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凌晨4点,郑州市公布了本次暴雨迄今为止最惨烈的消息:困在地铁五号线的500多名乘客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

21日凌晨4点,郑州市公布了本次暴雨迄今为止最惨烈的消息:困在郑州地铁五号线的500多名乘客中,12人经抢救无效死亡,5人受伤。《南方周末》报道指大部分受伤、死亡患者或跟缺氧有关;郑州地铁内部通报存在的时间差、没有在情况恶化时停止营运,又因地铁站停电,导致水泵无法工作,导致事故发生。 报道说,依据《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目前的伤亡情况已属“重大运营突发事件”,仅次于“特别重大”。 早在20日19点左右,微博就出现了求助信息。大约20:20,已有被困人员从现场发回救援了视频。也正是此时,34岁的何夕赶到了沙口路地铁站,他的妻子也困在列车上,他试图亲自去救妻子。 何夕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他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地铁站,“我是一路哭着去找她的”。电话另一头妻子告诉她,氧气越来越少了,有些支撑不住了。到达地铁站后,他试图闯进去,被工作人员拦了下来。直到他拨通了妻子的视频,证明自己是去救人,对方才放手。 快走到车头时,何夕发现,“救援人员太少了,警察也在背人,看到几个人拉一个,他们拉不动,我就把人背了起来”。 “一开始还以为那人是缺氧晕倒了,背着走了一会才发现,其实人已经不在了。”和他妻子一样,这些乘客都被困在车厢里近三个小时,“从18点一直困到21点多才出来”。由于严重缺氧,“大多数人都呕吐,头疼,还有晕倒到水里,窒息,里面非常惨”。 直到20:50,依然有乘客在微博求助,这位乘客在微博说,水位已经到了大腿根部,情况岌岌可危,“有人已经昏倒”。在何夕看来,缺氧是这次事件中伤亡的最主要因素。目前,乘客们都被送往医院接受吸氧和治疗。 7月21日凌晨00:48,郑州消防的官方微博对外通告了救援情况,截至当时共疏散群众三百余人。 背着上述那位逝者走了一会,何夕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他转头一看,是他的妻子。7月21日凌晨4点,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何夕看着妻子熟睡的脸庞满足地说,“我只能算是我妻子的英雄”。 比起明目张胆的宣战,这场暴雨更像是一次猝不及防的突袭。7月20日16点到17点,郑州地铁公司一位安全部门的主任郑玉堂正在忙着“抽排”和“围堰”。突然,“城市地表水如浪涌来,一切的抢险准备和成果,瞬间冲毁”。 活了半辈子,他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洪水冲进了地铁站,“欲哭无泪,个人在自然界面前,太渺小了”。郑玉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当时无力极了,“只好通知大家注意安全”。 与郑玉堂的感觉相对应的是,郑州气象台公布的数据显示,“20日16-17时郑州降雨量达201.9毫米,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 暴雨突袭时,地铁运营部门的人也和郑玉堂在一起,实时向上级汇报“雨情”是他们一项重要的工作,“如果水倒灌进隧道,或者影响供电的时候,就应该要停站了”。 这是一个矛盾。对于市民而言,地铁是恶劣天气下,回家的唯一希望。郑玉堂和同事们努力的目标也是尽量做到不停运,“我们一直在撑,一直在撑,直到下午六点,实在撑不住了”。这期间,他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一直在组织抽排和围堰。直到7月20日18点,郑州市地铁宣布全线停运。 郑玉堂介绍,关于是否停运由地铁公司的运营分公司决定,但是也需要“通过运营公司上报交委和应急管理局”。 一位不愿具名的南方省份地铁运营部门从业者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地铁的反应机制可能没有那么快。暴雨情况下会有停止运行的机制,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至于谁有权决定是否停运,“地铁集团可能都没有权力,要报到上级部门审批才行,停运是个社会事件”。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地铁设计专家也向南方周末记者表达了这一猜想,“有信息差,前面水进来得太快了”。 郑玉堂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应对这场暴雨,地铁公司已经开了两次副科级以上级别的部署会议。早在19日22点,他就已经赶到了地铁站备勤,连续工作了五十多个小时,“其间就吃了两个馍”。 21号凌晨,不少地铁站停电,导致沿线的水泵无法工作。这些地铁站只能静静地等待着洪水自己退去,有电的地铁站也正在开足马力抽水,可是这水实在太大了,“已经远远超出我们水泵的设计能力”。 防汛是地铁设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隧道给排水从业者刘奇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地铁本身不是通过排水来解决的,是通过挡水的方法来解决的,就是要防止水进入车站”。 对于郑州此次暴雨,他认为地铁工程设计方面出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车站的出入口,包括地铁站露出地面上的风亭,都有一个安全高度,一般是比周边路面高45~60公分。如果达不到这要求,或是要考虑到一些暴雨的情况,会加闸板,暴雨时会把水挡在外面,但是这些设计的雨量最多应该也只能按‘百年一遇’来做。郑州的暴雨达到所谓‘千年一遇’,正常情况下,肯定不会存在这个情况”。 设计时一味地提高标准也不合理,“从工程成本上来考虑,应该也不会存在过高的要求。市政平时标准是说车行道至少有一个车道,水面高度不高于15公分,这样就可以保证车不熄火。内涝标准只是15公分,郑州这次已经是洪水的标准了。地铁按照规范来说,不会因为极端情况把要求提得过高,导致造价过高”。 一位隧道设计专业人士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地铁防洪分为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在他看来,此次事故的原因更可能出现在非工程措施,“类似这种情况,主要还是通过疏散或停运的方法来解决。建立应急预案,当出现事故征兆或事故发生后,用最快方式救援和降低损失”。 文中部分人物姓名是化名。 (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郑州又百年一遇了!这个海绵城市计划总投资534.8亿元(2017年2020年)。这534亿又去哪了?

