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生想学文科专业家里不支持怎么办?

理科生想学文科专业家里不支持怎么办? 再回首我心依旧的回答 你还没理解上大学以及学工学文的本质. 你上这个大学, 学什么专业, 并不是给你自己学的, 而是给你家人学的. 你的求学体验, 就是家人的情绪价值; 从经济上讲, 你将来的就业, 就是他们的饭票. 学工科的本质, 就是用上学期间繁重的学业负担, 和痛苦的学习体验, 来对冲对于未来就业的焦虑, 为整个家庭提供情绪价值. 也就是说, 你在大学里学的越痛苦, 你家里就越安心; 你在大学过的越快乐, 你家人就越焦虑, 就会愁的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大学里越苦越累, 就越能学到东西, 将来就好找工作!" "你要是大学念了个啥也不是, 将来毕业了找不着工作, 咱家社会上两眼一抹黑, 啥门路也没有, 那可咋整啊?" 你觉得工科"学起来也让人身心疲惫", 那就对了, 那就更是验证了我以上的论点了. 而工科好找工作的本质, 就是接受工作的毒打来换取收入.同时因为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劳动强度, 不断有跑路的, 所以才会不断的招人, 大量的招人. 学工科就像把你吊起来, 皮鞭子蘸凉水, 一下一下的"啪,啪,啪"抽打在身上, 然后你会觉得异常兴奋, 高喊"打得好, 打得好! 太舒服了, 加把劲, 用力啊! Oh, ye, !#$%^*&^%$#@&*)!" 你可以不接受这个毒打, 但是就业从哪里? 这天上不下钱, 地上不长钱, 父母还不挣钱, 钱从哪里? 而学了文科, 真的没有那么多工作岗位, 至于学文科那些人们都干什么去了, 那就是他们家自己的事了. 所以说学文学工不只是表面上的选择 ,而是背后家庭的抉择. 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 学文的路几乎是走不通的, 也是家庭无法接受的. 你想破镜, 那恐怕只能先做到不依赖家庭, 争取经济上和精神上独立, 不过这个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而大多数人和家庭的关系, 就是"互相依赖, 又互相伤害". 对于有"就业焦虑症"的家庭, 如果家庭和个人的思想观念不一致, 那么最终只能保证有一方是精神正常.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再回首我心依旧)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毕业5年薪资最高的16大专业:计算机工程年薪中位数57万 文科专业“全军覆没”

