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妇女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2月21日,新华社《半月谈》发文披露,《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日前在网上征求意见,不到一个月的

当前,妇女权益保障问题备受关注。2月21日,新华社《半月谈》发文披露,《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日前在网上征求意见,不到一个月的征求意见阶段,这部法律罕见地收到了42万条法律意见,参与人数高达8万5千余人参与。 《妇女权益保障法》自1992年正式出台实施以来,在提高妇女地位、保障权益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部法律也被指流于原则,对其内涵、形式、加害人责任、具体的处罚程序没有具体详细的说明和规定。 此前,《妇女权益保障法》已经历两次修正,去年12月20日该法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正式进入第三次修订过程。与现行法条相比,这次修订增加了职场性别歧视、性骚扰等多项内容,但在拐卖妇女相关内容上,未有明显改动。 草案第四十九条明确,”禁止拐卖、绑架妇女;禁止收买被拐卖、绑架的妇女;禁止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但是,关于如何对违法人员进行惩戒和追责等内容,修订草案与现行法条均未提及。 从已有的司法实践来看,拐卖妇女仍然存在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对此,央视网、半月谈、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也专门发文指出,拐卖妇女如何追责,正在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应予以回应。 事实上,近年来,我国虽加大了对人口拐卖的打击力度,但妇女被拐卖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生过拐卖妇女、儿童案件。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一份基于1038份裁判文书的分析统计也显示,我国被拐妇女的年龄从14岁到60岁不等,主要集中在14岁至30岁区间段。其中,超过四分之一(26.7%)的受害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15.2%的受害人有多次被贩卖的经历。而拐卖妇女相关犯罪案件中,89.6%涉及强奸、强迫卖淫等行为。 在全国人大上海代表团集中会签中,樊芸代表的提案“严惩并更名拐卖收买妇女儿童罪”得到33个附议签名,满足代表议案的提出条件。 (看看新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妇女权益保护法、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以及黑土地保护法草案的二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妇女权益保护法、体育法修订草案二审稿,以及黑土地保护法草案的二审稿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此前报道,有的常委委员、单位提出,我国在保障妇女权益方面有较全面的制度和措施,一审稿引入的“国家可为实现男女平等而采取暂时性的特别措施”内容不明确,必要性不足,建议不作规定;二审稿采纳该意见。 一审稿将“暗示发展私密关系或者发生性关系将获得某种利益”定为性骚扰,二审稿将该条进一步扩充至“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优势地位或者照护职责暗示、明示发展私密关系或者发生性关系将获得某种利益”。 (中国人大网)

封面图片

10月26至30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将三审黄河保护法草案、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案,二审畜牧法修订案;初次审议无障

10月26至30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将三审黄河保护法草案、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案,二审畜牧法修订案;初次审议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预备役人员法草案,立法法修正案、行政复议法修订案。 会议还将核准中国同肯尼亚、刚果布、摩洛哥、厄瓜多尔的四件刑案互助条约,及《制止与国际民用航空有关的非法行为的公约》。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2021年12月一审后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今年4月二审后再度向社会征求意见。 (新华社)

封面图片

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分组审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一审稿。

全国人大常委会23日分组审议《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一审稿。 万鄂湘建议,草案应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土地承包经营、收益分配、土地征用安置补偿、宅基地使用等方面,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陈竺建议,把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对我国11~13岁的女孩,在2025年前全部免费接种国产HPV疫苗。 鲜铁可、李钺锋、谭琳等建议,将“不履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职责的”情况列入检方提起公益诉讼的情形。 (中国妇女报)

封面图片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32次会议一审《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32次会议一审《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 草案明确,除“国家规定”的特殊专业外,学校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取女性或者提高对女性的录取标准。 除国家另有规定的外,用人单位不得限定男性或规定男性优先、调查女性求职者的婚育情况以及意愿、将限制婚姻生育等作为录用条件等。 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定以及其他涉及村民利益事项的决定,不得以妇女未婚、结婚、离婚、丧偶、户无男性等为由,侵害妇女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各项权益。 草案还拟将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规定,扩展适用于曾有过亲密关系但已分开且未共同生活的人。 (新华社)

封面图片

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司法、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地方人大政府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以及黑土地、黄河保护法、突发事件

妇女权益保障法、公司法、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地方人大政府组织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修正草案,以及黑土地、黄河保护法、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草案向社会征求意见,为期一个月。 除已披露的内容外,草案还增订:国家可以为实现男女平等而采取暂时性的特别措施。 制定或者修改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应当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的差异和妇女的特殊利益,开展男女平等评估。 企业年报中应当包含女性招录聘情况、职工性别比、管理层性别比等反映男女平等状况的信息。 医疗机构施行生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孕产妇本人同意,在孕产妇与其家属或者关系人意见不一致时,应当尊重孕产妇本人意愿。 (中国人大网)

封面图片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案进入三审,将在10月30日付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妇女权益保障法修订案进入三审,将在10月30日付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 二审稿公示后,有意见提出:法案有的内容“应当考虑到社会生活比较复杂、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法律不宜作过细规定,可在司法实践中具体把握”,立法应突出解决一般性普遍性问题。三审稿就此对有关规定进行修改精简。 按此前二审稿公示草案,第25条列举了性骚扰的若干具体情形,包括“具有性含义性暗示的言语表达”“不适当不必要的肢体行为”“展示或传播具有明显性意味的图文信息音视频等”“利用职权从属关系优势地位或照护职责,暗示明示发展私密关系或者发生性关系将获得某种利益”。 常委会分组审议三审稿时也证实,相比二审稿的修改补充涉及了就业歧视、性骚扰、保护妇女网络空间权益、强化法律责任等内容。 (新华社,法治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