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这种观念产生的底层心理是什么?

「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好」这种观念产生的底层心理是什么? 墨苍离的回答 省流版本: 农耕文化把好种地的地方都占据后,没有外扩空间了,就会内卷,而内卷时,他人(邻居、同乡)的一点优势经过代际积累后,就会形成碾压,使得自己破产后有概率绝后。 略详细版本: 农耕时,土地所有制是核心问题,而土地存量是有限的。 在广泛自耕农中,如果有技术或者运气的佼佼者,其就能积累较多的仓储,从而在周期性气象灾害到来的时候,获得巨大优势。 农耕的特点是,当灾害来临时,存粮价格会是平常的几十甚至上千倍,而仓储较多且安全的家族,就可以在这个时候用高溢价的粮食,去购买仓储不足家庭的田地,经过几代的积累,前者就会变成地主甚至大地主,垄断土地资源,而后者则会沦为佃户,甚至丧失娶妻生子的经济能力。 那么,当这种内卷常态化的时候,人们看到自己周围原本与自己平等的人,在技术上或者其他方面有较为显著的优势的时候,就会出于后续竞争,会被夺取土地的恐惧,而对后者有较为强烈的(防卫衍生的)攻击性心理。 包括“见不得别人好”,也包括私下里进行迫害、破坏生产、破坏对方信用等等。 比如在人家鱼塘里面投毒啥的,经常有这种犯罪案例。 以上。 供参考。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墨苍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帮助?

心理学的定义是什么?心理学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帮助? 情感酒馆的回答 心理学,这门学科可真不简单!在我看来,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帮我们打开内心世界的门,让我们更懂自己,也更懂他人。心理学不仅仅是在研究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它更像是一个指南针,指引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中找到方向。 你想想看,生活中是不是总有些事儿让你摸不着头脑?比如,为啥有些人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而有些人却能迎难而上?为啥明明知道啥是对的,但有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这些谜团,心理学都能给你答案。它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都受到遗传、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了解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减少误会,增进和谐。 再说了,心理学还能帮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呢!比如,通过学习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方法,我们能在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不迫。记得有一次,我工作压力山大,整个人都快崩溃了。后来,我学会了深呼吸和正念冥想,嘿,还真管用!现在,每次感到焦虑,我就会停下来,做几个深呼吸,心情立马就舒畅多了。这种小技巧,心理学里多的是,简直就像是生活中的小确幸! 而且,心理学还能帮我们建立更健康的人际关系。你知道吗?沟通的艺术,其实也是心理学的一部分。比如,倾听和共情,这两招可是拉近人心距离的大杀器!当你真心实意地去听别人说话,试着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你会发现,很多矛盾和冲突都能迎刃而解。这样一来,无论是家庭、朋友还是同事之间,关系都会变得更加融洽。 当然了,心理学对职业发展也有不小的帮助。职场上的成功,很多时候并不只是靠技能和知识,情商和人际关系管理同样重要。心理学能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与人合作,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甚至如何处理职场中的冲突和压力。有了这些技能,升职加薪自然不在话下! 总之,心理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内心的角落,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自信和坚定。它不仅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也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与他人相处。所以,学点心理学,绝对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情感酒馆)

