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组织促请将肺癌手术后免疫治疗纳入安全网 减轻患者负担

癌症病人组织促请将肺癌手术后免疫治疗纳入安全网 减轻患者负担 癌症病人组织「同路人同盟」表示,肺癌手术后免疫治疗可降低复发率一半以上,但因为有关治疗未纳入安全网,不少患者未能负担数十万元的费用而承受复发风险,促请政府将相关治疗纳入安全网,减轻患者负担。肺癌是香港癌症头号杀手,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超过四分之一。临床肿瘤专科郑志坚说,术后免疫治疗适合第二、第三期肺癌患者,能减低57%癌症复发率,巩固治疗效果,治疗若纳入安全网,综援人士治疗费用将全免,一般市民亦能按资产比例获部分减免。有癌症患者表示,术后免疫治疗共需接受17次,每3星期一次,每次费用约2万元,丈夫是退休公务员才获减免。「同路人同盟」主席陈伟杰说,在政府医院接受术后免疫治疗费用约40万元,当中仍未计算政府资助的其他药物、手术、住院等费用。立法会议员陈颖欣认为将有关治疗纳入安全网,长远能够减低政府医疗负担,也能改善癌症复发率及死亡率。 2024-06-19 15:51:15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免疫疗法在彻底改变癌症治疗

免疫疗法在彻底改变癌症治疗 麻省总医院癌症研究员在 2023 年 4 月首次用实验性的免疫疗法治疗了一名患有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的患者,几天后肿瘤完全消失。对于一种相当于绝症的恶性肿瘤而言,这一结果几乎闻所未闻。几周后的第二名患者以及第三名患者结果都一样。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脑癌之一,任何年龄的人都可能患上,它是致命的,患者从诊断到死亡通常只有一年多时间。它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切除,但无法完全切除掉,肿瘤会很快复发。数十年来它的治疗研究都毫无进展。但过去 20 年免疫疗法正在颠覆癌症治疗。它基于一个简单的前提:人类免疫系统十分擅长于攻击它认为是病的东西。如果它可以对抗癌症,会比外科医生的手术刀更彻底的消灭肿瘤,比化疗使用的毒药更持久。研究人员使用的是免疫系统的 T 细胞,他们从患者血液中提取 T 细胞,在实验室中编辑细胞 DNA,再将编辑后的 T 细胞重新引入到肿瘤位置,让身体像对付病毒一样对癌症做出反应将其摧毁。 via Solidot

封面图片

#港闻【Now新闻台】港大医学院与科大的研究团队研发新技术,利用干细胞生成人类免疫细胞,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疗效。

#港闻 【Now新闻台】港大医学院与科大的研究团队研发新技术,利用干细胞生成人类免疫细胞,提高癌症免疫治疗疗效。 港大医学院与科大的团队指,以往癌症患者因免疫细胞不足,无法有效对抗癌细胞,而团队首次利用一种「人类扩展潜能干细胞」,在实验室环境中产生免疫细胞用于癌症免疫疗法,能够复制人体生成免疫细胞的自然过程,团队亦针对肝癌制定策略,提高免疫细胞的癌症靶向疗效。

封面图片

李嘉诚捐100万港元资助香港儿童癌症患者接受质子治疗

李嘉诚捐100万港元资助香港儿童癌症患者接受质子治疗 香港养和医疗集团星期三(10月4日)宣布,获长和系创办人李嘉诚捐助100万元港币(下同,约17万5600新元),以资助两名由香港医管局辖下香港儿童医院转介的癌症病童接受养和的质子治疗。 根据星岛日报报道,两名获转介的男童分别为15岁和13岁,患有恶性软组织肉瘤(尤文家族肿瘤)和霍奇金淋巴瘤,均由养和医院临床肿瘤科名誉顾问医生甘冠明主诊。 第一名患者的软组织肉瘤位于右侧上颌窦,接近眼眶壁,质子治疗在减轻口腔疼痛和口干方面优于传统的光子治疗,还能降低对听力和视力受损的风险,以及日后因辐射诱发继发性癌症的风险。 第二名患者因霍奇金淋巴瘤再次复发,需要进一步治疗。淋巴瘤位于颈部和纵隔部位,而纵隔部位以胸腔为中心,包含心脏及其周围血管系统、食道、气管、膈神经、心脏神经、胸导管、胸腺,以及胸腔淋巴结等重要器官或组织。因此,质子治疗有助于降低辐射诱发心脏病和继发性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或甲状腺癌)的风险。 养和医疗集团营运总监、养和医院董事李维文表示,感谢李嘉诚的慷慨捐款,减轻这两位患者家人的经济负担,让有急切需要的儿童癌症患者可接受高端及具实证疗效的治疗。他表示,质子治疗技术已发展多年,全球共有超过百家质子治疗中心,但香港过去一直未引进相关技术,患者如需接受质子治疗,便需前往海外就医。透过新落成的质子治疗中心,养和希望为香港有需要的癌症病人提供高端的治疗方案。 报道说,李嘉诚过去一直支持提升医疗服务质素,他在2018至2020年间以2000万元推行“心脏导管介入资助计划”,协助有需要的病人于养和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经导管主动脉心瓣置换术等;2022年2月在第五波冠病疫情严峻期间,他捐出7000万元以资助香港七家私营医院,包括养和医院,接收医管局逾800名病人。此外李嘉诚于2022年6月透过紧急拨款,另捐出约86万元,资助由东区医院转介的癌症病人接受放射性碘治疗。

