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官商勾结实为一种生存之道。很多私营老板想方设法攀官员的高枝,攀得越强越好。一方面,攀上了有肥缺资源的官员们企业能多赚钱,一

在中国官商勾结实为一种生存之道。很多私营老板想方设法攀官员的高枝,攀得越强越好。一方面,攀上了有肥缺资源的官员们企业能多赚钱,一方面,攀上了权力硬实的官员们关键时能帮企业撑腰,而官员们也借此捞钱。像视频中这个女老板,被人做局骗了三千万,就吃了后台不够硬,送钱不够多的亏,有冤难伸。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武汉上演现实版人机大战 保卫司机还是要保卫“萝卜”

武汉上演现实版人机大战 保卫司机还是要保卫“萝卜” 事件的起因是7月7日下午,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在武汉街头与行人相撞,交警正在现场处置,没有司机的事故吸引了网友们的关注。之后百度方面相关负责人进行了回应,事故因车辆在绿灯亮起启动之际与一名闯红灯行人发生轻微碰撞。萝卜快跑也被不少网友调侃为马路判官,在自身遵守交通规则的时候,回去“惩罚”不守交规的行人。之后有媒体报道,萝卜快跑已在多个城市开通服务,其中武汉投放量已有三四百辆,每日实际运行规模在350辆左右。之后关于萝卜快跑的争议进一步扩大,一方面是交通安全性,一方面是定价,最终实付价格被部分人担忧低价扰乱市场秩序,10公里只要3块9,任何一辆出租车和网约车都做不到。对此,武汉市交通管理局回应称,“萝卜快跑”还在测试阶段,尚未被定性为营运车辆,定价是企业市场行为。据了解,近日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订单迎来爆发式增长,单日单车峰值超20单,已逼近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订单量。自动驾驶概念已经提出来很多年了,相关企业也一直在砸钱,比如我们普通人最先接触到的面向C端的各种车企的辅助驾驶,进化速度是非常快的,同一辆车年初去跑和年底去跑,可能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体验。而在普通人容易忽视的B端,自动驾驶出租车正在成为出租车司机和网约车司机的直接竞争对手,更低的价格、通吃i人和e人的服务以及对交规的严格遵守让它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现在打开短视频平台不妨搜搜自动驾驶出租车,你就会看到各种博主去尝鲜,甚至直接成为了野生销售员,这种消费者口口相传的影响将快速席卷行业,为出租车司机背上再压上一块巨石。年初的时候,“为什么网约车总是臭臭的” 冲上了热搜,引发了不少打车人的共鸣。当你打开车门的那一刻,车里刺鼻的空气扑面而来,各种气味夹杂在一起,让不少人吐槽好像钻进了司机的被窝。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车本身散发出来的味道,另一方面则是司机高压工作散发出来的汗液以及烟味儿、食物残渣等等。我在最近打网约车的时候发现,部分车型平台给安排了风扇和香片,车里的味道会减轻不少。对于自动驾驶出租车而言,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存在的,若有气味也只是车的味道和上一个乘车人留下的味道。但是放在历史的长线中去看,自动驾驶出租车对传统出租车行业的冲击,做一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喻,又何尝不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冲击呢?在全球自动驾驶的大潮中,自动驾驶出租车就好像符合客观规律、具备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的新事物,在不断迫使传统出租车行业变革。而促使传统出租车行业的这场变革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网约车的出现让消费者通过手机即可打车,并且全程透明没有绕路的担忧,直到现在,在很多城市传统出租车行业和网约车仍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另一个冲击则是来自共享单车,没错,两个轮子的车对四个轮子的车造成了冲击。可能在一线城市这种感觉不是特别明显,毕竟公交、地铁等交通方式非常发达,加之打车的人足够多,共享单车似乎难以对传统出租车造成冲击。但是在四五线小城市,原本城市就不大,起步价就能跑天下,这也是不少出租车司机抱怨的。随着共享单车的入局,让本来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方式开始被不少人作为日常交通工具,全程下来2-3块钱就能解决,出租车司机连起步价都赚不到。在我的老家张家口,前些年还因为共享单车,出租车司机来了一次集体大罢工事件,直到现在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也是水火不容。