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团队改良技术 提升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精确度

港大团队改良技术 提升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精确度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的团队,于磁力共振成像(MRI)引导的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领域中,取得重要突破,提升手术精确度。团队改良了2018年的技术,以MRI引导立体定位神经外科手术的机械人定位器,协助导管/针头的更精准介入操作。有关技术可协助于深脑位置,进行活检、注射、消融和导管放置等操作,亦适用于治疗柏金逊症等。 香港大学机械工程系副教授郭嘉威说,过往缺乏实时影像下开刀,部分深层组织可能会移位,有关技术就像线上地图,令医生掌握实时资讯,准确定位,手术准确度则会大大提高。中大医学院外科学系脑外科组名誉临床副教授陈达明说,现时部分手术需要病人于清醒情况下进行,不少柏金逊病人会感到害怕,而该技术应用后这类手术可透过全身麻醉的形式下进行,减少手术过程中的不适。陈达明又指,深脑电刺激除柏金逊外还可应用于其他病情,如张力障碍症、顽固性脑痫病等运动障碍症。研究结果于国际科学期刊上发表,系统经过测试,实现了误差少于3毫米的高精确度,有很大潜力应用于临床手术上,发明亦已申请专利。陈达明期望,未来手术的误差可以控制少于2毫米内。 2024-05-22 19:47:3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为什么医疗剧就喜欢拍神经外科?

为什么医疗剧就喜欢拍神经外科? 北京死宅的回答 怎么说呢,不说神剧,即使在医院内部,外科的鄙视链也是神外》心外〉骨科》普外。骨科地位稍高主要还是因为骨外有几个挣钱的术式。 神外,有时候也叫显微外科,是公认外科之王。 首先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复杂,这个也是常识了,而且它还微小(要不怎么叫显微外科呢)。这些神经系统还和人体的其它器官相互交缠,使得手术操作变得非常困难。 其次神经系统位于身体内部,而且有些神经系统还位于非常深的位置,使得手术操作需要准确地定位和穿越多层组织,顺便说一句,这些组织包括被包裹起来难以发现的关键血管和其它神经组织。 第三神经系统负责控制身体的所有功能,任何手术操作都可能对患者产生极其严重的影响。失误或者损伤可能会导致瘫痪、失明、语言障碍等严重后果。而且神经系统的严重伤害往往是不可逆的(当然最新的研究表明神经也要自我修复和替代能力,不过不要过于期待)。 最后神外对技术要求格外高:神经外科手术需要医生具备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能够在高度压力下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操作。 不过抛开这些难度(反正是电视,是假的),超高难道都手术,干净的手术室(神外要是满处血就真完了),显微镜下的精密手术,太符合一般人对完美(注意是完美)手术的刻板印象了。 然后心外,也有医院时心脑外科,反正听着就难,心脏啊,大脑啊,不过心外手术经常血骨呼啦的,加上偶尔还会有把心脏掏出来徒手按摩这样的惊悚操作,实在不适合上电视。 至于骨科和普外,一个外号是木匠,一个外号是掏粪的,大家自己想象吧。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北京死宅)

封面图片

《手术两百年(2019)[纪录片]》|简介:《手术两百年(2019)[纪录片]》全面回顾了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简单外科手

《手术两百年(2019)[纪录片]》|简介:《手术两百年(2019)[纪录片]》全面回顾了外科手术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简单外科手术如放血疗法、截肢手术的原始操作和风险开始,讲述了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麻醉技术的发明,如乙醚、氯仿等麻醉剂的发现和应用如何改变了手术的痛苦程度和可行性;消毒技术的发展,从巴斯德的细菌学说引发的消毒观念变革到现代无菌手术室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手术感染率;以及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从简陋的手术刀、镊子到现代的微创手术器械、机器人手术设备等。通过展示不同时期的手术案例、医学先驱的贡献和现代手术技术的突破,让观众了解外科手术从原始到现代的巨大飞跃,感受医学发展的伟大成就和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意义。|标签:#手术两百年 2019#纪录片#医学手术|文件大小:NG|链接:

封面图片

机器人 显微外科医生 缝合 玉米 粒。

机器人 显微外科医生 缝合 玉米 粒。 索尼开发的这款机器人使用显微镜和高度灵敏的控制装置来跟踪外科医生的手部动作,并对静脉和神经等小组织进行精细的手术。 该技术的主要优点之一是能够降低显微外科手术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风险。通过提供手术部位的放大视图并提供精确控制,机器人可以帮助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并提高手术精度。 这项技术代表了显微外科领域的重大进步,并有可能改善各种外科手术的患者治疗效果。这是如何利用机器人技术来增强外科医生能力并改善患者护理的一个例子。#医学

