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私募投资人叶飞在社交平台爆出“黑料”,点名9家上市公司和3家券商涉嫌操纵股价。今天下午,证监会约谈了叶飞。近几天,遭叶飞指

上周,私募投资人叶飞在社交平台爆出“黑料”,点名9家上市公司和3家券商涉嫌操纵股价。今天下午,证监会约谈了叶飞。近几天,遭叶飞指控曾进行“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如东方时尚、众应互联和法兰泰克等遭遇暴跌。法律专家表示,市值管理本是一项科学、合规的价值经营方式,但目前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市值管理”的旗号,从事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的违法行为。业内人士表示,操纵股价的步骤是“庄家建仓、大资金锁仓、拉升股价、吸引散户跟进,庄家卖出”,这一系列典型的违法行为,常常被冠以“市值管理”名目,应当严厉打击。 (央视财经)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周日公告称,针对近期媒体报道,根据交易所核查情况,证监会决定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利通电子、中源家居等股票价格立案调查。利

中国证监会周日公告称,针对近期媒体报道,根据交易所核查情况,证监会决定对相关账户涉嫌操纵利通电子、中源家居等股票价格立案调查。利通电子今日收盘跌9.7%,盘中一度跌停,中源家居收跌6.6%,双双跌至2018年上市以来的新低。 上周《中国证券报》报道某微博大V爆料中源家居与盘方合谋进行市值管理、“坐庄赖账”等情况;证监会发言人对此表示,对于以市值管理之名实施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证监会始终秉持“零容忍”态度。与中源家居同时出现在证监会调查公告中的利通电子,并未被该报道提及。 中源家居上周针对微博传闻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和高级管理人员均未委托有关盘方购买公司股票,开展“市值管理”。针对证监会立案调查之事,利通电子董事会秘书施佶表示,现在不便回应,建议关注公司公告。 市值管理的概念广为人知始于2014年,彼时国务院“新国九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证监会随后解读称,其目的是鼓励通过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等可持续地创造公司价值,以及通过再融资、分拆分立等资本运作工具,实现公司市值与内在价值的动态均衡。 不过这向投资者提供更多回报的初衷,近几年可能被滥用。出于减持或保壳等目的拉升股价,都可能被冠以“市值管理”的名号,并衍生出一些违法违规行为。 “市值管理本身是中性的。上市公司不能只盯着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利益,还得兼顾中小股东的利益,但市值管理有很多方法,有些是灰色地带可以打擦边球。”旭方基金合伙人王晨表示,“新闻披露出来的这种不叫市值管理,应该叫市值操纵。”如果通过增加价值,比如运用股权激励、回购等方式去开展市值管理,仍是值得鼓励的。 其他因“市值管理”等被微博爆料的股票今日亦集体重挫:昊志机电收盘下跌近14%,维信诺跌5.8%,隆基机械下跌10%,三家都收到了深交所下发的关注函;东方时尚和华钰矿业亦双双跌停,此前上交所要求两公司对媒体报道予以核实。 根据证监会发布的公告,2020年以来,已累计对65起涉嫌操纵市场的违法行为立案调查。 (彭博社)

封面图片

海南发布规范食盐价格通告 操纵市场价格或被罚500万人民币

海南发布规范食盐价格通告 操纵市场价格或被罚500万人民币 中国一些地方发布规范食盐价格通告,其中海南省官方决定,任何人操纵市场价格,可能被罚最高500万元(人民币,下同,93万新元)。 综合中国澎湃新闻和《新京报》报道,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星期四(8月24日)发布关于规范食盐价格行为的通告说,目前食盐等相关商品市场价格出现异动。 针对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的违法行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针对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囤积居奇或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的违法行为,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明确将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广东汕尾市,江西吉安万安县,江西赣州石城县、定南县,广西百色右江区、田阳区也相继发布关于规范食用盐市场价格行为的通告,告诫盐业各经营者,要求稳定市场价格秩序。 北京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也向外界保证,北京市食盐储备充足,市场供应有保障,市民无需囤盐。 日本政府星期四开始排放核处理水后,由于担忧海水因此被污染,中国民众近两天抢购食盐。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星期五(25日)在微信公众号上说,他们部署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进口食品相关规定,严禁食品生产经营者采购、使用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加工食品、制作餐食或进行销售(含网络销售)。 市场监管总局也说,他们部署各地加强食盐价格监测,强化分析预警,及时掌握价格异常波动信息和违法行为线索。加大价格监管执法力度,严查囤积居奇、捏造散布涨价信息等哄抬价格违法行为。

