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每 10 辆新能源汽车就有 1 辆搭载 “常州造” 电池

全球每 10 辆新能源汽车就有 1 辆搭载 “常州造” 电池 制造一台新能源整车,需要多达 2 万多个零部件。既无丰富锂矿资源、又非传统汽车生产重镇,有着雄厚工业基础的常州,选择将主攻点放在新能源整车的 “心脏” 动力电池。目前常州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 97%、居全国之首,全球每 10 辆新能源汽车就有 1 辆搭载 “常州造” 电池。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 2024 年 6 月及上半年电池市场数据。产量方面,6 月,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下,中国动力电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 2024 年 6 月及上半年电池市场数据。产量方面,6 月,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下,中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为 84.5GWh,环比增长 2.2%,同比增长 28.7%。1-6 月,中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 430.0GWh,累计同比增长 36.9%。(上证报)

封面图片

东风汽车上半年新能源整车销量 38 万辆 同比增长 118.4%

东风汽车上半年新能源整车销量 38 万辆 同比增长 118.4% 东风汽车宣布,2024 年 1-6 月,东风汽车新能源整车销量 38 万辆,同比增长 118.4%;6 月新能源整车销量 8.1 万辆,同比增长 119.3%。2024 年 1-6 月,东风汽车自主品牌整车销量 66.4 万辆,同比增长 45.5%;6 月自主品牌整车销量 11.9 万辆,同比增长 45.1%。2024 年 1-6 月,东风汽车整车出口销量 11.2 万辆,同比增长 9.1%;6 月整车出口销量 2.3 万辆,同比增长 31%。

封面图片

“宁王”开始带着小米造电池:SU7售价将再降?

“宁王”开始带着小米造电池:SU7售价将再降? 文 | 新浪科技 刘丽丽这家新公司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电芯工厂,生产的电芯能够为各车企供货,供车企自行开发、装配为技术特性各异的整车电池包。它会对未来电池动能走向产生哪些改变?要知道,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的成本中大约占30%40%的比重,因此电池企业在产业链上呼风唤雨,牵一发动全身。造车的小米入局电池制造环节,引发市场一片喧哗。而其他几家股东也都有故事。北汽海蓝芯的股东北汽蓝谷内部人士对新浪科技表示,“共建电芯工厂是为了整合核心、优质供应链资源,谋划极狐的长远、稳健发展”。至于价格,他表示“反正不会比现在的价格高”。另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公司后续为小米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可能性非常大。“新公司后续或为小米汽车提供电池”宁德时代在北京落子动力电池工厂这件事情酝酿已久。今年1月,北京市发改委官网发布的文章《北京将要推出1.0版产业地图》中提到,“计划今年开工建设宁德时代北京工厂项目”。2月,北京市政府印发的《2024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中,出现“开工建设宁德时代电芯工厂项目一期”的内容。随后,北汽蓝谷3月发布公告,拟与北汽产投、北京海纳川共同出资设立平台公司北汽海蓝芯能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称这一公司将作为管理与投资主体,与宁德时代、京能科技及小米汽车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北京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将在北京投资建设电芯智能制造工厂。“与宁德时代、小米汽车的合作,是基于各方在各自领域的优势互补。”北汽蓝谷内部人士称,这一合作将提升北汽蓝谷在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自主研发能力与供应能力,可以为用户提供更长续航、更安全、更可靠的电动汽车产品。北汽蓝谷高管也曾在会议上表示,和宁德时代、小米共同在北京建设电芯工厂,是在关键的车用电池领域获得资源、技术和成本的保障。事实上,宁德时代与北汽的合作最早可追溯至2012年。当时北汽首批规模化运营的400辆E150 EV全部搭载宁德时代电芯。2017年8月,宁德时代超1亿认缴北汽新能源4000万元注册资本,北汽蓝谷上市后持股比例0.76%。2019年北汽又与宁德时代签下5年动力电池供货协议。双方还成立联合研发团队,全球首款CTP电池搭载在北汽EU车型上。2019年同年,北汽新能源成为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第一大客户。2021年2月,北汽蓝谷旗下专注于换电站运营建设的蓝谷智慧能源宣布完成超3亿元的A+轮融资,宁德时代联合北汽新能源、SK新能源、廊坊安鹏基金共同领投。2021年5月21日,北汽蓝谷宣布完成55亿元定增,其中宁德时代获配3亿元。“这个新公司成立,可以理解成我们跟宁德时代合作更紧密了,股权上又有关系了,”北汽蓝谷内部人士表示,其实北汽蓝谷一直以来跟宁德时代合作就很紧密,几乎100%的车都是用的宁德时代的电池,也是宁德时代的第一家客户。关于后续是否会由北京时代动力供货,价格是否更为优惠,上述人士表示,这个还要看具体的商务条款,“股权上有合作,包括一些比较好的黑科技或者最先进的电池,有优先使用权之类的可能性都有”,至于价格,“反正不会比现在的价格高。”小米是今年新能源汽车圈的流量王者,订单量屡破纪录,交付量也节节攀升。小米SU7发布后32天,小米量产的第10000辆整车正式下线。截至5月中旬,已完成第10000辆小米SU7的交付。有消息称,小米SU7正在全力扩充产能,4月18日标准版、Max版开始交付,5月底Pro版开始交付,6月份交付超过1万台。小米汽车表示要保证完成今年10万台交付目标。雷军之前曾称,小米汽车的目标是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车厂。雷军还表示,小米已实现了电池包的完全自主研发和自主生产。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此次小米与宁王的合作来势汹汹,雷军这话很有可能成为现实。上述人士表示,“新成立的公司后续为小米汽车提供动力电池的可能性非常大,供货数量肯定不会少,强强联手之后,也进一步确保了电池质量,就是共赢了。”动力电池装车率走低,增速低于产能在2024北京国际车展现场, 蔚来董事长李斌在与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交谈中表示“把我们成本降低一点,这样我们利润能高一点”,曾毓群的回复是“性能提高一点”。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在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公开吐槽车企是在为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企业打工。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也曾谈到,动力电池价格不断上涨,使整车企业苦不堪言。但2024年以来,动力电池厂商分化加剧,一线电池厂商地位相对稳固,国内外全面布局,而在原材料价格下行趋势下,二、三线企业有苦难言。目前,宁德时代稳坐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头把交椅,基本实现了新能源乘用车客户全覆盖,合资客户涵盖上汽、北汽、吉利、东风、广汽、长安、一汽、蔚来、小鹏、理想等国内主流车企,以及特斯拉、戴姆勒、大众、宝马、现代等国际企业。鑫椤资讯高级研究员张金惠认为,目前装载的动力电池成为汽车营销卖点之一,对于二、三线企业来说,突围机会不大,一线龙头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巨大,技术差距只会越来越大。“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取决于配套(新能源)车的销量,当前销量大的(新能源)车基本是(搭载)一线电池厂的产品。动力电池行业进入强者恒强的发展趋势,一线企业的电池也有利于(新能源)车的销售。”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成立,也显示出赢家通吃的趋势。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可以确保电池供应的稳定性,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电池技术的研发。对于宁德时代而言,这种合作方式有助于绑定大客户,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这种合作模式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逐渐成为常态。但是,目前最新的动力电池装车率数据并不太乐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日前发文表示,2024年4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率为45%,今年1-4月累计装车率为46%。而2020年12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率曾高达86%,全年累计装车率也高达76%。现阶段国内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都存在产能大于装机量的情况,库存压力较为明显。动力电池装车率下滑,最关键的因素在于纯电动车销量增速放缓,增长陷入了瓶颈。分析人士认为,动力电池装机率的下降,会给宁德时代等供应商造成更大的经营压力,一旦库存过多,仓储成本都会是天文数字。长期来看,乘用车电池需求依然强劲,但销量增速却低于动力电池产能,国内未来新能源汽车份额、动力电池产能和库存已然成为车企、供应商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新公司的成立可能会影响动力电池市场的集中度,尤其是当新公司能够提供高质量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时,可能会吸引更多整车厂商以类似模式合作,加快影响现有市场格局。”上述人士表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宁德时代300多亿的净利润,有些烫手】财报没有体现的危机是,下游市场的需求正在萎缩,新能源汽车增速下滑,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在放

