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胖和减肥都有滞后性#】#减肥后身体对之前的体重还有记忆#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士虎表示,长胖是有滞后性的,连续五六天

【#长胖和减肥都有滞后性#】#减肥后身体对之前的体重还有记忆#江苏省中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士虎表示,长胖是有滞后性的,连续五六天吃很多,但每天称体重也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还跟以前差不多或只胖了一点儿,但如果继续这样吃,不到一个月,两三周你就会发现体重突然增加很多,这就是实打实的长肥肉了。减肥也一样,一两周体重没有变化,不要灰心,坚持两三周,就能感觉到变瘦了,或者感觉身体轻松了。 via 生命时报的微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你知道吗?#减肥后身体对之前的体重还有记忆#】不吃不见瘦,一吃就长胖?医生表示,很多人把减肥挂在嘴上,但很容易这段时间减5到1

【你知道吗?#减肥后身体对之前的体重还有记忆#】不吃不见瘦,一吃就长胖?医生表示,很多人把减肥挂在嘴上,但很容易这段时间减5到10斤,过段时间又长10到15斤。这种体重循环就是常说的“减肥后反弹”,而且通常以脂肪的反弹为主,是“越减越肥”的主要原因。#医生1招教你防止减肥成功后反弹#↓↓提醒:减肥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过程,不要一味追求短时间见效,避免“越减越肥”!你的体重医生“出手” 多家医院开设门诊提供减重一站式服务央视新闻的微博视频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Invalid media: video

封面图片

美国帮中国反医疗系统腐败: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振迪在过去的两年到波士顿销售非法类固醇药物,至少卖了100万美元,存在波

美国帮中国反医疗系统腐败:武汉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振迪在过去的两年到波士顿销售非法类固醇药物,至少卖了100万美元,存在波士顿银行。今年7月30日他全家购买单程机票抵达旧金山机场时,美国警方没收了他的电子设备和银行账户。他随后购买8月2日回中国的机票,登机前被捕,被起诉犯有阴谋洗钱罪,最高判20年。