毕业5年薪资最高的16大专业:计算机工程年薪中位数57万 文科专业“全军覆没” 而自今年年初以来,据裁员统计网站披露的数据,又已有 200 多家科技公司裁员 5 万多人在此环境下,人们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竞争也愈发激烈。为此,近日美国纽约联储对全职工作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综合考虑专业类别和毕业年限等因素对其薪酬进行分析,提供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最新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毕业 5 年内,计算机工程专业的年薪中位数为 80000 美元(约 57 万元人民币),在所有专业中排名第一;相对之下,在收入最高的 16 个大学专业中,文科专业则“全军覆灭”。工程专业占据了 9 个席位,计算机工程排名第一纽约联储在报告中指出,这项研究的调查人群是年龄在 22-65 岁之间、拥有学士学位或更高学位的全职工作者。其中所谓的“职业生涯早期员工”是指 22-27 岁的人,“职业生涯中期员工”是指 35-45 岁的人,且所有数字均不包括在校学生。以下为“职业生涯早期员工”(毕业 5 年内)中,年薪最高的 16 个大学专业:在这 16 个大学专业排名中,工程专业占据了 9 个席位,丝毫不见文科专业的踪影。另外,计算机工程专业排名第一,年薪中位数为 80000 美元,紧随其后的是化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分别是 79000 美元和 78000 美元。总体来看,STEM 工作(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收入水平比非 STEM 工作普遍要高。CNBC 分析称,工程学所需的技术知识、数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许多行业都很有价值,因此与其他职业相比,该类职业的薪酬往往较高。随着工作经验逐年增加,“职业生涯中期员工”(35-45 岁)的年薪收入大幅增长,STEM 工作在榜单中依旧具有绝对优势:在“职业生涯中期员工”的收入榜单中,化学工程排名第一,年薪中位数高达 13.3 万美元(约 97 万元人民币)。据了解,这类专业的毕业生通常在石油和天然气、制药和半导体制造等利润丰厚的行业工作。计算机工程下滑了一个名次,但 12.5 万美元的年薪收入仍十分可观,而原本位列第三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则降到了第 6 名。虽然二者均为计算机领域专业,但计算机科学更强调软件的理论和实用技术,而计算机工程更侧重于设计和开发硬件和软件系统,薪酬自然也有所区别。文科和教育专业收入偏低在纽约联储研究的 75 个专业中,薪资中位数排在末尾的分别是文科、表演艺术和神学专业,均为 3.8 万美元比 2022 年美国个人收入中位数的 40480 美元还低。以下为“职业生涯早期员工”(毕业 5 年内)中,年薪最低的大学专业:可以发现,与高薪专业相比,文科毕业生的总体薪资往往较低。CNBC 认为原因可能有两点:首先,他们的技能可能与创收没有直接关系,即使其职业对社会有益;其次,与每年的毕业生人数相比,这类专业的高薪工作太少,而需求不足就会导致工资下降。除了文科,在美国的教育专业工资也偏低。虽然教师有良好的工作保障、寒暑假和养老金,但他们的工资通常由当地政府支付,而政府在保持工资与通货膨胀率相适应方面一直较为滞后。这种情况,还一直延续到教师职业生涯的中后期:从“职业生涯中期员工”(35 至 45 岁)的收入水平来看,教育专业依旧是所有专业中薪资最低的。尤其是幼儿教育从业者,尽管积攒了十年相关经验,其年收入中位数也仅为 48000 美元相比刚毕业时的 40000 美元,十年后也只高出了 8000 美元。参考链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文科未来10年会被重视吗?