封面图片

这种武器产生的白炽火球持续时间比 TNT 爆炸的瞬间闪光要长 15 倍

这种武器产生的白炽火球持续时间比 TNT 爆炸的瞬间闪光要长 15 倍 一项上个月发表的研究显示,中国的研究人员成功在一次受控的野外测试中引爆了一种以氢为基础的爆炸装置,这种爆炸引发了毁灭性的化学链式反应,而且完全没有使用任何核材料。 这枚重 2 公斤(约 4.4 磅)的炸弹产生了超过 1000 摄氏度(1832 华氏度)的火球,并持续了两秒多这个时间比同等 TNT 炸药爆炸要长 15 倍,而且没有用到任何核材料。 这个装置是由中国船舶集团(CSSC)705 研究所研发的,这个研究所是水下武器系统领域的重要参与者。该设备采用了以镁为基础的固体氢储存材料。 这种材料是一种叫做氢化镁的银白色粉末,它能储存的氢气比高压气罐多得多。最初这种材料是为了把氢气带到没有电网的偏远地区,用于为燃料电池供电,提供清洁的电和热。 研究人员在一本中文核心期刊《弹箭与制导学报》上发表的同行评审论文中表示,当用常规炸药引爆时,氢化镁会发生快速的热分解,释放出氢气,而这些氢气随后点燃,形成持续的大火。 中船重工的研究员Wang Xuefeng领衔的团队介绍说:“氢气爆炸只需要很小的点火能量,爆炸范围很广,火焰蔓延速度快、覆盖面大。” “这种组合能够精准地控制爆炸强度,非常容易做到在大范围内均匀摧毁目标。” 论文提到,氢弹能造成更大范围的热损伤,是因为它产生的炽热火球可以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能融化铝合金,而 TNT 爆炸只有短短的 0.12 秒火光。 王博士和他的团队做了一系列实验,展示了这种武器的定向能量潜力 在受限爆炸条件下,炸弹两米(6 英尺 7 英寸)处的峰值超压达到了 428.43 千帕这大约相当于 TNT 爆炸威力的 40%,但他们发现其热量的投射范围要大得多。 研究人员还考察了这种武器在其他军事领域的潜在用途,比如用它来大范围制造高温,或者集中能量攻击重要目标,将其摧毁。 研究显示,链式反应在起爆冲击波将氢化镁击碎成微米级颗粒、露出新鲜表面时开始发生。 热分解会迅速释放出氢气,这些氢气与周围空气混合。当混合气体达到最低爆炸极限时,就会被点燃,引发放热燃烧。 根据论文,这部分释放出来的热量会进一步促进氢化镁的分解,形成一个自我维持的循环,直到燃料耗尽机械破裂、氢气释放和热反馈三者协同作用,形成级联效应。 论文没有透露测试中所用的大量氢化镁来自哪里。目前也还不清楚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在什么情况下部署这种武器。 直到最近,氢化镁只能在实验室里以每天几克的速度生产 这是因为让氢气和镁结合需要高温高压。如果在制造过程中不小心接触到空气,就可能引发致命的爆炸。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在西北的陕西省建成了一家年产高达 150 吨的氢化镁工厂。这家工厂由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中国科学院表示,工厂采用了一种“一步合成法”,实现了低成本生产。 公开资料显示,固态储氢技术的其他应用也在探索中,比如用于潜艇燃料电池和长续航无人机的动力系统。 标签: #氢弹 #705研究所

封面图片

《义乌商人的原始积累,究竟形成了什么壁垒》

#内幕消息 《义乌商人的原始积累,究竟形成了什么壁垒》 义乌一直被称为草根创业的最佳选择,某书上不少帖子分享自己如何裸辞,拿着几万块来义乌创业。毕竟货、办公成本、生活成本、物流都很便宜。 但了解了义乌的不同环节之后,才发现老一辈商人过去三十年的原始积累,其实形成了极大极强的壁垒,让新人哪怕带资入场都困难重重。 壁垒一:供应链全链路优化 不少商人从90年代开始做生意,在那个供不应求的年代,不存在货卖不出去的情况,一年净赚几十万几百万的商人很多。在这个过程中,贸易商完成了: 1. 厂家的筛选。他们和很多厂家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那个年代,不少甚至患难之交、互相持股。他们不仅可以获取厂家更低的价格、更长的账期,在厂家开出新品的时候,他们更有可能第一时间拿到。 做过工厂的大多清楚,其实义乌市场、to B电商(比如1688)上能找到的货,大多已经是流通货,对厂家来说利润空间不高。工厂花一两个月开出来的新产品,第一时间一定会自己捂住,分给自己信任的下游去卖。这样哪怕一个品卖爆,其他工厂跟进抄袭,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开模生产。厂家赚的就是这一两个月的钱,等这一两个月过去了,各工厂都跟进生产出同款,厂家开始拼价格,市场上铺开,它就成了个随处可买到的流通货。至此,第一波卖这个品的工厂、贸易商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2.物流端成本优势。因为发货量大,物流公司会紧着你的货先发,而且会抢着给你低价。在双十一刚兴起的那两年,在活动当天,中通韵达等11辆大卡车就停在义乌某天猫玩家楼下,从楼上扯一条长布,货品就顺着长布滑下来装箱。 3.仓储端优势。货品销量跑起来之后,商家更有底气在各个地方建仓库,优化自己在全链路上的成本。比如义乌一个Shopee的东南亚玩家,当他在前两年在马来的Shopee市场积累相当的销量时,直接在马来设置仓库,招当地人来打包,极大地降低了仓储打包成本,导致后期跨境同行再想入局,成本上根本拼不过。 壁垒二:获客的边际成本递减 不少人好奇,商贸城现在都没什么客流,为什么不少做传统生意的义乌商人似乎还在源源不断地赚钱。因为他们手头积累了很多老客户,而老客户都是直接在线上完成交易的。 当采购方和一个供应方达成合作之后,如果没有出现问题,他们大概率是不愿意换供应商的,哪怕另一个供应商给的报价更低。因为找到一个好的供应商、双方磨合需要时间,迁移成本不低。 因为这个原因,义乌人有个特点:第一次生意不着急成交、不着急挣钱。这让新入局的草根创业者很难有竞争力。 此外,很多老义乌商人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之后开始内卷,给客人放账期。在义乌,拿货量大可以有账期几乎是共识,商超之类的大客户的账期可以到半年甚至几年。这也是很多新手玩不起的。 另外,老义乌商人因为产品销量跑稳了之后,库存周转稳定,所以备货量都很充足,这时候“有现货”也是个极其吸引新客户的点。 前几天和@塞壬7 聊创业感受的时候打趣,我们在大厂的时候,几千万的预算花出去眼睛都不眨一下,接家里生意的时候几万块预算都犹豫半天,自己跟朋友合伙创业时一块钱都要算半天。 终究哪怕是草根创业,也藏着新人没有想到的巨大隐藏成本,而这大约也是很多创业失败的原因之一吧。

