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当利率处于谷底时,投资者从股市获得的回报几乎总是胜过收益微乎其微的政府债券。这种态势今年以来已被颠覆。

以往,当利率处于谷底时,投资者从股市获得的回报几乎总是胜过收益微乎其微的政府债券。这种态势今年以来已被颠覆。 “很多投资者之前选择在股市上承担风险,是因为在其他地方得不到回报。如今人们正在思考,‘我真的需要承担这种风险吗?’”投资人士说。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编辑散文】A股市场上的“雪球”是什么,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什么“教训”?

【编辑散文】A股市场上的“雪球”是什么,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什么“教训”? 雪球是什么呢?这里引用瑞银UBS对国内雪球产品的描述: 雪球产品本质上类似于卖出奇异看跌期权、并获取期权费,标的可挂钩指数、个股、商品等,投资者的收益情形取决于挂钩标的的市场表现是否触发敲出事件与敲入事件。产品持有期内,挂钩标的价格在敲出与敲入价格两个区间内震荡,如果向上穿过障碍区间就敲出终止,投资者获得约定的票息;如果向下穿出障碍区间,投资者则可能会亏损本金;如果产品存续期内标的价格未发生穿出情形,则在产品到期时获得约定票息。” 很容易理解,这段描述说明了雪球产品是个期权,他有两个特点: 1、标的上涨,触发敲出,获取票面的年化收益,相当于提前帮你行权。在这里需要注意,这个上限是固定的 2、标的下跌,到达指定价格,触发敲入,如果到期后仍未回到买入价,承担标的同额损失,这个是无下限的 这时候,有经验的投资者可能就看出来了,这怎么和卖出看跌期权那么像啊。没错,这就是个经过精心包装的场外交易short put。 相比正常的期权,”雪球“产品他有以下几个不合理的地方:双方权利不对等,体现为投资者不能自行行权,同时,”敲入“"敲出"的观察日不对等,敲入为每个交易日,敲出为 每个月观察一次。由此造成,你所赚取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option price(年化收益懂的都懂)。 同时,他是一个期权,那么相对于投资者,肯定有一个对手盘,你是short put,那么对手盘就是long put,即买入看空期权。单边上涨的时候,提前帮你行权,对手反而可以减少亏损(大部分自媒体说这是因为后续利润全被券商自己吞了,这是错误的)。而下跌的时候,你需要承担全部损失。 为什么要那么包装呢?在中国期权市场,开户需要50万资金,这个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难,但是同时需要的是资格考试和模拟盘经验。而雪球,只要你钱多就行了。这就决定了,购买雪球的,大部分都没有相应的经验,这部分人只会被上涨5%或10%就能赚取18-20%的年化所吸引,而无视背后的风险和不对等的权利。 结尾,来引用另一位小编的观点 一般情况下风险都是会通过价格体现出来的,只是很多人认识不到而已

封面图片

如何看待货币基金收益降低但规模反涨?股市波动、银行利率下调,老百姓钱放哪靠谱?

