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学校有可能办出具备一本 / 985 / 211 / 双一流实力的高校吗?

民办学校有可能办出具备一本 / 985 / 211 / 双一流实力的高校吗? Eidosper的回答 现在99.9%的大学,硬件条件比西南联大更好。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Eidosper)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多地高分考生为编制放弃 985 选择二本学校?

如何看待多地高分考生为编制放弃 985 选择二本学校? 汉大帮主高育良的回答 过去为什么家长们拼了命要把孩子送进985/211高校?因为这类高校在就业市场有更强的竞争力而已,难道单纯是因为名字好听吗?包括部分天坑专业,也是因为毕业季能够迅速找到工作,暂且不论这份工作的舒适程度和薪资待遇,这是缓解家长们就业焦虑症的良方。 现在为什么家长们开始让孩子进入警校、师范学院这类院校?因为当前经济下行期,985/211高校在就业市场也未必有优势了。而警校入编概率远高于其他任何种类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连985/211高校的选调生都无法追平。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家长们自然会选择警校和师范学院。 更有意思的现象是,曾经被视为难以就业的文科,也成了考研热门专业,部分院校的马理论类和政治学类考研复试分数线直逼400分。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很多家庭条件尚可的学生选择了这类能够面向体制内就业的专业。有的考生甚至直接自报家门:我的父母在MFA驻欧美工作,我想在南大获得这个学历,以后可以进入MFA。现在还有考生家长直接联系我,详细询问报考难度和就业去向,我也如实相告“如果有就业焦虑,不要选择这类专业。”结果家长回复得更为直白:“我们家无所谓,孩子在家考三五年公务员我们也愿意接受。我们早就和孩子说了,研究生上岸奖励宝马3系,公务员上岸奖励宝马5系。”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汉大帮主高育良)

封面图片

高考失利想学法学有必要复读冲击211吗?

高考失利想学法学有必要复读冲击211吗? Veley的回答 如果24年只能上二本,建议复读。 法学知识、思维及能力训练一开始就不能走偏,虽然不乏众多业界精英本科一般,但如果有更好的路,谁也不想做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因此,读法学本科学校得好。 那么,什么算本科好的法学院校呢? 有很多所谓排行榜,可以参考,但更为有说服力的是法学学科双一流,法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211、985已经是历史概念,可参考,应更聚焦当下的学科专业) 二者交汇点就是中国法学教育的传奇“五院四系”为代表的全国法学院系前30%、约180所一本以上院校。 附: 五院四系是指我国法学教育界的九所顶尖高校,分别是: 五院: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四系:北京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吉林大学法学院 根据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有6所高校的法学学科被列为“世界一流学科”,分别是: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Veley)

封面图片

复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学生挥拳打老师,涉事已被警方带走做笔录,学校称正在调查,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复旦法学院毕业典礼上学生挥拳打老师,涉事学生已被警方带走做笔录,学校称正在调查,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小丑哥的回答 首先声明:打人肯定不对。 可是,读着所谓“名校”却被规训四年毕业要么失业考研考公要么996的“好学生”,真的不会有给那些高高在上“安静做学术”的人来一拳的冲动吗? 你有,但是你不敢。ww老哥敢了。你嘴上骂着,心里却爽了。 最近跟朋友聊天,聊到旧日“好学生”们的下场,有某顶尖985硕士毕业失业一年结果去做银行柜员的,有某顶尖985博士毕业去做某一流高校讲师月薪4000的,有某顶尖985本科大四至今未找到工作的。上大学时候给你讲的美好未来,一众导师给你讲的“人生发展”,到头来却是这个鬼样子。说真的,和朋友聊到这些人生终局的时候,我也想给这个世界来一拳。 再声明一次:打人老哥的行为很抽象,他的小作文也很抽象,但是抽象中很难说没写出点现实。 老哥说:一、XX大学硬件条件糟糕之至; 二、XX大学体制败坏不堪; 三、XX大学风气败坏不堪;我觉得老哥写出了大学建设的最根本问题: 高等教育是对上负责,不是对下负责的。 说得更明白一些: 校园是建设给游客、领导看的,不是给学生住的。 老哥所厌恶的点,概括起来,就是高等教育体制的科层化。大部分参观过顶尖985高校的游客都会觉得校园环境真好,但是真的进去读书,你会发现好的都是外表,隔音极差的宿舍,每天0.5平方米的生存空间,一下雨就淹的路,吃出虫子的食堂,越改造越贵的餐费,这些和人基本生存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通通不在“品质校园”建设的考虑范围内。 当高校把自己的功能仅仅定位为“教学科研”、并且即便这一小点都无法给学生带来美好未来的时候,矛盾和绝望的情绪就是不可避免的。 有时我觉得,高校正在高效地筛选出具有威权人格的人。但凡在乎一点点自己的生活本身的普通人,都不会选择在这样的环境里尽其终身。能够在其中如鱼得水的人,只有可能是那些把面子看得比一切重要、把支配他人的权力看得比一切重要的人。 回到前文,这是高等教育科层化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高校师生矛盾频发的根本原因。 再重复一遍:老哥的行为是错的,是抽象的。 但是从来如此,便对吗?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小丑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