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红海冲突或再次推高通胀

卡塔尔:红海冲突或再次推高通胀 卡塔尔财政部长Ali bin Ahmed Al Kuwari在香港出席亚洲金融论坛时表示,目前全球面对不少经济挑战,短期危机包括红海冲突冲击航运及供应链,或会再次推高通胀,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推动以巴在加沙停火,回复该区稳定。他又指,有不少国家正面对财政挑战,特别是疫情期间引发的财政赤字,现时利率环境影响各国资金成本,认为如何管理好货币政策以应对通胀是一大挑战。 2024-01-24 11:45:50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联储理事:地缘冲突或推高通胀

美联储理事:地缘冲突或推高通胀 美国联邦储备局理事库克警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恶化可能对全球市场产生广泛的负面溢出效应,包括推高通货膨胀。 联储局利率设定委员会有投票权的成员库克(Lisa Cook)星期三(11月8日)说:“继续以各种方式对许多经济体构成压力,包括扰乱地区间的食品、能源和其他大宗商品贸易。” 她认为,中东冲突可能给能源和金融市场带来进一步风险,此外还有移民挑战,全球人道主义恐将恶化。 库克指出,冲突升级可能会对经济活动和贸易造成压力,提高融资和生产成本,并形成更持久的供应链挑战和通胀压力。“全球金融体系可能受到风险偏好回落、资产价格下跌,以及曝险企业和投资者损失的影响。” 库克并指,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可能会加剧金融压力,或将蔓延到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 她重申,随着经济因美联储政策而出现降温,她正在密切关注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货币市场基金、开放式基金和保险公司的弱点。 2023年11月9日 9:53 AM

封面图片

摩根大通 CEO:通胀可能比预期更具粘性

摩根大通 CEO:通胀可能比预期更具粘性 摩根大通 CEO 戴蒙警告说,面对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和其他经济压力,美国的通胀和利率可能仍高于市场预期。戴蒙表示,包括中东和乌克兰冲突在内的地缘政治局势 “可能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危险的”,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不得而知。他说,庞大的财政赤字、巨大的基础设施需求、贸易结构调整和世界各地的重新军事化也增加了不确定性。戴蒙表示:“虽然市场估值和信贷息差似乎反映出相当良性的经济前景,但我们仍对潜在的尾部风险保持警惕。”

封面图片

潘基文:挑战随处可见或会蔓延 吁多边方式面对共同挑战

潘基文:挑战随处可见或会蔓延 吁多边方式面对共同挑战 一连四日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首日展开。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在欢迎辞提到,全球在成功走出多年以来最严峻的局面,以比预期强的韧性顶住接二连三的冲击和危机,并从疫情中重生,而且通胀威胁小于预期,在大多数国家都受控,全球经济很可能不会硬著陆,温和及稳定增长指日可待。潘基文认为,未来挑战随处可见,估计影响不会局限某国或地区,甚至会蔓延开来,例如气候危机。他认为,全球行动需建立在信任和团结的基础,但有关基础在过去几年随著竞争、对抗和冲突加剧而流失,俄乌冲突及以巴冲突或将进一步撕裂世界。他强调,未来必须再次发挥以联合国为核心的机构作用,重振过去为捍卫和平、促进繁荣发挥过重大作用的多边方式,面对共同挑战。秘书长李保东表示,当前环球经济复苏欠动力,各经济体增长不均衡,很多发展中国家短期增长前景严峻,部分低收入经济体债务压力不断增大;认为加强全球治理迫在眉睫。副理事长周小川则指,亚洲国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压舱石」,预计亚洲对全球增长的贡献仍保持约三分之二左右,但贸易保护主义阻碍关键原材料、科技和人才有效流动。他指,博鳌亚洲论坛作为立足亚洲、面向世界的全球政商对话平台,期望与合作伙伴增进亚洲内部,以及亚洲与世界的理解,共同承担责任与迎接挑战。 2024-03-26 09:46:31

