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官媒称居民消费意愿不够强等因素仍制约消费持续扩大

内地官媒称居民消费意愿不够强等因素仍制约消费持续扩大 内地官媒经济日报发文,表示内地消费意愿不够强、消费环境不够优、消费安全性不够高等因素,仍制约消费持续扩大。有关评论文章提出,扩大消费,重点要在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依靠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多措并举促进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不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文章认为,一方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消费新场景,增强消费多样性,提升消费体验感,强化重点领域消费刺激,推动相关供应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推动稳消费与促投资双向发力。稳定房地产市场,创新保障房供给措施。文章提到,要增强税收调节、低息贷款等政策灵活性与有效性,更好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以旧换新,优化消费信贷,配套税收减免,适度发放消费券,提振大宗商品消费等。 2024-02-27 11:01:58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国家统计局:居民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规模继续扩大

国家统计局:居民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规模继续扩大 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称,目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正处于居民消费结构快速升级时期。从消费形态看,服务性消费占比回升,文娱、信息、医疗需求明显增加。尽管过去三年受疫情冲击,服务消费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消费受到较大影响,消费规模有所波动,但随着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在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消费规模继续扩大。就服务零售统计来讲,从今年8月份开始,为更全面反映消费市场的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增加发布了服务零售额增速数据。服务消费统计监测涉及的国民经济行业面较广,基础数据来源也较多,测算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今后我局将在逐步积累测算经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数据来源和改进相应测算方法。明年,我们将根据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修订测算基数,进一步健全服务消费市场统计监测体系。(中国网)

封面图片

国家发改委: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

国家发改委: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伍浩在人民日报发文指出,加强产业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统筹抓好 “硬投资” 和 “软建设”,高质量推进 “两重” 建设,以投资带动产业体系补短板、锻长板。多措并举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培育更多消费新业态新热点,以消费升级带动产业升级,提高产业体系质量和效益。强化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数据安全保障,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加强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

封面图片

国家统计局:近期通胀数据变化反映消费需求正持续恢复

国家统计局:近期通胀数据变化反映消费需求正持续恢复 内地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0.3%,较3月扩大0.2个百分点;按月更由跌1%转为升0.1%。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表示,在居民消费需求,尤其服务需求持续带动下,CPI按年升幅稳中有升,尤其是核心CPI按年升幅扩大,按月更由跌转升。无论由按年、按月还是核心CPI变化都在改善,表明消费需求处于持续恢复态势。她表示,由食品价格、工业消费品价格、服务价格等各种因素判断,虽然食品价格因为天气转暖、供应增加,仍将处于季节性低位,但是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有望在需求恢复推动下,由低位回升。总体认为CPI有望低位温和回升。另外,刘爱华指,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将释放更大的市场空间,而经营主体信心近两个月也不断增强等,将会对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形成有力支撑。她又说,随著政府投资的带动和放大作用不断显现、市场信心和预期不断增强、民间投资积极性逐步恢复,以及项目要素保障不断强化,有效投资的关键作用有望得到进一步发挥。 2024-05-17 11:43:19

封面图片

分析料内地短期内未必再陷入通缩 公共财政有空间刺激消费

分析料内地短期内未必再陷入通缩 公共财政有空间刺激消费 内地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按年升0.1%,连续第二个月录得增长,但增幅较2月回落0.6个百分点,差过市场预期。华创证券认为,内地正面临汇率压力,包括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等,人民银行要采取宽松政策较为困难。保银资本则指,内地仍面对通缩风险,内需依然疲弱,若欠缺更具支持性的财政政策,出口增长难以促进经济活动。不过,资深经济学家林樵基说,不排除市民预留部分消费力在五一黄金周释放,加上内地仍有很多刺激政策弹药,估计未来几个月会有更多税务优惠及刺激投资措施,亦可能会再降准或减息,相信未来几个月通胀率会保持在零增长至1%,未必会再持续陷入通缩。林樵基认为,虽然内地的财政赤字有所上升,但仍较其他发达国家低,加上持有大量外汇储备,相信公共财政不会制约刺激消费的空间。 2024-04-11 12:51:50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

中国官媒: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 对于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中国官媒发表评论称,中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 《经济日报》星期天(4月21日)发表署名“金观平”的评论文章,题为《我国不存在长期通缩基础》。 文章称,中国物价涨幅自去年以来低位运行,引发一些人对中国经济是否会陷入通缩的担忧。 文章写道,当前物价低位运行是结构性、阶段性的,是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 文章称,价格指标属于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当前中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下一阶段,随着基数效应逐步减弱,商品和服务需求稳步恢复,市场信心不断增强,加上部分农产品价格到了调整拐点,假日消费继续带动旅游出行类消费价格回暖,预计CPI有望从低位温和回升。 文章还写道,中国发展具有坚实基础、诸多优势和巨大潜能,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恢复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从基本面看,不存在长期通缩或通胀的基础,抵御风险挑战的韧性和后劲充足。对物价水平低位运行的问题需要重视,但其影响不宜夸大。 受到节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因素的影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在3月有所回落。中国国家统计局官网4月1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CPI同比涨幅从2月的0.7%,收窄至3月0.1%。 2024年4月21日 1:39 PM

封面图片

中国官媒:中共集中领导和内循环都是中国经济优势

中国官媒:中共集中领导和内循环都是中国经济优势 中国官媒称,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内部经济可循环等,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 《经济日报》星期天(3月3日)发表署名钟才文的评论文章,题为《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潜能》。 文章称,前进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困难,越是在困难时,越要认清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优势,坚定信心,释放其中蕴含的巨大潜能。 该文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经济制度的最大特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长期执政,目光高远,能够不为眼前利益所干扰,善于审时度势,化危为机,还能够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有效防范和处置重大风险,抵御外部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挑战。 该文称,中国具有内部经济可循环的优势,可依靠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持续带动经济增长。一方面,中国产业体系完备,具有强大的供给能力。另一方面,与强大的供给能力相匹配,有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这一优势为中国通过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居民消费来持续带动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条件。 文章称,中国具有要素资源集聚优势,可通过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创造人口和产业集聚,发挥创新集聚效应。 文章写道,中国还具有人力资本存量优势,可与国情结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产生巨大收益。 文章最后写道,有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加上中国人吃苦耐劳的精神、中国企业家的创新精神,以及中国产品的强劲竞争力,相信中国经济的前景将更加光明。 2024年3月3日 1:29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