当然,在享受新事物带来的便利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这种资本游戏的逻辑,那就是初期烧钱,后期收钱。不管是初期的网约车还是初期的共享单车,亦或是现在尚在起步阶段的自动驾驶出租车,背后的资本都在不断烧钱,通过最直接的价格优势来吸引消费者,当消费者养成习惯的时候,才是真正进入后期运营的阶段。这种内卷一定程度上是对消费者利好的,能够享受更多的福利,但是长此以往,过度内卷也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偷工减料等等,健康的内卷才是正道。但是放眼过去展望未来,自动驾驶出租车是必然趋势,即使现在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等去抵制,但是也难以去左右这种趋势。近日,北京市经信局就《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征求意见稿)》对外征求意见。北京市拟支持自动驾驶汽车用于城市公共电汽车客运、网约车、汽车租赁等城市出行服务;7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北京、上海、重庆、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等20个城市(联合体)入选。在进入2025年之后,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接纳自动驾驶出租车,行业从业者面临着变与不变的困境,但作为个体,变其实是唯一选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自动驾驶出租车必然会成为交通出行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对于传统行业从业者的冲击也是前所未有的。当人和机器去竞争,可能24小时无休也对抗不过机器,这就是现实。但是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出现,抛开资本逻辑,目的不就是更好地服务人吗?只是服务的是乘客,淘汰的是司机,当万千司机面临失业影响的时候,人生的十字路口该作何选择,值得所有人深思。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山东网红,坑惨百度副总裁

山东网红,坑惨百度副总裁 不过随着璩静事件的发酵,个中的种种细节还是有出乎人意料的地方,比如他还真的去找网红海参哥学习了。此前曾有小道消息称,璩静是上了一次参哥的短视频操盘课,然后整个人就“魔怔”了,一门心思想着做视频,甚至让部门全体员工都去做IP。对此,参哥回应称:“确实来过我这,但没进社群,聊得很愉快。”参哥是谁,早年间他因为在电商平台卖海参发家,因此自称海参哥,后来进入到短视频赛道,凭借着犀利言论和流量变现玩法吸引大批粉丝,成为了抖音上流量最大的商业博主之一。在关注度节节攀升的同时,参哥又开始卖起了知识付费项目,线上主打商业IP和流量变现,线下则有培训课、私董会以及企业家社群,参哥也因此成为不少实体老板追捧的“流量军师”。据参哥自己透露,每年会有几万人因为他而来到其公司所在地山东烟台,客观上还带动了烟台当地的消费。尽管参哥坐拥不少拥趸,但其卖客培训的商业模式仍逃脱不了“割韭菜”的质疑,目前参哥个人的搜索关键词已被抖音全部屏蔽,旗下的部分账号也处于禁言状态。但就是这样一个江湖气息浓重的流量大师,为何却让堂堂的百度副总裁着了魔,甚至于付出丢了工作又丢了公众形象的惨痛代价。璩静的成长履历不可谓不光鲜,一路走来都是人中龙凤般的存在,其毕业于外交部唯一直属高校外交学院,在新华社有过十年采访工作的历练,后来入职华为,又一路成长为公共及政府事务部副总裁和中国媒体事务部部长,2021年璩静加入百度,担任副总裁及公关1号位。按照璩静的认知水平和社会地位,其就算想做个人IP,学习的对象应该是雷军、周鸿祎这样的行业大佬,再次也得是俞敏洪、李国庆这种层级,但人家为何偏偏愿意相信一个网红能够为其提供赋能和抓手呢?1被网红坑惨的百度副总裁如果你经常刷到由参哥团队操盘的IP案例,再去对比一下璩静发布的几条视频,其实很容易发现,基本上用的都是同一种套路。首先在内容形式上,都是采用真人出镜+口播的形式,而且在画面中一定要注明出镜人的社会身份,比如“百度副总裁”、“公关1号位”这样显赫的职场标签,以此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而之所以采用口播,第一是因为这种内容生产方式极为高效,不需要进行太复杂的脚本创作和拍摄,而且通常可以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内拍摄,如果账号日更一条的话,那么一周的发布量集中在半个工作日内就可以完成。此外,对于出镜人本身来说,这种口播视频也不需要非常强的表达能力,因为文案内容可以事先写好,即便背的不太熟练,也可以通过后期剪辑的方式让视频拥有很强的连贯性。