如何看待货币基金收益降低但规模反涨?股市波动、银行利率下调,老百姓钱放哪靠谱? 王克丹的回答 首先就看该问题中描述的“普通老百姓”如何定义,如果指的是手里的资金储备主要用于家庭开销和保障,且没有系统的投资学习经验,或者说理解不了书本知识与现实存在巨大的差异,比如我国的股市就非常难以理解。那么这个问题就相对好回答一些,否则再烂的市场总是有统计分布的基区之外的个别案例,就像2亿灵活就业也总是有极高收入的占比,如果读者认为自己和基区水平差不多,那么看各种投资品的平均预期收益就可以了。 先看大金融机构,这两年以来甚至敢和央行对着干,具体表现在大量的资源配置到债市,尤其是大量增持国债,这是典型的避险情绪,到现在还有人认为经济是可以唱空的,这些大的金融机构基本都是国资,都在押宝降息和经济低增长,用真金白银的避险做空经济增速,你觉得现在让谁去做风险投资,上文中提到的“普通老百姓”?根本不可能么,就出现了最近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大型金融机构押宝降息和低增长,看空经济复苏,而央行则反过来亲自进场做空国债,期待把钱逼向权益类投资,但金融机构依旧选择风险较低的高股息资产,这也是央行发声要干预国债收益率后,当天股市中热的只是高股息的投资品,其它的该跌还是跌。 所以读者会发现,就是大型金融机构都是尽可能的避险,普通人你还想火中取栗?当然按照投资逆向思维的方式,市场普遍恐慌的时候是投资的较好周期,也就是资产价格被低估,然而我们金融市场似乎也并不遵循这个规律,问题可能还是在分配环节,有好资产轮不到普通人,也就是开头的定义,要对自己的定位有清晰的认知。 我们把视角转回普通人,理解起来就更简单了,就是现在投啥风险类资产都不赚钱,那么自然倾向于低风险和稳健类投资,货币基金虽然不是刚兑,但也还算风险极低的投资品,且往往退出灵活,手续费几乎没有,你可以想象一种憋屈的画面,一些风险投资亏成狗还要给管理方付管理费,自然避险就成了主要选择。 避险之外,有两个因素可能还有影响: 1)居民在收入预期放缓下,存量财富很多的都是家庭未来的基本保障支出,高杠杆下又经不起风险波动,避险情绪日益加剧。 2)实际收益反而更高,不要小看1.5~3%的收益,过去通胀3%的时候确实是负收益,但现在通胀低位运行,实际上的收益并没有下降,甚至还上升了。 金融周期的风险频发下,谁爱填坑谁去填空,普用老百姓看好钱袋子,还是过去三年前的观点,让喜好冒险投资者先顶上,只要你不抬头去看哪些炒作的高收益,即便最后也要承担出清的风险,也是最后一批,还是开头的问题,确定好自己在金融中的定位。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王克丹)

封面图片

七巨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 分析师再提“霸市”风险

七巨头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 分析师再提“霸市”风险 该行强调,如果这七家公司组成一个新的证券交易所,他们的总市值能成为全球第二大的股市,比排名第四的日本股市还高出一倍之多。分析师们补充称,微软和苹果大约3万亿美元的体量,就已接近法国、沙特和英国的总市值。德银分析师Jim Reid还指出,七巨头在美股市值榜上的地位也相对变得越来越稳固,微软、苹果、Alphabet和亚马逊在进入前五后,绝大部分时间都保持在这个行列之中,“这个代表全球最大、最成功公司的集团已经在那里很多年了。”分析师再提“霸市”风险不过,德银报告的目的并不是夸赞七巨头强大的金融实力,而是为了警示这种“集中度”对美国以及全球市场的潜在风险。Reid警告称,美国股市的集中度已相当于2000年和1929年的水平,而这两个时期分别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大股灾”。先前,以Khuram Chaudhry为首的摩根大通量化策略师也表示,截至去年12月底,MSCI美国指数前十大股票的份额已经升至29.3%,仅次于2000年6月份录得的33.2%历史峰值,这一迹象与“互联网泡沫”越来越相似,增加了股市抛售的风险。回顾2023全年,虽然年初时全球经济前景黯淡,但贯穿全年的人工智能热潮以及下半年的降息预期给美股市场提供了动力,其中七巨头受益明显。有数据显示,七巨头全年的回报率达到了惊人的107%,与之相比,MSCI美国指数的这个指标仅为27%。小摩策略师曾警告,美国股市的集中度正在接近极限,标普500指数在不久的将来跑赢前十权重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市场过于关注AI主题”对此,英国财富管理公司Evelyn Partners的首席投资策略师Daniel Casali写道,有迹象表明,今年美股的机会可能会扩大到七巨头以外的股票。Casali看好的原因有二美国经济的韧性,以及企业利润率的提高。Casali说道,“尽管利率上升,但公司的销售和盈利一直具有韧性,这可以归功于它们在管理成本方面的自律,以及美国家庭在新冠大流行期间积累的储蓄。此外,美国劳动力市场表现健康,去年全年增加了近300万个就业岗位。”利润率方面,Casali称,企业巧妙地提高了商品或服务的售价,将通胀上升的影响转嫁给了客户,“虽然工资也在上涨,但没有跟上物价上涨的步伐。”他还表示,市场过于关注人工智能这一主题,投资者可能会错失一些投资机会。去年,标普500指数其他493只成分股的整体表现明显不如七巨头,Casali建议,如果上述两大因素继续提供动力,一些股票可能会参与涨势,表现可能会强于七巨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GPT-4击败华尔街?最新研究:选股回报超40%

