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癌遗传概率可高达50%#】#浙江一家8口确诊同种病一人患癌#某些家族中,有一人患癌症,其他成员可能同样患癌症,既可同时发

【#家族癌遗传概率可高达50%#】#浙江一家8口确诊同种病一人患癌#某些家族中,有一人患癌症,其他成员可能同样患癌症,既可同时发生,也可先后出现,患癌部位可相同,也可不相同;成员不限于夫妻关系,更涵盖父子、兄弟姐妹等。目前,癌症的发病机制大都不太清晰,但遗传因素几乎是共同的危险因素。研究发现,乳腺癌患者的后代罹患这一疾病的几率比常人高出2~3倍,很大程度上具有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患有多发性结肠息肉瘤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肺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白血病等也属于有一定遗传倾向的肿瘤。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山二院回应“乳腺外科多人患癌”:近年三人患癌 无在读学生

中山二院回应“乳腺外科多人患癌”:近年三人患癌 无在读学生 对于网传乳腺外科团队多名学生患癌一事,中国中山大学一家附属医院澄清,该团队有三人罹患癌症,其中两人为该医院医生,一人为外地进修人员,无学生患癌。 据《北京日报》报道,“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乳腺外科团队六名学生集体患癌”的消息星期二(7日)在中国互联网引发关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又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中山二院”)星期三(11月8日)凌晨发布情况说明。 情况说明称,近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三名罹患癌症,其中两名现为该院乳腺外科医生,在临床工作;另外一名不是该院职工或学生,为外地来院进修人员,已回原单位工作。该实验室无在读学生患癌。 医院还对三人的具体情况作出说明。其中黄某(女)2017年至2022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攻读博士学位,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22年7月博士毕业后入职我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10月被确诊患胰腺癌并接受手术,目前情况稳定。 另外,刘某(男)2013年至2018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攻读博士学位,此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学习,2018年8月博士毕业后入职我院乳腺外科,从事临床工作。2023年6月被确诊患滑膜肉瘤并接受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另有一名进修人员为某外地医院毕业博士生。2021年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修一年,在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工作,已于2022年4月结束进修离开广州,2023年在工作当地被诊断为乳腺癌。 医院还说,乳腺肿瘤中心实验室于2009年启用,至今培养超过200名学生。实验室对所有实验人员都开展了实验前安全和规范操作培训。 针对公众将患癌与实验室或试剂接触进行关联,医院表示,个体癌症发生的诱因极其复杂,欢迎有关部门组织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调查。 2023年11月8日 12:06 PM

封面图片

患癌症去世##Rebecca结局#《#不够善良的我们#》结局,Rebecca患癌,生命的最后阶段,简庆芬陪伴在她

#Rebecca患癌症去世##Rebecca结局#《#不够善良的我们#》结局,Rebecca患癌,生命的最后阶段,简庆芬陪伴在她身边。Rebecca意识到自己快要离开了:“好像该走了......我好不想走哦,我爸爸妈妈来接我了,不想让他们等太久。”简庆芬哭着问:“你走了我怎么办?”Rebecca:“当然是好好地开心大笑几声啊。”爆哭! 新浪娱乐的微博视频 via 新浪娱乐的微博

封面图片

3大睡眠习惯易患癌 昼夜颠倒也是“致癌物”

3大睡眠习惯易患癌 昼夜颠倒也是“致癌物” 研究团队在小白鼠身上的实验中发现,肿瘤在黑白颠倒的情况下会自发发展;而当小鼠恢复正常昼夜节律时,肿瘤的发展减缓,甚至抑制了肿瘤的转移。此外,基因表达模式也恢复到正常状态。此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研究指出,睡眠时间过短与癌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研究分析近1.5万人发现,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的人,患癌风险增加41%;尤其在女性中,相关风险更高,达53%。此外,从不午睡的人患癌风险也明显升高,而夜间睡眠不足且不午睡的人患癌风险更高达82%。专家建议睡前有8件事尽量不要做,不要睡得太晚(11点到凌晨3时是深度睡眠的最佳时间)、避免剧烈运动、避免过度进食、避免过度说话、避免过度使用脑力、避免使用手机、避免情绪激动、避免饮浓茶咖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司美格鲁肽还可防癌?研究称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疗法患 10 种癌症风险更低

司美格鲁肽还可防癌?研究称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疗法患 10 种癌症风险更低 《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JAMA 肿瘤学》近日发表一项最新研究发现,服用 GLP-1 疗法的 2 型糖尿病患者,较使用胰岛素的患者而言,罹患 10 种癌症的风险显著降低。GLP-1 疗法的著名代表是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司美格鲁肽,这种药物近年来适应证已拓展至减重及肥胖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等,市场需求旺盛。尽管新一代 GLP-1 疗法司美格鲁肽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疗药物仅在 2017 年年底才获得美国 FDA 批准,但 GLP-1 疗法用于 2 型糖尿病治疗已长达近 20 年。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 2005 年 3 月至 2018 年 11 月期间 160 万名 2 型糖尿病患者的病历记录,这些患者在用药前没有检测出与 13 种肥胖相关癌症病史。研究人员发现,接受 GLP-1 疗法而非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患上其中 10 种癌症的风险显著降低,包括食道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胆囊癌、肾癌、肝癌、卵巢癌、胰腺癌以及脑膜瘤和多发性骨髓瘤等。他们称,这一发现可能是 “GLP-1 药物对高危人群预防癌症具有潜在益处的初步证据”,但这项研究是观察性的,因此只能确定两者之间有关系,而无法确立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肥胖相关癌症风险的降低可能来自于这些药物带来的减肥和糖尿病控制,肥胖和糖尿病都与更高的癌症风险有关。(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不良饮食与癌症之间缺失的联系

