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者 与石油、航空母舰或核武器一样,谁控制半导体产业的问题具有地缘政治意义。在现代世界的几乎所有物品中,芯片都是至关重要的

#专栏作者 与石油、航空母舰或核武器一样,谁控制半导体产业的问题具有地缘政治意义。在现代世界的几乎所有物品中,芯片都是至关重要的成分。 最新政策阻止了中国获得建立芯片主导地位所需的大部分资源。这将可能使中国国内的芯片产业倒退几十年,并遏制该国大部分科技产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AI“带飞”韩国半导体:5月芯片出口价格创纪录上涨

AI“带飞”韩国半导体:5月芯片出口价格创纪录上涨 韩国央行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以周期性著称的存储行业正在从低迷中迅速反弹,按美元计韩国半导体出口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跃升42.1%。据悉,继4月份上涨41.4%后,5月的增幅是有记录(数据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快的。据了解,韩国出口的大部分芯片都是内存芯片,而价格飙升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与人工智能加速器(如英伟达生产的加速器)搭配的高带宽内存(HBM),这是一种更先进、利润更丰厚的内存。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正竞相向英伟达供货。HBM是一款新型的CPU/GPU 内存芯片,简而言之就是将很多个DDR芯片堆叠在一起后和GPU封装在一起,实现大容量、高位宽的DDR组合阵列。HBM能够实现大模型时代的高算力、大存储的现实需求。因此,HBM正逐渐成为存储行业巨头实现业绩反转的关键力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HBM产能已成为人工智能芯片供应的一个瓶颈,例如SK海力士的产能到2025年已基本“售罄”,而三星HBM产品仍在寻求获得英伟达测试通过。需求持续火爆存储芯片与智能手机和显示器一样,是韩国科技产业的支柱。随着AI热潮引爆了全球的需求,从去年年底开始,韩国内存出口开始增加,今年第一季韩国经济的增长势头也超过了预期(环比增长1.3%,远高于普遍预期的0.6%)。韩国关税厅(Korea Customs Service)的数据显示,6月份前10天该国芯片出口增长了36.6%,这表明两位数的增长可能会在整个月持续下去。如果三星能够从英伟达和AMD等芯片制造商那里获得订单,出口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此外,根据5月末发布的数据,韩国4月份芯片库存同比下降33.7%,为2014年底以来的最大降幅。这标志着库存连续第四个月下降,突显出随着客户加快购买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所需的设备,需求正以快于供应的速度增长。韩国央行在此前的一份报告中曾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热潮”以类似于2016年云服务器扩张的方式推动需求,最新一轮“芯片需求火爆”预计将至少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多家半导体企业人员撤出驻华员工

美多家半导体企业人员撤出驻华员工 中国半导体设备大厂人力及技术均来自美国 报导:自由亚洲粤语 @rfacantonese 美国扩大对中国晶片及设备出口限制,除了禁止向中国半导体业出售甚至运输受管制的先进制程设备、高速运算领域晶片,商务部的禁令还要求美国人(U.S. persons)在向管制名单上的中资提供支持时,必须向当局申报并获批许可。这部分适用于美国人的禁令条款(15 (§ 744.6))在周三(12日)起正式生效,预计受影响的涵盖美国公民、永久居民及公司法人等。 江苏半导体业内人士顾畔周四(13日)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中国大部分半导体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属于「海归派」,有的持有美国绿卡,有的已经是美国国籍,面临国籍与职业「二选一」时,这些人选择美国。顾畔认为,随著这些人才流失,中国半导体产业将受到致命打击。 时事评论人士马聚接受本台采访时表示,美国总统拜登已经明确中国是最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商务部近期对中国实施新的措施极具针对性。 #晶片 #半导体 #美中关系 #美籍华人 #海归 #BoycottChina #NeverTrustCCP #TakeDownCCP