封面图片

不是错觉:过了25岁、长胖真的会更容易

不是错觉:过了25岁、长胖真的会更容易 说到肥胖,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一旦跨过 25 岁的门槛,体重管理似乎变成了一场艰难的战役,脂肪悄悄累积,身材线条不再像往昔那般紧致。这不禁让人疑惑,难道说,身体在 25 岁后就悄然设下了一道“发福界线”?年龄,真的是划分苗条与臃肿的隐形标尺吗?是不是 25 岁之前都可以放开了吃?发胖真的有“年龄分界线”吗?不得不说,发胖还真有“年龄分界线”。从全球相关肥胖研究情况来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青、中年时期体重会逐年增加。美国一项调查显示,未成年时期,人们总体的肥胖率都是比较低的。但成年人后,肥胖率就开始增加。数据显示,18~24 岁的时候,肥胖率是最低的,只有 22.4%,但 25 岁就是一个分水岭,从 25 岁以后,肥胖率就开始飙升,而 45~74 岁阶段是肥胖率最高的。横轴是年龄段,纵轴是肥胖人群占比,可以看到25岁后肥胖率明显飙升一个中国的研究数据(下图)显示,超重和肥胖的总体患病率在不同年龄人群中的趋势会有所不同,基本上也是从 24~29 年龄阶段开始,肥胖率增加;在中年男性(55~59 岁)和老年女性中达到峰值(65~69 岁)。不过,我们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发胖呢?这个就没有特别明显的界线了,没人能说清楚是几岁,不同人之间的差异也很大。但总体来说,一般是随着年龄增大,大家的体重都会增加。为什么年纪大了容易长胖?很多人都会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怎么吃都不会胖,年龄大了,稍微多吃一点就会变胖。对比自己以前的照片,经常会发出感慨: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为什么年纪越大,人就越容易长胖呢?1、随着年龄增长,吃得更好更多了最大的改变是,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条件一般更好,吃得也会更好更多。年轻的时候,大部分人因为生活、经济等问题,通常吃得比较少。但随着年龄增长,经济条件开始好了,生活水平也好了,饮食也会发生很大改变,会吃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好,加上很多人应酬也变多,大鱼大肉也成了家常便饭。高能量食物吃得多了,能量摄入也随着升高,自然就更容易长胖。2、随着年龄增长,运动量降低了年轻的时候,在学校里、在工作单位里,大部分还会经常活动,想想你打篮球、踢足球是不都是年轻的时候?但随着年龄增长,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都很少有时间去运动了。大部分人也都习惯了长时间、久坐不动生活模式,要不长时间坐在电脑屏幕前工作,即使有点时间休息也宁愿躺着玩玩手机、看看剧,一连好几个小时都不想走动。活动少了,更不用说去健身房锻炼了。吃得多了,运动还少了,能量就更不能消耗掉,也就更容易长胖了。3、年龄越大,肌肉流失,代谢率下降随着年龄增长,人的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约 10~15% 的肌肉在 20~50 岁之间流失。肌肉量直接决定人的基础代谢,肌肉组织是人体葡萄糖最大的消耗者,失去它就意味着体内大量的葡萄糖没了地方消耗,能量代谢速度也会大大降低。吃同样的食物,可能会有更多的能量在体内储存起来,导致体重增加。而且,随着年龄增大,我们的脂肪代谢也开始发生变化。有研究对 54 个人脂质周转率的变化进行了 13 年跟踪,结果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管是体重减少还是增加,这些人的脂肪组织的脂质周转率都降低了。脂质周转率是指脂肪细胞中的脂质被移除和储存的速度。脂质周转率的降低意味着脂肪在人体内的新陈代谢放慢,这使得体重增加变得更容易,哪怕我们没有比以前吃得更多或锻炼得更少。研究中就发现,没有刻意节食的参与者,随着年龄增长,平均增重 20%。