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八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的通知》。

教育部等八部委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规范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通知》。 通知明确,公办学校与地方政府及相关机构合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办为公办学校。 公办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个人合办的民办学校,公办学校应逐步退出。不符合校舍、教师、财会等独立要求的,应限期整改,否则应转为公办学校或停止办学。 新建居住社区配建的义务教育学校应建为公办学校。 通知要求各地审慎推进,因地制宜,今年8月底前要求完成专项摸底排查,制定工作方案,力争两年左右实现平稳过渡。 (财新)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

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严格规范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学籍和资助管理工作。 通知要求建立中职学校办学资质年检制度,每年春季学期开学前,各地要对中职学校办学资质进行年检并公示。对年检不合格且拒不整改的学校,缩减其招生计划,暂停新生学籍注册,直至停止招生;对不具备中职学历教育办学资质的学校和未经办学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中职异地分校、办学点,要坚决取缔招生资格。 鼓励中职学校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校完成义务教育,但在其未完成义务教育之前,严禁为其注册中职学籍。 (教育部)

封面图片

网传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中考 中国教育部辟谣

网传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取消中考 中国教育部辟谣 中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将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说法在网上流传。对此,中国教育部称上述说法不实,并提醒网民不要轻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据中国教育部官方微信公号“微言教育”星期天(1月7日)信息,教育部新闻办提醒,早前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荐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通知》并无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内容,并且提醒网民不要轻易采信非官方渠道的信息。 根据教育部新闻办,上述通知明确了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的工作任务。 中国教育部办公厅印在去年12月18日发布该通知,决定在中国全国设立一批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并公示了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和实验校名单。 通知和公示信息发布后,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及其他网络平台出现“教育部最新公立教育改革试点方案,实验区将实行缩短学制、取消中考”等信息。 据九派新闻报道,2021年,曾有类似有关学制缩短的谣言在网上传播,中国各地教育部门当时作出过针对性辟谣。 2024年1月7日 6:08 PM

封面图片

【教育部发文: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据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消息,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

【教育部发文:月起中小学生要学煮饭炖汤】据微信公众号“首都教育”消息,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年版)》。文件中指出,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月光新资讯

封面图片

教育部3月25日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施行。

教育部3月25日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自2022年秋季学期起施行。 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于2001年颁布,现行课标于2011年颁布;此次修订自2019年启动,先修课程方案、再修课程标准,又组织浙豫甘等15省近6万名学生进行课标测试。 原小初品社、思品课统合为九年一体化设计的道法课;科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落实中央要求,将劳动、信息科技及其所占课时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 对标对表十九届六中全会公报和决议,重点组织道法、语文和历史三科修订组进一步充实更新课标。 (教育部)

封面图片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通知,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通知称,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中国教育部)

封面图片

中国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 提出五个“严禁”

中国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 提出五个“严禁” 中国四部门为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联合印发通知提出五个“严禁”,包括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等。 中国教育部星期四(12月27日)在官网发布消息称,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和质量,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有关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 《通知》要求,严禁随意扩大范围。学校为学生提供的早到校看管和自习、午餐午休看管、晚自习等服务不得纳入课后服务范围;严禁强制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必须严格遵循学生自愿参加原则,学校和教师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 《通知》提出,严禁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学生刷题备考、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严禁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不得以课后服务名义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不得违背学生家长意愿强制收费或捆绑收费,不得通过家长委员会、第三方机构等收取课后服务费。 《通知》也强调,严禁不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人员进校提供课后服务。要建立第三方机构进校园遴选审核机制,形成机构名单、服务项目及引进费用标准,加强日常监管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以答记者问的形式说,“双减”实施两年多来,课后服务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在实施过程中,有的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个别地方和学校随意扩大课后服务范围,以课后服务名义乱收费,增加了家庭教育负担;有的学校强制要求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在课后服务活动中组织刷题备考、讲授新课、集体补课,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 负责人强调,上述不规范行为违背了“双减”政策及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初衷,需要进一步规范提升。 “双减”政策源自中国官方2021年7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要求全面规范校外培训,包括培训机构不得占用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等。 2023年12月27日 8:19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