封面图片

欧美联合制裁之下 俄罗斯半导体供应链现状

欧美联合制裁之下 俄罗斯半导体供应链现状 此外,俄罗斯还获得了一些半导体设备及材料,但是对于俄罗斯孱弱的芯片制造能力来说,依然是杯水车薪。在被制裁之前,俄罗斯通过三个主要渠道采购半导体:一是从西方公司直接进口,包括AMD和Intel等公司的直接进口,以及Ingram Micro等主要分销商的销售;二是俄罗斯设计的芯片在中国台湾制造,主要由台积电制造;三是主要服务于国防部门的小型芯片是在俄罗斯国内生产。但是在被制裁后,俄罗斯直接进口芯片受到严格限制,只能通过一些秘密的走私路线以及从未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国家进行转运的策略来获取芯片。报告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获得的半导体产品中约有89%来自与俄罗斯保持贸易的中国,此外俄罗斯还采用了涉及土耳其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其他国家的所谓转运战略,这些国家充当了芯片进口的中间点。这些国家的实体收到第一批货物,然后将其转运到俄罗斯,这实际上掩盖了最终目的地,并使出口管制的执行复杂化。报告称,这种策略允许俄罗斯获得消费者使用的芯片,但是这些芯片也可以被用于军用。由于需要建立新的隐蔽供应链,制裁迫使俄罗斯为半导体支付的费用几乎是战前价格的两倍。报告援引Natalie Simpson分析的海关数据显示,俄罗斯在 2021 年采购每公斤芯片大约需要1,411 美元,但在 2023 年进口每公斤芯片的平均价格已经上升到了2,730 美元。此前,据彭博社曾援引海关机密数据报道,俄罗斯在2023年的前9个月从美国和欧洲公司进口了价值超过17亿美元的芯片。有些芯片是为客户端电脑设计的,其他的可以供俄罗斯特工部门使用,其余的是可以用于武器的两用芯片。报告称,超过一半的芯片来自美国和欧洲科技巨头。据彭博社看到的俄罗斯海关机密数据显示,在这机制17亿美元的芯片当中,其中,价值 12 亿美元的芯片由总共 20 家公司生产,其中包括来自欧洲和美国的生产商,估计价值 5 亿美元的芯片可能由其他规模较小的制造商生产。涉及的知名品牌包括 AMD(包括 Xilinx)、Analog Devices、Intel (Altera)、英飞凌、Macom、Marvell、Microchip Semiconductor、恩智浦、意法半导体、Realtek、德州仪器。彭博社称,尽管2023年第四季度俄罗斯芯片进口量有所下降,但该国很可能在 2023 年采购了价值超过 20 亿美元的各种芯片。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企业研究所的报告显示,俄罗斯为了提升自身的芯片制造能力,甚至还从韩国、中国台湾、以色列获得了一些芯片制造设备。美国企业研究所表示,俄罗斯国内的芯片制造太过时了,充其量只能为国防工业服务。像Angstrem和Mikron这样的制造商严重依赖美国和欧洲生产的过时的晶圆厂设备,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面对制裁时一直在努力增加产量却并未获得预想的进展,因为这些制裁严重阻碍了他们获得必要的外国设备和材料的机会。而彭博社的4月14日的最新报道显示,为了进一步限制俄罗斯通过分销商获取受限制的芯片、设备及零部件,美国拜登政府及其欧洲盟友正在调查销售了受限制商品的分销商和子公司。一位美国官员说,美国加强外联工作的一部分是鼓励企业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提高警惕。专家们正在与企业合作,分析600多家似乎仍在向俄罗斯销售受限产品的分销商的数据,并与企业合作,希望将这些分销商从供应链中清除出去。以下为美国企业研究所《半导体制裁对俄罗斯的影响》原文译文(有删减):一、西方的技术制裁战略从法律上讲,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非常严格。2022年2月24日,也就是俄乌冲突爆发的那一天,美国宣布限制军事生产技术的出口。第二天,欧盟也实施了自己的限制,同样集中在半导体上。随后日本、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半导体生产地区都很快跟进了。此后,欧盟、中国台湾、英国和美国又进一步收紧了向俄罗斯转让技术的规定。鉴于上述地区生产了世界上大部分的芯片,这些限制在理论上应该是极高的。此外,即使是中国制造的芯片,也通常使用美国的软件、设备,及部分材料生产。美国将其限制定为域外限制,因此,无论芯片在哪里制造,中国公司向俄罗斯国防机构提供使用美国技术制造的芯片都是被禁止的。尽管中国也生产了大量芯片,但它们大多是中低端的消费类半导体,其中很多是使用西方设备、化学品、软件和知识产权制造的。在俄乌冲突期间,试图切断俄罗斯获得芯片的逻辑变得更加清晰,因为他们对俄罗斯的防御系统广泛依赖西方芯片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冲突期间,乌克兰人向研究人员提供了许多类型的缴获的俄罗斯军事装备。例如,英国国防智库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的分析师分析了27种缴获的俄罗斯军事系统,包括导弹、无人机以及通信和情报设备。他们发现了450种由外国制造的组件,包括微控制器、GPS接收器、以太网控制器和微控制器。制裁和出口管制背后的理由是,切断俄罗斯对这些芯片的获取,其扰乱其国防工业生产。虽然禁令非常的严格,但需要面对的现实是,世界每年生产超过一万亿个芯片,因此完全切断俄罗斯对于芯片的获取是不可能的。芯片足够小,一个手提箱里可以装成百上千颗。此外,许多半导体既可以被用于民用,也可以被用于军用。所以,某种程度的贸易转移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考虑到自冷战以来,俄罗斯安全部门一直在磨练其半导体走私技能。然而,美国及其盟国的决策者在实施出口管制方面投入的注意力和政治资本比他们应该投入的要少,而且执法官僚机构的资源不足。二、俄罗斯的半导体制造能力在审查俄罗斯正在进行的西方芯片进口之前,该报告对俄罗斯在俄乌冲突期间维持其小型军事重点芯片制造业的努力进行了新的研究。俄罗斯的芯片制造业远未达到技术前沿,但它为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生产某些类型的芯片,如无人机和导弹中的通信和导航芯片。2014年,在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后,美国和欧洲限制了向俄罗斯销售某些类型的军事相关芯片,如用于太空的辐射半导体。自那以后,自2022年2月以来,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和芯片公司一再谈论自给自足。然而,这些年来,他们在扩大芯片制造方面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生产的芯片依赖于西方制造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西方生产的芯片制造材料。俄乌冲突前,俄罗斯的芯片制造生态系统中有几个主要参与者,包括Angstrem、Mikron和Integral,后者总部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自苏联时期以来那里一直是俄罗斯国防工业基地的一部分。这些工厂的大部分制造设备都来自西方。例如,2007年,Angstrem从美国芯片制造商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手中收购了一条130纳米(nm)的生产线。这笔交易由俄罗斯国有银行VEB资助,该银行经常支持涉及进口俄罗斯军事或外交政策所需的交易。这种130纳米的制造技术是在2001年左右首创的,因此即使在购买时,它也远远落后于尖端,尽管它仍然适用于制造许多类型的军用芯片。与此同时,Mikron从欧洲芯片制造商意法半导体购买了制造技术,使其能够在2011年左右生产90纳米芯片。这两家总部位于俄罗斯的芯片制造商在战争前都陷入了财务困境。例如,Angstrem因未能偿还贷款并陷入13.4亿美元的债务后被VEB接管。2021年末,俄罗斯媒体报道称,Angtrem(现更名为NM-Tech)雇佣了台湾联合微电子公司的前员工,使用之前从AMD购买的设备,帮助制造90–130纳米节点的芯片。俄罗斯咨询公司Yakov&Partners在2022年的一份报告中发现,俄罗斯工业对芯片的需求相当于每月30000个...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Intel CEO基辛格:2030年底全球50%半导体都将在美欧生产