科学家发现不良饮食与癌症之间缺失的联系 新的研究发现,一种与不健康饮食或不受控制的糖尿病有关的化学物质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加患癌症的风险;新的证据揭示了肿瘤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式。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新的见解,这些见解可以阐明癌症风险与不健康饮食以及与营养不良有关的糖尿病等其他常见疾病之间的联系。这些发现对于制定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癌症预防策略也很有希望。在 Ashok Venkitaraman 教授的领导下,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癌症科学研究所(CSI Singapore)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杨潞麟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N2CR)的科学家们与新加坡科学技术研究局(A*STAR)的同事们共同开展了这项突破性研究。新加坡癌症研究所所长文基塔拉曼教授解释说:"癌症是由我们的基因与饮食、运动和污染等环境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这些环境因素是如何增加患癌风险的,目前还不是很清楚,但如果我们要采取预防措施,帮助我们更长久地保持健康,那么了解其中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一种与糖尿病、肥胖症和不良饮食习惯有关的化学物质会增加患癌风险研究小组首先研究了因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一份有问题的癌症基因BRCA2而面临罹患乳腺癌或卵巢癌高风险的病人。他们证明,这些患者的细胞对甲基乙二酸的影响特别敏感,而甲基乙二酸是细胞分解葡萄糖以产生能量时产生的一种化学物质。研究表明,这种化学物质会导致我们的DNA发生故障,而这正是癌症发展的早期预警信号。研究小组的研究还表明,那些没有遗传到错误的 BRCA2 基因拷贝但甲基乙二酸水平可能高于正常水平的人,如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患者(这与肥胖或不良饮食习惯有关),也会积累类似的警示信号,表明患癌症的风险较高。Venkitaraman 教授解释说:"我们的研究表明,甲基乙二酸水平高的患者患癌症的风险可能更高。甲基乙二酸很容易通过血液中的 HbA1C 检测出来,它有可能被用作一种标志物。此外,高水平的甲基乙二酸通常可以通过药物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来控制,这就为采取积极措施预防癌症的发生提供了途径。"该研究的第一作者、N2CR研究员孔立人博士补充说:"我们开始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哪些因素会增加易患癌症家庭的风险,但最终发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机制,即基本能量消耗途径与癌症发展之间的联系。这些发现提高了人们对饮食和体重控制在控制癌症风险方面的影响的认识。"肿瘤形成的新机制有趣的是,研究小组的工作还修正了一个由来已久的关于某些防癌基因的理论。这一理论被称为克努德森"两击"范式(Knudson's 'two-hit' paradigm),最早提出于 1971 年,当时有人提出,在癌症发生之前,这些基因必须在我们的细胞中永久失活。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小组现在发现,甲基乙二酸可以暂时使这些防癌基因失活,这表明反复出现的不良饮食习惯或未控制的糖尿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累加"而增加患癌风险。这一新知识很可能会改变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小组的重要发现于 2024 年 4 月 11 日发表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杂志之一《细胞》上。下一阶段的研究在新发现的基础上,研究人员计划开展进一步研究,以了解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或不良饮食)是否会影响新加坡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癌症风险。研究小组还希望找出他们所发现的新陈代谢、饮食和癌症之间联系的新机制,从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方法来预防或推迟癌症的发生。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世卫: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将增至逾3500万起

世卫: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将增至逾3500万起 世界卫生组织星期四(2月1日)说,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预计将增至3500多万起,比2022年高出77%。 法新社和路透社报道,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吸烟、喝酒、肥胖和空气污染是导致癌症病发率上升的主因。 一份声明说:“预计到2050年,新增癌症病例将超过3500万起,”这与2022年约2000万起癌症病例相比,增加了77% 。 “全球癌症负担的快速增长即反映了人口老化和人口增长,也反映了人们接触风险因素的变化,其中一些风险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烟草、酒精和肥胖是癌症病发率上升背后的关键因素,而空气污染仍然是环境风险因素的主要驱动因素。” 世卫组织说,预计最发达国家的病例数增幅最大,与2022年的预估病例数相比,2050年新增病例预计将增加480万。 不过,全球癌症负担日益加重,这也凸显了富国和穷国之间的不平等。 IARC指出,每五人当中约有一人,一生中会罹患癌症;其中九分之一的男性,以及12分之一的女性将死于癌症。 不过,癌症的威胁会因为患者的居住地而有所差异。例如,在最发达国家,每12名妇女就有一人一生中患上乳癌,但每71名妇女中,只有一人死于该疾病。反观在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国家,每27名妇女中就有一人罹患乳癌,但每48名妇女就有一人死于乳癌。 IARC检测部门副主任苏尔约马塔拉姆说,这些国家的妇女“确诊的可能性较低……但由于较晚被诊断出患癌和无法获得高质量的治疗,她们死于这种疾病的风险要高得多。” 2024年2月1日 9:31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