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21年军费开支增长6.8%,至1.355万亿人民币。

中国2021年军费开支增长6.8%,至1.355万亿人民币。 去年中国军费开支增幅为6.6%,是中国自1989年以来最低的一年。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里指,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人民军队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疫情防控中展示出过硬本领和优良作风。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严格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聚焦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应对各方向各领域安全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谱写鱼水情深的时代华章。 他又表示,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防范打击各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李克强提到,过去5年十三五时期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大幅提升。国家安全全面加强,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十四五时期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他强调,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实施粮食、能源资源、金融安全战略。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彭博社,南华早报,新华社,香港电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共二十大:“反台独”写入党章后台湾是否“更危险”?

中共二十大:“反台独”写入党章后台湾是否“更危险”? “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首次纳入中共党章,引起台湾各界高度关注。学者普遍认为中共此举象征意义大于实际,但长远会加剧两岸“边缘政治”,令台海局势升温。 中共“二十大”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于涉台部分加入“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强军、人才强军、依法治军,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决议指出,充实上述内容“有利于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有利于推动‘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推进祖国统一,有利于推动构件人类命运共同体”。

封面图片

【#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件公布##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 其中明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

【#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党的历史上又一重要纲领性文件公布##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全文公布# 其中明确,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深入实施改革强军战略,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网页链接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封面图片

去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人民币

去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人民币 中国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星期一(9月18日)联合发布的统计公报显示,去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突破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613亿新元),达到3078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根据中新社,中国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统计师张启龙说,按不变价计算,2022年中国R&D经费比上年增长7.7%,高于“十四五”发展规划“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7%以上”的目标。中国R&D经费从1万亿元提高到2万亿元用时八年,从2万亿元提高到3万亿元仅用时四年。 从投入强度看,2022年中国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GDP之比)为2.54%,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提升幅度为近10年来第二高。R&D经费投入强度水平在世界上位列第13位,与经合组织(OECD)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是中国R&D活动的三大执行主体。2022年,三大主体R&D经费分别为23878.6亿元、3814.4亿元和24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2.6%和10.6%。其中,企业对R&D经费增长的贡献达到84.0%,比上年提升4.6个百分点。 分R&D活动类型看,2022年中国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分别为2023.5亿元、3482.5亿元和2527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4%、10.7%和9.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增速比R&D经费快1.3个百分点;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退休大爷花6人民币买军事机密

中国国安部披露:退休大爷花6人民币买军事机密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一起案例,称国企职工张大爷退休后爱好收集军事类报刊读物,在家门口花6元(人民币,下同,1.12新元)意外买到“军事机密”后,立即向国安机构进行举报。 中国国家安全部星期四(6月13日)在微信公众号叙述上述事情的来龙去脉。张大爷有一天在小区附近散步时,在一家废品收购站门口看到两个蛇皮袋子,里面装满了刚收购回来的纸质书本。张大爷上前翻看,发现书籍崭新,还是涉及军事方面的,便花6元挑了四本。 张大爷拎着书回到家,一进屋就研究起来。谁知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这几本书的封面上分明标注着“机密”、“秘密”字样。 张大爷立马拿起电话,拨打了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并将这四本书送交当地国家安全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干警根据张大爷提供线索,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将所有涉密资料进行回收处置,并对废品收购站老板进行了调查问询和保密教育。 经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向废品收购站出售涉密资料的为某军事单位涉密人员郭某和李某。这二人被指保密意识薄弱,贪图省事,未按照涉密文件销毁流程,擅自决定将待销毁的八套共计200余本涉密资料作为废品出售。该批涉密资料总重30余公斤,以每公斤0.8元价格卖出,二人仅获利20余元。 经国家安全机关全面查证,得益于张大爷的热心举报,相关涉密资料并未进一步扩散传播,未对中国军事安全造成实质性危害。事后,相关单位在国家安全机关指导下及时堵塞保密管理漏洞,相关责任人也依法受到相应处理。 2024年6月13日 9:36 AM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币贷款上月增加近5万亿人民币

中国人民币贷款上月增加近5万亿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星期五(2月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1月份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约9300亿新元),同比多增162亿元。专家认为,开年首月贷款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稳固。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分部门看,1月份,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了3.31万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企业开年信贷需求较强。”他表示,开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宣布降准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释放政策利好,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报道说,1月末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分别在30%、15%以上,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1月份不少银行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延续稳中有降态势,有效激发了信贷需求。 社会融资规模是比较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量性指标。同日发布的社融数据显示,1月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 专家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同比多增,说明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2024年2月9日 8:25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外资今年净买入债券近万亿人民币

中国央行:外资今年净买入债券近万亿人民币 中国央行数据显示,外资已连续九个月净买入中国债券,今年前10个月累计净买入债券量达近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886亿新元)。 综合新华社和观察者网报道,中国央行通报,今年三季度以来,境外机构持债量快速增长,其中10月增持近400亿元,11月增持量预计可达250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共有1110家境外机构入场中国债券市场,自2017年以来平均每年新增入市约100家。这些外资覆盖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70多个国家。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总量3.3万亿元,较2017年末增长近200%。 中国央行称,境外主权类机构等中长期投资者长期看好中国债券市场,持债量占比达七成;全球前百大资产管理机构中,已有约90家进入中国债券市场投资。 中国央行称,三季度以来,一系列稳经济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回升向好的态势更趋明显,因此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与避险属性更加凸显。 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和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冲击了财政收入,中国地方政府发债规模持续走高。中国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47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星期二(12月5日)宣布下调中国信用评级展望,反映中国持续较低中期经济增长和房地产行业缩减规模的风险增加。 2023年12月8日 8:27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