封面图片

中证监发政策文件严格把关发行上市准入 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中证监发政策文件严格把关发行上市准入 加强上市公司监管 中证监发布4项政策文件,包括严格把关发行上市准入,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动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建设;全面加强中证监系统自身建设的意见。中证监计划加强监管企业发行上市活动,压实发行各方责任,并提出8项政策措施,包括加强防范财务造假及欺诈发行,例如严密关注计划上市的企业,是否存在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并实施负面清单式管理;综合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实施新股发行逆周期调节;督促企业按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募集资金投向和规模等。根据有关文件,中证监将推动上市公司提升投资价值及加强投资者保障,加强讯息披露监管、防范透过质押平仓及离婚等绕道减持、加大分红监管及强化市值管理等重点议题。针对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中证监将严厉打击股东和实控人侵害机构及投资者利益的违法行为,加强行业机构合规风控;更好发挥行业机构维护市场稳定健康运作的主力作用,提升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公平性,进一步提高价值发现能力。当局强调,将全面强化监管执法,加强行业机构股东和业务准入管理,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2024-03-15 16:57:30

封面图片

辞职逾半月 浙江百亿国有上市公司原董事长主动投案

辞职逾半月 浙江百亿国有上市公司原董事长主动投案 辞职半个多月,浙江百亿国有上市公司原董事长沈德法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调查。 综合澎湃新闻和《科创板日报》星期一(11月6日)报道,中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星期天(5日)下午引述浙江省纪委监委消息,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建投)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沈德法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浙江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浙建集团旗下上市公司浙江建投10月1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于近日收到董事长沈德法的辞职报告,他因个人原因,申请辞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时推举董事、总经理叶锦锋代为履行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职责。 不过,浙江建投的工商资料尚未更改,法定代表人还是沈德法。与以往董事、高管辞职公告不同,此次浙江建投并未对沈德法在任期间工作予以致谢。 官方资料显示,浙江建投成立于1949年7月11日,历经15次变革,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投资、设计、建造、运维于一体的现代建筑服务全产业链企业集团,是整体上市的浙江省属国有企业,从业人员20余万人。 浙江建投10月26日公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17.63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33.62亿新元),同比上涨3.33%;归母净利润5.34亿元,同比下滑48.35%;基本每股收益0.4元。 自去年5月以来,浙江建投的股价不断回调。从最高的47.69元跌至目前的11.92元,总市值为128.90亿元。 公开信息显示,沈德法出生于1965年1月,拥有工商管理硕士学历。他曾任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总经理、党委委员。2016年4月至2023年10月,他担任浙江省建设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浙江建投2022年年度报告显示,沈德法去年税前薪酬约140万元,位列董监高第一。2021年,沈德法的税前薪酬为117万元。 2023年11月6日 12:14 PM

封面图片

中国首家券商宣布反向讨薪

中国首家券商宣布反向讨薪 继招商银行之后,中国证券行业也开始反向讨薪。中国证券公司东兴证券通过绩效薪酬追索扣回议案,是首家宣布反向讨薪的券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东兴证券发布星期五(1月12日)晚间发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公司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公告虽未披露涉及多少员工和资金,仍引发行业关注。 “反向讨薪”指的是金融企业高层和有重要影响力的员工,在自身职责内未能勤勉尽责,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或造成重大风险损失时,企业不仅可停止支付未支付的部分或全部薪酬,并可对已发放的绩效薪酬予以追回。 根据招商银行上个月公布的逆向讨薪情况,该行2022年向2876名员工追回了5824万元(人民币,下同,1091万新元)的绩效薪酬,平均每名员工退还了约2.03万元。 东兴证券去年涉及泽达易盛案,是科创板上市公司泽达易盛的上市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和持续督导机构。但泽达易盛在文件中隐瞒重要违法事实、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并在年度报告中虚假记载、重大遗漏,已于2022年被判赔偿投资损失共计82万余元,其他被告承担连带责任。 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22年5月曾发布《证券公司建立稳健薪资制度指引》,明确指出证券公司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建立严格的问责机制增强薪酬管理的约束力,对违法违规或导致公司有过度风险敞口的高阶主管和关键职位等相关责任人员追究内部经济责任。 中国财政部也于2022年8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国营金融企业财务管理的通知》,要求金融企业要建立健全薪酬分配递延支付和追责追薪机制。 2024年1月14日 10:09 A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

中国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 针对“IPO要倒查十年”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回应称,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这样的安排。 综合澎湃新闻、第一财经报道,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星期五(2月23日)在证监会龙年首场发布会上说,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严伯进指出,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说,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是什么时候上市的企业,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严伯进表示,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媒体出现这方面说法,体现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质量的关心关注。 他还说,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并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关切。 另外,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在同场发布会上说,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李明称,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 证监会也将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蒙混过关”。 对于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李明说,证监会将通过全方位监控、大数据碰撞、多渠道收集、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对这些行为进行精准识别、严厉打击。 中国监管层近期从多方面遏制打击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多次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 2024年2月24日 4:20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