文科未来10年会被重视吗? 盐选成长计划的回答 优秀的文科生,在未来一定会有前途。 因为互联网革命其实是一场交流的革命,会交流者在其中一定最有饭吃。 而这场革命迟早会把所有人都卷进来,只要你有相关的才能,你就能得到一份精彩而不辜负你的工作。 这是比「个人奋斗」更重要的历史大势。 而我后悔的,不是当年「弃理从文」这条路,而是既然选了这条路,为什么没有更加坚定、更加勤奋地走下去; 为什么要在焦虑、犹疑和他人的嘲笑中浪费了太多时间,为什么没有练一身更好的本领。 这是我的教训,希望你能吸取。 未来,文科生为什么一定有前途 文科到底是不是一个「坑」?如果你不幸掉到了这个「坑」里,那你该怎么安慰自己,提振自己的信心? 有一位读者朋友给我的留言是这样的: 我是一名普通本科学校的文科生,今年大四了,眼下正在考研,报了一个文学类专业,虽然第二轮复习还没结束,但最近总觉得这条路走得没希望、没意思。 前两天,合租的一位理科女生说了两句话刺痛了我:「你们不就是背书吗?」「就靠资料的阐述,又没有创新性见解,也能拿够分。」 我听后很郁闷,但想想也是,本科没学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现在又去考研,只是为了那个学历,如果考不上就去卷下一届,但考上了,也不过就是继续生产学术垃圾罢了。 首先,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文科生肯定是有用的,即便出身普通本科院校,只要你努力,你的将来也未必比讽刺你的那位理科妹子差。 事在人为。 至于「文科的招生人数是不是过于多了」,这个问题对你没什么意义,因为严格说来,目前中国大学几乎所有专业的招生人数都过多,你在大学校园里看到的大多数同学毕业之后都会为找工作发愁,不论专业。 而这种事儿你改变不了,所以也不用去操心。 还有你强调的「普通本科学校」,这事儿其实你也不用太在乎,就像我以前在一篇文章中说的,中国国内各个大学之间的差距,真没有那么大。 简要地答完之后,下面我详细解答一下你的第一问:学好文科,在未来,为什么一定会有前途。 其实你「大学文科没学到啥」的苦恼,我在大学的时候也经历过,而且应该比你的更刻骨铭心。 我大学的时候找了个女朋友,是我中学时的班花,追了很多年才追到手的。 男生嘛,心仪的女生多看他一眼,他连俩人孩子叫什么名字都能给想好了。 我当时也自然在为两人的未来做规划。 但我一旦真正规划起来,却发现不行,我大学理转文,进了历史系,而这个专业实在太不好找工作。 我的那些师兄师姐就像你在提问中说到的,毕业后不是考研,就是考编,出路也很窄很窄。 像你一样,我也会遇到很多他人不解的嘲笑:「你转文科干吗啊?」「你学的这些东西,将来有啥用?」 于是,我对未来很焦虑、很绝望,这种焦虑和绝望的情绪传染到我平素的言行举止中,对我的性格的影响是毁灭性的(我觉得大部分正常女性应该都喜欢自信、有担当的男人,没人会喜欢三天两头问「我养不起你咋办」的焦虑狂)。 如此三弄两弄,就把我的恋情搅黄了,然后就是一个大学生失恋之后的那些常规戏码:以头抢地、黯然神伤、酩酊大醉、形容枯槁、长期颓废、怀疑人生…… 但今天,当我坐在电脑桌前,穿着睡袍、泡上一杯咖啡,哼着小曲、敲着键盘跟你回忆这些事时,我突然觉得当初的我是幼稚可笑的,为一个杞人忧天的理由错失了自己的一段精彩人生:是的,大学之后,我其实很顺利地找到了一份还算满意的工作。 而如今的我,在微信公众号上写写稿子,收入虽然说不上特别丰润,但养家糊口好歹还是没有问题的,并不会与我大学时代很多「好专业」的理科朋友拉开「霄壤之别」的差距。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我现在这份工作是最有意义的,最能让我感觉到人生的价值的。 有一天,我跟一位出版社的编辑朋友交谈,她说:小西,你加油,中国现在特别缺好的人文素养普及类书籍,你用心写就行,将来一定是不愁卖的。 当然,我知道她这样说有客套的成分,但她传达的意思显然是明确的:当今时代,我们其实急需真正的文科生好的文科生。 那么,我能有今天这番际遇和随之而来的思想转变,是不是运气或者(有点不谦虚地说)个人努力使然呢? 我用心思考了一下,觉得可能有这些因素的影响,但绝对不是关键。 我自感最为「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的一年是 2012 年,那会儿微信公众号已经悄然上线。 在微信公众号这个东西出现之前,我们那批大学同学压根儿想不到,文科生能靠自己写写文章,就获得读者的青睐、打赏,并以此维持生计。 因为在此之前,若想「吃笔杆子饭」,你就只能去报社等传统媒体,或者青灯古卷地写个大部头,期待能被出版社看上,出书挣点版税。 微信公众号的出现,流量打赏模式的成形,让大批能够熟练进行文字表达的文科知识分子,第一次在经济上开始「直立行走」。 随后那几年,在鲶鱼效应的搅动下,各个平台都开始争抢优质作者,「文科生」里出了一批像六神磊磊、言九林这样的大 V。 你知道现在这些顶级「文科生」们有多么名利双收么?在这个圈子里,只要你肚子里有货,笔下能流畅地表达,就真的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过得还很不错。 甚至,即便你没有那么大的才华也没有关系你知道现在中国有多少顶流大 V 有他们自己的工作室吗?你知道这些大 V 非常需要一些靠谱的文字或知识助理吗?这是个很抢手的职业。 就连我,一个刚写了微信公众号一年的人,也常常感觉自己的精力不够用,等到经济和时间允许了,我也想招一个好的助理来帮帮我。 那些大公司、大企业,对文案功底扎实、口头表达能力强的人才的需求其实同样巨大。 互联网革命是一场交流的革命,会交流者在其中一定最有饭吃。 而这场革命迟早会把所有人都卷进来,只要你有相关的才能,你就能得到一份精彩而不辜负你的工作。 这是比「个人奋斗」更重要的历史大势。 所以,你知道我现在最后悔的是什么吗?是我当初为什么要那么焦虑、迷茫、痛不欲生;是我没有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知识;是我毕业后为什么贪图安逸,选择了一份「有编」「有体制」的工作把自己「养起来」。 如果我当年在大学时能再多读一点书,在毕业后能早一点「入局」,没有错过微信的几个风口期,那么我能做到的也许会比现在好很多。 换句话说,我真正应该后悔的,不是当年「弃理从文」这条路,而是既然选了这条路,为什么没有更加坚定、更加勤奋地走下去,为什么要在焦虑、犹疑和他人的嘲笑中浪费了太多时间,为什么没有练一身更好的本领。 这是我的教训,希望你能吸取。 停止无用的焦虑,别管那些嘲笑,好好学习,因为你不知道机遇什么时候会来敲门。 当我们不再被「文科生」这顶帽子压得抬不起头来,抬头看清历史大势后,你会发现,即便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看,文科和理科到底哪一个更「吃香」,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盐选成长计划)

