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12月19日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12月19日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为了促进协议达成,作为主席国的中国于18日上午提出一份折中方案。该方案保持了到2030年保护地球30%陆地和海洋的目标,但放弃了恢复30亿公顷退化土地、淡水生态系统和30亿公顷海洋生态系统的设想。同时方案还放弃了将农药使用量减半的提议。在融资问题上,方案建议富裕国家到2025年将对生物多样性的国际援助增加至每年200亿美元,到2030年增加至每年300亿美元。 (新华社,美联社,路透社,Politico)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深蓝(2003)》简介:深蓝(2003)以海洋为主题,展现海洋深处的神秘世界,记录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如鲸鱼、海豚、鲨鱼等的生活

《深蓝(2003)》 简介:深蓝(2003)以海洋为主题,展现海洋深处的神秘世界,记录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如鲸鱼、海豚、鲨鱼等的生活习性,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呼吁人们保护海洋环境,关注海洋生物的生存 标签: #深蓝2003 #纪录片 #海洋生态 #海洋生物 #环保主题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海洋(2009)》简介:海洋(2009)以广阔的海洋为主题,展现海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壮丽的海底景观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

《海洋(2009)》 简介:海洋(2009)以广阔的海洋为主题,展现海洋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壮丽的海底景观以及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的威胁。通过精美的画面和震撼的音效,呼吁人们关注海洋保护,珍惜海洋资源 标签: #海洋2009 #纪录片 #海洋生态 #海洋生物 #环保主题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加州作为美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州,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州(红色部分),也是最受保护的州(绿色部分),47%的土地都被永久保护

加州作为美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州,也是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州(红色部分),也是最受保护的州(绿色部分),47%的土地都被永久保护,不能开发。作为美国人口最多、地价最贵的州,要进一步保护很难。目前美国只有13%的土地受到保护。拜登当局的目标是到2030年让美国30%的土地、水域受保护,称为30x30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在政府成本效益分析中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提出一种在政府成本效益分析中评估生物多样性的新方法 研究人员建议各国政府采用一种新方法来量化为子孙后代保护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益处。政府可在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中使用该方法,将动植物物种和"生态系统服务"(如过滤空气或水、为作物授粉或空间的娱乐价值)的损失转换为当前的货币价值。这一进程旨在使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自然保护的益处在政治决策中更加明显。然而,该国际研究团队表示,目前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方法"存在不足",并设计了一种新方法,他们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财政部对未来预算报表的分析。他们的研究方法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考虑到了随着人类收入的增加,自然的货币价值也会随时间推移而增加,同时也考虑到了生物多样性可能会恶化,从而使其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这与当前的方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当前的方法不考虑生态系统服务的价值如何随时间而变化。经济原则和价值调整汉堡大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教授、本研究的主要作者莫里茨-德鲁普(Moritz Drupp)说:"我们的研究为政府提供了一个估算稀缺生态系统服务未来价值的公式,可用于决策过程。"在这一价值调整中,有两个因素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收入将增加,世界人口的富裕程度也将随之提高在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估计每年将提高 2%。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愿意为保护自然付出更多。"另一方面,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越稀缺就越有价值",Drupp教授说。"稀缺商品变得更加昂贵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鉴于目前的发展态势,不幸的是,我们必须期待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继续下去"。研究人员认为,在当今的成本效益分析中,生态系统服务的现值必须定得高得多,如果只包括收入的增加,则必须超过 130%。如果再考虑到对红色名录指数濒危物种的影响,价值调整幅度将超过 180%。考虑这些影响将增加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项目通过成本效益测试的可能性。对政策和保护工作的影响研究团队包括三位来自英国的作者:Mark Freeman 教授(约克大学)、Frank Venmans 博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 Ben Groom 教授(埃克塞特大学)。格鲁姆教授说:"决策者目前在评估公共投资和监管变革时使用的环境货币价值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的价值相对低于其他商品和服务。我们的工作表明这是错误的。我们建议随着时间的推移提高生态系统的价值。这项建议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财政部的分析中,作为未来预算声明的基础"。Venmans 博士补充说:"以珊瑚礁为例。随着气候变化,预计珊瑚礁的面积和生物多样性都将减少,这意味着剩下的珊瑚礁将比现在更有价值,而且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价值会更高。当我们评估具有长期影响的珊瑚礁保护时,这一点非常重要。"Freeman教授说:"政府正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要求增加公共投资。确保生态系统保护的评估方式与其他公共项目(包括 HS2 和其他基础设施支出)保持一致至关重要。这正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研究人员说,由于政治决策可以减轻生物多样性的损失,因此政府必须能够充分评估其决策在当前和未来造成的后果。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席团6月21日宣布COP15第二阶段会议改于2022年12月5-17日在公约秘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主席团6月21日宣布COP15第二阶段会议改于2022年12月5-17日在公约秘书处所在地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 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新闻稿称,此举是为了加快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进程,综合考虑国内外疫情防控形势,并经过了中国政府、公约秘书处、加拿大政府协商。中国将继续作为COP15主席国,领导大会实质性和政治性事务。COP15主题和会标等大会主要元素保持不变。 公约秘书处声明指会议“预计将通过一项新的保护自然的世界协议”,未提及改期原因。 计划中的协议的核心是到2030年保护地球至少30%的陆地和海洋。环保人士早些时候曾警告称,这项高风险的协议可能会因拖延而受到威胁。根据联合国环境署世界保护监测中心的最新报告,到2020年只有17%的陆地栖息地和约7%的海洋区域得到保护。 (生态环境部,法新社)

封面图片

中国签署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中国签署联合国《海洋生物多样性协定》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马朝旭当地时间9月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代表中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国家管辖范围以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养护和可持续利用协定》。 根据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网站发布的新闻稿,《协定》包括海洋遗传资源获取和分享、海洋保护区设立、环境影响评价、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转让等内容,旨在为全球海洋治理进一步建章立制。《协定》谈判于2004年开始,历经近20年后,于今年6月最终达成。 新闻稿说,中国以国家主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参与《协定》谈判进程,对《协定》最终达成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中国此次在《协定》开放签署首日即签署这一重要法律文件,再次体现了中国对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的高度重视,以及对真正多边主义的践行和维护。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