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人晚上锻炼收益更大#】#为什么推荐胖人晚上锻炼#?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者晚上锻炼或许健康益处更大。上海体育

【#胖人晚上锻炼收益更大#】#为什么推荐胖人晚上锻炼#?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肥胖者晚上锻炼或许健康益处更大。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欣表示,对肥胖者来说,晚上锻炼可能有助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更利于改善葡萄糖不耐受状况,从而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此外,晚上锻炼还可减轻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对肥胖人士的整体健康有积极影响。可选择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既能有效消耗热量,又不会过于激烈影响睡眠。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肥胖症研究证明傍晚锻炼效果更佳

新肥胖症研究证明傍晚锻炼效果更佳 晚间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人们在傍晚进行中度到剧烈运动(MVPA)的频率(以不超过三分钟的短时间运动量来衡量)似乎比他们每天的运动总量更重要。这项研究由该校查尔斯-帕金斯中心的研究人员领导,于4月10日发表在《糖尿病护理》(Diabetes Care)杂志上。悉尼大学运动生理学讲师安杰洛-萨巴格博士说:"由于一系列复杂的社会因素,大约每三个澳大利亚人中就有两人体重超标或肥胖,这使他们患心脏病、中风和过早死亡等主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大大增加。运动绝不是解决肥胖危机的唯一办法,但这项研究确实表明,能够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有计划地进行活动的人,可能最有效地抵消其中的一些健康风险。"研究观点和方法较小规模的临床试验也显示出了类似的结果,然而,这项研究中的大规模参与者数据、对体育锻炼的客观测量方法以及过早死亡等硬性结果的使用,使得这些发现意义重大。共同第一作者马修-艾哈迈迪博士还强调,这项研究并不只是跟踪有组织的锻炼。相反,研究人员重点跟踪了3分钟或更长时间的连续有氧MVPA,因为之前的研究表明,与时间较短(非有氧)的运动相比,这种类型的运动与血糖控制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悉尼大学查尔斯-珀金斯中心的国家心脏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艾哈迈迪博士说:"我们对跟踪的活动类型不加区分,从步行到爬楼梯都可以,也可以包括跑步、职业劳动甚至大力打扫房间等有组织的运动。"研究结果虽然是观察性的,但支持了作者最初的假设,即根据以前的研究,糖尿病或肥胖症患者在傍晚已经对葡萄糖不耐受,通过在傍晚进行体育锻炼,可以抵消部分不耐受和相关并发症。研究参与者和程序研究人员使用了英国生物数据库的数据,研究对象包括 29836 名 40 岁以上的肥胖成年人,其中 2995 人还被诊断出患有 2 型糖尿病。根据研究开始时每天 24 小时连续佩戴的腕部加速度计测量的大部分有氧 MVPA 的时间,参与者被分为上午、下午和晚上 MVPA。研究小组随后将健康数据(来自国家健康服务和苏格兰国家记录)联系起来,对参与者的健康轨迹进行了长达 7.9 年的跟踪。在此期间,他们记录了1425例死亡、3980例心血管事件和2162例微血管功能障碍事件。为了限制偏差,研究人员考虑了年龄、性别、吸烟、酒精摄入量、水果和蔬菜摄入量、久坐时间、MVPA总量、教育程度、药物使用和睡眠时间等差异。他们还排除了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参与者。研究人员说,研究随访时间的长短和额外的敏感性分析增强了研究结果的说服力,但由于采用的是观察性设计,他们无法完全排除潜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反向因果关系是指一些参与者因潜在或未确诊的疾病而导致有氧 MVPA 水平较低。意义和未来研究查尔斯-珀金斯中心麦肯齐可穿戴设备研究中心主任、该论文的资深作者埃马纽埃尔-斯塔马塔基斯教授说,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研究日趋成熟,为人们了解对健康最有益的活动模式提供了巨大的启示。Stamatakis教授说:"对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和从业人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激动人心的时刻,因为可穿戴设备捕获的数据使我们能够以非常高的分辨率研究身体活动模式,并将研究结果准确地转化为建议,从而在医疗保健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因果关系,但这项研究表明,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可能是未来肥胖和2型糖尿病管理以及一般预防保健建议的重要组成部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全球超10亿人患肥胖症 青少年肥胖人数倍增