封面图片

UNCTAD警告:红海危机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带来破坏性影响

UNCTAD警告:红海危机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带来破坏性影响 日前,UNCTAD贸易物流处处长霍夫曼(Jan Hoffmann)在联合国的一场记者会上作出上述表示。他称,在俄乌冲突和巴拿马运河水位偏低带来重大挑战的情况下,红海航运危机还导致了航运成本上升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海洋运输是全球贸易真正的生命线,而这些干扰凸显了海运在面对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变化时的脆弱性。”霍夫曼称。枢纽受损UNCTAD的数据显示,苏伊士运河是国际航运的重要交通枢纽,该航道承载着全球12%至15%的海运贸易,其中包括大约20%的海运集装箱贸易,这一重要枢纽的中断会对全球造成灾难性的连锁反应。目前,为了避险,集装箱船只纷纷避开红海航线,绕道非洲南端更长的航道。UNCTAD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与一年前相比,该航道集装箱船过境量下降了67%。受影响最大的是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自1月16日起已完全停航。而在红海危机发生之前,通常每天有两到三艘天然气运输船通过该地区。据UNCTAD估算,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贸易量在过去两个月中下降了42%。如前所述,巴拿马运河水位异常偏低已导致全球贸易面临极大挑战船只过境量与去年相比下降了36%,与两年前相比下降了近62%。霍夫曼此次表示,这种影响是巨大的,并指出目前集装箱平均即期运价已出现飙升。UNCTAD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12月初以来,从上海出发的平均航运成本翻了一番多,前往欧洲的平均航运成本增加了三倍以上。即使前往美国西海岸的船只不经过苏伊士运河,但其平均航运成本也有所增加。此外,保险费也飙升,增加了整体交通成本。在加利福尼亚州从事货代多年的美线专家罗杰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此次红海危机,在美线方面,实际上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美东。“原本为了避开巴拿马运河堵塞而改走苏伊士运河的美东航线如今要么绕行好望角,要么回到巴拿马运河排队通行,结果是一样的:有效运力减少。”他对记者解释道。牛津经济研究院全球宏观经济研究主任梅(Ben May)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解释道,如果一艘船从亚洲经红海前往荷兰,走苏伊士运河全程大约需要25.5天,但如果旅程改道,则可能增至34天才能走完全程,虽然单次发货延迟9天听起来并不太严重,但累积的影响却相当大:据广泛报道,由于红海危机导致产生的额外运输时可能会使全球航运能力减少20%。霍夫曼称:“红海危机带来了多重影响,包括成本上升、潜在的通货膨胀、全球范围内的延误和中断,这些问题又可能与加剧气候变化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此外,从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航线改道的船舶被迫加快行驶速度,以弥补绕行的时间,每英里燃烧更多的燃料并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进一步加剧了环境问题。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UNCTAD强调了上述破坏的深远经济影响,称长时间的中断,特别是集装箱运输的中断,对全球供应链构成直接威胁,增加了交货延迟和成本上升的风险,但较高的运输价格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同时,由于天然气运输中断,能源价格飙升,这将直接影响能源供应,尤其是在欧洲。UNCTAD表示,这场危机还影响着全球粮食价格,更长的距离和更高的运费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来自欧洲、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的粮食运输中断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风险。梅认为,成本上涨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尚不清楚。关键在于,如果此次危机很快就会过去,则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可能很小。目前运输成本波动很大,企业可能(至少在最初)吸收运输波动成本。他认为,但持续数月的更长时间的破坏将对通胀产生更重大影响。他解释道,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此前研究表明,当运费翻倍时,通胀率将上升0.7个百分点,但影响峰值约发生在一年之后。梅表示:“我们当前的基线预测全球通胀率将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4.9%降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3.4%,略高于疫情前五年全球的平均水平(2.9%)。”不过,梅也认为,运输难题可能会加剧供应链问题。许多企业已经报告称,中断将导致暂时的产品短缺,一些公司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供应链受到干扰,这可能迫使他们暂时减少产量。他表示,有以下四个原因可以解释为什么现在的干扰应该比疫情期间少得多,其一,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以及航运需求只会缓慢增长,这同疫情期间商品需求激增形成鲜明对比;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航运公司有可能至少部分抵消因运输造成的有效运力损失,方式是通过部署更多船只来改走好望角航道;其三,疫情期间,其他供应链问题加剧了运输中断,但这些问题目前已经消失了;第四,企业可能比过去拥有更好的供应链管理和缓冲机制,从而使他们更加能够抵御有限的供应中断。商业调查显示,美国和欧元区库存目前高于预期,设备和投入短缺的公司比例有所下降,且从 2022年的峰值大幅回落。罗杰对第一财经记者也表示,从库存比数据看,美国没有出现大量补货的需求。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和大豆的主要出口国。外界担忧,两国冲突或危及全球粮食供应及进出口。