4、体内激素改变,让人很容易变胖激素是体内各种新陈代谢反应的化学信使,调控着大多数身体机能的改变。随着年纪的增长,人体内的激素也会发生变化,同样会导致人更容易变胖。比如,随着年龄增长,男性的睾丸酮每年以 1%~2% 的速率减少。睾丸酮调节脂肪分布,影响肌肉质量。它的减少,会使身体燃脂效率大大降低。而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雌激素水平也会下降,在更年期,雌激素还会出现明显下降,很容易导致腹部脂肪的堆积。如何防止长胖?实际上,我们想要的减肥,不是减骨骼、肌肉、身体水分,而是要减脂肪。因为过多的脂肪会增加疾病的风险,也使我们的身材变得臃肿。如果仅仅追求减少重量,而不去降低体脂肪比例,甚至造成肌肉流失,就会降低自己的代谢率,形成难瘦易胖体质,这和减肥的根本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而减脂肪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也就注定了,任何想要快速减肥的方法都是不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那么我该怎样与时间对抗,保持自己的身材呢?1、合理饮食饮食是头等大事。毕竟,人会长胖的基本原理是能量收支不平衡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支出了,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人体内储存。所以,要想防止长胖,首先要扭转能量收支,避免摄入过多的能量也就是常说的管住嘴。要养成长期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比如,不要吃太多,少吃高油高糖等高能量食物,少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等。大家不妨按照中国居民膳食宝塔的推荐做起,来安排自己每天的饮食,并逐渐养成习惯坚持下去。2、坚持运动这是减肥过程中最难的部分,但也是最有效的部分。多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健康也是多方面的。年纪大了,肌肉会慢慢减少,蓄积的脂肪越来越多,代谢也会下降。多运动锻炼能增加能量消耗,避免过多脂肪在人体蓄积,还可以加快脂肪组织的周转速度。而且,多运动锻炼还能增加体内肌肉的含量,提高人体能量代谢能力。因此,一定要坚持每天都运动,至少每周坚持三次以上的半小时运动。提醒大家,减肥并没有捷径,大家在控制体重这条路上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减肥是一项终身大事,要拼智商,拼理性,更要拼心态、拼自律能力。参考文献[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2] 周密, 祝楠波, 余灿清, 杜怀东, 吕筠, 郭彧, 卞铮, 谭云龙, 裴培, 陈君石, 陈铮鸣, 李立明, 代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协作组. 中国人群成年期体重变化现况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9, 40(5): 510-514[3]Chen K, Shen Z, Gu W, Lyu Z, Qi X, Mu Y, Ning Y; Meinian Investigator Group. Prevalence of obesity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in China: A cross-sectional, real-world study in 15.8 million adults. Diabetes Obes Metab. 2023 Aug 17. doi: 10.1111/dom.15238. Epub ahead of print. PMID: 37589256.[5]...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司美脸”欧美刷屏 “减肥神药”利好医美?