郑州又百年一遇了!这个海绵城市计划总投资534.8亿元(2017年2020年)。这534亿又去哪了? 7月8日上午,京广隧道由北向南方向入口已被交警封道。不仅如此,郑州许多地段积水严重,车辆都被泡在水中,有的 地铁站也被封。网友:郑州排水系统真够拉跨的,一场暴雨就淹得不成样子。

封面图片

郑州又百年一遇了!这个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534.8亿元(2017年2020年)。这534亿又去哪儿了?

郑州又百年一遇了!这个海绵城市项目总投资534.8亿元(2017年2020年)。这534亿又去哪儿了? 7月8日上午,京广隧道由北向南方向入口已被交警封道。不仅如此,郑州许多地段积水严重,车辆都被泡在水中,有的 地铁站也被封。网友:郑州排水系统真够拉跨的,一场暴雨就被淹得不成样子。 欢迎您加入 『』

封面图片

天灾?人祸?河南省经历严重水患,有不少中媒质疑为何发布多次暴雨红色预警(两天5次),学校照常上课,地铁照常营运。有内地学者认为

天灾?人祸? 河南省经历严重水患,有不少中媒质疑为何发布多次暴雨红色预警(两天5次),学校照常上课,地铁照常营运。有内地学者认为 “当局的应急管理工作确实出了问题,若一早宣布停工停课,伤亡不会如此惨重”。有地铁从业者指责,地铁营运领导为了乌纱帽不给自己添麻烦,坚持运营,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 原文链接 《南方周末》() 《新浪新闻》《知乎》-评论 《众新闻》《红星新闻》

