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司法部等7日发《关于适应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法妥善办理相关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1月8日起不再对违反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

最高检、司法部等7日发《关于适应新阶段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依法妥善办理相关刑事案件的通知》规定1月8日起不再对违反防疫和国境卫生检疫规定的行为定罪处罚,此前案件被告嫌犯处于被羁押状态的应及时解除强制措施。 通知是因应习近平“依法依规维护防疫秩序,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相关指示做出,因妨害防疫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变化而调整相关法律适用。 通知同时要求,对侵犯医务人员人身安全、扰乱医疗秩序,妨害院舍等重点机构防疫秩序,药品检测试剂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哄抬物价等严重恶劣犯罪行为从严惩治。 (最高人民检察院)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说,最高检过去一年加大对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力度,持续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在办案基础上,最高检依法审慎开展对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的监督,阻止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快速蔓延态势。 据中国最高检官网消息,冯小光星期二(2月6日)在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中,作出以上表述。 在介绍去年虚假诉讼监督、民事执行监督工作时,冯小光说,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纠正虚假诉讼案件8765件。对于一些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最高检充分发挥业务领导作用,先后指导地方办理了涉八省份违规转让房产民事虚假诉讼专案、辽宁谭某集团涉黑涉恶民事虚假诉讼专案等一大批案件,多名参与虚假诉讼的不法行为人受到依法严惩。 他介绍,2023年4月,最高检还印发了典型案例,推动各地探索开展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监督工作。目前,不少地方检察机关通过案件办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方式,与仲裁委、公证机构建立虚假诉讼联防机制,助力预防整治利用仲裁和公证进行虚假诉讼的违法行为。 冯小光指出,民事执行是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一项重要执法工作。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重点对不当终结本次执行、消极执行、不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严重侵害当事人实体和程序权利的违法行为,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并注重运用类案检察建议,提升整体监督效果。 他说,2023年,最高检持续推进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走深走实。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7.4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1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4.3%。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案件6.79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24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3.6%。各地民事检察部门积极开展民事审判程序违法和审判人员违法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2月6日 10:04 P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

中国最高检: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坚决惩治金融腐败。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星期四(12月28日)发布《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刑事检察方面,意见提出,重点加大惩治金融风险高发领域金融犯罪力度,突出打击各种名目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加大对洗钱及其关联犯罪的追诉力度,依法妥善处置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坚决惩治金融腐败犯罪,以精准有力的刑事追诉惩治金融犯罪、震慑金融犯罪、预防金融犯罪。 在民事检察方面,意见提出,高质效办理金融领域民事监督案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砍头息”“套路贷”等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着重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强化民事检察与刑事检察的有序衔接,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金融市场秩序。 在行政检察方面,意见提出,结合刑事案件办理,积极推进与行政机关“反向”衔接工作。 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意见提出,围绕国有金融财产保护、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涉金融领域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金融行业反垄断等法定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并积极探索拓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公益司法保护。 最高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各级检察机关将扎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法治保障。 2023年12月28日 1:40 P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挂牌督办山西吕梁火灾事故

中国最高检挂牌督办山西吕梁火灾事故 中国山西省吕梁市一煤矿办公楼上星期四(11月16日)发生重大火灾事故,造成至少26人死亡。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星期一(20日)决定对事故挂牌督办,要求准确查明各方责任,依法惩处相关犯罪,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永聚煤矿联建楼上星期四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已致26人死亡,住院治疗34人,门诊留观四人。目前,吕梁市公安局离石区分局已对相关责任人员立案侦查,该案正在侦查中。山西省检察机关应邀参与此次事故调查。 为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安全生产刑事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国最高检对山西永聚煤矿火灾事故案挂牌督办,要求山西省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协同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准确查明各方责任,夯实案件证据基础,依法惩处相关犯罪,维护被害人合法权益;同时强化溯源治理,助推安全生产风险防范和综合治理。 中国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上星期五(17日)决定对事故查处进行挂牌督办,依法依规查清事故原因和严肃追责。 中国公安机关已就此事故,对包括涉事煤矿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责任人在内等13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事故发生当天,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救治受伤人员,并严肃追究责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作出批示,要求抓紧搜救失联人员,尽快查明事故原因。 受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委派,率国务院有关部门于星期四下午紧急赶赴山西省吕梁市,指导永聚煤矿办公楼火灾事故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 2023年11月20日 8:23 PM

封面图片

最高检: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

最高检: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 最高检3月9日发布《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白皮书介绍,2023年,检察机关强化民事检察监督,积极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高质效办理涉金融民事纠纷案件。检察机关加强对借贷纠纷和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案件的监督。近两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受理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民事纠纷类案件4800余件,提出抗诉240余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70余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强化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金融市场秩序。 标签: #金融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受理朱令父母侦查督查申请

中国最高检受理朱令父母侦查督查申请 清华大学女生朱令30年前被投毒,但调查无果。朱令父母上月向最高检提出重启该案调查,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已受理。 朱令父母4月中向最高检提交《侦查监督申请》,请求“对朱令被投毒一案侦查过程中有关部门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对其提出纠正意见或者检查建议,并督促其对该案继续侦查”。 据华霖救助基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朱令我们在一起”星期三(5月1日)发文称,朱令母亲已经收到最高检的短信通知,称来信已收悉,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已将来信交由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审查办理。朱令母亲也收到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通知。 朱令是清华大学92级学生,1994年底开始突发怪病,之后被确诊为剧毒物铊中毒,导致她脑神经受损,全身瘫痪。各方确信朱令是被人投毒,警方曾立案调查,但至今无果,并强调案件调查没有受到任何干扰。朱令去年12月死亡,再次引发社会对此案的关注。 朱令的同宿舍女生孙某曾是唯一嫌疑人,但警方以中毒测试报告出得太晚,相关场所无监控设施,犯罪痕迹物证已灭失等理由没有定案。孙某之后移民美国,目前在澳大利亚定居。 据“朱令我们在一起”公众号披露,朱令父母向最高检所提交的《侦查监督申请》中,提出当年有关部门的侦查行为中存在一些违法之处,包括一,“结办”案件违法;二,没有认定犯罪嫌疑人,与事实不符;三,解除对孙某的出国限制并为其变更身份信息违法;四,以缺少“直接证据”为由不作为,于法无据。 2024年5月3日 11:45 AM

封面图片

【最高检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涉及区块链等领域新类型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

【最高检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涉及区块链等领域新类型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 6月13日消息,最高检发布第四十四批指导性案例,该批指导性案例以金融犯罪为主题,涉及私募基金型非法集资、伪造货币、POS机套现等犯罪行为,突出高质效办理金融犯罪案件的工作要求,更好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近年来检察机关积极参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打击整治养老诈骗等专项工作,2018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起诉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诈骗案件18万余人。依法从严惩治网络借贷、私募基金、养老、区块链等领域新类型非法集资,会同有关部门挂牌督办43件重大案件,2018年以来共起诉非法集资案件11万余人 快讯/广告 联系 @xingkong888885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