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货币基金收益降低但规模反涨?股市波动、银行利率下调,老百姓钱放哪靠谱?

如何看待货币基金收益降低但规模反涨?股市波动、银行利率下调,老百姓钱放哪靠谱? 王克丹的回答 首先就看该问题中描述的“普通老百姓”如何定义,如果指的是手里的资金储备主要用于家庭开销和保障,且没有系统的投资学习经验,或者说理解不了书本知识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我国的股市就非常难以理解。那么这个问题就相对好回答一些,否则再烂的市场总是有统计分布的基区之外的个别案例,就像2亿灵活就业也总是有极高收入的占比,如果读者认为自己和基区水平差不多,那么看各种投资品的平均预期收益就可以了。 先看大金融机构,这两年以来甚至敢和央行对着干,具体表现在大量的资源配置到债市,尤其是大量增持国债,这是典型的避险情绪,到现在还有人认为经济是可以唱空的,这些大的金融机构基本都是国资,都在押宝降息和经济低增长,用真金白银的避险做空经济增速,你觉得现在让谁去做风险投资,上文中提到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么,就出现了最近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大型金融机构押宝降息和低增长,看空经济复苏,而央行则反过来亲自进场做空国债,期待把钱逼向权益类投资,但金融机构依旧选择风险较低的高股息资产,这也是央行发声要干预国债收益率后,当天股市中热的只是高股息的投资品,其它的该跌还是跌。 所以读者会发现,就是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尽可能的避险,普通人你还想火中取栗?当然按照投资逆向思维的方式,市场普遍恐慌的时候是投资的较好周期,也就是资产价格被低估,然而我们金融市场似乎也并不遵循这个规律,问题可能还是在分配环节,有好资产轮不到普通人,也就是开头的定义,要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晰的认知。 我们把视角转回普通人,理解起来就更简单了,就是现在投啥风险类资产都不赚钱,那么自然倾向于低风险和稳健类投资,货币基金虽然不是刚兑,但也还算风险极低的投资品,且往往退出灵活,手续费几乎没有,你可以想象一种憋屈的画面,一些风险投资亏成狗还要给管理方付管理费,自然避险就成了主要选择。 避险之外,有两个因素可能还有影响: 1)居民在收入预期放缓下,存量财富很多的都是家庭未来的基本保障支出,高杠杆下又经不起风险波动,避险情绪日益加剧。 2)实际收益反而更高,不要小看1.5~3%的收益,过去通胀3%的时候确实是负收益,但现在通胀低位运行,实际上的收益并没有下降,甚至还上升了。 金融周期的风险频发下,谁爱填坑谁去填空,普用老百姓看好钱袋子,还是过去三年前的观点,让喜好冒险投资者先顶上,只要你不抬头去看哪些炒作的高收益,即便最后也要承担出清的风险,也是最后一批,还是开头的问题,确定好自己在金融中的定位。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这类所谓的补贴就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的,否则怎么不直接发给老百姓?

这类所谓的补贴就不是给普通老百姓的,否则怎么不直接发给老百姓? 勇闯天涯-反习灭共联盟: 湖北省大批村民被冒名注册工商执照原因曝光 大概率是村干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或者村干部伙同某些领导领取了村民的农业补贴。早上就被维稳,要求删除相关文章… via

封面图片

管清友:可考虑以特别国债的形式给老百姓发现金补贴

管清友:可考虑以特别国债的形式给老百姓发现金补贴 在9日举行的2023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接受专访时表示,对明年的经济增速应保持乐观。在促消费上,可以考虑以特别国债的形式来给老百姓发现金补贴。他还表示,“对一些明显有损投资者利益的交易或投资方式,以及大股东侵害小股东利益的情况,经过专业化的论证后迅速改变,这可能是短期内提振股市的切口和抓手。” 来源:

封面图片

专家:房价大幅下跌,普通老百姓最吃亏

#内幕消息 专家:房价大幅下跌,普通老百姓最吃亏 在今年的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张晓晶接受@财经杂志专访时表示,如果房价大幅下跌,最吃亏的是普通老百姓。 张晓晶称,很多中低收入家庭可能会觉得房价下跌以后就能买得起房了,他们是从个人角度来看问题。中国房产财富占居民财富的比重,城镇大概是60%-70%。高收入家庭有更多的商业财富和其他财富,包括海外财富。所以房价下跌以后,对高收入家庭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于房产价值占所有财富价值比重达到百分之六、七十的家庭,主要是中低收入家庭,损失就很大。 张晓晶指出,如今住房拥有率已经非常高,那些拥有房子的中等收入家庭,包括收入水平低一些的家庭,他们将面临的就是财富缩水。他认为,防止财富缩水最好的办法是保证房地产的平稳发展

