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族的界限竟是如此模糊、飘忽,超乎想像的善变!

国家、民族的界限竟是如此模糊、飘忽,超乎想像的善变! 中央吞噬地方,还是地方反噬中央? 帝国扩张带来的也许并非壮大国家的福音,而是对自身定义的挑战。   日本知名学者小熊英二,透过「检证近代日本对冲绳、爱努、台湾、朝鲜为主的『政策论述』」,试图探询「『日本人』的界限如何被设定」,质问暧昧难厘清的民族与国家界限,直探文化最核心、地域最本质,擘划出日本与其周边地区近百年来若即若离、纠缠难解的历史。   小熊英二表示,自19世纪中旬开始,日本帝国扩张的过程并非一以贯之,反而政策相对模糊,其统治下的冲绳、爱努、台湾、朝鲜的定位和人民因而摇摆不定,中央和地方相互映照、拉扯,反复辩论「何谓日本、何谓日本人」?指出了1879年以后,日本与周边地区的辩证中,国家与人民的概念是如何复杂而多层次,并详细分析各时期的政策、法律、教育方针,呈现出尚待我们明辨、厘清的幽微处,以及这些冲突与融合如何同时影响、挑战了日本作为一个「国家」的定义。   《「日本人」的界限》梳理了以日本为中心,复杂多变的民族、国家面貌,探问日本百年来的殖民政策、国家与人民的本质,厘清近代东亚历史最难辨难解的一面。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小熊英二   1962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大学院总和文化研究科国际社会科学博士,现为庆应义塾大学总合政策学部教授,专攻历史社会学。1996年以《単一民族神话の起源:〈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谱》获得三得利学艺赏;2003年以《「民主」と「爱国」:戦后日本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と公共性》获得每日出版文化赏、大佛次郎论坛赏;2013年以《社会を変えるには》获得中央公论社新书大赏。《活著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获得2015年新潮社小林秀雄赏。其他重要著作包括《1968:若者たちの叛乱とその背景〈上/下〉》、《市民と武装 :アメリカ合众国における戦争と铳规制》、《清水几太郎:ある戦后知识人の轨迹》。他执导的311福岛核灾议题纪录片《首相官邸前的人们》已于2015年公开上映。 审订者简介 李文卿   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名古屋外国语大学兼任讲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文学。中文专著有《共荣的想像:帝国.殖民与大东亚文学圈(1937-1945)》、《想像帝国:战争时期的台湾新文学》。合译有北冈正子著《日本异文化中的鲁迅:从弘文学院入学到「退学」事件,青年鲁迅的东瀛启蒙》等。 黄英哲   日本立命馆大学文学博士、关西大学文化交涉学博士,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人,现任日本爱知大学现代中国学部暨大学院中国研究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台湾近现代史、台湾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文专著有《「去日本化」「再中国化」:战后台湾文化重建(1945-1947)》、《漂泊与越境:两岸文化人的移动》。日文学术著作多部。 译者简介 黄耀进   内容力有限公司特约译者。共译有《东京审判》、《满洲国的实相与幻象》、《「他们」的日本语》;译有《乱世的牺牲者》、《歧视:统合与排他的日本近现代史》、《活著回来的男人》、《我住在日语》等书。 郑天恩   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硕士。曾任出版社日文编辑,现为内容力有限公司特约译者。译有《文明的游牧史观》、《凯尔特・最初的欧洲》、《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等作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从「大日本帝国」时代开始直至战后,单一民族神话一直是「人」主流的自画像。本书旨在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以及它的

从「大日本帝国」时代开始直至战后,单一民族神话一直是「日本人」主流的自画像。本书旨在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以及它的发展轨迹,并且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其功能和作用。 「日本人」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称自己为单一的、纯粹的民族的呢?那是在什么样的状况下,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动机呢?这方面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日本的历史,而且有利于解决现代国际社会上出现的纯种民族意识、单一的国民国家意识、排斥乃至歧视异民族等等这样一些重大问题。 作者简介 · · · · · · 小熊英二,1962年生于东京,1987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农学部,后来进入东京大学教养学部综合义化研究科国际社会科学专业就读,1998年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庆应义塾大学综合政策学部教授。著作众多。获奖作品为:《单一民族神话的起源-日本人自画像的系谱》1996年获得三得利学艺奖;《「民主」与「爱国」-战后日本的民族主义与公共性》2003年获得每日出版文化奖、大佛次郎论坛奖;《为了改变社会》2013年获得中央公论礼新书大奖;《活著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2015年获得新潮社小林秀雄奖。

