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正生物 “撤单” 创业板 IPO 成长性和创新性受追问

都正生物 “撤单” 创业板 IPO 成长性和创新性受追问 7 月 7 日,长沙都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都正生物”)创业板 IPO 审核状态显示为 “终止”,原因系公司和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在 IPO “撤单” 前,都正生物已收到两轮审核问询函,均进行了回复。根据审核问询函内容,公司业务成长性和创新性受到交易所重点关注。深交所要求公司说明高变异、窄治疗窗、长半衰期、长效制剂、特殊释放机制(如适用)等高难度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临床研究难点的具体体现,公司在解决相关问题中运用的核心技术及其创新性;结合公司各期在手订单变动情况、药品服务品类、下游客户行业景气度和需求、政策变动等情况,说明业务成长性。(上证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证监会同意苏州天脉创业板 IPO 注册申请

证监会同意苏州天脉创业板 IPO 注册申请 证监会收到深交所报送的关于苏州天脉导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意见及公司注册申请文件,现批复如下: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注册申请。

封面图片

过会一年未提交注册 湘园新材创业板 IPO 终止

过会一年未提交注册 湘园新材创业板 IPO 终止 7 月 3 日,从深交所获悉,苏州湘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 IPO 终止。终止原因系湘园新材及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规定,深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封面图片

因对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出具的审核意见和终止上市审核结果不满意,一家冲刺 IPO 的 H 公司直接起诉深交所,并要求法院撤销深交所

因对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委出具的审核意见和终止上市审核结果不满意,一家冲刺 IPO 的 H 公司直接起诉深交所,并要求法院撤销深交所关于终止 H 公司创业板上市审核决定,同时,还要求判令深交所对 H 公司进行发行上市审核。

封面图片

北交所单月IPO撤单数创新高

北交所单月IPO撤单数创新高 中国北交所当月上市公开募股(IPO)终止家数已创过往单月之最。 综合界面新闻和《证券时报》报道,截至1月25日,北交所今年以来已有10家IPO企业撤回申报材料,该数据首次上两位数,大幅超出过往月份。10家终止的IPO企业盈利规模多在3000万元(人民币,合569万4100新元)规模左右。 市场认为,IPO撤回增加、节奏放慢,与中国股市波动下行,证监部门表示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关。多家IPO终止企业被监管部门提问有关“业绩下滑”的问题。 据《证券时报》,深圳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说,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复杂,有一部分拟上市企业2023年业绩面临下滑,核心业务难以保持可持续的增长,这些企业会面临上市难的问题。而“合规性”也是北交所屡屡提到的关键词。北京一家中小券商投行人士则表示,北交所的审核要求可能越来越严。 2024年1月26日 9:44 AM