封面图片

超 20 城明确「买房送户口」,专家称如再有新政或涉一线城市落户,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会带来哪些影响?

超 20 城明确「买房送户口」,专家称如再有新政或涉一线城市落户,这种可能性有多大?会带来哪些影响? 王克丹的回答 户口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公共福利的与户籍的捆绑,比如限制刚需的教育资源,而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免费的东西,尤其是政府部门本身不直接创造财富,主要靠狭义和广义的税收来支撑: 税收,比如之前我们讨论个税改革的时候,就大致给出了大家感官最直接的税收,也就是个税占一般性公共预算收入的比例极低,连10%都不到,其他的虽然不从收入环节征税,但总归还是整个经济循环中的税收,尤其是增值税这个第一大税种,妙就妙在只有1亿不到的劳动者专项附加扣除等之后还需要交税的,甚至大多数人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交了税。 非税收入,国有资产变卖和罚款等,人总是好糊弄的,比如城投以国有资产,比如地方的管道和公共区域的使用权,打包作为抵押来借钱花,虽然没有明面上变卖国有资产,但未来偿债周期集中到来,换不了钱怎么办?中央拿纳税人的钱填坑是一方面,变卖资产也是一方面,也就是在国有资产私有化之前就被掏空了,但大部人还是好糊弄的,他们只会去骂后来者因为违约压力把抵押物卖出的人,而不会想到在卖出之前早就被抵押和分配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5月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1%,当然和去年的增值税高基数有关系,但另外一项数据则非常离谱,那就是非税收入同比增长10.3%,所以也不要惊讶于国有资产出让,地方不能节流增效,只能是开源上面,国有资产处置和罚款都是很正常的。 负债,去年非常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中央财政赤字,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107416.7亿元、支出总量149016.7亿元,赤字41600亿元,地方也放开了举债的一些限制,只是数据相对不好预测,且从城投拿地的规模来看,预计也不会少于万亿的规模。 这种结构的转化其实也很好理解,市场收缩周期明面税收不上来,往往还得减税降费,强行的非标准化追溯过去几十年的税收,只会加速市场的收缩压力,法这东西重要在于执行,经济过热的时候不去健全税收体系,多少明星的问题来源于内斗,没钱了总想着杀猪而非长期统一标准,注定是走不远的,毕竟企业只是一个虚拟的法人,钱早就分了,就好比你现在就是罚恒大10万亿,它要能拿出来才行啊,钱早就分了,甚至都在外边了。明面税收开源很难做,那么必然是在非税收入和负债上做文章,包括罚款力度和地方国有资产的处置,亦或者拿集体财富抵押去贷款,把未来几十年的承包权打包融资或者卖出等等,其中成本最小的反而是国债,毕竟成本更低也更透明。 说这么,读者可能会疑问和城市放开户口有什么关系? 土地财税并不是统一标准的,过去的基本特征就是越往后,土地成本越贵,包括到现在房子早就卖不出了,你会发现地方只取消土地价格上限,而设置下限,兜底往往还是上面提到的城投拿集体财富抵押贷款来玩。对于后来的人来说,其实享受相同,甚至还不如老城镇化群体的公共福利,但要多交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土地税收,支撑则是六个钱包的积累+未来几十年的负债,地方拿到这些钱,再过去常常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来支付当年的公共支出,当然本身用在普通人身上的就很少,稍微好点的地方还能扶持点企业提供就业,有的地方几乎就被各个环节分食殆尽了,就业机会没有,公共福利也没有,这类地方过热之后的出清甚至能到几百块钱一平都未必有人要。 那么现在是什么情况呢? 地方明面+隐性债高企,对应央行和中央这几年三令五申的协助地方化债,尤其是隐性债,这利息可不低,都是地方财政的压力。 土地财政大幅缩水,今年这投资增速来看,即便城投左手倒右手兜底,预计也就是4万亿左右的土地出让金,而这个数字在2021年是8.7万亿。 市场收缩与加杠杆收缩,在流转环节收税,大家都不借钱,也不扩大生产,主要来源于居民部门不借钱和收缩开支了,只要税收不下降太快在去杠杆周期都是乐观的。 怎么办?本身公平向普通人的公共福利就少,另外一个新问题是关于克扣学生奶补贴钱的事情,就这点钱也要扣,节流做不到,效率无法保证,收入还显著下降,户口相关的公共福利,尤其是教育资源,马上前几年生育率大幅下降就会传导到小学,现在感受最深的大概就是幼儿园了,你这户口是人家交了房价一半的税收换来的,且这些税收更是用在降低市场金融风险上,搞的和施舍一样,放下地方的公共支出靠当下土地财税,而未来靠谁,那就要看年轻人接不接得住了。说句难听话,有些事情确实应该丢入历史的垃圾桶了,尤其是不能成为劫贫济富的工具。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封面图片