封面图片

借一个日本人之眼观察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与社会

借一个日本人之眼观察我们习以为常的文化与社会 纵观时事、剖析时局 谈日本、聊台湾 带来不同的视角与思辨   历史上,日本看似总是走在台湾的前方,但在这么多年以来,台湾在经济、半导体科技的发展神速,大大提升了国际上的地位,日本能够给予台湾的协助已越来越少,而台湾的文化在日本当地接连掀起热潮……未来,是否很快会轮到日本「哈台」呢?   台湾与日本的两情相悦,是由两国人民间自发性的友好交流、相互扶持所展开,这样亲切友善的关系,让彼此愿意更深入理解各自文化的异同,形成一个正向的互动循环。   从轻松有趣的文化观光软实力,到重要的政治国际议题,日本资深媒体人野岛刚正以他穿梭两国文化的视角,带来深刻的社会观察与解析!   ●让日本人著迷的台湾魅力   现在,说到台湾水果,芒果、荔枝、柚子在日本都很知名。最近有时也会看到枣子、释迦,但我个人非常希望莲雾也能进口日本。只要让日本人渐渐品尝到台湾水果,更熟悉这份美味,日本也许就会成长为台湾水果的最大出口国。   ●从小说到棒球「二刀流」,未来将换日本人哈台   台湾文学最近在日本人气急速攀升。其中,吴明益已确立了人气海外作家的地位。陈耀昌的作品继受到高度评价的《傀儡花》之后,《福尔摩沙三族记》也已发行日文版。另外还有林育德的《擂台旁边》也在日本出版,甚至拥有比在台湾还多的读者。   ●守护台湾民主与自由的一代   近年,我演讲时总会说:请看看日本的周遭。中国不会停止军事扩张,北韩不会放弃发展核武和导弹,南韩不会停止抗议历史问题,俄罗斯不会返还不法占据的北方四岛。那么,日本国民可以安心来往的邻居在哪呢?──只有台湾,不是吗?所以,日台关系非走强化这条路不可。   ●台日不一样的小地方   日本曾被美国忌妒,但却无危机意识。现在世界都忌妒著台湾,羡慕著台湾的成功。美国及其他国家都开始思考如何争夺这个地位。台湾不能重蹈日本的覆辙,台湾人应该要以日本的经验为借镜,尽全力让二十年后还能守著半导体的盾牌。   野岛刚再次为读者带来深入且精辟的台日观察笔记,记录下近年的重要时事与评析,让我们能够从各式不同的领域、生活琐事中放大格局,看看日本,想想台湾,多收获一份况味。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野岛刚(Nojima Tsuyoshi)   资深媒体人、作家。1968年出生,就读日本上智大学新闻系期间,曾赴台湾师范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交流学习。1992年毕业后,曾任职于朝日新闻社,担任驻新加坡、台北特派员。曾赴伊拉克、阿富汗等战地前线采访,后担任东京本社政治部记者。擅长采访报导两岸三地华人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议题。2016年开始自由作家生涯。著有《日本人默默在想的事》(时报)、《伊拉克战争从军记》、《两个故宫的离合》(联经)、《谜样的清明上河图》(联经)、《最后的帝国军人:蒋介石与白团》(联经)、《台湾十年大变局:野岛刚观察的日中台新框架》(联经),以及《银幕上的新台湾:新世纪台湾电影中的台湾新形象》(联经)、《故宫90话》(典藏艺术家庭)等多部作品。在台湾《苹果日报》、《天下杂志》、《报导者》、《转角国际》等有专栏。

封面图片

澳大葡语日加深学生认识葡语国家文化

澳大葡语日加深学生认识葡语国家文化 #澳门大学 澳门大学人文学院葡文系举办新一届“葡语日”活动,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葡语,激发他们对葡语的兴趣,以及增进对葡语国家文化的了解。 “葡语日"是澳大人文学院葡文系一年一度的盛事,由该系师生携手策划筹办。澳大副校长马许愿和葡文系代主任姚京明为活动致辞。马许愿表示,葡语日对葡语国家共同体来说是很重要的节日,大学将一如既往支持该活动。姚京明强调了该节日的意义,并感谢师生筹办活动和大家的参与...

封面图片

:很多日本人可能认为,最短的高考数学题是 2006 年京都大学 (后期) 的题目

: 很多日本人可能认为,最短的高考数学题是 2006 年京都大学 (后期) 的题目 「tan1º は有理数か。」(tan1º 是有理数吗?) 但事实上,1935 年 东京大学农学部 入学考试的这道题也一样短。 图片引自引自帝国大学入学指南(文信社,昭和 10 年度新版)。

封面图片

《日本文化的历史》作者: 尾藤正英

《日本文化的历史》 作者: 尾藤正英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译者: 彭曦 出版年: 2010年03月 页数: 134 页 《日本文化的历史》内容简介:日本文化不是指各种各样的文化遗产以及文化现象本身,虽然也包括那些遗产和现象的,但主要是指对在历史上形成的日本人的生活以及思考方式的整体,特别是对在其中体现出来的民族个性或者特性给予关注、加以思考的概念。那与文化人类学上的文化的意义更为相近。 在所谓日本人论、日本式经营论这些论述的背后,当然有对这种意义上的日本文化的关注。 #文化 #日本 #历史 #日本史

封面图片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19502010)_王东;胡逢祥 等》

《当代台湾人文学术九讲(19502010)_王东;胡逢祥 等》 简介:该书聚焦1950至2010年间台湾地区人文学术的发展脉络,系统梳理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研究演变,结合社会背景探讨学术思潮转型。研究涵盖两岸学术互动、本土化与全球化张力,揭示知识生产与政治文化间的深层关联。 亮点:以跨学科视野整合六十年学术史,首次系统剖析台湾人文领域的代际嬗变;突破单一学科界限,结合个案与理论,为理解两岸文化认同提供新视角。 标签:#台湾学术史 #人文研究 #跨学科分析 #两岸互动 #文化认同 #王东 #胡逢祥 更新日期:2025-04-24 06:00:21 链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