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馆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 包括展出国家破冰船任务及成果

科学馆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 包括展出国家破冰船任务及成果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本港正采取多项减碳措施,期望2050年达致碳中和。谢展寰主持「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开幕礼致辞时表示,香港早于1997年已决定不再兴建燃煤发电厂,碳排放已于2014年达到顶峰。相对10年前,目前碳排放已减少四分之一,香港目标是在2035年碳排放减半,到2050年达致碳中和。谢展寰表示,香港正由天然气发电,慢步转向零碳发电,同时推行节能绿色建筑;针对碳排放占两成的汽车排放,本港亦推行绿色运输,同时为减低堆填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政府正推行减废及兴建转废为能设施。谢展寰又说,极地研究对了解气候变化相当重要,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于89年成立后,一直研究冰川变化等。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多方面增强国家的极地考察能力,期望今次展览能透过展出「雪龙 2」号极地探索的任务及成果,让巿民了解国家极地研究科研技术,让更多人了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性,以至生活上如何减碳等。展览今日起于科学馆举行,为期超过3个月。 2024-03-18 10:59:1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雪龙2」下月访港 科学馆推出相关展览介绍极地科研

「雪龙2」下月访港 科学馆推出相关展览介绍极地科研 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下月八日访港,科学馆举办「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即日起至6月免费开放,介绍「雪龙2」构造和关键技术、中国在极地设立的多个考察站以及极地生态环境等。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出席展览开幕礼时说,「雪龙2」访港带来很好的机遇,让市民了解国家在极地研究科研技术,并借此机会向更多人传扬、讲解气候变化的重要性。 2024-03-18 18:23:31

封面图片

「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今日起在科学馆展出至6月26日

「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今日起在科学馆展出至6月26日 「极地科研与气候变化」展览今日于香港科学馆举展出,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至6月26日,展览介绍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及国家对极地的科学考察工作。   展览重点展出中国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的1:100模型,是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及全球第一艘采用首尾双向破冰技术的中型破冰船。展览也提供了南极及北极的地理、生物,以至气候变化的资讯,展出在极地收集的生物标本。   「雪龙2」号及其科研团队下月初完成南极考察任务后,将在下月8日至12日访港,届时「雪龙2」号会停靠尖沙咀海运码头,让市民有机会上船参观创新的极地科研设备。团队亦将出席4月10日于香港科学馆举行的与香港学生对谈交流活动,分享他们在极地科研考察心得及经验。考察团队亦会参与一系列科研和科普讲座等宣传教育和交流活动,让市民更加了解极地探索最新的科技发展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024-03-18 19:02:23

封面图片

中美将举行气候变化会谈

中美将举行气候变化会谈 经中美双方商定,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将于周六(11月4日)至下周二(7日)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会谈。 中国生态环境部微信公号星期四晚发布了上述消息,并说双方将围绕推进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与合作、支持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COP28)成功等深入交换意见。 美国国务院同天也通过一份声明宣布了中美气候问题大使将进行会谈的消息,并说双方将讨论“加强实施、雄心和努力,以促进COP28的成功”。 今年度COP28将于11月在阿联酋迪拜举行,届时会议将盘点《巴黎协定》制定以来全球所取得的进展。中国此前已承诺,将让碳排放量在2030年达到峰值,然后开始减少,在2060年实现净零排放。 气候变化合作一度被视为中美关系潜在的突破口。今年继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财长耶伦相继访华后,克里7月也对华展开了四天访问,并与解振华举行了三天会谈。这也是中美气候磋商自去年8月中断近一年后首次重启对话。 2023年11月3日 8:35 AM

封面图片

据报中美气候变化加州会谈达成积极成果

据报中美气候变化加州会谈达成积极成果 中国媒体报道,中美两国气候变化加州会谈达成积极成果。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星期三(11月8日)圆满结束。 报道称,双方围绕“落实两国元首巴厘岛会晤精神,全面、深入交换意见,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美国国务院早前宣布,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与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从上星期六(11月4日)起在加州进行会谈,双方将讨论如何进一步努力推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成功举行。 2023年11月9日 12:20 PM

封面图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与会各方就避免危险气候变化达成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与会各方就避免危险气候变化达成协议。 各国同意坚定关注防止全球变暖超过1.5℃的目标。协议明确要逐步减少煤炭使用以及更紧迫的减排。协议承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资金以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各国还同意明年将举行会议,重新审视减排计划以及承诺进一步大幅削减碳排放,从而实现1.5℃的目标。 虽然COP26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没有达到很多人的预期目标。 协议没有实现联合国最初设立的三个目标: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半、富裕国家向贫穷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援助;确保援助中的一半用于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的影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对此表示,“虽然我们没有实现这些目标,但我们有一些进步的基石”。 由于印度带头反对,最初协议中对煤炭使用的表述从“逐步淘汰”改为“逐步减少”。印度环境部长布彭德·亚达夫辩护称,发展中国家“有权负责任地使用化石燃料”,并指责富裕国家“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和浪费的消费模式”导致了全球变暖。最终,在一些人表示失望的情况下,各国同意进行更改。不过印度此举也遭到了许多国家和气候活动人士的批评。 此外,协议承诺为贫穷国家提供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资金也并没有他们要求的那么多。美国和欧盟等富裕国家也拒绝设立基金会,来补偿这些国家过去的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破坏。一些饱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对这一决定感到愤怒,希望明年能够在该问题上取得进展。 (美联社 1,2,BBC,COP26)

封面图片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迪拜开幕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迪拜开幕 #两岸国际 为期近两星期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阿联酋迪拜开幕,预料会重点讨论控制化石燃料和碳排放、及检视《巴黎协定》进度。主席贾比尔称,将解决融资问题,令全球南方国家不必在发展及气候行动间做选择。(11/30/21:28)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