封面图片

外科医生佩戴苹果Vision Pro头显在英国完成首例MR手术

外科医生佩戴苹果Vision Pro头显在英国完成首例MR手术 苹果公司一直希望 Vision Pro 能在医疗行业大获成功。该行业正在研究混合现实技术在某些领域的应用,一些分析师认为,苹果功能强大的头戴式设备可能会改变游戏规则。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最近在伦敦私立克伦威尔医院进行的一次脊柱修复手术中,一名与外科医生并肩工作的擦洗护士使用 Vision Pro 帮助准备、跟踪手术过程并选择正确的工具。这是英国首次使用 Vision Pro 进行手术。手术期间在苹果头显上运行的软件来自美国公司 eXeX,该公司曾为微软 HoloLens 开发过类似程序。据新闻稿称,该软件可让护士和技术人员在手术室无菌区内以全息和免触摸的方式访问手术设置和程序指南。该软件还能跟踪手术的每个阶段,并与其他外科医生之前的手术相比,衡量手术的进展情况。伦敦独立医院的洗刷护士长 Suvi Verho 说:"它消除了人为错误,消除了猜测,让医生在手术中充满信心"。虽然这是 Vision Pro 首次在英国的手术中使用,但该设备首次在手术室中使用是在上个月,也就是 Vision Pro 发布仅三天后,当时奥兰多居民、世界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罗伯特-马森(Robert Masson)博士在几例脊柱重建手术中佩戴了 Vision Pro。马森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外科手术的新时代,我们的外科团队第一次拥有了可视化全息引导和地图,为每个外科团队和所有专科的每项手术改善了视觉空间和时间定位。"全球多家医疗机构正在不同领域试用 Vision Pro。除了辅助手术外,它还被用于放射学、病人监护、医学教学和规划、治疗以及发现疾病的早期征兆。上月底,一位软件开发人员在自己的婚礼上贴出了自己佩戴苹果 Vision Pro 的照片(旁边还有他不以为然的新娘),并解释了他这样做的原因。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开颅手术 是一种通过暂时去除骨瓣以暴露大脑来打开颅骨的 #手术,并且是神经外科医生进入颅内空间并治疗任何影响脑组织的疾病的主要

#开颅手术 是一种通过暂时去除骨瓣以暴露大脑来打开颅骨的 #手术,并且是神经外科医生进入颅内空间并治疗任何影响脑组织的疾病的主要手段。 推荐频道 @wxcnb_vip @fanchabbbb @baocaosaohuo @lieqibb @shuiguopai_vip

封面图片

怎么没人通知我,现在手术室已经发展成这样了?

怎么没人通知我,现在手术室已经发展成这样了? 科幻片般的手术室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原本需要医生离开手术台才能进行的操作,医生都可以随时随地完成。例如,医生可以多维度观察患者全息影像。可以多层面调阅患者影像资料(矢状位、冠状位、横断位)。可以切换不同窗位如骨窗、肺窗,像智能手机调节画面明暗度一样,手指轻划即可调节对比度。手势操作随意切换,即可改变 AR 投影的体位、调节观察层次、调节透明度。任意角度任意切面,观察病变和周围结构关系。能够模拟任意部位(如头颅和胸腔)的3D 精细 解剖,即使任意放大缩小,仍保持高分辨率的局部 3D 图像。医生可以在 3D 空间内,以亚毫米级的准确度进行术中导航。术中导航,操作同时显示实时主刀视角 CT 或磁共振影像。据悉,这是一个叫 Medivis 的科技公司发布的概念短片,视频的 SurgicalAR 是他们的产品 这一产品可以通过增强现实、Al 和计算机视觉的最新突破,集三维可视化、简易交互、便携设备于一体,协助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提高手术效率。根据官网介绍,SurgicalAR 的方案已经过 FDA 的批准,目前已经在 1000 多台手术中试点使用。来自瑞典的脑血管神经外科主任 Stephen Monteith 在使用后反馈,“它使我们能够优化手术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结果并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医生:术中解剖变化大,AR 如何应对?近年间,AR 进入手术室的风刮得越来越大。例如,知名医疗公司 Stryker 推出过有颅骨指导功能的导航系统,能在手术期间协助定位仪器、识别患者解剖结构;Zimmer Biomet 也曾推出针对肩关节的产品,能迅速提供了初步的手术计划,结合了外科医生的手术偏好和患者的解剖地标。Medivis 官网显示,当 AR 进入手术室,可以导航看到看不见的东西,能避免“盲目的操作”。Medivis 官网在上述视频发布后,有很多医生展现了期待。他们认为假如再加上机械手臂,外科手术会变得简单许多。“未来医生们不仅需要会手术,还要会操作设备。”一位医生表示。但是,也有人认为这项技术的可用性并不高。一位医生留言:这只是术前准备评估用的,没什么用,AR 使用不会对手术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因为一台手术的复杂,不是看看图像就能解决的。” 另一位医生同样说,“(视频)是术前的,不是术中实时的。术中解剖变化很大。”也有医生看完视频后表示,自己的医院早就开始应用了 AR。“神经外科目前已经术中导航用的 AR 了,配合术中磁共振的使用,可以实时定位导航,也有配合显微镜聚焦导航的,只是暂时没有手势交互。这个产品可能更多的是和手势操控的结合,可以有更流畅的用户体验。”一位来自三甲医院的神外医生说。UC Davis Health 的医生在脊柱手术时,使用增强现实眼镜来对患者的脊柱 3D 观察图源:UC Davis Health 官网对于“AR 未来是否应进入手术室”,许多医生展现出中立的态度。来自手外科的王朝熙副主任医师说,东西无好坏,要看怎么用。倘若 AR 进入手术领域,“未来可能会在导航技术和术前规划中应用更多一些。”另一位来自三甲医院心脏外科的医生表示,她总体上赞成 AR 进入手术室,期待 AR 能协助主刀降低手术风险, 但她强调,无论如何实际临床应用一定还是要以主刀为主,仪器为辅,技术是加持不是主导。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