封面图片

科大讯飞内部通报员工去世:在家突发不适送医抢救无效

科大讯飞内部通报员工去世:在家突发不适送医抢救无效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员工猝死的消息引发关注后,公司内部通报该员工在家突发不适后,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过世。 综合观察者网、南方都市报等报道,中国互联网星期二(6月18日)流传科大讯飞员工因加班猝死的消息。网传图片显示,当早有一名女子平躺在科大讯飞合肥总部一楼大厅的玻璃门前,导致许多员工无法进入公司。 网传群聊消息显示,猝死的员工是一名“高级测试(工程师)、38岁”,“老母亲在四楼哭,妻子在一楼哭”。 有知情人士透露,该员工并非在公司内加班猝死,而是前一晚于家中过世,家属前往公司希望认定为工伤,目前公司已报警,交由警方处理。 当晚,科大讯飞发布内部通报,证实公司一名员工过世。通报内容指,这名科大讯飞智慧城市BG(事业群)员工星期一(6月17日)早晨7时在家中突发不适,送医后经抢救无效去世。 通报称,公司从家属处获知这一消息后,BG领导第一时间前往员工家中慰问,同时成立工作小组申请工会帮扶金、联络处理商业保险等,协助家属处理后续事宜。 通报称,网传该员工每天加班到凌晨3点是谣言,科大讯飞目前已配合家属核实,该员工端午节正常休假,且额外调休一天,事发前周末没有加班,前一周正常出勤。 通报还提到,星期二早上,家属在悲痛中来到园区表达情绪,虽然该公司尽力进行安抚,但仍未能有效稳定家属情绪,影响了园区的正常运营,为此深表歉意。 今年科大讯飞发布的财报显示公司盈利能力承压,今年一季度,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36.46亿元(人民币,下同,6.8亿新元),同比增长26.27%;一季度净亏损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5789.5万元,同比扩大418.17%。 2024年6月20日 11:24 AM

封面图片

暴雨后的郑州,如何回归日常生活?

暴雨后的郑州,如何回归日常生活? 一个大姐正在晾晒一百多张成人纸尿裤,她八十多岁的母亲瘫在床上。大姐说,棉花都烂了,少买了也不中,晒干了也不中。 一个牛仔裤服装店意外走红,但现在都得赔本卖出去。老板说,你算吧,一条裤子赔几十块,一千条裤子几万块,你算吧。 一家医院被迫转移了病人,一个医生半夜回到家,想起这打仗一样的40多个小时,忍不住哭了。 一个保险公司员工说,车损险这次赔惨了,再加上农险、家宅险,今年郑州所有保险业的人,都不用惦记拿绩效了。 一家花店的老板说,陆续有人来买花,有个女孩专门买了两束,她在沙口路附近上班,当天差一点就要乘坐那班地铁。鲜花在地铁站口变成了河流。 一个来自上海的女人守在地铁口,等待寻找她的丈夫。丈夫确认遇难后,她给每个人发微信告知、告别。大家都说,她太礼貌了。 【网评】过去一周在郑州城区的记录。这几天没事儿就去一趟沙口路地铁站,每次都遇到各家的记者同行,大家白天跑了一天,晚上不约共同地都去那里站一站。站在那并不放松,却又被眼前的场景抚慰,这段经历未来很多年都忘不了了。

封面图片

2021年7月20日6时许,一声巨响震醒了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曲河村的村民。发生爆炸的地方,是登电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根据当地通报

2021年7月20日6时许,一声巨响震醒了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曲河村的村民。发生爆炸的地方,是登电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根据当地通报,这是一场由暴雨导致的罕见爆炸。该市官微“登封发布”称,6时许,因洪水漫延到厂区合金槽内,高温溶液发生爆炸。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冶金研究设计所一位前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高温烧炉会将铝熔化成铝溶液,而这样高温的铝溶液一般是好几百度。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由于水在100℃会变成水蒸气,所以当两者接触的时候,河水中的水成分会马上变成水蒸气,出现体积膨胀,从而爆炸。”工厂通常会搭建防洪墙,做好安全消防及排水设计,避免出现此类情况。 这一次是颍河河水暴涨,超出警戒水位,漫延到河边厂区内,与合金槽内高温溶液反应,发生爆炸。 上述冶金研究设计所工作人员认为,这次事件突发性大,发生系数低,属于较为极端的情况。“这种洪水情况一般而言是极少见的,同时工厂里也及时发现进水之后进行了断电和人员撤离工作,这些都是人所能控制的减少伤害提高安全的做法,而至于最后的爆炸,其实在当时的情况来看是不太能避免的,因为降温的时间是客观因素,不可人为操控。” (南方周末)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