“司美脸”欧美刷屏 “减肥神药”利好医美? 这在欧美掀起了一股医美热潮。根据美国整形外科医生协会(ASPS)周二发布的报告,从2022年到2023年,美国面部提升手术增加了8%,腹部整形和下半身提升手术增加了5%。手臂提升、大腿提升和乳房提升手术也有所增加。对肉毒杆菌和填充剂的需求也激增,ASPS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肉毒杆菌素和类似注射增加了9%,填充剂增加了8%。6月25日,诺和诺德公告表示,国家药监局批准了其研发生产的诺和盈®(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在中国的上市申请,该药物被获批用于超重和肥胖症患者的肥胖治疗。“司美脸”欧美刷屏随着GLP-1类减肥药席卷好莱坞和欧美名人圈,“司美脸”比比皆是,英国电视名人、音乐经纪人和作家Sharon Osbourne被认为是其中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Osbourne从2022年开始使用Ozempic减肥,并且在几个月时间内成功减重了42磅,大约38斤。据《每日邮报》援引新泽西州整形外科医生Dr. Smita Ramanadham称,短期内快速减重导致Osbourne出现“戏剧性”的凹陷轮廓,眼睛和脸颊更凹陷,“面部体积也显著减少,皱纹也随之增多。”美国歌手Jessica Simpson也快速减重了100磅,导致面部骨骼变粗,不过她否认服用过 Ozempic。美国媒体名人Scott Disick体重骤降、面容憔悴的照片也引发了众多讨论。实际上,准确来说“司美脸”不是GLP-1 药物的直接副作用,而是GLP-1药物或任何其他原因所导致的体重快速下降的副作用。据媒体援引专家解释称,在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极端减肥会导致皮肤弹性丧失,这是因为皮肤屏障被破坏和“必需脂肪酸的快速消耗”,结果是肤色暗淡、消瘦、下垂。发布在哈佛健康出版社的一篇文章指出,面部脂肪的快速流失可能导致:面容憔悴;嘴唇、脸颊和下巴大小的变化;脸上的皱纹;凹陷的眼睛;下颌和颈部周围的下颌松弛;如果体重减轻得比较缓慢,这些变化可能就不那么明显了。服用 GLP-1 药物后,体重减轻的速度更快,因此面部变化会更加明显。副作用推动医美热潮在每月支付超过1000美元用于减肥药减重后,不少欧美人都选择继续砸“重金”,通过面部提升术和其他手术,对自己的外貌和身体进行微调。整形手术费用昂贵,许多手术不在保险覆盖范围内,全身改造手术费用可能高达8万美元,这成为医美行业的“金矿”。“这是一个全新的患者类别,”媒体援引巴尔的摩整形外科医生 Michele Shermak称。据Shermak透露,在她的诊所中,大约20%的患者正在使用减肥药,包括她自己,“我们都非常激动,能够再次穿上8号的衣服。”纽约市上东区的整形外科医生 Alan Matarasso发现,在过去一年里,报告使用减肥注射的患者数量增加了两倍。护肤品和消费类公司也从中嗅到了商机。瑞士护肤品巨头 Galderma 目前正在研究 Sculptra 和 Restylane 等填充剂“对 GLP-1 患者的面颊增大和轮廓缺陷的疗效”。该公司首席执行官 Flemming Ornskov表示,由于使用Ozempic而导致的面部填充剂需求激增,将是该领域的又一波增长浪潮。针对“司美脸”,雀巢则计划通过销售膳食补充剂来抵消减肥药的影响,该公司表示将推出头发生长补充剂、电解质片和改善皮肤弹性的胶原蛋白肽等产品,以帮助人们应对减肥治疗带来的副作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司美格鲁肽获国内获批 “减肥神药”真的来了?