封面图片

得一微科创板IPO进程终止 或因持续亏损

得一微科创板IPO进程终止 或因持续亏损 得一微是一家以存储控制技术为核心的芯片设计公司,2022年11月29日,其科创板IPO申报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金额12.24亿元,主要投向面向企业级/数据中心级的PCIe存储控制器项目、面向工业级/车规级的嵌入式存储控制器项目等。在经过两轮问询后,得一微科创板IPO审核进程终止。近日,因得一微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的相关规定,上交所决定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证券时报记者从业内人士了解到,持续亏损且未来盈利预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很可能是得一微此次科创板IPO撤单的主要原因。根据招股书申报稿和两轮问询回复,得一微净利润与现金流长期为负,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得一微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3亿元、-6833.52万元、-2亿元、-7359.39万元,报告期内亏损金额合计高达6.35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64亿元、-4.05亿元、-1.66亿元、-1.05亿元,报告期内净流出金额合计高达8.40亿元。事实上,不仅过往经营业绩大幅亏损,得一微未来盈利预期也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得一微在对交易所的问询回复中称,预计公司能在2025年达到盈亏平衡状态,2022年至2025年其收入复合增长率需达到34.04%,综合毛利率需达到20%左右,其中主要产品存储器毛利率需要达到6%左右。然而,得一微报告期内收入增长率持续下滑且2023年上半年为-3.02%,主营业务毛利率持续下滑且2023年上半年仅为5.68%。2022年度至2023年16月,得一微主要产品存储器业务的毛利率分别为-9.40%和-22.31%,与预测数据差距较大。同时,2022年以来,得一微不管是在产品价格、毛利率、收入增长率等主要经营指标,还是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偿债能力指标方面,均呈现下降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得一微主要产品为存储控制芯片和存储器,技术先进性及市场竞争力目前也被认为不足。据相关行业人士分析,在存储控制芯片方面,目前市场上固态硬盘存储控制芯片的主流协议类型是PCIe,而得一微固态硬盘存储控制芯片产品仍以相对传统的SATA为主,PCIe产品收入占比很低。而且得一微嵌入式存储控制芯片产品亦相对成熟,尚无技术难度较高的UFS协议接口产品。最近三年,得一微存储控制芯片和存储器的毛利率均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约20%,市场份额不足2%。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科创板上市3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关于严把发行上市准入关从源头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试行)》明确提出,科创板要凸显“硬科技”特色,强化科创属性要求,要进一步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要求未盈利企业充分论证持续经营能力、披露预计实现盈利情况,就科创属性等逐单听取行业相关部门意见。从得一微上述经营业绩和未来盈利预期情况来看,其IPO申报明显属于要进一步从严审核的情形。监管部门多次表示,坚持严把IPO准入关,企业IPO上市决不能以“圈钱”为目的,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要依法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不能把没有稳定回报或可期待成长性的公司带到市场上来。就科创板而言,该板块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标准多样包容的背后意味着板块定位的更高要求。据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科创板IPO撤否企业中,存在持续亏损问题的就超过13家。而得一微等近期相关案例,也体现出交易所加强科创板定位把关,从严审核未盈利企业,在支持科技自立自强的同时,强化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强化对亏损企业“硬科技”成色和持续经营能力的把关。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8月18日,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比亚迪半导体的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审核”,原因是因律师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

8月18日,深交所创业板发行上市审核信息公开网站显示,比亚迪半导体的审核状态变更为“中止审核”,原因是因律师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四条的相关规定,中止其发行上市审核。这也是目前受到该事件影响的较为重磅的IPO案例。 8月21日晚间,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联系到比亚迪半导体媒体关系顾问,对方回应称:“公司现在会尽快推进一些复核的报告,至于会不会换所,我们也不清楚。” 事情起源于蓝山科技信披违法违规遭调查一案,该公司在精选层挂牌过程中聘请的四家中介机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依据相关规定,前述中介机构的在手项目受到严重影响。 蓝山科技主要从事光电转换和传输系统及其子系统等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的光纤通信解决方案与设备,于2014年6月在新三板挂牌。蓝山科技自全国股转公司实施分层制度以来,连续4年维持在创新层,并率先申报了精选层公开发行。在公布精选层挂牌计划后,蓝山科技股票在二级市场受到热捧,股价一度大涨至6元/股以上。 但2020年10月,蓝山科技却突然密集发布公告,表示涉及公司及子公司的基本户被冻结,公司及子公司被列入被执行人,控股股东持有的公司股权被冻结,公司、子公司及实际控制人被限制高消费,主要业务停顿等风险事项。至2020年11月,蓝山科技更是公告称,公司只剩下2名员工,包括实际控制人(兼任董事长和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在内的其余员工均已离职。 2020年11月27日,证监会最终做出决定,对蓝山科技涉嫌信披违法违规立案调查,对蓝山科技申请公开发行并在精选层挂牌过程中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立案调查。此次4家中介机构被立案调查,则是监管层的进一步追责。四家中介机构具体为华龙证券、中兴财光华会计师事务所、北京市天元律师事务所及开元资产评估四家机构。 而与这四家中介机构相关的IPO、再融资、并购重组等项目皆被牵连,公开资料显示,截至8月20日,共有41家创业板和科创板IPO申报企业审核集体进入“中止”状态;同时,8个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审核状态也变更为“中止”,比亚迪半导体正是其中之一。 (21世纪经济报道)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