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利率水平稳中有降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利率水平稳中有降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 13.27 万亿元,6 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 8.8%;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 18.1 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 3.45 万亿元,6 月末的社融存量同比增长 8.1%。此外,6 月末,广义货币(M_[2])余额同比增长 6.2%,狭义货币(M_[1])余额同比下降 5%。权威专家表示,应理性看待当前金融总量指标增速回落,这是有效融资需求偏弱、打击资金空转、债市分流存款、地方政府减少存贷款督导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更加关注利率调控的作用。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6 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 255.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250.85 万亿元,同比

中国人民银行:6 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 255.32 万亿元,同比增长 8.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 250.85 万亿元,同比增长 8.8%。本外币存款余额 301.68 万亿元,同比增长 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 295.72 万亿元,同比增长 6.1%。

封面图片

上半年我国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上半年我国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今年以来,金融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信贷资源更多投向了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持续优化。今年上半年,我国利率延续下行态势,推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贷款利率保持在历史低位水平。 今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维持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处于历史低位。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0.5 个百分点,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 1 万亿元,同时下调再贷款、再贴现利率 0.25 个百分点,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 2 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一次性下行 25 个基点。二季度,明确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下调房贷首付比例和公积金贷款利率,引导融资成本下行。(央视)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币贷款上月增加近5万亿人民币

中国人民币贷款上月增加近5万亿人民币 中国人民银行星期五(2月9日)发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24年1月份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4.92万亿元(约9300亿新元),同比多增162亿元。专家认为,开年首月贷款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稳固。 中国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4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分部门看,1月份,住户贷款增加980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3.86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了3.31万亿元。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企业开年信贷需求较强。”他表示,开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宣布降准和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释放政策利好,并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继续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 报道说,1月末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增速分别在30%、15%以上,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1月份不少银行企业贷款利率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延续稳中有降态势,有效激发了信贷需求。 社会融资规模是比较全面反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总量性指标。同日发布的社融数据显示,1月末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84.29万亿元,同比增长9.5%。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5061亿元。 专家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在去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同比多增,说明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2024年2月9日 8:25 PM

封面图片

中国一季度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降0.46个百分点

中国一季度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同比降0.46个百分点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星期四(4月18日)说,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 朱鹤新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今年一季度金融运行和外汇收支情况时说,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外汇局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支持经济回升向好。截至目前,政策实施已取得较好成效。 朱鹤新说,成效主要体现在:金融总量稳定增长。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为8.7%,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2.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2.42万亿新元);M2增速为8.3%,一季度新增12.5万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为9.6%,一季度新增9.5万亿元。这些数据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 他补充说,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特别是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71%,同比降0.46个百分点。 此外,信贷结构持续优化。3月末,金融机构高技术制造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涉农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7.3%、20.3%、13.5%和10.7%,均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全部贷款的增速为9.6%;信贷节奏平稳。2023年一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放较快,去年下半年以来,加强引导信贷均衡投放,缓解金融机构“冲时点”现象。今年一季度贷款投放比例向历史平均水平回归,为未来三个季度信贷增长留足空间。 朱鹤新表示,总的看,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未来货币政策还有空间,央行将密切观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目标实现情况,择机用好储备工具。 2024年4月18日 4:06 PM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提前还贷情况减少 预期得到实质性改善

中国央行:提前还贷情况减少 预期得到实质性改善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今年8月份金融数据显示,8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约0.25万亿新元),同比多增868亿元;8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3.12万亿元,同比多增6316亿元。中国央行负责人说,目前提前还贷情况已经有所减少,预期得到实质性改善,这将有利于优化居民资产负债结构,增强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 根据中国金融新闻网报道,上述负责人表示,总体来看8月份货币信贷运行良好,一是基础货币投放增加,流动性合理充裕。8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再贷款再贴现、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了基础货币有效投放。基础货币新增5711亿元,余额同比增长8.6%,比上月提高1.3个百分点。 二是信贷总量继续增加,结构持续优化。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8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12万亿元,存量同比增长9%,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36万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1.1%。 从前8个月整体情况看,金融支持也实现了总量增、结构优。数据显示,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和各项贷款增量分别达到25.2万亿元和17.4万亿元。 该负责人谈到,这些指标均在去年的高水平上进一步多增,接近于2020年的历史高位。该负责人还强调,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信贷结构不断优化。 三是M2保持较高增速,住户存款增长较快。8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86.9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8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26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体现为实体经济部门的存款增长和流动性改善,为进一步扩大投资消费、促进经济稳中向好提供坚实基础。1至8月,各项存款增加20.24万亿元,同比多增1158亿元。 四是存贷款市场利率降低,提升有效需求。其中,贷款利率方面,8月中国人民银行引导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中期借贷便利中标利率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带动了贷款尤其是流动资金和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

封面图片

中国人民银行:广义货币(M2)余额299.56万亿元 同比增长8.7%

中国人民银行:广义货币(M2)余额299.56万亿元 同比增长8.7% 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99.56万亿元,同比增长8.7%。狭义货币(M1)余额66.59万亿元,同比增长1.2%。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5%。前两个月净投放现金7566亿元。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