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投资正当时,公私募纵论下半年资产配置方略

多元化投资正当时,公私募纵论下半年资产配置方略 资产配置多元化是投资中的唯一免费午餐。在上半年的震荡市中,资产配置的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以公募基金的表现为例,上半年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净值平均下跌 5.29% 和 4.92%,平衡混合型基金净值平均上涨 1.41%,偏债混合型基金净值平均上涨 1.43%。 下半年资产配置该如何进行?多位受访者表示,与年初相比,各类资产的估值已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而言,A 股的性价比有所好转,而债市虽仍然乐观,但在操作上要保持一定的清醒。(上海证券报)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固收权益冷热不均,公募下半年发行 “跟着需求走”

固收权益冷热不均,公募下半年发行 “跟着需求走” 截至 6 月 30 日,2024 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 626 只,总发行份额突破 6600 亿份,债券型基金占据主导地位,发行份额占比超过八成。从单月来看,6 月份基金总发行份额和平均发行份额均创下年内新高。展望下半年,固收产品仍是基金公司布局的重点,其中,长债产品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更受基金公司的青睐。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基金公司进一步丰富产品线,积极布局指数产品、QDII 产品等。(中证报)

封面图片

至 7 月 12 日,全市场已有 54 只公募基金率先披露 2024 年二季报,包括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 20 只

至 7 月 12 日,全市场已有 54 只公募基金率先披露 2024 年二季报,包括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 20 只权益类基金、中银纯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等 30 只债券型基金、德邦如意货币市场基金等 2 只货币型基金及中欧盈选稳健 6 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发起式基金中基金 (FOF) 等 2 只 FOF 基金。从已披露的基金二季报来看,部分权益类基金经理所持的重仓股仓位变动较大,主要增配了高分红、低估值资产,高股息红利策略成为基金经理二季度资金配置的主要选择。(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半年度基金投顾用户调查显示:风险偏好较低,期待多元化配置服务

半年度基金投顾用户调查显示:风险偏好较低,期待多元化配置服务 投资者上半年的投资体验如何,对下半年有何期待?近日,上海证券报联合蚂蚁投顾旗下投顾服务品牌 “帮你投” 及支付宝 App,对支付宝平台上的基金投资者展开问卷调研。结果显示,基金投顾用户的风险偏好有所降低,七成用户期待下半年能获取 5% 左右的收益。 为了应对市场波动,为投资者提供全天候的投资回报,多元化的大类资产配置开始成为许多基金投顾机构的重点发力方向。(上海证券报)

封面图片

公募下半年 A 股投资策略盘点:延续 “哑铃策略” 短期内大盘股是主要方向

公募下半年 A 股投资策略盘点:延续 “哑铃策略” 短期内大盘股是主要方向 据 21 财经,经历过跌宕起伏的 2024 年上半年,A 股下半年的投资机会在哪?记者盘点了 10 多家基金公司的下半年投资策略报告,发现它们大多数延续年初制定的 “哑铃策略”:一边是防御配置 高股息红利策略;另一边是进攻配置 科技成长策略。不过,短期内基金公司投资策略更倾向于防御的 “高股息 + 大盘股”,甚至有的基金公司三季度投资策略不再提或重点不再放在 “科技成长股”。对部分基金公司来说,目前大盘是主要方向,小盘主题则被认为是战术机会。但如果政策积极变化,他们将重新回到哑铃策略,以防御和科技产业的双主线为主要配置方向。

封面图片

中国股市疲弱 权益类公募基金清盘数量至5年高点

中国股市疲弱 权益类公募基金清盘数量至5年高点 中国股市持续疲弱,导致公募基金清盘数量升至五年高点。 彭博社报道,去年共有240只公募基金清盘,创下2018年以来的最高,其中约五分之四为股票和混合型基金。这一清盘潮延续至今年。根据彭博的估算,今年已有14只基金产品清算,另外有20多只基金警告称即将关闭。 《证券时报》则引用Wind数据统计,截至星期四(1月18日),今年以来已经有43只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基金)发布总规模低于5000万元(954万新元)、可能触发基金合同终止的公告。 根据规定,基金产品连续2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定期报告中予以披露;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前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在履行清算程序后终止基金合同。 彭博报道指出,公募基金产品清盘加速,加上投资者新认购数量大幅下降,创下10年新低,对公募行业造成了双重打击。 2024年1月19日 12:54 PM

