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周日公告称,针对近期媒体报道,根据交易所核查情况,证监会决定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利通电子、中源家居等股票价格立案调查。利

中国证监会周日公告称,针对近期媒体报道,根据交易所核查情况,证监会决定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利通电子、中源家居等股票价格立案调查。利通电子今日收盘跌9.7%,盘中一度跌停,中源家居收跌6.6%,双双跌至2018年上市以来的新低。 上周《中国证券报》报道某微博大V爆料中源家居与盘方合谋进行市值管理、“坐庄赖账”等情况;证监会发言人对此表示,对于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证监会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与中源家居同时出现在证监会调查公告中的利通电子,并未被该报道提及。 中源家居上周针对微博传闻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未委托有关盘方购买公司股票,开展“市值管理”。针对证监会立案调查之事,利通电子董事会秘书施佶表示,现在不便回应,建议关注公司公告。 市值管理的概念广为人知始于2014年,彼时国务院“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证监会随后解读称,其目的是鼓励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等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以及通过再融资、分拆分立等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 不过这向投资者提供更多回报的初衷,近几年可能被滥用。出于减持或保壳等目的拉升股价,都可能被冠以“市值管理”的名号,并衍生出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市值管理本身是中性的。上市公司不能只盯着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利益,还得兼顾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市值管理有很多方法,有些是灰色地带可以打擦边球。”旭方基金合伙人王晨表示,“新闻披露出来的这种不叫市值管理,应该叫市值操纵。”如果通过增加价值,比如运用股权激励、回购等方式去开展市值管理,仍是值得鼓励的。 其他因“市值管理”等被微博爆料的股票今日亦集体重挫:昊志机电收盘下跌近14%,维信诺跌5.8%,隆基机械下跌10%,三家都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东方时尚和华钰矿业亦双双跌停,此前上交所要求两公司对媒体报道予以核实。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告,2020年以来,已累计对65起涉嫌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彭博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对私募公司瑞丰达立案调查

中国证监会对私募公司瑞丰达立案调查 中国私募公司瑞丰达据报陷入兑付危机,公司突然“跑路”人去楼空。证监会公布,瑞丰达涉嫌多项违法违规,决定对这家公司立案调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星期六(5月11日)通报,已向公安机关等通报情况,加强协同配合,并将与有关方面一道积极稳妥推进风险处置,维护市场秩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证监会说:“从目前掌握情况看,瑞丰达公司涉嫌多项违法违规,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依法从严处理。” 第一财经同日报道,到达瑞丰达上海浦东新区办公场所的部分投资者称,他们购买的瑞丰达基金产品,金额在300万元(人民币,下同,57万新元)到3000万元不等,大多通过销售或者代理购买,目前均已无法赎回。 瑞丰达产品数量众多,但员工人数较少。备案信息显示,公司全职员工、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员工数量,分别只有12人、11人,但已发行的产品达到70只、管理规模在20亿至50亿元之间。 兑付危机爆发前,瑞丰达名下的多只产品,近两年的累计收益均超过了50%,最高甚至接近八倍。然而,部分产品却重仓一些流通性不佳、基本面堪忧的新三板个股,在A股市场的公开持仓难觅踪影。 报道称,瑞丰达买入的部分新三板股票,可能获得了可观收益,但也存在高买低卖的痕迹。公司管理的部分基金,买入不少新三板公司时,部分股价已处于高位,卖出时却已跌至低位。 第一财经调查发现,瑞丰达的大股东海南智慧城市控股集团4月中旬发生股权变动。接手智城控股股权的上海荣戚贸易,也在约此前一周进行了股权变更,原来的两名股东同步退出。其中一名退出股东,与瑞丰达产品担保方股东的一名前监事同名。 2024年5月12日 5:12 PM

