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3月9日向GISAID上传了2020年1月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采检动物拭子和环境样本的原始数据,但很快又撤下。研究者取得该数据

中疾控3月9日向GISAID上传了2020年1月武汉华南海鲜市场采检动物拭子和环境样本的原始数据,但很快又撤下。研究者取得该数据作分析指,应考虑市场中有貉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 中疾控曾在2022年2月发表对上述1380件样本的分析(预印本)指检出病毒阳性与检出人类基因组的统计关联高于与其他动物(如附图)故认为病毒是人患带入市场。 在数据上传至GISAID后,研究者Kristian Andersen、Edward Holmes、Michael Worobey分析指出,市场29号档口的推车、除羽机等阳性环境样本中有高载量的貉基因组,有些比人基因组还高;鉴于华南市场采检拭子的动物并不包括貉,因此虽然动物拭子全部未能检出病毒阳性,但仍应考虑貉感染病毒的可能。 研究者已在3月14日的世卫SAGO新冠溯源组会上汇报有关情况,去年中疾控预印本研究的作者也有出席。会后,中疾控方面已修订文章提交期刊评议。 在此之前,美国众议院3月10日决议要求DNI在90天内解密《华尔街日报》2月底披露的更新版新冠溯源情报评估报告,决议待总统拜登签署生效。 (The Atlantic,Axios)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疾控4月5日公布2020年1月华南海鲜市场环境样本的宏基因组原始数据,并在Nature发表经评议的分析文章。中疾控曾在去年2月

中疾控4月5日公布2020年1月华南海鲜市场环境样本的宏基因组原始数据,并在Nature发表经评议的分析文章。中疾控曾在去年2月公布预印本,但当时未提供较细致的宏基因组分析结果,也未公布原始数据。 文章指出,多数新冠阳性的环境样本中,人属(Homo)的基因痕迹最重;部分样本中能检出其他哺乳动物痕迹,如貉(Nyctereutes)猬(Atelerix、Erinaceus),但阴性样本中这些动物更多见,不足以推定该处这些动物有感染新冠病毒,更无法证明传播方向是由动物到人。 文章对宏基因组的分析采取基因组(图中)和线粒体两种匹配方式,匹配出的丰度分布有时分歧巨大;阳性环境样本中甚至匹配出少量大熊猫属(Ailuropoda)的基因。 有学者受访说,市场的环境样本采集于2020年1月1日,“全部阴性”的动物拭子样本更是1月下旬以后,因此对于直接确定武汉疫情起点的价值有限。有学者受访说,对环境样本DNA可进一步研究,看其中是否有动物呈现免疫激活状态的迹象。 中国国新办4月8日就本文开发布会。中疾控主任沈洪兵介绍,早前GISAID撤下的数据原本是用于该文在Nature的审稿评议,但被平台方误操作公开,中方3月11日致电后随即撤下。文章发表后数据已恢复公开。他又“奉劝世卫有关人士回归科学和公正的立场,不要主动或被迫成为个别国家把溯源政治化的工具”。 (Nature,国新办)

封面图片

谭德塞谴责中国隐瞒关于新冠起源的数据。中国疾控中心曾经上传过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取样的核酸系列数据,后来撤下。撤下前已被国外研究人

谭德塞谴责中国隐瞒关于新冠起源的数据。中国疾控中心曾经上传过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取样的核酸系列数据,后来撤下。撤下前已被国外研究人员下载,现在发现有一份样本同时含有新冠病毒序列和貉基因序列,表明在该市场非法销售的貉是新冠病毒中间宿主。中国一直否认那里销售野生动物。

封面图片

早前分析华南海鲜市场样本测序数据,进而反对中疾控“市场病毒人源说”的学者3月20日将有关成果以预印本形式发表。

早前分析华南海鲜市场样本测序数据,进而反对中疾控“市场病毒人源说”的学者3月20日将有关成果以预印本形式发表。 文前序言介绍:作者们今年3月4日在GISAID上发现新出现这批数据,3月9日细看后发现正是中疾控2022年2月论文采用的市场环境样本的宏基因组原始数据的一部分,上传日期标注为2022年6月2日,遂与高福等文章原作者联系,获答复说你可另行作独立研究。3月10日作者告知中方分析发现动物基因材料。3月11日作者发现数据已从GISAID上撤下;当日向世卫汇报了初步发现。3月13日GISAID秘书处函告多位作者,指其可能违反使用条款。 文章申明,尊重中疾控作为原始作者首发文章的权利,自己无意将分析成果向期刊提交发表;中疾控已向世卫汇报进展、并修订文章提交评议,并表示将分享原始数据以资评议,但目前未见行动,为促进透明合作决定先公布己方结论。文章批评GISAID将此等重要数据雪藏八个月之久,实在有辱使命。 GISAID回应此事说,数据是被上传方设置为不可见。 同日,美国国会要求解密DNI更新版新冠溯源评估报告的决议已由总统签署生效。 (路透社,预印本)

封面图片

1月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国输入新型肺炎确认病例的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B.1.1.7突变株,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序列

1月2日,广东省疾控中心在一名英国输入新型肺炎确认病例的咽拭子样本中发现了B.1.1.7突变株,与近期英国报道的变异病毒基因序列高度相似。 该病例为闭环管理的英国入境人员,男性,18岁,中国籍,留学生。2020年12月4日从英国入境广州,入境时检测其新型冠状病毒病毒核酸为阴性。12月18日,在隔离点采样检测新冠病毒核酸为阳性,送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治疗,诊断为确诊病例,临床分型为轻型,目前仍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集中医学隔离点进行出院后的医学观察。 (广东省疾控中心)

封面图片

据天津市防控指挥部,津南区疾控部门在对市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津南区双港镇)送检的雪糕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时,

据天津市防控指挥部,天津津南区疾控部门在对天津市大桥道食品有限公司(位于津南区双港镇)送检的雪糕样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时,发现3份雪糕样本检测结果呈阳性。截至14日14时,已对该企业进行全面封控,禁止人员及货品进出,已对库存涉疫货品进行封存,对出库货品进行追踪。 初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批货品生产原料包括新西兰奶粉、乌克兰乳清粉等进口食品;涉事企业直接接触货品工作人员分别按规定于1月7日、10日进行了定期核酸检测,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央视新闻)

封面图片

世卫指责中国隐瞒新冠起源数据

世卫指责中国隐瞒新冠起源数据 世卫指责中国官员隐瞒与新冠病毒起源相关的研究,并表示有新的新冠病毒序列和元基因组数据,但访问受到限制,据悉是为了允许中国疾控中心进一步更新数据。 世卫总干事谭德塞指责这些数据本可以也应该在三年前就拿出来。 国际病毒专家团队分析数据后表示这可能支持病毒起源于华南海鲜市场的观点。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中国愿意分享疫情数据,也期待其他国家分享疫情数据。中方会否共享数据,建议向有关主管部门了解。有中媒批评世卫失去了中立性和公正性。 早些时候,中国科学家认为,在市场上采集的冠状病毒阳性样本仅仅是由病人带来的。有专家表示数据并不能证明貉是源头,但它确实让人猜测市场上曾有过受感染的貉。这一分析也与中国科学家的观点相冲突。 #新冠 原文链接 《联合国新闻》《中国外交部》《福建海峡消费报》《纽约时报中文网》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