GPT-4击败华尔街?最新研究:选股回报超40% 这个在GPT-4基础上打造的选股票AI,名叫MarketSenseAI。整体来看,MarketSenseAI结合了思维链和上下文学习的方法来分析各种数据源,包括市场价格动态、财经新闻、公司基本面和宏观经济报告等等。基于此,这个AI系统就可以模拟金融投资团队的决策过程了。而且值得注意的一点是,GPT-4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当预测工具,还起到了评估器的作用。对于这项研究,论文作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证明了大语言模型在复杂金融决策中的功效,并标志着人工智能在整合金融分析和投资策略方面的重大进展。不过有一说一,此前与“AI炒股”相关的消息也是层出不穷。更是有许多消息拿着数据称“AI永远无法打败股票市场”,认为AI不仅无法预测黑天鹅事件,甚至可能会引发黑天鹤事件:那么此次基于GPT-4的选股研究是否靠谱,我们继续往下看。怎么做到的?从整体的框架结构来看,MarketSenseAI由五个主要部分构成,它们分别是:新闻总结器(Progressive News Summarizer)。基本面总结器(Fundamentals Summarizer)。股价动态总结器(Stock Price Dynamics Summarizer)。宏观经济环境总结(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Summary)。信号生成(Signal Generation)。这五大部分在系统中各司其职,例如新闻总结器这个组件负责从大量的金融新闻中提取和浓缩关键信息,生成影响股票价格的重要新闻的概要。这一过程涉及到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识别和总结与特定股票相关的新闻事件,这些总结能够帮助投资者快速了解影响股价的最新动态。基本面总结器的作用是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它利用 AI 技术来解读和总结这些财务数据,帮助投资者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长期盈利能力。股价动态总结器的功能是分析股票的历史价格走势和关键的财务指标,如市盈率、股息收益率等;助于投资者了解股票的市场表现和潜在的风险回报比。宏观经济环境总结涵盖了对全球宏观经济状况的深入分析,考虑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水平、货币政策等因素。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更广泛的经济环境中对单一股票进行评估。最后,信号生成这个步骤将上述所有分析整合,生成针对特定股票的投资信号(例如买入、持有或卖出),并提供详细的逻辑和理由。这一过程涉及到综合考虑各种数据源和分析结果,以形成对股票未来表现的预测。基于上述五个部件“组合拳”的能力,作者在与美国标普100指数做对比后,给出了在等权重投资组合(Equally-Weighted Portfolios)、资本化加权投资组合( Capitalization-Weighted Portfolios)和排名投资组合(Ranked Portfolios)三个方面的性能表现结果。AI炒股,不止这一例不过有一说一,MarketSenseAI虽然在这次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表现,但这也仅是“AI炒股”众多案例中的一个。例如此前GPT-4刚刚联网之际,便有一家名为Autopilot的公司在X中宣布(账号名为The GPT Portfolio),要用GPT-4进行实盘投资。具体而言,他们新建了一个ChatGPT主导的投资计划,并交给它5万美元初始资金,看GPT-4能否战胜对冲基金。截至目前,The GPT Portfolio官网数据现实已经吸引了超过3400名的投资者、募集资金890多万美元。但在此前,从The GPT Portfolio在X中发布的数据来看,巅峰的数据应当是:超42000名投资者和3300多万美元的募集资金。如此比较下来,起码在数据方面,这个AI炒股项目的热度是降低了不少;并且从去年的1月7日,X账号已经停止了内容的更新。而在这个项目的背后,是来自佛罗里达大学金融学教授Alejandro Lopez-Lira的一项研究。教授在论文中指出:根据我们的研究,ChatGPT 能够预测股市价格走势,并产生超过500%的回报。虽然Lopez-Lira教授在研究中整体表达的是AI乐观态度,但他也指出:短时间内AI或许可以预测市场走向,但这一情况并不会维持太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些工具,市场将变得更加有效率,因此预计收益的可预测性会下降。预计到第五年,将没有任何收益可预测性。那么你觉得AI炒股这事,靠谱吗?参考链接:[1]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AI把英伟达推向顶流 还能火多久?

