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拉开帷幕,基金发行再迎 “抢七” 时刻。截至 7 月 5 日已 “定档” 的 30 只基金,有 29 只安排在 7 月内发

下半年拉开帷幕,基金发行再迎 “抢七” 时刻。截至 7 月 5 日已 “定档” 的 30 只基金,有 29 只安排在 7 月内发行。虽然指数和固收类基金依然是新发主力军,但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占比已回到 40% 水平,较上半年出现明显提升,除了头部公募,还有东吴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汇泉基金、汇百川基金等中小公募也参与其中。(券商中国)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基金发行再迎 “抢七” 时刻 29 只基金 "定档"7 月

基金发行再迎 “抢七” 时刻 29 只基金 "定档"7 月 下半年拉开帷幕,基金发行再迎 “抢七” 时刻。截至 7 月 5 日已 “定档” 的 30 只基金,有 29 只安排在 7 月内发行。虽然指数和固收类基金依然是新发主力军,但主动权益基金的新发占比已回到 40% 水平,较上半年出现明显提升,除了头部公募,还有东吴基金、创金合信基金、汇泉基金、汇百川基金等中小公募也参与其中。 (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今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分别有 37 只和 36 只新品成立,分列一、二位,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紧随其后。

今年上半年,华夏基金、易方达基金旗下分别有 37 只和 36 只新品成立,分列一、二位,广发基金、汇添富基金、富国基金紧随其后。此同时,有近 50 家基金公司上半年一只产品未发,占比超三成。目前来看,从发行规模和数量角度分析,公募基金行业 “马太效应” 已十分凸显。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产品结构来看,年内许多 “爆款产品” 均出自中小公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以债券产品为代表的固收赛道,中小公募或仍有突围机会。(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超三成基金公司上半年一只产品未发 中小公募借债基 “突围”

超三成基金公司上半年一只产品未发 中小公募借债基 “突围” 截至 6 月 30 日,以基金成立日为口径,今年以来公募新成立基金总数为 626 只,发行总份额为 6607.08 亿份,较 2023 年上半年的 5260.28 亿份,同比增长 25.6%。从公募机构的角度来看,头部公募在基金新发市场仍占据较大影响力。与此同时,有近 50 家基金公司上半年一只产品未发,占比超三成。目前来看,从发行规模和数量角度分析,公募基金行业 “马太效应” 已十分凸显。不过,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从产品结构来看,年内许多 “爆款产品” 均出自中小公募。有业内人士表示,在以债券产品为代表的固收赛道,中小公募或仍有突围机会。

封面图片

固收权益冷热不均,公募下半年发行 “跟着需求走”

固收权益冷热不均,公募下半年发行 “跟着需求走” 截至 6 月 30 日,2024 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 626 只,总发行份额突破 6600 亿份,债券型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发行份额占比超过八成。从单月来看,6 月份基金总发行份额和平均发行份额均创下年内新高。展望下半年,固收产品仍是基金公司布局的重点,其中,长债产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更受基金公司的青睐。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基金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线,积极布局指数产品、QDII 产品等。(中证报)

封面图片

陆港下半年或再迎反弹,经济复苏和估值优势料吸引资金流入

陆港下半年或再迎反弹,经济复苏和估值优势料吸引资金流入 媒体调查显示,中资及外资机构看好 A 股、港股在下半年有上涨空间,其中港股表现可能更强,保险资金和外资有望成为 A 股的主要增量资金。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下半年全球资金将会持续流入中国股市;三分之二的受访者称,MSCI 中国指数和沪深 300 指数的上市公司盈利将会在下半年触底。调查并显示,保险资金、外资和包括 ETF 在内的公募基金将成为三季度增量资金的主要来源。受访机构对恒生指数和沪深 300 指数年末点位的预测中值分别为 20950 点和 3850 点,意味着与最新收盘价相比,有约 18% 及约 11% 的上涨空间。

封面图片

按照认购起始日计算,7 月份有多达 60 只新基金开启发售模式。其中,有 39 只将于本月内完成募集。这预示着,如果新基金发行较

按照认购起始日计算,7 月份有多达 60 只新基金开启发售模式。其中,有 39 只将于本月内完成募集。这预示着,如果新基金发行较为顺利,月内有望超过 700 亿元增量资金入市。多家公募机构向记者表示,A 股市场各板块仍有较好投资机会,对不同类别产品,公募机构均有所布局。(证券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