拼多多这是被淘宝彻底逼急了 竟然用上这种招数

拼多多这是被淘宝彻底逼急了 竟然用上这种招数 这行小字还特地加了引号,伪装成评论关键词,展示在商品名称下面。俗话说,人越失去什么,也就越爱强调什么?先不讨论这种公然拉踩“竞品”的做法道不道德,这种“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做法,说明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淘宝更便宜,为了挽回这些用户,不得不使出这种“招数”。更有意思的是,拼多多这种策略主要针对Android用户,对于苹果用户却是另一种态度(几年前Apple Store曾下架拼多多)。我对比了身边人的账户,发现好像只有Android机才能看到类似的标识,所有的苹果用户都被“歧视”了……用户不再增长,营收和利润却节节高升,答案显而易见。“聪明”的用户早就开始对比各家电商APP了,是不是因为太多人在对比中都选择了“tb”,才会有开头我们提到这种“拉踩标签”的玩法诞生呢?拼多多一向以低价平台自居,如果它还维持着价格优势,何必用这种手段,一个商品一个商品地打标签,来强调谁比谁便宜?这只能说明,拼多多真的被淘宝逼急了。刻意在Android机上耍心机,更是直接表明,淘宝已经侵入了拼多多的腹地。低价优势不再从能量守恒定律来说,高营收和低价是不可能调和的矛盾,拼多多的价格优势正在渐渐消失。不论是品牌还是白牌,最近越来越多的用户都发现淘宝比拼多多更便宜了。比如百亿补贴的核心标品iPhone15,就有用户在小红书上表示,淘宝不仅比拼多多便宜了100块,发货速度还要快上三天。一套五百多块的化妆桌椅,拼多多要比淘宝贵出五十多块。媒体人雷斯林曾经专门撰文比较拼多多和淘宝的价格,发现拼多多明显更贵:2022年的时候在拼多多买四斤猫粮只要25元,但是现在却要花36-38元;想买美心月饼,惊讶地发现同款产品在淘宝卖108,在拼多多卖189。其他如同款马面裙、吸尘器、电脑椅、投影仪、FANCL小药盒,拼多多少则贵十几块,多则贵两倍……“低价平台”维持不住低价,一是拼多多本身的低价模式不可持续,二是淘宝已经在全面发力低价。拼多多的低价无非几点:一是低频、高单价的知名品牌产品,实现低价心智靠的是补贴。拼多多百亿补贴会场里面的苹果手机,就是其低价心智的金字招牌。为了用这些硬通货形成又“真”又“便宜”的印象,只能烧钱补贴。最早拼多多补贴最厉害的几年,靠的是融美国人的钱,而现在互联网已经过了野蛮生长随便烧钱的阶段,拼多多只能让商家自己出钱补贴。现在和品牌拥有更大“议价能力”的淘宝开始猛追,拼多多的百亿补贴已经维持不了价格优势,很多品类的价格都超过淘宝。第二类是一些高频消费的生活日用品,拼多多依靠的是大量的白牌商家,在供应链上疯狂压榨,用算法或者运营策略,逼着供应商疯狂内卷,搞起永无止尽的价格大逃杀。于是,商家为了节省成本,甚至会在原料、工艺上改动一些非常小的细节偷工减料。要么把纸巾做得稍微薄1毫米,或者稍微掺一点粗糙点的原料,在原料和工艺上做出特别细微的调整。要么就要和同行工厂卷生卷死,做到一个全行业最低价,但是只有把80%的流量都拿走你才能盈利。第三就是靠对消费者的无底线倾斜。动辄禁言商家、主动给消费者仅退款,或者因为消费者的差评、退换货直接去罚商家商户上的保证金。在推广费、运费险、仅退款的货品物流成本、以及基础服务费、类目服务费看,以及各种名目的罚款等,各种隐性成本压力下,很多商家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做出了提价的决定,这些都推高了拼多多整体的商品价格。部分消费者对“低价”非常敏感,他们很轻松的就会切换APP购物。最近拼多多不得不推出了高价违规政策,对价格高的商家直接屏蔽店铺权益,这样简单粗暴的规则,既要商家付费买流量,又要商家维持只能勉强活命的低价。