Intel CEO基辛格:2030年底全球50%半导体都将在美欧生产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基辛格表示,随着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迎接这一挑战,英特尔推出了专为AI时代设计的系统级芯片代工服务,并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构建其业务。据估计,到2023年,英特尔在全球运营中使用了99%的可再生电力,并与供应商、客户和行业同行合作开发下一代可持续流程和产品。英特尔还计划构建面向未来的供应链,由于80%的半导体制造仍发生在亚洲,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弹性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然难以实现。对此,英特尔正在投资改变这一现状,并设定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30年末,全球50%的半导体将在美国和欧洲生产。此外,基辛格强调了开放透明环境对创新的重要性,并表示英特尔将继续推动计算民主化,提升合作伙伴、开发人员和客户的生产力。英特尔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包括倡导负责任的矿产采购、提倡人权,并将其对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承诺延伸至供应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第一季度半导体产量猛增 40% 成熟制程芯片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中国第一季度半导体产量猛增 40% 成熟制程芯片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 政府机构称,中国的"高科技制造业增长更快"。海通证券(Haitong Securities)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称,由于"半导体产业整体正变得更加本土化",中国的集成电路生产今年将强劲反弹。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大幅增长,部分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下游行业的强劲需求。政府数据显示,第一季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了 29.2%,达到 208 万辆。同期,智能手机产量增长了 16.7%。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地半导体生产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中国的集成电路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今年前三个月的产量几乎是 2019 年同期的三倍。根据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re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发布的一份报告,在美国对华先进芯片技术禁运的情况下,中国的大部分新投资都集中在成熟的半导体领域。研究人员写道:"美国对中国先进芯片技术出口管制的一个意外后果,可能是国家支持的投资浪潮导致生产过剩,并有可能使中国主导全球传统芯片生产。"台湾集成电路研究公司 TrendForce 在早些时候的一份报告中说,到 2027 年,大陆成熟工艺产能的全球份额预计将从去年的 31% 上升到 39%。多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军事单位和国家机关逐步淘汰外国操作系统,最近,由国家主导的"信创"运动势头更猛,该运动旨在开发本地替代品,以取代外国芯片、系统、数据库和软件。中国政府的目标是让中国科技行业的年产值在明年达到 1000 亿元人民币(139 亿美元)。尽管中国开展了自给自足运动,但仍严重依赖芯片进口。海关总署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集成电路进口增长了 12.7%,达到 1215 亿颗,而集成电路出口增长了 3%,达到 624 亿颗。海关数据显示,去年,半导体仍是中国大陆最大的进口商品,排在原油之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准备为半导体行业投入一万亿人民币以期抗衡美国

中国准备为半导体行业投入一万亿人民币以期抗衡美国 香港,12月13日(路透社)三位消息人士说,中国正在为其半导体行业制定一个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1430亿美元)的支持计划,这是实现芯片自给自足的重要一步,也是为了应对美国旨在减缓其技术进步的举措。 消息人士称,中国政府计划在五年内推出其最大的财政激励计划之一,主要是通过补贴和税收抵免来支持国内的半导体生产和研究活动。 其中两名消息人士说,该计划可能最快在明年第一季度实施,由于他们没有得到授权向媒体发表讲话,所以不愿透露姓名。 他们说,大部分财政援助将用于补贴中国企业购买国内半导体设备,主要是半导体制造厂,或工厂。 这三个消息来源说,这些公司将有权获得采购成本的20%的补贴。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