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小麦和大豆的主要出口国。外界担忧,两国冲突或危及全球粮食供应及进出口。 彭博社报道,谷物和油籽期货价格一路上涨,俄乌紧张局势升级引发了两国农作物出口可能受到干扰的担忧。任何出口扰动都可能进一步推高已经处于约十年高点的食品成本。 与此同时,干旱的天气已经威胁南美收获地区,令巴西等主要种植国的产量前景蒙阴。巴西是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芝加哥小麦期货一度上涨4.2%,至每蒲式耳8.8875美元,创下2012年尾以来的最高水平,结算价报8.8475美元。硬红冬麦价格触及九年高点。 大豆期货一度上涨2.5%,至每蒲式耳16.75美元,创下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结算价报16.71美元。大豆油期货触及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 财新整理各国出口数据报道,俄乌两国均是全球小麦出口大国,其中俄罗斯经常位列全球小麦出口排行榜首。据2020年数据,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出口量18.8%,乌克兰占9.1%。 同时,中国是乌克兰重要的玉米出口国。2020年数据显示,乌克兰玉米出口的28%目的地是中国。得益于其出口的是非转基因玉米,中国2020年55.8%的玉米进口来自乌克兰。两国冲突若波及2022年乌克兰玉米出口季,中国进口玉米市场将受较大影响。 据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数据,近日小麦与玉米期货价格继续上升,均有逼近近期高点。其中2021年10月至今,小麦期货价格已位于近十年来的高位,玉米最新报价也已创下2013年以来次高水平。此类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加剧已经席卷全球的通胀压力。 俄罗斯是铝和镍等金属重要产出国之一,原铝生产量仅次于中国。伦敦金属交易所2月23日数据显示,金属镍与金属铝期货价格均在近期走高,铝价更是创下历史新高。 近期沪镍与沪铝主力合约价格均接连走高,其中沪镍结算价格创下记录以来新高,为17.525万元/吨,铝价也仅略低于历史高位。 俄乌两国纷争引发市场对铝价上涨的忧虑,此前2019年曾因俄铝受美国制裁而造成过铝价上涨。外加俄罗斯是欧洲主要能源供给国,俄乌摩擦使欧洲铝冶炼商成本上扬,从生产端给铝价上升压力。 事实上,俄乌局势紧张以来,包括中国船东互保协会在内的相关国际组织已提示黑海地区为高风险地区,不少干散货船舶已避开相关海域。航运数据服务提供商VesslesValue的数据,黑海地区各类大宗商品货物的出口量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 作为全球主要的玉米和小麦出口国,俄乌战事将直接影响农产品海运及贸易。同时,乌克兰也是中国最主要的玉米和小麦进口国,主要通过海运运输。海关数据统计,2021年中国进口乌克兰823.4万吨玉米,占中国进口总量的29%,2019年该比例曾高达86%。乌克兰小麦亦是中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进口占比达26%。 当前为乌克兰粮食出口旺季,面对供应减少,中国海关总署已发布公告,允许俄罗斯全境小麦进口,以补充乌克兰的缺额。据贸易方面人士介绍,中国的玉米也可通过增加南美地区的进口量进行弥补,但因乌克兰为全球第三大玉米出口国,乌局势混乱下,玉米价格大概率在短期内被推高。上述贸易人士称,玉米的进口价格正持续上涨,去年年底时每吨不足2000元,目前已超过了2600元。 (彭博社,财新)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