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近期成功构建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这是不同于

潘建伟、朱晓波、彭承志等人与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合作,近期成功构建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这是不同于“九章”光量子技术路线的另一条技术路线。 今年5月,他们构建了6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实现了可编程的二维量子行走。近期他们采用全新的倒装焊3D封装工艺,解决了大规模比特集成问题,构建了“祖冲之二号”。 对该机进行随机量子电路采样的基准测试,系统规模达到了56个量子比特和20个周期,对其进行经典模拟的成本约比2019年53量子比特的Sycamore高2~3个数量级。 有关成果10月25日在PRL发表。 (新华社)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成为唯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国家】本次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

【中国成为唯一在两条技术路线上达到“量子优越性”里程碑国家】本次66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二号”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与此前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分别在两种物理体系都达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里程碑。 #抽屉IT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中国科学家成功研制“九章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 在成功构建“九章二号”两年后,中国科学家宣布已成功构建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计算速度比目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一亿亿倍。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星期三(10月11日)发布的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构建了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 中科大官网称,科研人员设计了时空解复用的光子探测新方法,构建了高保真度的准光子数可分辨探测器,提升了光子操纵水平和量子计算复杂度。 根据公开正式发表的最优经典精确采样算法,“九章三号”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上一代“九章二号”提升100万倍。“九章三号”在百万分之一秒时间内所处理的最高复杂度的样本,需要当前最强的超级计算机“前沿”(Frontier)花费超过200亿年的时间。 官网称,这一成果再度刷新了光量子信息的技术水平和量子计算优越性的世界纪录,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在光量子计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量子计算是后摩尔时代的一种新的计算范式,它在原理上具有超快的并行计算能力。研制量子计算机是当前世界科技前沿的最大挑战之一。 中国科大团队于2020年成功构建76光子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并于2021年研制了113光子可相位编程的“九章二号”。

封面图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 中国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与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星期六(1月6日)消息,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9时上线运行。 根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该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是目前中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 据介绍,超导量子计算机是基于超导电路量子芯片的量子计算机。国际上,IBM与谷歌量子计算机均采用超导技术路线。 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孔伟成博士介绍,“本源悟空”匹配了本源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在中国国内首次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此次发布的中国第三代72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取名“悟空”,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孙悟空,寓意如孙悟空般“72变”。 量子计算芯片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贾志龙博士介绍,“悟空”搭载的是72位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这款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 2024年1月6日 12:25 PM

封面图片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成功实现四算合一

中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 “本源悟空”成功实现四算合一 使平台能够充分链接产业生态中的算力供给、应用开发、运营服务、用户等各方能力和资源,推进国产量子算力的规模化应用。此前,本源量子联合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和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于2023年8月上线的量超融合先进计算平台已接入“本源悟空”量子计算机。今年4月,“本源悟空”又正式入驻国家超算互联网平台。据悉,截至5月5日,这台目前我国最先进的可编程、可交付超导量子计算机已吸引全球范围内119个国家逾777万人次访问,成功完成超17.8万个运算任务。“本源悟空”是我国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搭载72位自主超导量子芯片“悟空芯”,这款芯片在中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上制造,共有198个量子比特,其中包含72个工作量子比特和126个耦合器量子比特。“本源悟空”匹配了本源第三代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在国内首次真正落地了量子芯片的批量自动化测试,量子计算机的整机运行效率提升了数十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今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向国盾量子交付了一款 50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

今日,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向国盾量子交付了一款 50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芯片“骁鸿”,用于验证国盾量子自主研制的千比特测控系统。 据官方介绍,这颗芯片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后续还计划通过中电信量子集团的“天衍”量子计算云平台等向全球开放。 研究人员表示,“骁鸿”芯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大规模量子计算测控系统的发展,更多考虑的是通过集成更多的比特数和实现各单项指标,来满足测控系统验证的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骁鸿”刷新了国内超导量子比特数量的纪录,但官方强调其综合性能与此前创造量子纠缠数世界纪录的“祖冲之二号”尚有差距,不具备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能力。 国盾量子计算负责人王哲辉还表示,“骁鸿”芯片将在国盾量子千比特测控系统上进行单比特门、双比特门、读取操作及测控系统性能测试,测试工作预计在今年 8 月前完成。据介绍,新测控系统集成度较上一代产品提升 10 倍以上,核心元器件使用国产化设计,在提升操控精度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成本。未来,国盾量子将面向万比特规模,进一步研发适用于可纠错量子计算机的新型测控系统。 标签: #量子计算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近期成功构建113个光子144

潘建伟、陆朝阳、刘乃乐等人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近期成功构建113个光子144模式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二号”。该机求解高斯玻色取样数学问题比原型机“九章”快10^12倍,比经典超算蛮力模拟快10^24倍。 有关成果10月25日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 (新华社)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