封面图片

家里让我给大专的妹妹找工作,我该怎么办呢?

家里让我给大专的妹妹找工作,我该怎么办呢? 职业导师小全的回答 人长大了总要出来闯荡职场的,你妹妹各种不会不是借口,该去面试的就去面试,从简单的工作找起,在家待一年实在不敢想象她在干嘛? 她有想着提升自己吗?她真的想要去工作吗?我想说一年了,想学点基础工作的知识总能学到的,打字慢可以对着看慢慢来,但办公三件套总得要学吧? 如果她什么都不想学,谁又能帮的了她? 说实话,我真的挺为你妹妹感到着急的。 职场可不是温室,不是等着别人来喂饭的地方。 大专毕业一年了,还在家里待着,这真的不是个事儿,有点离谱了。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村家庭出来的孩子可能资源有限,机会也不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当「啃老族」啊。 你父母现在把你当做救命稻草,让你给妹妹找工作,我理解他们的心情,当父母都这样子,皇帝不急太监急,但也觉得他们这种做法有点过了。 因为你是研究生还没毕业,自己的职业道路都还没走稳,怎么能承担起给妹妹找工作的重任呢?这不是把你的未来也押上了吗? 你要是某个公司的领导都好说,那样子安排个「空降兵」不是随随便便,但是事实上你连职场都还没有进入! 退一万步说,就算你能帮你妹妹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又能怎样呢? 如果她自己不去努力,不去学习,不去适应职场的环境,那这份工作也只是暂时的,迟早还是会失去的。 职场从来不是慈善机构,只有资本家和打工人,资本家眼里只有利益,不会因为你是谁的妹妹就对你格外关照。 所以我觉得你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和你妹妹好好谈谈。 问问她,她到底想不想工作?想不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 如果她真的想,那就告诉她,从现在开始,就要行动起来,去学习,去提升自己,去尝试面试,去积累经验。 哪怕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开始,哪怕是从实习生做起,也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相反,如果她真的什么都不想学,那谁也帮不了她,咱们在这里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职业导师小全)

封面图片

大专马上要实习了,突然感觉好迷茫,我高中的时候学的文科但选择了一个理科专业,老师讲的很多都听不懂后来慢慢就不听了,现在21了感觉

大专马上要实习了,突然感觉好迷茫,我高中的时候学的文科但选择了一个理科专业,老师讲的很多都听不懂后来慢慢就不听了,现在21了感觉自己还是一个小孩,跟舍友关系也不怎么样,每天在宿舍听他们打游戏感觉很焦虑,然后就自己一个人去附近的公园瞎溜达,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因为专业的原因班里就两个女生,大学里跟女生说话都没说过几次,更别说处对象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大家都已经长大了,我还像个小孩一样,马上要进厂打螺丝了,感觉未来好黑好暗。 #私密 #树洞 #求助 投稿自己的秘密,忏悔,倾诉,发泄你的故事。 投稿 @tcj188_bot

封面图片

23岁,农村姑娘,家里有个无能狂怒的父亲,被惯的弟弟,还有个什么也不懂的母亲。人生该怎么办呢?