封面图片

世卫组织报告估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将猛增77%

世卫组织报告估计到2050年全球癌症病例将猛增77%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估计,2022年全球新增2000万例癌症患者;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3500万。研究认为,这一全球癌症负担加重的趋势既反映出人口增长和老龄化问题,也表明人们面临的风险因素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改变。不过研究指出,烟草、酒精、肥胖和空气污染仍将是主要的癌症诱因。绝对增长与比例增长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还预测,从增长的绝对数字来看,到2050年每年新增癌症病例的最大增幅将来自于富裕国家,达到480万例;而从增长的比例来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增幅更大,同时其癌症死亡率预计也将接近翻番。这些由该机构“全球癌症观察站”做出的评估主要基于来自185个国家的最佳数据来源,涵盖了36种不同类别的癌症。与评估同期发布的还有一项世卫组织对115个国家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国家没有向优先的癌症治疗和姑息治疗服务提供足够的资金,使其成为全民健康覆盖的一部分。最常见与最致命的癌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2022年全球近三分之二的癌症新增病例及死亡病例集中在十种癌症类型。其中,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新增病例达250万例,占所有癌症新增病例的12%以上;其死亡病例则达到180万例,占全部死亡病例的18.9%,这使其成为癌症致死的“头号杀手”。从发病情况来看,女性乳腺癌位居第二,全球新增病例230万例,占到总数的11.6%;而从致死情况来看,乳腺癌则占到6.9%。其他常见的癌症还包括直肠结肠癌、前列腺癌和胃癌。直肠结肠癌是第二致命的癌症,其次分别是肝癌、乳腺癌和胃癌。宫颈癌则是全球第八大最常见的癌症,也是第九大最致命的癌症;在25个国家当中,宫颈癌还是妇女群体最常见的癌症,而许多这些国家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不平等现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的评估还表明,各国在癌症负担方面存在着惊人的不平等,特别是乳腺癌的负担。该机构预测,在富裕国家,每12名女性当中就有一人会在有生之年被诊断出乳腺癌,每71人当中会有一人因此死亡。然而,在较为贫困的国家,尽管每27名女性当中才有一人被诊断为乳腺癌,但每48人当中就会有一人因此死亡。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癌症监测部门的伊莎贝拉(Isabelle Soerjomataram)指出,这些贫困国家的女性得到的诊断较晚,又无法接受高质量的治疗,因此死于乳腺癌的风险要高得多。世卫组织的调查也揭示了全球在癌症服务方面存在的巨大不平等。例如,收入较高的国家将肺癌相关服务纳入其健康福利计划的可能性最多可比低收入国家高出七倍。对此,世卫组织非传染性疾病司司长米克森(Bente Mikkelsen)强调了加大投入的必要性。她还表示,通过癌症倡议等机制,世卫组织与超过75个国家的政府正开展密切合作,以制定、资助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从而为所有人提升癌症治疗服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四川江安县一58岁肺癌患者刘贤伦称被当地村社干部反复动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之后,其正在进行的免疫治疗方案被主治医生暂停,

四川江安县一58岁肺癌患者刘贤伦称被当地村社干部反复动员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之后,其正在进行的免疫治疗方案被主治医生暂停,医生说现在不该接种,但已经接种了,只能先停药观察,待下周期重新评估是否恢复免疫治疗。 2021年4月,刘贤伦所在的江安县大妙镇分水村首次通知村民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刘说,一开始村民小组的小组长跟他说,像他这样的癌症病患者不需要打疫苗。但7月,先是小组长通知他去镇上打疫苗,后来村里的民兵连长也打电话给他。 “难道现在癌症病人可以打了?”刘贤伦称,他当时有疑惑但没有多想,14日他就跟着去了镇医院,一起排队接种。当时医院里排了很多人,分几个接种点。“好像是预检医生,发现我是癌症病患者就说不能打,喊我去给村上说一声不用打了。”刘贤伦说,于是,他去找了村一个姓黄的村干部说明了情况。 刘贤伦称,不久该村干部带了一个他不认识的人过来跟他讲,他这种情况,“是可以打(接种)的,打了还很好,感冒都少很多”。他拿不定主意,对方继续动员说,“不打疫苗,今后很麻烦,出门都是人脸识别,车站都进不了。医院也进不去”。这句话让他动摇了,因为下个月还要去医院治病,“如果没法坐车,不能进医院,那还怎么治病呢?” 刘贤伦还称,对于“预检医生说不能打”,劝他的人说“你换一个地方排队,不要说自己是癌症病人就是了”,他之后重新排队接种了疫苗,并在三周后又接种了第二针。 村党支部副书记黄丛银表示,他们当时是全村都动员,村民去了之后,能不能接种疫苗,则是由现场的医生在把关,他当时就在现场维持秩序。黄丛银否认有人给刘贤伦支招,让他隐瞒病情接种疫苗,“是刘贤伦自己主动隐瞒病情接种的”。 (澎湃新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