封面图片

上周,私募投资人叶飞在社交平台爆出“黑料”,点名9家上市公司和3家券商涉嫌操纵股价。今天下午,证监会约谈了叶飞。近几天,遭叶飞指

上周,私募投资人叶飞在社交平台爆出“黑料”,点名9家上市公司和3家券商涉嫌操纵股价。今天下午,证监会约谈了叶飞。近几天,遭叶飞指控曾进行“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如东方时尚、众应互联和法兰泰克等遭遇暴跌。法律专家表示,市值管理本是一项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但目前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违法行为。业内人士表示,操纵股价的步骤是“庄家建仓、大资金锁仓、拉升股价、吸引散户跟进,庄家卖出”,这一系列典型的违法行为,常常被冠以“市值管理”名目,应当严厉打击。 (央视财经)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要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要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 中国股市表现不佳之际,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必须让投资者更多共享公司发展成果,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 据中国证监会官网消息,证监会上市司星期一(2月5日)召开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专题座谈会,围绕加强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文化、着力提升投资价值、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听取上市公司有关情况及意见建议。 会议认为,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是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方面。 会议提出,上市公司要切实承担提升投资价值的主体责任,主动提升投资者回报,积极维护市场稳定;重视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深入分析市值异常波动的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司投资价值;建立提升投资价值内部长期机制,强化上市公司对提升投资价值的思考。 会议还要求上市公司充分运用好提升投资价值“工具箱”,包括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常态化分红、并购重组等市场工具,主动加强与投资者沟通,通过业绩说明会、路演等方式,有效改善投资者预期。 会议说,证监会上市司将对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持续开展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文化建设培训,优化完善上市公司监管制度,支持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积极维护市场稳定。 中国A股今年1月惨淡开局,本月初走势持续低迷,指标性的上证综指打响2700点保卫战,并在星期一跌至五年低点。中国国有基金和证监会本周联手加码救市,分别宣布扩大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增持范围,强调严惩操纵市场恶意做空。 2024年2月7日 7:03 P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密切监测防范股票质押风险

中国证监会:密切监测防范股票质押风险 中国A股星期一(2月5日)开盘后跌势持续,市场关于负反馈、踩踏以及系统性风险的担忧升温,其中融资盘爆仓、股权质押爆仓成为市场关注重点。中国证监会同天下午发声明说,将引导券商等增加平仓线弹性,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并密切监测,防范股票质押风险。 根据中国证监会在官网以问答形式发布的声明,证监会说,2018以来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股票质押风险化解,沪深两市股票质押整体风险明显下降。截至今年2月2日,两市股票质押市值占总市值的比重由2018年高峰时的10.51%降为3.38%,质押融资余额由2.6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5000亿新元)降为1.59万亿元,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质押比例超过80%的数量由702家降为227家。就今年以来的情况看,质押规模较去年年末还有所下降。 证监会说,今年年初至2月2日,沪深两市共披露大股东补充质押公告106单,较去年同期确有一定增加。但是,补充质押是质押履约保障比例低于预警线(而非平仓线)的情况下,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质权人)为保障融资安全与股东(出质人)之间约定的保护性措施,不会导致强制平仓。同时,证监会引导券商等机构增加平仓线弹性,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从沪深两市数据看,今年以来股票质押违约强平金额合计为2740.32万元,占市场日成交额的比重很小。 证监会最后强调,会密切监测,采取有力措施,防范股票质押风险。 中国A股上星期五上证指数一度击穿2700点关口,至近四年来的新低2666.33点。星期一开盘延续跌势,沪指再创新低,一度下探2635点,全市场跌停股数量破千,令市场担忧不断升温。 2024年2月5日 2:10 P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出台更多限制做空措施

中国证监会出台更多限制做空措施 继前一日表示要限制恶意做空后,中国证监会星期二(2月6日)又宣布将暂停新增券商转融券规模、严禁向在购买当日出售股票的投资者提供融券等措施,以期进一步稳定市场。 中国证监会网站星期二发布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经研究决定,证监会对融券业务提出三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的措施:一是暂停新增转融券规模,以现转融券余额为上限,依法暂停新增证券公司转融券规模,存量逐步了结。 二是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对客户交易行为的管理,严禁向利用融券实施日内回转交易(变相T+0交易)的投资者提供融券,三是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证监会将依法打击利用融券交易实施不当套利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融券业务平稳运行。 尽管没有做空机制,但中国投资者一般而言可以通过融券机制,向券商借出资金卖出股票,与做空效果类似。中国股市交易遵循T+1机制,即当日交易股票需等到下一个交易日才能卖出,但通过融券机制,一些投资者也可以变相实现同一个交易日买入和卖出,即证监会所说的变相T+0交易。 证监会发言人表示,近期证监会已经结合市场情况对融券业务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监管的举措。相关制度实施以来,融券余额已下降24%,目前已降至637亿元(人民币,约120.3亿新元),占A股流通市值的0.1%。 2024年2月6日 2:03 P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

中国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 针对“IPO要倒查十年”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回应称,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这样的安排。 综合澎湃新闻、第一财经报道,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星期五(2月23日)在证监会龙年首场发布会上说,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严伯进指出,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说,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是什么时候上市的企业,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严伯进表示,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媒体出现这方面说法,体现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质量的关心关注。 他还说,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并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关切。 另外,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在同场发布会上说,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李明称,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 证监会也将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蒙混过关”。 对于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李明说,证监会将通过全方位监控、大数据碰撞、多渠道收集、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对这些行为进行精准识别、严厉打击。 中国监管层近期从多方面遏制打击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多次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 2024年2月24日 4:20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