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青岛有德国人建造的世界顶级的排水系统,为什么还会出现道路积水的情况?

据说青岛有德国人建造的世界顶级的排水系统,为什么青岛还会出现道路积水的情况? 瓜瓜的回答 如果我的记忆没有错乱,最早网上传青岛德国人建造的排水系统以及油包的故事,是2012年北京夏天那场大雨过后的灾难,大家可能忘了,同时还有一个梗,那就是忍者神龟在美国是生活在下水道的,为此我还去中山路和栈桥附近去观摩过,实话实说那个地方即便是没有下水系统,也不容易水涝,但是当时为什么人们还乐此不疲的传播这件事呢,是真的在崇洋媚外吗? 并不是,真实的情况,人们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表达对现实的一种情绪,不满和抱怨,那一年我忘了青岛是在修重庆路,还是在修金水路,反正青岛当时就是“扒路大军”(其实只有三个字,防删帖),绝大多数的路都是修了扒,扒了修,而下水管呢?就堆在那里,不瞎就看得见。所以,才慢慢在说,看看人家德国人修的路,修的下水道,高速公路,一百年都没问题。 讽刺的是,我到大连和当地的朋友聊到这个事后,大连小伙伴说的更有趣,“你们青岛还能扒路,我们这里都开始来回的翻修马路牙子了”,而我们的共识就是,不这么干,GDP从哪里来? 然而时间长了,大家就慢慢淡忘了这个事情传出来的背景,只记住了“崇洋媚外”这四个字,当然了后来青岛有开始种树,开始修理天际线,这些和老百姓的民生比起来,哪个更重要?秃子的虱子放在面子上,大家都看得见。这几年灵活就业了,青岛的钱也越来越不好赚,路过乐客城,李村那一片,摆摊干什么的都有,这一点给青岛点个赞,至少没认为这些人在影响市容。 所以,这跟青岛水淹,德国下水道有什么关系?有关系,我去过很多地方,包括欧洲这些发达国家,一阵暴雨下来,一样会出现内涝,下水道问题不是核心,核心是老百姓这肚子的怨气,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奈,是需要一个下水道去排泄的。今天街道被水淹了还能救,明天老百姓的心被水淹了,那就真的救不过来了。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瓜瓜)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你知道青岛吗?1897-1914年,德国人一共在中国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

你知道青岛吗?1897-1914年,德国人一共在中国青岛待了17年,没修别墅,没盖大楼,没搞布满喷泉鲜花和七彩灯光的广场,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给修了。没人看得见德国佬做的这些,基本上属于吃力不讨好。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青岛原德国租界区的下水道,在高效使用了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经查询,当年的公司已不存在,一个德国企业发来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中方依建议果然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Kevin News

封面图片

路氹城莲花路排水系统重整及新泵站建造工程临时交通措施

路氹城莲花路排水系统重整及新泵站建造工程临时交通措施 #公共建设局 配合路氹城莲花路排水系统重整及新泵站建造的清水管过街工程施工,由2022年6月2日至2022年6月16日将分两阶段对路环电厂圆形地部分行车道进行围封施工,同时相关车道会作有限度通车(详见附图),敬请驾驶者遵守路上所设置之临时交通标志、服从交通警员之指挥及谅解是次改动所造成之不便。

