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30日印发通知规范防疫消毒,附《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细则》《公众预防性消毒指引》。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5月30日印发通知规范防疫消毒,附《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细则》《公众预防性消毒指引》。 商超、宾馆、农贸市场、学校、交通工具站点、办公楼宇、建筑工地、养老机构等重点场所和单位,每天至少开展2次预防性消毒。 封控区以感染者居住地、周边住户相邻外环境及活动轨迹为重点,进行全面彻底消毒;管控区以日常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终末消毒时对于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密闭封存或静置等,确保达到无害化。冰箱储存的冷冻食品如有疑似污染建议按医疗废物处理。衣服被褥等纺织品须用蒸汽或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含氯消毒剂/季铵盐类消毒剂浸泡清洗;怕湿的衣物可用环氧乙烷或干热消毒。 (国家卫健委)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规定大宗散装或离开启运口岸超24小时的非冷链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7月8日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规定大宗散装或离开启运口岸超24小时的非冷链货物均属低风险品,不再实施核酸检测或预防性消毒。 判定为高风险的非冷链进口品仅实施预防性消毒,不再进行核酸检测。 各地应严格按此抓紧调整非冷链进口品的静置规定,不得层层加码。 (国家卫健委)

封面图片

【#洪涝灾区如何预防传染病#?环境所:清污后消毒,注意饮水安全】#暴雨过后别碰这两种水#近期,南方强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

【#洪涝灾区如何预防传染病#?环境所:清污后消毒,注意饮水安全】#暴雨过后别碰这两种水#近期,南方强降水导致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当前珠江流域西江洪水正处于出峰消落阶段。对于洪涝灾区应该如何做好预防性消毒以防发生次生灾害?6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简称环境所)官方公众号发布洪涝灾区防疫提示,受灾群众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重点区域要先清污后消毒,同时要保护好水源,做好受灾地区饮用水消毒与水质监测工作。 2020年,我国发布了标准WS/T 700《洪涝灾区预防性消毒技术规范》。根据灾情及当地传染病发生风险制定防疫消毒方案,有针对性地及时开展清洁卫生和预防性消毒。一般情况下,外环境以清污为主,重点区域先清污后消毒。清污所产生的大量垃圾应该及时清运,严禁倾倒河中。 环境所提示,受灾群众安置点,医院、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与人们生活工作密切相关的场所是消毒工作重点区域。重点场所室内环境和物体表面清污后消毒,空气以通风为主。人员密集场所室内环境和物体表面可定期消毒,及时清除和处理日常生活垃圾、粪便。一般不必对无消毒指征的灾区外环境,交通道路、路面、交通工具、帐篷等进行喷洒消毒,防止过度消毒。 同时,环境所提示,要保护好水源,做好受灾地区饮用水消毒与水质监测工作。注意饮水安全,尽量煮沸后饮用。做好餐(饮)具、瓜果、蔬菜消毒与清洗保洁工作。加强受灾地区腹泻和发热症状监测,有传染病发生时,做好疫点消毒。待灾后恢复常态或通过预防性消毒,确定已消除洪涝灾害健康影响时,方可终止预防性消毒工作。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联防联控机制4月12日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

联防联控机制4月12日发《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 新版指引中,公众在感染或出现疑似症状、所在社区或学校发生聚集性疫情以及进入医疗机构和养老院等重点机构时,应佩戴口罩。 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进入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参加无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以及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建议佩戴口罩。 当处于室外场所、进行运动、学校师生在校以及人员相对固定的室内工作场所等其他情况时,可不佩戴口罩。 (国家疾控局)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