封面图片

追逐“确定性”资产 三大公募把脉A股下半年投资机会

追逐“确定性”资产 三大公募把脉A股下半年投资机会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何漪)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呈现震荡行情,期间AI、中特估等主题不断涌现,出现结构性行情。 即将进入2023年下半程,A股走势将如何演绎?AI、中特估等板块行情能否延续?投资策略怎么调整?针对市场关心的焦点问题,近日,上海证券报约访了南方基金FOF投资部总经理李文良、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刘旭、长城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杨建华,一道把脉下半年A股市场的投资主线。 上半年博弈交易特征明显 上海证券报: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运行呈现怎样的特点?背后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李文良:当前,部分投资者对经济景气的展望和预期出现下调,甚至部分存在悲观情绪,影响了上半年A股市场的走势。需要明确的是,部分传统经济部门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局部的。 国内经济有望见底修复,但热度尚未全面回升。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加码,新旧增长动能自然切换,中国经济中长期底部或已出现,可采取一定的逆向思维。 刘旭:A股上半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一季度国内经济复苏整体好于预期,股票市场出现较好表现;第二个阶段,自3月底起,经济动能超预期放缓,市场对地产、基建、制造业等行业的信心不足,存在一定的压力,股票市场呈现弱势表现。 随着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市场对稳增长政策预期开始升温,A股市场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博弈交易特征。 杨建华:上半年,A股在年初大涨后连续下探,行业、风格轮动加快,AI、数字经济、TMT、“中特估”等板块表现突出,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景气赛道股回撤较大。5月底至今,随着复苏预期渐起,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提升,A股逐渐企稳。 整体看,受到政策驱动、产业发展驱动影响,叠加偏弱经济修复的相互作用,多重因素影响了A股市场走势。 权益资产具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 上海证券报:当前,上证指数在3200点附近震荡。您预计下半年A股将呈现怎样走势? 李文良:从估值维度看,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股债利差等指标处于吸引力较好的水平。同时,受益于股市领先于经济的特点,叠加国内经济迎来复苏的整体预期,下半年权益资产具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 需要注意的是,国内经济处于见底、即将复苏的通道中。由于短期看缺乏经济强复苏支撑,权益市场缺乏大牛市行情信号。因此,权益市场或将延续结构分化,整体呈现震荡格局。 刘旭:看好下半年A股走势,主要有两点原因:第一,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居民消费能力受到影响后,进入向上修复的通道;第二,以万得300非金融股债收益差(股票股息率-债券利率)作为衡量指标,股票估值处于市场低位水平。 总的来说,A股市场经历上半年低谷期后,后期大概率将呈现逐步上升态势。 杨建华:A股市场或将延续现有格局,短期内呈现结构性行情,预计下半年维持震荡调整。如果经济进一步出现走弱预期,政府出台拉动内需、扭转预期等措施的可能性会加大,有望带动A股迎来趋势性行情。 开始追逐“确定性”资产 上海证券报:下半年A股的投资策略如何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投资主线? 李文良:成长和价值并行不悖,且在内部出现分化。 成长部分,看好未来需求爆发、竞争格局并未显著恶化的科技行业。新一轮产业革命开展得如火如荼,抓住风口的企业更容易获得较好的扩张机会。这反映到股市中,对应的板块性、个股有望走出不错的行情。 价值部分,高股息板块值得关注。国内央行开启新一轮“降息”操作,海外通胀缓解使得流动性收紧接近尾声,全球资金面趋于明显改善。由于理财、存款利率普遍下调后,市场对中高利息优质资产的需求相当旺盛,一些经营稳健的高股息板块和公司将受益于此。 刘旭:下半年关注制造业升级机会、及经营质量稳定的低估值公司分红机会。 在完成了基础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阶段并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中国经济会向着高质量、高科技含量、创新驱动的方向发展,长期关注高端制造业升级带来的机会。 具体看,AI领域经过市场情绪炒作后,部分公司的估值处于较高水平,后续会关注公司业绩兑现和应用落地的情况。长期看,建议关注相关企业的竞争优势、技术壁垒等情况。“中特估”方面,会依据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去判断,以考虑估值的合理性。 杨建华: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通胀高压等背景下,A股市场开始追逐“确定性”资产:一方面是未来“确定性”,即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下的人工智能等方向;另一方面是当下“确定性”,即经营稳定、现金流充裕、高分红的低估值资产。 考虑到三季度至四季度初,宏观方面预计仍将维持“弱复苏+温和宽松”组合,A股市场仍将以主题和概念投资为主。下半年,建议重点关注AI、“中特估”以及其他主题,如苹果新品、特斯拉机器人、华为产业链等市场焦点板块。 此外,从防御角度看,受宏观经济影响小、无政策负面压制因素的个股,具有不错的投资机会。如果政府出台有力的拉动内需政策,相关顺周期板块有望迎来业绩修复、估值提升的机会。 上海证券报:下半年需要关注哪些方面的风险因素? 李文良:国际地缘政治可能是下半年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但提前预判这类冲击相当困难。因此,倾向于采取及时跟踪和评价的策略,即在新事件冲击发生后,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策略。从事前预防维度,考虑配置一些黄金、原油等对冲性质资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风险。 刘旭:风险主要来自外部金融、利率环境,需要面临海外央行加息节奏不确定及较大的外部经济、外需等压力。同时,需要正视个股产业升级可能遇到的风险,一些高端产业领域所面临的海外环境比较复杂,要进行持续关注。 杨建华:建议重点关注三类风险:一是政策预期偏离风险,可能引发市场风格切换;二是在极致的结构性行情下,需警惕单一行业或板块交易过热风险;三是海外方面,需关注美国经济走势、通胀变化及美联储利率调整的节奏,以及可能存在的金融体系风险等。 (编辑:许楠楠) 关键字: via(author: 编辑:许楠楠) Invalid media: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