司美格鲁肽获国内获批 “减肥神药”真的来了? 那么,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可以“随便用”了吗?它和 2 型糖尿病人用于降血糖的司美格鲁肽,有哪些异同点,在用于减肥的过程中,又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呢?今天就来和大家聊一下这方面的话题。减肥版司美格鲁肽 用药有何注意事项?对于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目前已经在国内获批,用它来减肥的话,有哪些注意事项呢?简单来和大家聊 3 点。首先,那些本身没达到肥胖程度,只想要身材更好的朋友们,可能会有点小失望。因为虽然我们说司美格鲁肽可以用于减肥,但该药物的使用是有严格的使用人群范围的,就算是减肥版司美格鲁肽,也有一样有适用人群,以下两类人群,才可以考虑使用司美格鲁肽用于减肥减重· 体重指数大于 30 的肥胖人群。· 体重指数在 27 到 30 之间,但同时具有一种或以上超重相关合并症的人群,例如高脂血症、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心血管疾病等。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肥胖或超重的成年人,才可以使用司美格鲁肽来减肥。本身体重指数不超标,只是追求“瘦而美”的人群,恐怕没法拿到医生的处方。其次,要注意司美格鲁肽的不良反应风险和耐受性。司美格鲁肽的用药安全性虽然经过了大量的临床验证,但其不良反应仍然是存在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大约有 40% 以上的人使用司美格鲁肽后会出现恶心的不良反应,还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出现腹泻、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胃痛、腹胀、嗳气等问题,也是很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胃肠道不良反应虽然通常较为轻微且多数可以逐渐耐受,但应该注意不要过快增加剂量,以免引起更严重的不良反应以及耐受性问题。除此之外,使用司美格鲁肽减肥还需要注意可能出现胰腺炎、胆囊炎以及甲状腺肿瘤等问题。一般较为罕见,但也是值得注意的。最后要强调的一点,司美格鲁肽减肥,也绝不仅仅是单靠药物就可以做到的。大量的临床研究数据虽然显示它的减肥效果可观,但也均是建立在参与者做好饮食控制、加强运动锻炼的生活干预基础上的。有了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药物才能够起到更好的减重作用,也能够更好地保证药物的安全性以及维持好长期的减重效果,还能够减少出现体重减低过快带来的皮肤松弛风险。司美格鲁肽降糖版和减肥版区别在哪?有的朋友说,这不都是一种药吗?只不过是换了个包装而已,这样的认知其实还是存在偏差的。虽然的确是同样一种药物,在药物分类方面都属于 GLP-1 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其作用机理也都是通过激活 GLP-1 受体发挥改善胰岛分泌,改善代谢以及延迟胃肠道排空,抑制食欲等方面的作用,但总体上来说,两种药物除了适用人群方面存在差异以外,在用药剂量,药物包装形式以及用药经济性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异性的。在药物剂量方面,降糖版的司美格鲁肽的用药剂量在 0.25mg 到 2mg 之间,一般到底用多大剂量,要根据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耐受性和降糖需求来确认,一般每周注射一次,最大用药剂量不建议超过 2mg。而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则包含了 0.25mg、0.5mg、1mg、1.7mg 和 2.4mg 多种规格,同样也是每周用药一次,但一般建议先以 0.25mg 的剂量起始用药,4 周后逐渐加大剂量,直到达到每周 2.4mg 的维持剂量。因此,从最大用药剂量来看,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要大于降糖版。从药物包装形式来看,降血糖是一种需要长期规律用药的过程,因此降糖版的司美格鲁肽包装形式是每支可以用 4 次(一个月)的形式,例如选择 2mg 剂量降糖的患者,可以用 8mg 规格的,每周用笔进行注射,每个月用一支就够了;而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则使用的是单次使用的单剂量包装形式,每支药品单次使用,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更便捷地调整用药剂量,也减少了药物减肥过程中不耐受而造成的药物浪费问题。在减重降糖效果方面,降糖版的司美格鲁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和体重,临床研究数据显示,1mg 剂量的司美格鲁肽每周注射一次,在 30 周内不但实现了有效的血糖控制,使用者的平均体重下降了约 4.5kg。而对于未患糖尿病的肥胖患者来说,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具有更强的减肥作用,在一项没有糖尿病病史的成年人使用司美格鲁肽减重研究中,其中超过 50%的人群属于肥胖问题,每周用药剂量为 2.4mg,在使用药物 68 周后,这些受试者的平均体重下降了 15%,相当于体重减轻了平均 15.3kg,这种减重效果可以说是非常显著的,同时,2.4mg 的司美格鲁肽也改善了肥胖患者的代谢健康,包括血压水平以及胆固醇水平等。从用药成本来看,虽然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刚刚获批,还未在国内公布售价,但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一般说来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比降糖版要更贵,而且目前降糖版的司美格鲁肽已经通过医保谈判进入了医保目录,而减重版的则无法享受医保支付的优惠,如果这样比较下来,那减重版和降糖版的司美格鲁肽用药成本差距,可能会更大。看到这,可能有些心思活络的朋友就惦记上了,反正都是司美格鲁肽,我用经济版行不行?减肥版司美格鲁肽和降糖版司美格鲁肽可以互换吗?从原则上来说,虽然同样是司美格鲁肽,减肥版和降糖版的两个药物是不可互换的,因为这两者获批的适应症不同,而且从上文的介绍中相信大家也能够明白,两个版本的司美格鲁肽在用药剂量,用药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还可能带来的一个问题是,降糖版的司美格鲁肽被滥用于减肥的情况,这样也会抢占医疗资源,造成药物供应的失衡。如果您正在使用另一种减肥药物,经过专业人士评估确认后,换成减肥版的司美格鲁肽可能会有更好的改善效果,这种产品的互换可能是安全的,但使用一种具有糖尿病治疗作用的药物代替减肥版的药物,这种做法还是不推荐和不可取的。最后,强调一下,不管是降糖还是减重,使用司美格鲁肽,都请在做好生活调理干预的基础上用药。而且,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才能更好地保持减肥成果。请千万记住,健康减肥讲究一个“功到自然成”,可别追求“药到脂肪除”。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减肥总反弹的原因找到了 研究发现肥胖会改变大脑神经元

