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待儿童会:目击儿童受暴力对待应报警

防止虐待儿童会:目击儿童受暴力对待应报警 九龙城一名4岁女童怀疑被袭击,昏迷送院,正在深切治疗部留医,情况危殆,消息指,案发时她仰卧在家中浴缸底部,身上有约11处瘀伤。女童的38岁母亲,涉嫌「对所看管儿童或少年人虐待或忽略」被捕。防止虐待儿童会总干事黄翠玲指出,社署保护儿童资料系统数字显示,虐儿新呈报个案数字近年有上升趋势,涉及身体虐待个案占比最多,大部分施虐者为家人、父母及照顾者。黄翠玲提醒家长,若察觉自己开始以打骂方式管教子女,显示情绪已响起警号。她亦呼吁任何人目击儿童受到暴力对待,应报警求助。她又说,过去有不少个案显示,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遇到困难,但未有适切支援,提醒他们可透过社署热线或向相关机构求助。她建议父母及照顾者,多以鼓励方式为儿童建立良好行为,陪伴他们健康成长,毋忘初心。政府建议立法强制举报虐待儿童,规定25个行业的专业人士,当知道儿童受到虐待,有法律责任作出举报。立法会《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委员会主席邓家彪表示,法案委员会准备进入「逐条审议」阶段,有信心在暑假前完成审议。对于草案未有涵盖外佣、亲人等需要强制举报,邓家彪引述部分重要案件指,若外佣、同住家人、亲友等知而不报,可能会被控「合谋」伤害儿童,控罪较没有强制举报更严重。他表示,政府可以考虑设立机制,例如赋权社署等,以「先订立后审议」形式,增减有责任强制举报人士的名单,可以确保保护儿童的监察网更滴水不漏。 2024-03-24 20:39:08 (1)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防止虐待儿童会年接187宗怀疑虐儿 心理难辨识

防止虐待儿童会年接187宗怀疑虐儿 心理虐待难辨识 #港闻 防止虐待儿童会的热线过去一年共接获187宗怀疑虐儿举报,较前一年上升约一成,预计随著强制举报立法个案会进一步上升。 (11/16/18:32)

封面图片

防止虐待儿童会促勿降虐儿新例刑罚 免削弱阻吓力

防止虐待儿童会促勿降虐儿新例刑罚 免削弱阻吓力 立法会《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委员会明天将继续审议条例,当中建议包括社工、教师、医生等多类专业人士须举报严重虐儿个案,最高罚则是监禁3个月及罚款5万元。本身是社工的防止虐待儿童会总干事黄翠玲说,今次立法是源于2018年屯门5岁女童被虐杀的案件,刑罚是参考贩毒、恐怖主义活动等严重罪行,认为知情不报最高可判处监禁,是合理罚则。她在一个电台节目说,去年本港有1400多宗虐儿个案,创历年新高,相信可能仍只属冰山一角,现时虽然有处理怀疑虐儿个案的机制,社署亦有保护儿童免受虐待的工作指引,但只是属自愿通报机制,因此不希望降低新法例的刑罚,以免削弱阻吓力。她又说,现时有相关指引和培训,协助儿童工作者识别何为「严重伤害」,不担心会因为没有举报而轻易误堕法网。儿童事务委员会成员黄梓谦提到,有部分立法会议员认为罚则太重,并提出剔除监禁刑罚。黄梓谦认为立法的初心是要保护儿童和建立完善的安全网,反问如果只设罚款、不用监禁,社会是否接受。他建议,政府在主体法例中准确定义何谓「严重伤害」,同时认为罚则不能太低。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昨日表示,法案委员会多次开会,亦收到不同团体意见,将于明天的委员会会议上交代政府最新立场。 2024-04-28 11:01:23 (2)

封面图片

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

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 香港特区立法会今日(11 日)三读通过《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规定教师、社工、医护等 25 类专业人士必须举报严重虐儿个案,否则须负上刑责,阻挠举报同属违法。(大湾区之声)