封面图片

世界建筑给排水日 揭秘160多年前的伦敦大恶臭

世界建筑给排水日 揭秘160多年前的伦敦大恶臭 01 无处可去的粪便说起伦敦的泰晤士河,大家都知道,这是一条承载了英国历史的大河。不过鲜为人知的是,泰晤士河曾经是伦敦的一大“下水道”。19世纪以前,居住在伦敦的居民会把各种生活垃圾甚至排泄废物直接倒进泰晤士河,让泰晤士河把这些垃圾带进大海。19世纪早期至中期讽刺泰晤士河水质的画作,上图为1828年艺术家威廉·希思创作的《泰晤士河水就是怪物汤》,下图为1850年英国《Punch》杂志刊登的漫画《一滴泰晤士河水》(来源:Wikipedia)最初,排泄废物不是由每家每户直接倒入河中,而是由掏粪工人带走进行处理。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伦敦的人口越来越多。到1851年,伦敦的人口已经由19世纪初的100万左右,增长到了200多万,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那时候,伦敦的房东们恨不能把厨房都加上隔间租出去。但随着伦敦人口增多,掏粪工人的要价也越来越高,甚至超过了普通人的工钱,因此很多人家越来越不愿意让掏粪工人来掏粪,而是任由排泄废物在地下室、院子里甚至家里堆积,到处流淌,最后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泰晤士河。1848年刊登在英国《Punch》杂志的《肮脏的泰晤士老人》“脏河呀脏河,从伦敦臭至诺尔,你是一条巨型排水沟,你是一个巨大公用河岸,除了此你什么都不是”(来源:Wikipedia)或许有人会建议:大家都使用抽水马桶。是的,此时抽水马桶开始已经应用了起来,这却成了泰晤士河的灾难因为抽水马桶使用了太多的水,加速了粪便的满溢,最后只好直接将排泄物冲进了泰晤士河。由英国发明家约瑟夫·布拉梅的改进版本冲水马桶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冲水马桶。(来源:Wikipedia)02 疾病与恐慌生活在这么大一条“化粪池”旁边,疾病是少不了的。猩红热、肺结核等流行病此起彼伏。1832年,霍乱爆发了。这是一种肠道疾病,最快可导致人在24小时内死亡。但人们不知道病因在哪儿。1848年霍乱卷土重来,导致人们内心惶惶,死亡惨重。这次霍乱后,有医生发现,霍乱由受到污染的饮用水造成。但人们仍然认为霍乱由脏污的空气传播,不肯接受“霍乱是污染饮用水造成的”这个观点。但到了1858年,情况就有所不同了。这一年,伦敦反常地出现了好几次高温,最高温度甚至达到了34℃。高温直接加剧了河水的臭味,并将臭味升腾起来,飘进了人们的鼻子里。整个伦敦臭味熏人,有媒体把这次事件称为“伦敦大恶臭”。很多人逃离了伦敦市区,搬去了乡下或者别的地方。那些无处可去的人留在城里,不得不日夜面对扑鼻的臭味。在媒体大肆渲染的气氛下,臭味引起了人们的恐慌。最终,在大家强烈的呼声下,伦敦政府开始治理泰晤士河。03 爆改下水道这项工程并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案,但大家又觉得别人的方案行不通。最后政府在压力下通过了约瑟夫·巴瑟杰改过数次的方案,同意大改伦敦地下排水系统。1859年,这项工程正式开始动工。巴瑟杰对地下排水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他利用污水截流管,让污水避开泰晤士河,把污水引到了离城市较远的地方。为了让污水沿着从高到低的地势流动,他还在有些地方建造提升泵,有些地方往深挖。同时,为了避免这些蜂窝状的下水道挖空伦敦地下而造成坍塌,巴瑟杰还发明了一套检查水泥的方法,直到今天,这套方法还有可用之处。利用这些水泥,数千工人制造了3亿块坚固的水泥砖。虽然施工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事故,比如挖坏煤气管道、塌方、挖通了地铁工程等,但由于严格管控,并未造成多人伤亡。1859年东伦敦旧福特和堡区附近的下水道修建工程(来源:Wikipedia)1865年,这项艰巨的工程终于完工,把全部污水排入大海,伦敦的臭味终于消失了。但就在这一年,霍乱又来了。这一次,没了臭味,人们终于认识到,原来霍乱和水源有关。幸好新修的下水道已经把污水和地下水隔开,解决了水源的问题,有效应对了霍乱的肆虐。伦敦下水道的成功,可以说引领了现代下水道的发展。很多地方开始效仿伦敦,大力建设下水道,比如美国纽约。而伦敦下水道也被称为“工业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为了纪念工程师巴瑟杰,人们专门为他制作了一座雕像。1883年英国《Punch》杂志将巴瑟杰称为“下水道之蛇”(来源:Wikipedia)不过这个下水道也不能一劳永逸。随着伦敦的发展,人口比起19世纪更是多了几番。2009年,人们发现下水道有些地方被大块的油脂堵住,需要工人前往清脂。下水道的油脂主要来自人们往下水道里倒油或者含有油脂的东西。油脂会随着时间积攒成块,并包裹不可降解的垃圾和钙,形成大硬块。2019年,人们在伦敦下水道发现一个长250米、重400吨的脂肪块,最后从这些油脂中提炼出了1000升的生物燃料,足够为伦敦的350辆双层公交车提供一天的动力。经历过一道大清洗和大检查,伦敦政府又要重新修建这套关系着国计民生的老建筑了。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