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督促撤销或更正冒名虚假婚姻登记 2068 件

最高检:督促撤销或更正冒名虚假婚姻登记 2068 件 7 月 8 日,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在发布会上介绍,检察机关持续落实 “两高两部”《关于妥善处理以冒名顶替或者弄虚作假的方式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的指导意见》,破解虚假婚姻撤销难题,督促撤销或更正冒名虚假婚姻登记 2068 件,从 “离不掉”“结不成” 的婚姻个案办理,到类案监督助推形成司法与行政治理合力。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说,最高检过去一年加大对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力度,持续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在办案基础上,最高检依法审慎开展对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的监督,阻止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快速蔓延态势。 据中国最高检官网消息,冯小光星期二(2月6日)在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中,作出以上表述。 在介绍去年虚假诉讼监督、民事执行监督工作时,冯小光说,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纠正虚假诉讼案件8765件。对于一些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最高检充分发挥业务领导作用,先后指导地方办理了涉八省份违规转让房产民事虚假诉讼专案、辽宁谭某集团涉黑涉恶民事虚假诉讼专案等一大批案件,多名参与虚假诉讼的不法行为人受到依法严惩。 他介绍,2023年4月,最高检还印发了典型案例,推动各地探索开展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监督工作。目前,不少地方检察机关通过案件办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方式,与仲裁委、公证机构建立虚假诉讼联防机制,助力预防整治利用仲裁和公证进行虚假诉讼的违法行为。 冯小光指出,民事执行是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一项重要执法工作。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重点对不当终结本次执行、消极执行、不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严重侵害当事人实体和程序权利的违法行为,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并注重运用类案检察建议,提升整体监督效果。 他说,2023年,最高检持续推进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走深走实。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7.4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1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4.3%。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案件6.79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24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3.6%。各地民事检察部门积极开展民事审判程序违法和审判人员违法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2月6日 10:04 PM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将着力推动解决年尾讨薪难问题

中国最高检:将着力推动解决年尾讨薪难问题 年尾将至,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称,将着力推动解决“辛苦一整年,岁末讨薪难”问题。 据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最高检星期五(12月22日)发布了五件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典型案例,以“体现检察机关始终保持对恶意欠薪犯罪依法惩治的态度,多渠道追讨欠薪、全力追赃挽损的办案理念,以及坚决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决心”。 在最高检公布的案例中,案例一涉案人员恶意欠薪数额特别巨大、欠薪对象人数众多,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准确适用升格法定刑;案例二中,对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线索,检察机关积极开展调查核实,依法监督立案。 案例三中,发现遗漏被欠薪者、遗漏犯罪主体等,依法准确认定犯罪事实,切实把握“捕”“诉”标准;案例四中,对于虽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但与劳动者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依法认定属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主体;案例五中,发现存在遗漏的被欠薪者,提前介入引导取证,依法追加被害人,切实维护被欠薪者合法权益。 最高检称,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入刑以来,全国各级检察机关立足司法办案,通过提前介入、引导取证、依法履行审查逮捕、审查起诉、立案监督等办案职责,依法惩治恶意欠薪行为,取得明显成效。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负责人说,本月上旬的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刚结束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指出,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 负责人说,下一步,检察机关将以宽严相济、认罪认罚从宽等政策、制度为抓手,着力推动解决“辛苦一整年,岁末讨薪难”问题,多元化拓展追缴欠薪渠道,督促欠薪企业和个人多方筹措资金、支付报酬,切实维护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023年12月22日 3:11 PM

封面图片

#共享新娘 46名外籍女被转嫁贩卖给多地单身男 狂赚133万终落网最高检披露

#共享新娘 46名外籍女被转嫁贩卖给多地单身男 狂赚133万终落网最高检披露 4月17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近年来,婚介的市场服务需求逐渐旺盛,但也滋生一些违法犯罪乱象。部分婚介机构违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甚至衍生出拐卖妇女、组织偷渡等犯罪。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检察机关办理婚介行业犯罪1546人。检察机关发现多起涉外婚介相关案件,暴露出监管漏洞。根据相关规定,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一些婚介机构、个人为获取高额中介费,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有的虚构商务考察、出境旅游等事由,为境内人员办理签证,安排其出境与外籍人员相亲;有的安排外籍人员办理短期签证,甚至通过偷渡等方式赴我国相亲。 典型案例显示:如检察机关办理的黄某某等4人拐卖妇女、强奸案。黄某某等4人通过互联网发布跨国婚介广告,组织客户赴境外挑选“新娘”或带入境供挑选。又如检察机关办理的朱某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朱某某通过自媒体宣传跨国婚介,12次组织非法跨境婚介活动,并涉嫌组织偷渡。 再如检察机关办理的万某某拐卖妇女、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诈骗等案。万某某案中,46名外籍女子 #被反复贩卖 涉案133万元。检察机关提醒:婚介机构应遵守法律诚信经营;消费者需树立正确婚恋观,增强防范意识,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举报。监管部门、机构和公众需共同营造健康婚介市场环境。 #据老挝公安部反人口贩运局消息,近年来,老挝女性与外国人的交往及跨境婚姻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既存在合法婚姻,也暗藏非法骗局。犯罪团伙利用社交媒体、婚介等渠道,以高薪工作或跨国婚姻为诱饵,诱骗女性出境,使其沦为人口贩卖的受害者。此类犯罪多针对经济困难、信息闭塞的女性,部分案件涉及伪造证件和跨境犯罪链条,增加了执法难度。 为此,老挝公安部加强边境管控,在重点口岸加大查缉力度,同时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普法宣传,提升民众防范意识。#此外,警方还与国际合作伙伴加强情报共享,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网络。