减肥总反弹的原因找到了 研究发现肥胖会改变大脑神经元 在面对美味食物的诱惑时,控制能力较弱的个体会过度进食,久而久之导致肥胖。而控制能力较强的个体,则会合理进食,从而保持健康的体重。那么,人体究竟是如何控制自己食欲的?为什么有人减肥易反弹?许多研究人员都在研究这一作用机制。肥胖者大脑对食物的应答遭到了破坏2023 年 6 月 12 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医学中心米雷耶·塞利(Mireille J. Serlie)博士团队和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拉尔夫·迪莱昂(Ralph J. DiLeone)博士团队在《自然》子刊《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了题为:《肥胖症患者大脑对营养物质的应答受损,且无法通过减肥逆转:一项随机交叉研究》(Brain responses to nutrients are severely impaired and not reversed by weight loss in humans with obesity: a randomized crossover study)的研究论文,对肥胖症患者大脑应答问题开展了相关临床试验。研究团队募集 60 名志愿者参与这项临床试验,在这 60 位志愿者中,有 30 人是 BMI(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超过 30 的肥胖个体,另外 30 人是 BMI 在 18.5~25 的正常体重个体。研究人员使用饲管将两类食物(葡萄糖溶液、脂质溶液)直接输送到志愿者的胃中,然后使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来检查他们的大脑对这些食物的应答反应。之所以不让志愿者按照正常进食方式吃进色香味俱全的美味食物,而是把糖和脂肪用饲管直接输进胃里,是因为要规避食物的感官效应对大脑活动产生的干扰。实验中他们发现:体重正常的个体:在摄入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就减少了,可以理解为他们进一步进食的欲望降低了;肥胖的个体:在摄入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水平在摄入前和摄入后并没有检测到差异,他们进一步进食的欲望并未降低。论文作者米雷耶·塞利博士表示,他们对此感到很吃惊,因为他们原先预计胖人和标准体重的人,在摄入食物后,大脑会做出不同的应答反应,但没有想到,胖人的大脑竟然是没有反应。研究人员还做了进一步的实验,他们让这些肥胖的志愿者先减肥,花12周时间至少减掉 10% 的体重。12 周后,重复实验。结果发现,即使减了肥,他们的大脑在进食之后的表现仍然跟减肥之前差不多,在摄入糖和脂肪后,大脑中负责饥饿调节的几个区域,活动依然没有减弱,进一步进食的欲望并没有降低。这就意味着,相比于正常体重的个体,肥胖的个体大脑对食物的应答遭到了破坏,即使体重下降,这种负面影响也没有得到逆转。这也从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减肥最终难以成功,因为他们在体重降低之后,胃口依然大开,体重又会迅速反弹。需要指出的是,这项研究具有 2 个局限性:1. 研究人员给志愿者的胃部输入糖和脂肪后约 30 分钟内,就进行了 fMRI 检查。虽然在这个时间点未能检测到肥胖个体的大脑做出的应答,但无法排除在这个时间点之后,大脑做出了应答,也就是说,无法排除这种应答只是被延迟了,而不是完全消除了;2. 参与试验的志愿者年龄都在 40 岁以上,但是对于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试验结果还会如此吗?肥胖人群的大脑不能正常释放多巴胺除此之外,研究人员还做了更深入的研究。由于长期以来,科学家都在研究人类究竟是怎样控制住/控制不住自己食欲的。普遍认为,食物的色香味带来的感官愉悦效应,是导致一部分人过度进食的主要诱因。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个体在摄食后,大脑中控制饥饿感和饱腹感的相关区域做出的应答,在调节个体的进食行为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2 年,一项对啮齿类动物的研究发现,摄入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都会刺激大脑内一个叫纹状体的区域释放多巴胺,获得进食愉悦感和满足感,纹状体在调节饮食行为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引发肥胖后,可能会抑制纹状体的反应。本文报道的论文作者则进一步研究了肥胖是否会导致大脑纹状体的反应迟钝。作者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SPECT),检测大脑中纹状体多巴胺的释放。发现虽然在输入葡萄糖溶液之后,肥胖者的纹状体也会正常释放多巴胺;但在输入脂质溶液之后,肥胖者的纹状体并不能正常释放多巴胺;而且肥胖者减肥成功后,也不能恢复正常的多巴胺释放。这个发现进一步表明,肥胖者大脑对食物的应答功能确实受到了破坏,这种破坏可能会导致肥胖者过度进食,以及在减肥之后容易发生体重反弹。总之,这项研究得到的结果,为人类饮食行为生理学和肥胖病理生理学提供了新的见解,并为今后开发针对肥胖者的减肥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应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既然“一次肥胖终身改变大脑,导致减肥易反弹”,而肥胖又与全身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因此预防肥胖、保持健康体重,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需要持之以恒重视的课题。1、不同人群,健康体重标准是什么?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我国健康成年人(18~64 岁)的 BMI 正常范围是 18.5~23.9,BMI 超过 24 为超重,BMI 超过 28为肥胖。65 岁以上老年人的体重和 BMI 可以略高。6~18 岁儿童青少年则可使用《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中提供的不同性别、年龄的 BMI 标准来进行判断。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图片截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筛查》2、如何保持健康体重?肥胖在本质上是由于人体摄入的总能量超过了人体消耗的总能量,日积月累而导致的后果。因此,在预防肥胖、保持健康体重时,“正确地吃”与“适量的动”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在“吃”的方面:我们要秉持“平衡膳食”原则和“食不过量”原则。可以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的结构,将谷薯类、蔬菜水果类、动物性食物、大豆类和坚果、烹调油和盐,进行合理的平衡与搭配,并控制总摄入量。在“动”的方面:-对于 6~17 岁的儿童青少年:建议每天进行至少 60 分钟中等强度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鼓励以户外活动为主。每周进行 3 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减少静坐、躺卧的静态行为,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要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小于 2 小时。-对于 18~64 岁的成年人:建议每周进行 150~300 分钟中等强度或 75~150 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或等量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有氧活动的组合,每周进行 2 次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肥胖的预防和控制,应贯穿人的全生命周期,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建议全社会关注健康问题,形成健康生活的理念,从备孕期、孕期就开始关注,从一个人的婴幼儿期、儿童少年青年时期,就要预防和控制肥胖,成年后更应注意吃动平衡,保持健康的体重。最后,祝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