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岩自曝患子宫肌瘤 #90%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绝大部分子宫肌瘤不会恶变#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

【柳岩自曝患子宫肌瘤 #90%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绝大部分子宫肌瘤不会恶变#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顾名思义,是生长在子宫上的肿瘤,多发生于30-50岁的育龄期女性。90%子宫肌瘤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仅在妇科超声检查时发现。 体检发现子宫长了肌瘤,这类瘤子会恶变吗? 绝大部分子宫肌瘤不会发生恶变,仅需定期随访,无需太过担心。子宫肌瘤的恶变发生率一般不到0.5%,在发现肌瘤后,建议定期复查妇科超声,如果短期出现肌瘤生长过快,或者绝经后肌瘤继续生长,则需引起重视,考虑有肌瘤恶变的可能。 没有任何症状,为什么会长肌瘤呢? 子宫肌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根据其在青春期前少见、绝经后萎缩,普遍发生于30-50岁的育龄期女性的表现,认为子宫肌瘤可能与女性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关。工作压力大、熬夜、久坐不动、饮食不规律、肥胖、滥用保健品等都可能成为雌孕激素分泌异常的帮凶,从而容易发生子宫肌瘤。 长了子宫肌瘤,一定要手术切除吗?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疾病,并非所有肌瘤都需要手术切除。临床症状是判断肌瘤是否需要手术的重要依据。如果将子宫比作一个房间,肌瘤就是“子宫墙面”长的石头,有的小如豌豆,有的大如足球,它们会让光滑的子宫壁失去弹性和收缩功能,进而影响月经。因此月经异常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症状。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尽早手术治疗。 (1)子宫肌瘤引起月经异常,主要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或不规则阴道出血等,甚至继发贫血。 (2)肌瘤增大出现压迫症状,压迫膀胱,发生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压迫肠道,引起排便不畅甚至便秘;压迫输尿管及髂内外静脉神经,造成肾盂积水、静脉回流不畅、下肢浮肿。 (3)子宫肌瘤合并不孕或造成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备孕前子宫肌瘤≥4cm。 (4)可疑恶变,肌瘤生长速度太快、绝经后肌瘤继续增大、超声提示肌瘤血流异常丰富怀疑肌瘤恶变等。 (5)有蒂肌瘤扭转造成急性腹痛。 医生提醒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常见良性疾病,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妇科超声随访肌瘤变化。肌瘤的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生育需求、肌瘤的大小、部位、数目、症状等进行综合专业评估。目前暂无药物能消除肌瘤,切勿迷信按摩、针灸、保健品等“保养”。#44岁柳岩自曝患子宫肌瘤#(上海仁济医院) via 捉谣记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妇科医生把子宫肌瘤分为两种#】#44岁柳岩自曝患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孕激素密切相关,只要是育龄期女性,卵巢能分泌雌

【#妇科医生把子宫肌瘤分为两种#】#44岁柳岩自曝患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孕激素密切相关,只要是育龄期女性,卵巢能分泌雌孕激素,内分泌紊乱后就可能长瘤子。体检查出肌瘤到底要不要切? 生命时报的微博视频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3种月经异常可能是身体在求救#】#柳岩肌瘤手术# 伴随女性半生的月经,也是健康的晴雨表。不同人月经周期、出血量等都不一样,关

【#3种月经异常可能是身体在求救#】#柳岩肌瘤手术# 伴随女性半生的月经,也是健康的晴雨表。不同人月经周期、出血量等都不一样,关键是要有规律。月经是否正常要从周期、经期、经量3个方面综合判断。 ①周期过短或过长。周期过短(<21天)首先考虑妇科内分泌疾病,如排卵障碍型、黄体功能不全等;周期过长(>35天)甚至提前闭经,多与内分泌、卵巢早衰、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卵巢相关疾病有关;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垂体腺瘤等也可能导致周期变化。 ②出血时长变化。一次经期持续2~8天都是正常的。经期明显延长且淋漓不尽,考虑是否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增生、排卵功能障碍、凝血障碍等;经期缩短可能和过度节食减肥、子宫内膜疾病、甲亢甲减等有关。 ③出血量异常。突然出血量过大,与器质性病变的关系更为密切,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等,要及时就医。 第一次出现经期异常,可自行观察,超过两次就要及时就医,通常检查性激素六项、甲状腺功能、妇科超声等。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服用普通避孕药群体患脑肿瘤的几率增加5倍