封面图片

#共享新娘 46名外籍女被转嫁贩卖给多地单身男 狂赚133万终落网最高检披露

#共享新娘 46名外籍女被转嫁贩卖给多地单身男 狂赚133万终落网最高检披露 4月17日,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消息:近年来,婚介的市场服务需求逐渐旺盛,但也滋生一些违法犯罪乱象。部分婚介机构违法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甚至衍生出拐卖妇女、组织偷渡等犯罪。数据显示,2024年1月至2025年3月,检察机关办理婚介行业犯罪1546人。检察机关发现多起涉外婚介相关案件,暴露出监管漏洞。根据相关规定,国内婚姻介绍机构和其他任何单位都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涉外婚姻介绍业务。一些婚介机构、个人为获取高额中介费,违法从事涉外婚介业务。有的虚构商务考察、出境旅游等事由,为境内人员办理签证,安排其出境与外籍人员相亲;有的安排外籍人员办理短期签证,甚至通过偷渡等方式赴我国相亲。 典型案例显示:如检察机关办理的黄某某等4人拐卖妇女、强奸案。黄某某等4人通过互联网发布跨国婚介广告,组织客户赴境外挑选“新娘”或带入境供挑选。又如检察机关办理的朱某某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案。朱某某通过自媒体宣传跨国婚介,12次组织非法跨境婚介活动,并涉嫌组织偷渡。 再如检察机关办理的万某某拐卖妇女、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诈骗等案。万某某案中,46名外籍女子 #被反复贩卖 涉案133万元。检察机关提醒:婚介机构应遵守法律诚信经营;消费者需树立正确婚恋观,增强防范意识,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举报。监管部门、机构和公众需共同营造健康婚介市场环境。 #据老挝公安部反人口贩运局消息,近年来,老挝女性与外国人的交往及跨境婚姻问题日益突出,其中既存在合法婚姻,也暗藏非法骗局。犯罪团伙利用社交媒体、婚介等渠道,以高薪工作或跨国婚姻为诱饵,诱骗女性出境,使其沦为人口贩卖的受害者。此类犯罪多针对经济困难、信息闭塞的女性,部分案件涉及伪造证件和跨境犯罪链条,增加了执法难度。 为此,老挝公安部加强边境管控,在重点口岸加大查缉力度,同时联合地方政府开展普法宣传,提升民众防范意识。#此外,警方还与国际合作伙伴加强情报共享,共同打击跨国犯罪网络。 订阅东南亚曝光-新闻 -吃瓜 投稿爆料澄清 : @dnyshequ #东南亚 #曝光 #吃瓜 #新闻