步步紧逼了两年,拼多多的财报显示,货币化率还在提高,也就是说,拼多多还在提高各个环节的服务费率。羊毛出在猪身上,商家的费率高了,只能靠提价维持生存,成本最终一定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拼多多变贵了,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发现。淘宝侵入腹地据36氪报道,今年年初至4月底,淘宝百亿补贴的销售额增长了792%。淘宝的“百亿补贴”秒杀节,戴森吹风机、吸尘器、电风扇“全家桶”仅1999元,这几件原价加起来要近万元。这种力度和决心,在前几年的淘宝很难看到。对于白牌,低价频道淘工厂在“N元N件”玩法成功之后,佣金激励也够狠:所有新品新链接订单在冷启动阶段仅收取0.6%的固定佣金,佣金最高优惠幅度高达95%。有用户直言:淘工厂便宜到我怀疑它不挣钱。拼多多的基本盘农产品,淘宝也紧追不舍。淘工厂今年开始布局生鲜领域,配套上线了“破损包赔”和“晚发包赔”服务。所有生鲜食品普通商品佣金全部优惠5折,入选“超链”的商品,食品品类佣金降至2%,生鲜品类仅收0.6%。对于高净值人群,淘宝能提供的许多服务,“更年轻”的拼多多则无法提供。比如88VIP的大额券、品牌商品折上95折、无限次退换货包运费、娱乐会员权益,以及晚发货自动赔付等。前几天拼多多的“炸裂”财报,让不少人又唱起电商王者易主的调子,但商家清楚,核心用户也明白,拼多多华美的袍子下,跳蚤越来越多。最快今年,我们应该能看到形势的明显变化。平台运营的套路,正在反噬消费者部分商品如此明目张胆地挂出“比别人便宜”,看似为消费者着想,其实是拼多多的惯用套路。早先,拼多多安排了一批精明的商家。同样的商品,这些商家在其他平台加价出售,在拼多多则以偏低价格售卖,而其他平台卖出的商品也从拼多多发货。这样,当你收到其他平台网购的快递包裹,拼多多就会故意发送一条短信,告诉你:你在别的地方买亏了,拼多多更便宜。拼多多的低价心智,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种运营手段树立的,因为消费者不可能每次买东西都多平台比价。但这类搞价格歧视的商家只占拼多多大盘的极少数,消费者最终会发现价格猫腻,套路不可能一直这么玩下去。所以拼多多这次花样翻新,直接在商详页下手。但商详页已经是转化漏斗的底部,效率与短信相比要差得多。在用户运营上耍手段是拼多多的一贯套路。有没有人告诉过你,拼多多的“先用后付”,下单时显示的价格和实际付款的价格可能会有差异?比如图中这位用户,童鞋标价20.9元,实际到手价是29.3元,贵了近三分之一的价格。更好玩的是,用户分析了多种可能,最终也没弄明白自己为什么多付了9块钱。像这种细心的消费者是少数,真正有比价习惯的人不多,多数人收到货不会与发货价格进行比较。拼多多的GMV就在这一过程中默默增长。还有,大概很少有人会去横向对比拼多多APP界面,但实际上,不同人、不同账号看到的商品价格和优惠是完全不同的,有些人甚至看不到百亿补贴、万人团和超级省。据网友推测,在一段时间内,优惠用得太多、抢到了低价黄金、多退货几次、甚至反复切换APP进行比价……系统就会判定你不够“本分”,优惠和部分活动界面自动消失,看到商品的价格也比其他人贵。还有人发现,一旦打开相册权限,拼多多竟然自动用相册中的图片追评了一条。联想到之前不了了之的“后门事件”,不由得让人细思极恐。拼多多对消费者的态度始终十分微妙,表面上无底线妥协,退款退货十分积极,实际心机满满,“砍一刀”的荒谬已经人尽皆知,更多套路还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在消费者这边,...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