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垃圾征费实施多年 环团指减废效果显著倡推循环用商业模式
台北垃圾征费实施多年 环团指减废效果显著倡推循环用商业模式 在台湾,有地区实施垃圾费随袋征收多年,数年前亦提出于明年全面限用塑胶购物袋、免洗餐具等,至2030年更加全面禁用。在台港人Johnson,8年前移居台湾,平日弃置垃圾要付费使用专用垃圾袋。他形容当地环保意识强烈,会做好垃圾分类,归功于当地的宣传教育。Johnson从事餐饮业,做外卖生意有向客人提供塑胶餐具,现时小批次购入环保餐具测试品质。他认为在落实政策前,有足够缓冲期很重要,让持份者逐步适应。当地的绿色和平减塑专案主任张凯婷说,台湾的「走塑」意识高,不过民众日常购物仍大多讲求便捷,市场上亦无很多减塑包装,甚至无塑胶包装的消费选项。她认为最有效方法是尽快立法禁用,并加快推动重复使用的商业模式,例如循环使用的饮品杯,这类新型商业模式既起环保作用,亦可带动新型产业链,创造经济价值。张凯婷表示,台北及新北的垃圾征费措施,带来显著的垃圾减量效果,未来可探讨扩展至台湾其他地区,加强资源做好源头减废。台湾师范大学永续管理与环境教育研究所教授叶欣诚表示,台北当年推行垃圾征费初期,曾遇到很大反对声音和乱象。政策推行多年,现时回收率明显提升,人均垃圾弃置量下降,认为环保政策都要先推行才见到成效,初时必定具挑战。叶欣诚说,核心在于公众认为垃圾太多是否要解决,而解决问题要付出代价。他说在香港观察过,不同种类的垃圾都弃置到垃圾车内,要作为国际化城市,香港宜仿傚欧美国际城市,著力减少废物弃置量。他又说,推动社会追求ESG,即是环境、社会和管治理念,要提供诱因,重点在于是否价格相宜、省钱和便利。 2024-05-27 09:27:54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