AI把英伟达推向顶流 还能火多久? 上周,英伟达发布了第四财季财报,再次实现了井喷式的盈利,使其成为AI基础设施领域无以匹敌的领导者。由于其芯片被广泛用于训练和运行生成式AI背后的大语言模型,英伟达面向数据中心客户的销售额较一年前增长了4倍多,其税后利润从14亿美元跃升至逾120亿美元,这些数字甚至超过了最乐观的预期。这一强劲的业绩推动英伟达在上周五的盘中估值达到2万亿美元,使其成为市值仅次于苹果和微软的第三大科技公司。其利润的大幅增长还引发了一轮更大范围的股市反弹,推动标普500指数突破5000点,创下历史新高。英伟达市值超越亚马逊和Alphabet成为第三大科技公司即便赢得了华尔街的一致美誉,英伟达的风险依然隐约可见。随着投资热潮的起伏,芯片公司的需求容易出现周期性波动,使它们易于受到严重的挫折。经验丰富的英伟达投资者不太可能忽视这一事实,就在2022年,他们还经历了英伟达股价65%的暴跌。新投资者蜂拥买入该股,也让它越来越容易受到攻击,哪怕是一些小的挫折。芯片行业分析师Pat Moorhead称,无论其业务表现多么令人印象深刻,它已成为当前股市预期过高的罪魁祸首。英伟达令人眼花缭乱的上涨,让两个压倒性的问题浮出水面。其一是,AI芯片热潮是否会达到科技界和金融界所认为的那样的规模和持久。另一个问题是,主宰这一市场的英伟达能否经受住竞争的冲击,包括来自其一些最大客户的竞争。关于第一个问题,近几周来,芯片行业的大咖们在预测生成式AI将带来的需求方面,一直表现得比其他人更大胆。作为英伟达最强大的挑战者之一、芯片公司AMD的CEO苏姿丰去年年底预测,到2027年,AI芯片市场规模将达到每年4000亿美元,是她之前预期的两倍多,相当于2019年整个全球芯片市场的价值。一段时间以来,英伟达CEO黄仁勋一直表示,全球数据中心价值1万亿美元的设备需要彻底改造升级,从而为新的AI时代奠定基础。最近几周,他又加大了赌注,做出了一项新的预测,称数据中心所有设备的总价值将在未来四、五年内升至2万亿美元。就在英伟达发布财报的同时,OpenAI CEO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也加入到这一阵营,呼吁对包括芯片在内的所有类型的AI基础设施进行大规模的额外投资。他在英特尔公司举办的一次活动中表示:“我认为,每个人都低估了对AI计算资源的需求。”为此,奥特曼正在寻找财力雄厚的投资者,计划成立一家AI芯片公司。资产管理公司AllianceBernstein首席投资官Jim Tierney表示,在AI热潮的早期阶段预测市场规模,无异于在黑暗中摸索。但英伟达第四财季财报所传达出的消息有助于安抚华尔街,即需求至少在今年全年将保持强劲,并将持续到2025年。英伟达的毛利率走势英伟达当前财季的业绩指引远高于市场预期。该公司没有提供更长期的预测,但公司高管表示,在现有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今年即将推出的新产品的供应同样会紧张。这意味着,今年的供应不太可能满足需求。还有迹象表明,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可能比一些人担心的要更持久。黄仁勋称,第四财季该公司数据中心营收的40%来自AI推理,即通过AI模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来自模型培训,后者一直是英伟达AI主导地位的主要来源。这似乎回答了人们对该公司的一个长期担忧,即其昂贵的芯片将不再那么需要推理,而事实恰恰相反。同时,这也缓解了人们的另一个担忧,即2025年潜在的AI培训放缓对英伟达的不利影响。