研究发现服用普通避孕药群体患脑肿瘤的几率增加5倍 孕激素是模拟女性天然性激素黄体酮的合成激素药物。它们主要用于激素避孕和更年期激素治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另一类性激素雌激素联合使用,但也可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多囊卵巢综合症等疾病。法国研究人员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首次将长期使用某些孕激素与罹患一种名为颅内脑膜瘤的脑肿瘤的风险增加联系起来,这种肿瘤占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肿瘤的 40%。这种肿瘤虽然是良性的,但它是从环绕大脑和脊髓的脑膜上长出来的,会影响这些结构,因此必须进行手术切除。法国国家药品和保健品安全局(ANSM)的研究人员研究了108366名女性的数据,其中18061名女性在2009年至2018年间接受了脑部手术,切除了颅内脑膜瘤。这些数据来自法国国家健康数据系统(SNDS),每个病例都与五个出生年份和居住地区的对照组相匹配。研究人员研究了特定孕激素与脑膜瘤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尽管所研究的某些孕激素只在法国(丙孕酮)或少数几个国家(甲羟孕酮)使用,但其他孕激素(黄体酮、左炔诺孕酮、羟孕酮和甲羟孕酮)却在全世界广泛使用。本文使用的是最常见的品牌名称,但不一定包括所有的品牌名称。在考虑了潜在的影响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长期使用 150 毫克醋酸甲羟孕酮(Depo-Provera)注射剂(一年或一年以上)与颅内脑膜瘤风险增加 5.6 倍有关,而颅内脑膜瘤需要手术治疗。长期口服 5 毫克甲地孕酮(Colprone)的风险增加 4.1 倍,口服 0.125 毫克/0.5 毫克丙孕酮(Surgestone)的风险增加 2.7 倍。使用这些孕激素不足一年似乎没有这种风险。黄体酮(Prometrium、Utrogestan、Endometrin)、氢化黄体酮(Femoston)或广泛使用的左炔诺孕酮释放宫内节育器(IUDs),无论其所含剂量如何,都没有明显的风险增加。服用醋酸氯地孕酮(Belara、Gynorelle、Lutéran、Prostal)、醋酸诺美孕酮(Lutenyl、Naemis、Zoely)和醋酸环丙孕酮的女性风险过高,考虑到这些药物已知会增加脑膜瘤风险,这并不奇怪。至于地诺孕酮(Lafamme、Natazia、Qlaira)或羟孕酮(Delalutin、Proluton、Makena),由于接受这些药物的妇女人数较少,因此无法得出结论。这是一项观察性研究,因此无法确定因果关系。研究人员承认,SNDS 数据库缺乏关于所有临床细节和处方孕激素适应症的信息。他们也无法将脑膜瘤的遗传倾向和暴露于高剂量辐射这一风险因素考虑在内。然而,据估计,全世界有 7 400 万名妇女使用醋酸甲羟孕酮作为避孕手段,因此可归因于此的脑膜瘤数量可能很高。研究结果强调,妇女需要定期与医生复查避孕药物。昆士兰大学妇产科副教授、执业妇产科医生吉诺-佩科拉罗说:"这些研究结果的发布应该......及时提醒妇女定期检查自己的避孕需求,以确保她们仍在使用最适合自己的产品。"阿德莱德大学(University of Adelaide)的妇科医生兼副教授苏珊-埃文斯(Susan Evans)认为,它们还可能鼓励更多的妇女转而使用避孕释放型宫内节育器。"这一信息将进一步加速人们从口服激素药物向宫内节育器偏好的转变,"埃文斯说。"美国凯泽家庭基金会发现,1995-2017年间,宫内节育器的使用率从2%上升到14%,而口服避孕药的使用率则从31%下降到22%"。这项研究只考虑了醋酸甲羟孕酮 150 毫克的剂量。由于这种药物在法国很少使用,因此迫切需要在其他更广泛使用这种药物的国家开展进一步研究,以评估相关的脑膜瘤风险,从而更好地了解剂量-反应关系。这项研究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晚间录制了一个视频节目,聊骨质疏松,提前写好了脚本,再把关键内容点发到这里,希望能对一些朋友有用。

晚间录制了一个视频节目,聊骨质疏松,提前写好了脚本,再把关键内容点发到这里,希望能对一些朋友有用。 1.起病初期,骨质疏松可能没任何明显症状,易被忽视,被称为“安静的流行病”。随着疾病进展,容易导致脆性骨折并引起慢性疼痛,如果不幸发生髋部骨折或脊柱骨折,甚至可能引起残疾。 2.骨量从35岁左右开始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增加。与男性相比,女性患上骨质疏松的可能性更大,患者中大约80%为女性。围绝经期女性更易患骨质疏松,因为这一时期有助于保持骨骼健康的雌激素水平降低。 3.临床中骨质疏松最常用的诊断方法是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定骨密度,检查部位一般选择腰椎和股骨颈部位。DXA辐射剂量小,做一次的辐射剂量仅为普通X射线摄片的1/30左右。骨密度检测结果一般分为4个等级:骨量正常:T值≥-1;骨量减少:-2.5<T值<-1;骨质疏松:T值≤-2.5;严重骨质疏松:T值≤-2.5,且伴有脆性骨折病史。 4. 怀疑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看骨科、内分泌科、妇科均可,有些医院专门开了骨质疏松专病门诊。即使确诊也无需太过担忧,但一定要重视。治疗药物主要分为三类:抑制破骨细胞的药物、抑制骨吸收的药物、性激素补充剂。 5.补钙对预防骨质疏松非常重要。成人每天推荐摄入800毫克钙。7~18岁儿童青少年、50岁以上的人,对钙的需求更大,每日推荐摄入1000毫克。食物是最理想的钙来源,足量的奶制品、绿色蔬菜、豆制品摄入,有助获得每日所需的钙。800毫克钙≈300毫升牛奶+半斤绿叶菜+二两卤水豆腐+一把坚果 6.维生素D对人体吸收钙元素非常必要。人体主要通过晒太阳(隔着玻璃晒没啥用)、摄入食物补充维D。富含脂肪的鱼类,如金枪鱼和鲑鱼等,是天然维D的好来源。 7.锻炼对任何年龄人群的骨骼健康均有益。青春期前期和青春期是促进骨骼生长的最佳时机,务必积极运动。50岁后,通过运动或许无法继续促进新生骨骼形成,但可有效减缓骨质流失速度,维持骨骼肌健康。任何需要双脚着地并负担自重的锻炼方式,均有助于维持骨健康。 8.40岁以上,酗酒、经常应酬、爱喝浓茶或大量咖啡、长期坐在办公室中、缺乏体力活动的职场人士,以及围绝经期女性和老年人,家中有母系遗传性骨质疏松风险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