封面图片

多名议员支持《强制举报虐待条例草案》 邓家彪称现修正案最适当

多名议员支持《强制举报虐待条例草案》 邓家彪称现修正案最适当 立法会恢复二读辩论《强制举报虐待条例草案》,规定社工、医生、教师等25类专业人员须举报严重虐儿个案,建议最高罚则为监禁3个月及罚款5万元,当局早前提出修正案加强免责辩解及豁免,列明专业人员只会在「情节恶劣」的个案,才有可能面对监禁的刑责。 多名议员发言支持修例,法案委员会主席、工联会邓家彪表示,专业人士是有能力判别儿童受虐的风险,并作出专业跟进,若有关人士不举报、不跟进有怀疑个案,才会抵触法例,形容这已是社会共识。 他认为,政府提出的修正案已是最适当及最值得支持,担心罚则再加辣会「好心做坏事」,造成滥报情况,分散政府资源调查真正有危机的个案。 2024-07-11 10:07:00

封面图片

立法会法案委员会继续审议强制举报虐儿条例草案

立法会法案委员会继续审议强制举报虐儿条例草案 立法会《强制举报虐待儿童条例草案》委员会,早上进入逐条审议阶段。对于条例草案提到「人员须在关键时间之后,在切实可行的范围内,尽快作出举报」,本身是注册社工的议员林素蔚关注,当中的「关键时刻」和「尽快」的定义,又认为「切实可行」意思可以很主观,问到当局是否设有时限,避免人员拖延。劳工及福利局副局长何启明说,每宗个案性质与复杂程度不同,不会划一指定时间及期限,希望为专业人员提供弹性作出判断。社署副署长黄国进补充说,每宗个案报告时间或有不同,如人员决定召唤救伤车为儿童处理伤势,举报时间会较短,可能大约一小时内;但如面对性虐待个案,受害人情绪波动或有自杀倾向,专业人员需要先处理环境问题和儿童情绪,因此需要留有弹性,只要该专业人员让法庭知悉已经在合理时间内尽快举报,亦已满足法例要求。他又指,会在《强制举报者指南》列出需要尽快举报的情境。对于条例草案列明「负责人代表管养、看管或照顾该儿童人士」,新民党黎栋国关注「负责人」涵盖的年龄范围,举例如负责照顾人士未满18岁,是否亦受到条例规管,委员会主席邓家彪问到,如果有家长将子女交予邻居看管,该邻居是否也属于「负责人」。黄国进说,根据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条例,超过16岁具看管和照顾责任,均可界定为「负责人」,又指以往曾经有父母将儿童转交朋友照顾,其后出现严重后果,该人士被相关条例起诉,因此需要根据事实情况判断某人担当负责人的职责。律政司代表说,现时草案未有写明引用该条例,不能够直接引用《侵害人身罪》,可能需要再有修正案,将再与局方商讨。。 2024-05-18 10:19:35

封面图片

儿童事务委员会听取《强制举报者指南》最新进展及纲领

儿童事务委员会听取《强制举报者指南》最新进展及纲领 政务司司长陈国基主持儿童事务委员会第21次会议,委员听取政府部门代表汇报为强制举报怀疑虐待儿童个案机制而制定的《强制举报者指南》最新进展和纲领。《强制举报者指南》正由社会福利界、教育界和医疗衞生界代表组成的专业顾问团,根据从相关界别收集到的个案情景、问题和意见所拟备,旨在协助强制举报者及早识别、举报和介入虐儿个案,达致保护儿童的政策目标。 委员亦听取儿童死亡个案检讨委员会简介第六份报告,涵盖2019年至2021年期间发生及已向死因裁判法庭呈报的儿童死亡个案,委员就有关预防策略等建议提供意见,以期预防可避免的儿童死亡事故。 2024-05-30 18:55:49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