封面图片

央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央行决定于近期面向部分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王克丹的回答 为了理解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美国的硅谷银行,大家吐槽比较多的就是美国自己的银行,大量购买自己国家信用最高的国债,然后资不抵债破产了,这就涉及到国债虽然信用最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亏损的可能,尤其是利率水平大幅度波动的时候。 2020年美国开启了史诗级的救市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联储两次就打光了子弹,开启无上限的量化宽松,贷款越多,存款自然也越多,这也是货币供应激增的原因,而银行拿着这么多存款,干什么呢?大量配置了国债和MBS之类的资产,如果市场利率不存在巨大的波动,持有到期就是稳定的收益。 然而随着通胀的上行,拉高了市场的名义利率,抑制通胀而被迫进入高强度的加息周期,国债和MBS定价对利率非常敏感,利率走高则定价下降,这就导致了银行的大规模浮亏,这一浮亏不要紧,一旦市场开始把钱取出来投向其它更高收益的地方,这就是挤兑,硅谷银行就得含泪割肉出售资产,浮亏变成实际亏损,也就出现了大家经常调侃的美国银行购买自己国家信用最高的资产而破产的案例。 而我国现在什么情况?随着利率持续走低,且只要预期未来利率继续走低,或者维持相对地位,国债套利空间也非常大,债市热度极高,基本都是秒空,且记账式国债主要面向机构,少部分面向风险承担能力较强的个人,为什么大家如此热衷于国债投资,肯定不止是那点一年两次的结息,还有市场利率走低下,会推高国债的定价,从而创造套利空间,机构能不去疯狂配置,且大部分都是金融机构,定价走高,有的三十年期国债直接飙升25%,转头就能套利,导致了国债收益率持续走低,债牛也会挤压其他资产的投资。 这里面既有理性的避险需求,也有非理性的套利需求,光这个事情央行今年以来都警示过很多次了,但市场预期已经形成,甚至看空未来几十年的增长预期,热度可能比当时硅谷银行更疯狂的配置此类资产,或许这些金融机构比大部分人都更加悲观于未来的经济增速,千万别觉得写点东西就能唱空经济,这些金融机构是拿真金白银的压未来经济低增长。 央行警示过几次依旧没有效果,也就有了现在的干预措施,从一级市场借入,在二级市场抛售,以增加供给的方式干预二级市场的价格,从而将国债价格打下来,你没有看错,央行自己做空国债,这也是今天债市跳水的原因,将收益率拉起来,并且给市场以预期,让大家不要过度投资债市,属于央行通过市场操作,调节资金在债市和其他投资方向的配置,央行也只是执行其此前关于稳定国债收益率的计划而已,和大放水根本就没什么关系。 当然市场力量现在看来也并不弱,不管是金融风险,还是对于降息的预期依旧强力,央行扭转市场过热肯定有作用,但经济增速目标和预防金融风险,还是要降息的,也就导致了债牛可能不会轻易停下来。 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封面图片

万科发公告说,自己发了一笔五年期(3+2)债券,利率为3.45%,而同一时间美国无风险的两期国债收益率为4.67%;

万科发公告说,自己发了一笔五年期(3+2)债券,利率为3.45%,而同一时间美国无风险的两期国债收益率为4.67%; 也就是说万科的信用,比美国还好,以至于某些“聪明”金融机构竟然愿意,长时间、低利息持有高风险的万科

封面图片

【国家发改委李春临:促消费文件首提稳股市、稳楼市,努力让老百姓消费底气更足】

【国家发改委李春临:促消费文件首提稳股市、稳楼市,努力让老百姓消费底气更足】 3月17日讯,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中强调稳股市、稳楼市,并提出相应举措,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预期更稳,信心更强。李春临表示,《方案》在起草过程中,聚焦能加力、可落地,群众有实感的增量政策,全方位扩大商品和服务消费。其中一项重点即是从供需两端综合发力。他表示,此前消费政策大多从供给侧入手,强调以供给引领创造需求,这次《方案》在需求侧加大政策力度,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减负。(证券时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