封面图片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新调整后的离婚登记程序

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民政部对婚姻登记程序进行调整,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新调整后的离婚登记程序包括申请、受理、冷静期、审查、登记(发证)等。 一年过去,各地陆续发布的数据展示了离婚冷静期的成果。据齐鲁晚报报道,2021年1月至11月,济南办理离婚登记的人数为17271对,去年同期的人数为25308对,同比减少8037对。“很多人还真就被冷静期给搞‘冷静’了。”律师杜芹透露,在受理的咨询案例中,一些当事人属于“可离可不离”人群,但是因为离婚冷静期增设了难度,所以他们表示不会轻易尝试离婚,“他们会更加安心生活,我觉得还是挺有意义的。” 不过,离婚冷静期实施一周年之际,四川安岳县法院公布《反映离婚冷静期制度实施以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称,部分当事人为了规避冷静期,直接向法院起诉离婚,致使诉讼离婚数量显著增多。2021年1至11月,安岳法院共受理离婚案件1163件,已高于前三年全年平均受案数1033.67件。北京一位律师透露,案多人少,离婚案件的诉讼周期普遍延长。“有的8月立案,12月才开庭。这也侧面反映出法院现在案子的确比较多。” 加设冷静期后,协议离婚转向诉讼离婚的趋势几乎是受访者们共同的感受。“当事人今年通常选择直接(到法院)起诉。”杜芹认为,离婚冷静期对当事人心理是有影响的。一些当事人早期曾计划协议离婚,但冷静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导致他们认为与其花费一至两月进行等待,还不如用法院的诉前调解时间来冲抵协议离婚的“冷静”时间。多位受访者均表示,多地的预约号排期非常紧俏,甚至有当事人委托律师操办此事。 诉讼离婚其实也存在“冷静期”。第一次申请诉讼离婚,法官若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夫妻感情破裂,大概率会驳回当事双方请求,并给出6个月的修复期。6个月后方可提起第二次起诉,这是诉讼离婚中一直存续的规定。在我国的离婚诉讼中,夫妻感情破裂的标准没有外在形式的判断标准,容易造成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家暴是离婚过程中的另一变数。据现代快报报道,2021年11月30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通报命案办理和防控工作情况。2020年,婚恋、家庭矛盾是引发命案的重要原因,引发的命案占比约65%,个别地区占比高达80%。 安岳法院在《建议》中提出了对离婚“冷静期”变“危险期”的担忧。其中包括,冷静期对被家暴者不利,受害方不知也不愿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冷静期内一方可能恶意制造夫妻共同债务,《民法典》中日常家事代理权适用规则还需完善。《建议》提出,应完善离婚冷静期反家暴制度,对于存在家暴行为的诉讼离婚,可适当缩短、提前结束或免除冷静期。 “婚姻家庭关系具有封闭性、私密性,双方矛盾不能有效化解,容易走极端。”律师认为,家庭暴力和恶性案件在离婚诉讼中是一直存在的、复杂的社会问题,不仅仅因为离婚冷静期的设置。多位受访者均建议,涉家暴类离婚案件不要试图采用协议离婚的方式解决。司法实践中,被施暴方容易为了尽早摆脱婚姻关系,而对财产、权利等离婚条件作出妥协。 一名法官透露,普通法官如今一年要审理500件以上的案件。一位北京的家事法庭法官则称,今年她手里的案件有400件左右。而在往年,婚姻家事法官一年审理的案件约为200件。“再这么下去别的不说,法院都得先散摊儿了。”一位曾经的家事法官说。 (中国新闻周刊)

封面图片

公安部、最高检双督办特大跨境电诈案!团伙从国内发展到柬埔寨上万人被骗

公安部、最高检双督办特大跨境电诈案!团伙从国内发展到柬埔寨上万人被骗 据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消息,3月18日至3月21日,沙坪坝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被告人熊某某等35人诈骗罪、偷越国边境罪案。 该案系由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双挂牌督办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 公诉机关指控,2016年,曾某某(在逃)等人经共谋在广东省广州市组织人员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先后邀约(招募)被告人熊某某等600余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 该电信网络诈骗集团组织严密,以曾某某为负责人,总部设董事长、副总经理等职务,内有行政部、财务部、技术部、讲师部等部门,下设八个分公司。 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通过网络推介等方式,组建“炒股”微信群,并将被害人加入其中。通过“水军”虚构炒股赚钱的事实,大肆吹捧群内的同伙有能力通过炒股赚钱,以吸引被害人的关注。 并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进一步博取被害人的信任,要求被害人按照引导下载该集团提供的名为“聚丰达”“奈利丰”“鑫鸿图”等股票投资APP。 被害人下载APP后,按照引导将资金转账至指定账户,所转入的资金均为该犯罪集团所实际控制。 此后,主要通过虚构“杠杆交易”等方式,造成被害人在虚假交易中的资金亏损的假象,以及采取各种理由阻止被害人将所投入的资金提现,以完成对被害人财物的非法占有。 现已查明,该电信诈骗犯罪集团的诈骗行为致中国境内的上万名被害人被骗。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熊某某等35人伙同他人在境外针对境内居民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情节严重,应当以诈骗罪和偷越国边境罪追究刑事责任。建议对被告人熊某某等35人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一年六个月不等的刑期。 庭审中,合议庭围绕起诉书指控的事实以及被告人提出的辩解意见进行法庭调查,分别讯问了被告人,进行了举证、质证。 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辩论意见,被告人熊某某、苑某某、肖某某对指控的事实和罪名均有异议,并当庭作无罪辩解; 其余32名被告人均当庭表示愿意认罪认罚,并表示愿意退赃退赔。 该案将择期宣判。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