世卫组织:全球超10亿人患肥胖症 青少年肥胖人数倍增 世界卫生组织1日援引英国《柳叶刀》杂志刊发的研究报告称,2022年,全球超过10亿人患有肥胖症。从1990年到2022年间,全球患肥胖症的成年人增加了一倍多,患肥胖症的儿童和青少年(5至19岁)更是增加了约三倍。 新华社报道,该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有1.59亿儿童和青少年以及8.79亿成年人患有肥胖症,43%的成年人体重超重。随着体重不足人群的减少,体重超重已成为大多数国家最常见的营养失调形式。 营养失调包括营养不足(消瘦、发育迟缓、体重不足)、维生素或矿物质不足、体重超重和肥胖等形式。营养不足是一半5岁以下儿童的死因,而肥胖则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等非传染性疾病。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这项新研究强调了通过饮食、体育锻炼和适当护理,从生命早期到成年期预防和控制肥胖的重要性。要实现全球遏制肥胖的目标,需要各国政府和相关领域在世卫组织和各国公共卫生机构的政策支持下展开工作。私营部门的合作也十分重要,他们必须对其产品的健康影响负责。 根据世卫组织的建议,遏制儿童和青少年肥胖的核心干预措施包括支持和推广母乳喂养,监管对儿童有害的食品和饮料营销,监管学校附近高脂肪、高糖和高盐产品销售等。 报告还指出,尽管营养不足率有所下降,但在许多地方,尤其是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一些地区,营养不足仍是一项公共卫生挑战。 2024年3月1日 5:10 PM

封面图片

【#不想变胖一定要吃够蛋白质#】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证实,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更容易长胖。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现代加工食品,对蛋白质具

【#不想变胖一定要吃够蛋白质#】澳大利亚一项研究证实,蛋白质摄入不足的人更容易长胖。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现代加工食品,对蛋白质具有“稀释”作用,为了弥补足够的蛋白质摄入量,人体不得不摄入更多食物。总能量摄入过量,体重超标和肥胖接踵而至。研究表明,补足蛋白质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措施。 我们平时吃的食物蛋白质有优劣之分,优质蛋白质包括蛋、奶、禽畜肉、鱼虾等动物性蛋白质以及大豆蛋白。中国营养学会曾对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价,选出了排在前十名的“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饮食健康、以植物为基础的人不太可能患上危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饮食健康、以植物为基础的人不太可能患上危险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 根据最近发表在《ERJ Open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以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坚果含量高的健康植物性饮食为主的人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可能性较低。相反,那些食用不太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如大量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含糖饮料以及高糖和高盐食物的人,患上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的风险会增加。患有 OSA 的人经常鼾声如雷,他们的呼吸在夜间时断时续,而且可能会多次醒来。这不仅会导致疲劳,还会增加患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 2 型糖尿病的风险。这项新研究是首次大规模分析植物性饮食与 OSA 风险之间相关性的研究之一。研究人员说,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治疗 OSA。研究见解和发现这项研究由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弗林德斯大学的 Yohannes Melaku 博士领导。他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风险因素可能来自遗传或行为,包括饮食。以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卡路里限制、特定饮食元素和减肥的影响上。我们对整体饮食模式如何影响 OSA 风险的认识还存在差距。通过这项研究,我们希望填补这一空白,探索不同类型的植物性饮食与 OSA 风险之间的关联。这项研究包括14210名参加美国全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人的数据。参与者被要求解释他们在过去24小时内吃过的所有东西。研究人员根据人们是食用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包括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豆类、茶和咖啡)还是食用大量动物性食物(包括动物脂肪、乳制品、鸡蛋、鱼或海鲜和肉类)对这些信息进行了分类。他们还调查了人们是否食用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包括精制谷物、土豆、含糖饮料、甜食、甜点和咸食)。参与者还回答了一份调查问卷,该问卷旨在评估他们是否可能患有 OSA。与饮食中植物性食物含量最低的人相比,饮食中植物性食物含量最高的人患 OSA 的可能性要低 19%。那些以素食为主的人患这种疾病的风险也较低。然而,与不健康植物性食物摄入量低的人相比,植物性食物摄入量高的人患 OSA 的风险要高出 22%。研究人员还发现,女性和男性的风险存在差异,对于男性来说,植物性饮食与 OSA 风险的相关性更大,而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则会使女性的风险增加更多。性别差异和饮食影响梅拉库博士说:"这些结果凸显了饮食质量对控制 OSA 风险的重要性。注意到这些性别差异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强调了对 OSA 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干预的必要性。这项研究并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饮食很重要,但可能是健康的植物性饮食能减少炎症和肥胖。这些都是导致 OSA 风险的关键因素。富含抗炎成分和抗氧化剂、有害膳食元素含量低的饮食可以影响脂肪量、炎症甚至肌肉张力,所有这些都与 OSA 风险有关。"研究人员现在计划在同一批人中调查食用超加工食品与 OSA 风险之间的联系。他们还打算长期研究饮食与 OSA 风险之间的相互作用。Sophia Schiza 教授是欧洲呼吸学会睡眠呼吸障碍大会的负责人,总部设在希腊克里特大学,她没有参与这项研究。她说: 她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经常发生的疾病,尽管存在相关风险,但仍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有治疗方法,患者也可以采取某些措施来改善病情。这包括戒烟、保持健康的体重和坚持体育锻炼。这项研究结果表明,改变饮食习惯可能有利于控制或避免 OSA。意识到在饮食中加入各种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同时尽量少吃不健康食品和含糖饮料,可以大大改善我们的整体健康。我们需要让每个人都尽可能轻松地采用健康饮食"。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两晚睡眠不足会让人感觉老好几岁