23岁,农村姑娘,家里有个无能狂怒的父亲,被惯的弟弟,还有个什么也不懂的母亲。人生该怎么办呢? 徐芃老师的回答 你这种双标的写作方法真的挺恶心的。 说到自己的时候,是「我自己学习,通过努力考上了top30大学,说到填报专业的时候,说自己因为不懂,报了一个天坑专业」。 或许学习好是你唯一的优点,你家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在你考上大学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去兼个职或者打打工,减轻你母亲的负担,而是选择直接躺平,以你母亲打工的钱,心安理得地作为自己的生活费。 毕业以后,觉得打工辛苦,想回家以考研为借口躺平,其实上,在上了一个不错的大学以后,除了考研,出路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努努力去考一个有用的证书,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好工作。 因此除了学习好,其他方面你并没有比你弟弟强多少。 你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你有一个好妈妈,拼尽全力供你读书,但你说她什么都不懂。你妈妈文化程度低,仍然没有重男轻女,拼尽全力供你读书,仅仅这一点,就非常值得人们的敬佩,这说明她并不是什么都不懂,她至少明白好好学习很重要。 在得知你想放弃工作回家考研的情况下,你的母亲仍然支持你,唯一的条件是你要出人头地,我想,你妈妈并没有指望你能回报他们多少,只是希望你读了研究生以后,能够自食其力,找一个好的工作。 你弟弟已经上了高中,大概是住校的,所以,你所谓的帮助弟弟补习功课的名义,更多的心思是为了合理回家躺平找一个借口,因为在他读书的时候,在家的时间本来就很少。从外人的角度来看,你确实是管的太多,而且借口太差,你和你的弟弟,和你的父亲并没有多少大的区别。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徐芃老师)

封面图片

小楼玉笙的回答中国人民大学女博士举报导师性骚扰,校方称“成立工作组调查核实”,具体情况如何?文科老师来回答一个。

小楼玉笙的回答 中国人民大学女博士举报导师性骚扰,校方称“成立工作组调查核实”,具体情况如何?文科大学老师来回答一个。 这个问题其实昨晚丶今早就已经在学术圈的朋友圈刷屏了,相当多中青年教师对此是相当愤慨的。打开视频,可以看出有近1小时,有详细的录音丶文字资料。初步判断女生的指控有实锤证据,不是张口就来的小作文。人大连夜展开调查,应该也是掌握了部分事实且高度重视。希望能一查到底,给王某相应的处理。 不同于理工科,其实文科的导学关系依附性没有那么强。导师和学生不像理工科包工头与民工,而更接近于手工业师傅和学徒。学生不太需要依赖导师经费,或者实验设备,如果能独立发出核心小论文,写完合格大论文,普通导师并不容易卡毕业。 那么王某为何可以如此嚣张,可能与其身份有关。一方面他曾是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真的可能利用行政权力影响其他答辩评委,影响毕业。另一方面,他又身兼多个期刊主编丶编委,和《人大复印资料》语言文字学主编。复印资料的含金量,文科圈里人都知道。无论是毕业前差一篇文章毕业,或想多发1丶2篇好找工作,还是毕业后非升即走需要扶植,此人都可能给予帮助。官师合一,集胡萝卜丶大棒于一身,大概就是此人以为可以为所欲为的资本吧。谁知道还是有只想毕业丶有些勇气的女生,敢于拒绝丶曝光。 所以希望教育部丶学校纪委丶巡视组,在查师德师风时要把领导丶学术带头人作为重点,将这类事件扼杀在萌芽中,而不是东窗事发再亡羊补牢。也不要只天天搞师德培训丶签责任书,盯着苍蝇都不是的小青椒,不打真老虎。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小楼玉笙)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