中心,复杂多变的民族、国家面貌,探问日本百年来的殖民政策、国家与人民的本质,厘清近代东亚历史最难辨难解的一面。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小熊英二   1962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大学院总和文化研究科国际社会科学博士,现为庆应义塾大学总合政策学部教授,专攻历史社会学。1996年以《単一民族神话の起源:〈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谱》获得三得利学艺赏;2003年以《「民主」と「爱国」:戦后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获得每日出版文化赏、大佛次郎论坛赏;2013年以《社会を変えるには》获得中央公论社新书大赏。《活著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获得2015年新潮社小林秀雄赏。其他重要著作包括《1968:若者たちの叛乱とその背景〈上/下〉》、《市民と武装 :アメリカ合众国における戦争と铳规制》、《清水几太郎:ある戦后知识人の轨迹》。他执导的311福岛核灾议题纪录片《首相官邸前的人们》已于2015年公开上映。 审订者简介 李文卿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兼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文学。中文专著有《共荣的想像:帝国.殖民与大东亚文学圈(1937-1945)》、《想像帝国:战争时期的台湾新文学》。合译有北冈正子著《日本异文化中的鲁迅:从弘文学院入学到「退学」事件,青年鲁迅的东瀛启蒙》等。 黄英哲   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人,现任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暨大学院中国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近现代史、台湾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文专著有《「去日本化」「再中国化」:战后台湾文化重建(1945-1947)》、《漂泊与越境:两岸文化人的移动》。日文学术著作多部。 译者简介 黄耀进   内容力有限公司特约译者。共译有《东京审判》、《满洲国的实相与幻象》、《「他们」的日本语》;译有《乱世的牺牲者》、《歧视:统合与排他的日本近现代史》、《活著回来的男人》、《我住在日语》等书。 郑天恩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曾任出版社日文编辑,现为内容力有限公司特约译者。译有《文明的游牧史观》、《凯尔特・最初的欧洲》、《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等作品。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