【宁德时代300多亿的净利润,有些烫手】财报没有体现的危机是,下游市场的需求正在萎缩,新能源汽车增速下滑,动力电池的装机量也在放缓。特斯拉、比亚迪这样的行业龙头都在降价清库存,整车厂、电池厂的生产节拍相继变慢。 #抽屉IT

封面图片

中国去年召回新能源汽车数量创新高

中国去年召回新能源汽车数量创新高 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热销之际,中国去年召回的新能源汽车数量创历史新高。 综合《21世纪经济报道》《证券时报》报道,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星期三(3月13日)发布《关于2023年全国汽车和消费品召回情况的通告》。 通告显示,中国去年共召回新能源汽车72次,涉及车辆160.3万辆,占全年召回总数量的23.8%。新能源汽车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2.3%,创历史新高。 去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大幅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958.7万辆和949.5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5.8%和37.9%,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达31.6%。 与2022年电子电器和传动系统是主要缺陷产生部件不同,2023年缺陷涉及的系统中,发动机和电器设备是主要缺陷产生部件,占去年汽车总召回数量的84.9%。 在消费者线索报告中,电器设备(17%)、发动机(16%)、车身(14%)问题为占比最大的前三项。在新能源汽车中,反映三电系统(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问题的占24.9%,反映自动驾驶辅助系统问题的占5%。 从召回原因来看,因制造原因召回的数量较去年增加37.3%,设计原因仍是主要缺陷原因。 通告也显示,线上软体更新(OTA)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召回实施的重要方式。 2023年实施OTA召回六次,涉及车辆117.3万辆,比2022年大幅增加32.2%。 2024年3月14日 3:10 PM

封面图片

【宁德新能源与宁德时代:“君子协定”恩怨纠葛,决战万亿储能之王】宁德新能源急需找到一块新的业务增长点。三次错失动力电池,让它终于

【宁德新能源与宁德时代:“君子协定”恩怨纠葛,决战万亿储能之王】宁德新能源急需找到一块新的业务增长点。三次错失动力电池,让它终于回过神来,看到了轻型动力电池市场生产用于两轮电动车的锂电池。 #抽屉I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