然而,AI基础设施的持久性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项技术的最终客户,即那些希望利用AI来增加收入或提高效率的企业,是否从这些投资中获得回报。大多数公司几乎还没有开始在自己的业务中测试生成式AI,也没有想出如何处理这项技术带来的特殊问题,比如它有产生幻觉的倾向,或者说是生成不准确的结果。用Bernstein芯片分析师Stacy Rasgon的话说:“如果这些资产没有回报怎么办?”当人们对一项新技术的预期超过现实时会发生什么,科技界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本世纪初,思科曾一度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原因是市场对其处理互联网流量所需的光纤设备的需求激增。然而,这项技术最初未能带来预期的业务繁荣,导致电信公司纷纷破产,思科股价暴跌近90%。但这一次,在生成式AI热潮的早期,至少有一些迹象表明,它将有所不同。Rasgon说:“20世纪90年代,光纤在人们需要之前就被埋进了地下。但AI芯片却并非如此,它们不可能被提前放在某个仓库里。”相反,市场对训练和运行大语言模型的AI芯片的需求远远超出了供应,许多开发人员难以获得他们需要的硬件。与互联网时代的早期相比,股市估值看起来也没有那么夸张。在互联网繁荣的顶峰时期,思科股票的市盈率约为200倍。相比之下,在本周公布财报之前,英伟达的预期市盈率仅为32倍。而且,这一倍数也基本上保持不变,因为其股价和许多分析师的盈利预期都出现了同步上涨。基于该市盈率水平,英伟达的股价完全在其历史估值区间内。当然,如果AI基础设施热潮枯竭,或者竞争对手开始追上英伟达,这样的水平可能也无法为其提供多少保护,使其免受严重估值重置的影响。事实上,挑战者已经开始出现。三大云计算公司,微软、亚马逊和谷歌,都想从英伟达的客户变成竞争对手,他们都设计了自己的芯片。与此同时,芯片行业竞争对手的产品已经逼近英伟达最先进芯片的性能。例如,AMD已经发布了一款下一代芯片,人们普遍认为它的表现将超越英伟达的同类产品。市场也渴望更多的竞争,即使只是为了给英伟达收取的溢价设定上限。高溢价已经使英伟达去年的毛利率从57%提高到了73%。分析师Moorhead表示:“这些大型云计算公司希望在供应上有更多选择。他们将把一些业务交给AMD,一些交给英特尔。他们想要看到三足鼎立的局面。”但就目前而言,随着AI热潮的全面展开,英伟达的地位还是一如既往地强劲。例如,AMD为今年设定的AI芯片销售目标仅为35亿美元。Rasgon表示,即使超过这个数字,其AI业务与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销售额相比仍微不足道。华尔街预计,英伟达数据中心业务的销售额将接近1000亿美元。当然,大型云计算公司制造的内部芯片可能会切入英伟达的业务,因为它们承担了更多培训公司自己的AI模型的工作。但它们可能不会产生更广泛的影响,至少在短期内如此。而且,云计算公司的许多客户仍希望获得英伟达的芯片。多年来,他们开发工具和框架,以便让英伟达的芯片更容易针对特定任务进行编程。他们进行了多年的工作,这种惯性很难打破。即使竞争对手的表现能与英伟达的一些产品相媲美,但没有一家能与英伟达打造的芯片、系统和软件工具生态系统相提并论。Moorhead说,它的一整套技术相当于一个强大的AI平台,许多客户会犹豫是否要放弃它。因此,至少在2024年,英伟达看起来仍将主导该市场。但考虑到AI的潜在市场规模,以及寻求分得一杯羹的科技巨头们的财富和雄心,英伟达也不能有丝毫懈怠。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