研究发现两晚睡眠不足会让人感觉老好几岁 如果让人们在床上躺 9 个小时,效果则恰恰相反,不过这种效果并不明显,参加研究的人声称在充分休息后,平均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年轻了 3 个月。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精神神经免疫学家 Leonie Balter 博士是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即使你只少睡了两个晚上,也会对你的感觉产生真正的影响。"Balter说,除了感觉自己更加衰老之外,人们认为自己老了很多岁可能会影响健康,因为这会助长不健康的饮食,减少体育锻炼,使人们更不愿意社交和参与新的体验。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研究。在第一项研究中,429 名 18 至 70 岁的人回答了关于他们感觉自己有多老以及在过去一个月中有多少个晚上睡得不好的问题。他们的嗜睡程度也根据心理学研究中使用的标准量表进行了评分。科学家们发现,睡眠质量差的志愿者平均每多睡一天,就会感觉自己老了三个月,而那些在前一个月没有睡不好觉的志愿者则平均感觉自己比实际年龄小了近六岁。不过,目前还不清楚睡眠不好是让人感觉更老,还是相反。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对 186 名 18 至 46 岁的志愿者进行了测验,询问他们在两晚充足睡眠(每晚在床上躺 9 个小时)和两晚只睡 4 个小时后感觉自己老了多少岁。经过两晚睡眠受限后,参与者感觉自己比睡眠充足时平均老了 4.44 岁,不出所料,感觉变老与感觉更困有关。"如果你想保持年轻,最重要的是保护你的睡眠,"Balter 说。心理学家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 B》上撰文描述了人们对睡眠不足的反应差异,这取决于他们是早起早睡的晨型人,还是晚起晚睡的晚型人。晚睡型的人即使有充足的睡眠,通常也会觉得自己比实际年龄老,但早起型的人在睡眠被打乱时,感觉自己老得更厉害。Balter说,如果研究结果得到证实,就能派上用场。"认识到主观年龄的可塑性非常重要,"她说。"如果我们能让人们感觉自己更年轻,他们也许就能获得相关的好处,比如更愿意接受新的体验,更积极地参加社交活动和体育锻炼。"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萨里大学心理学家塞雷娜-萨巴蒂尼博士称这些结果"很有希望",但她说,调查这些结果在老年人身上是否成立应该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点。她补充说:"未来研究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探索这些机制。这项研究告诉我们,一夜睡不好会影响第二天的感觉,但几个月、几年睡不好的累积效应又是什么呢?"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拉夫堡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尤利安娜-哈特斯库(Iuliana Hartescu)博士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对于最终影响长期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非常重要。"睡眠是一种可改变的行为,对健康有立竿见影的明显影响,"她说。"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的影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察觉。而睡眠不好的影响则是立竿见影的,会影响到其他所有的 24 小时生活方式行为。"另外,一项对 4000 多名欧洲人进行的为期 10 年的研究发现,那些每周坚持锻炼两到三次的人患失眠症的几率明显低于不爱运动的人,而且他们每晚能更好地达到建议的 6 到 9 小时的睡眠时间。国际研究小组分析了参加欧洲社区呼吸健康调查的人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他们的运动习惯、睡眠质量和睡眠时间,以及白天的困倦程度。研究人员在九个国家的 21 个地点对志愿者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与不运动的人相比,每周运动两次或两次以上、每周至少运动一小时的人入睡困难的几率要低 42%,而成为"正常睡眠者"的几率要高出 55%,他们每晚都能保持健康的睡眠时间。作者在《BMJ Open》上写道:"这项研究的随访期很长,长达 10 年,研究结果强烈表明,坚持体育锻炼可能是优化睡眠时间和减轻失眠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吃饭别赶时间,细嚼慢咽才是真!多项研究表明:太快不仅容易胖#】#吃饭速度快易致郁# 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句“吃饭要细嚼慢

【吃饭别赶时间,细嚼慢咽才是真!多项研究表明:#吃饭太快不仅容易胖#】#吃饭速度快易致郁# 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那句“吃饭要细嚼慢咽”,但现实往往让我们与之背道而驰。赶时间的早晨,匆匆忙忙地在上班、上学路上解决早餐;午餐时间被各种原因压缩至短短十分钟,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也只能草草吞下;晚餐也常常在电视或手机的陪伴下,快速结束。这种“快餐式”的饮食方式,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一种生活常态。 然而,快速进食不仅剥夺了我们享受美食的乐趣,更对身体健康埋下了隐患。它不仅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加重肠胃负担,还容易导致过量摄入,进而引发肥胖问题。但你知道吗?吃饭太快带来的困扰远不止于此,它还可能悄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比如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甚至影响情绪和睡眠质量。(生物谷) 吃饭别赶时间,细嚼慢咽才是真!多项研究表明:吃饭太快不仅容易胖 via 捉谣记的微博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