其次,在内容选题上,制造冲突也是必须的,尤其涉及到两性、职场、金钱观这种话题,能够引起争议的,几乎是条条必爆,而这也是参哥操盘很多网红起号的流量密码之一。比如参哥操盘的账号之一“毛毛姐”,其点赞量最高的几条视频均围绕着“该不该向朋友借钱”、“富人为什么不愿帮助穷亲戚”、“老公出轨要不要挽回”等吸睛话题。而回看璩静争议最大的那条视频内容,尤其是“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这类选题,也明显是在遵从着这种创作法则。虽然争议确实是传播的最大助推器,但问题也恰恰就出在这里。之前参哥团队及其操盘过的那些IP账号,大多做的都是高客单价、高毛利的生意,比如医美、情感咨询、大健康等,这些账号产出争议性内容,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流量,另一方面也是在筛选用户,因为总有人会认同一些与主流悖逆的极端观点,而这部分人又恰恰是能够产生成交的主力军。但是这样的逻辑放在百度这种体量的公司上,则明显是小马拉大车,百度自己不缺这种垃圾流量,也不会指望通过短视频做成交,公共宣传对于百度自身的意义就是维护企业形象,仅此而已。分析至此,璩静的个人言论引发百度舆情翻车,已经是早已注定的事了。其实按照参哥这一套起号模式,对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确实行之有效,虽然过程方式确有争议,甚至有制造对立之嫌,但对于一些目标是快速变现的商业IP来说,在商业利益面前这些可以忽略不计。璩静最致命的失误,就在于其过分迷恋网红参哥获取流量的“术”,而忽略了大厂做商业IP的“道”,如果她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谋求职业转型的可能,那么这样做倒无可厚非。但如果想通过这种来维护大厂的公共形象,甚至于让全员做短视频来给百度公关争取话语权,那么显然是把事情想的太过简单了。2该到李彦宏出场了如果单从事件影响来看,璩静这回的谜之操作,可能会和当年的“魏则西事件”一样,给百度带来长达数年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对于璩静事件的刻板印象已经形成,尤其是“离职秒批”这样的梗,会和“开水团”、“福报厂”一样,多年以后仍然会在网络上被反复提及。而如何降低这种负面影响,甚至于挽救一下百度本就不太讨喜的网络口碑,可能还是得李彦宏亲自出场。据腾讯深网报道,李彦宏与人力资源负责人已经在百度内部对于璩静事件进行了点评,李彦宏情绪激动对在场的百度优秀员工表示:“你们才代表百度,你们才代表最真实的百度,你们才是百度最真实的代表”。不过随着事件越发出圈,李彦宏仅仅安抚内部员工还远远不够,他可能还需要通过更正式的方式,向外界重新澄清百度真正的价值观和职场氛围是怎样的,不然误解就会一直存在。其实作为大厂的创始人,李彦宏个人无论是在形象、谈吐以及创业者气质上,比起其他大佬还是有不小的优势,毕竟也是程序员出身,李彦宏和雷军一样,属于那种难得的“没有爹味”的企业家类型。虽然百度因为过往的种种原因,在公众心目中的口碑始终不算太好,但如果李彦宏愿意出来以企业家IP的形式与公众交流沟通,可能会对于扭转百度的风评产生正向作用。一方面来看,业内已经有成功案例,比如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曾经被视作“因为一个人而讨厌一个品牌”的典型,但随着李斌开通个人抖音账号,开始通过直播和短视频等方式与用户交流,使得用户对其个人和企业的看法有了很大改观。而另一方面,百度目前发力的自动驾驶以及生成式AI等业务,也都需要向外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在宣传侧,李彦宏的亲自下场也一定能够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和用户的接受程度。事实上,早在2020年,为了推广百度的直播业务,李彦宏就曾在百度App内开展过直播首秀,当时仅开播10分钟,参与人数就突破100万,直播累计参与人数突破1000万,当晚百度的股价也大涨4个点,市值一夜之间飙升了近17亿美元。不过随着后来百度调整业务方向,李彦宏的直播最终也没能实现常态化。而如今,无论是科技大厂还是新能源车企,创始人亲自下场拍短视频做直播已经是蔚然成风,李彦宏不做,下面的人以后可能以后还得变着法去做。最后还得多说一句的是,大厂的老板,尤其是上市企业的高管和创始人,以后出来做IP的可能还会越来越多,但是这部分人,很多又恰恰没有和网友直接打交道的经验和意识。建议雷军、周鸿祎等下场较早的行业老炮们,可以多分享一些自己做商业IP的经验,或者做成面向全行业的公开课,多传递一些正能量的内容方向,不然让这些老板们自己去找方法,那么以后被参哥带跑偏的大厂高管,可能就不止璩静一个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我去了趟北京车展 结果大家都在看雷军

我去了趟北京车展 结果大家都在看雷军 雷总走到哪,哪个站台就是泼天的流量砸下来,去理想站台看 L6 ,去蔚来站台看 ET7 ,长城、比亚迪都是一个不拉。但唯独小米汽车自己所在的 W2 馆,雷总开完小米汽车发布会,直接就去别的馆转悠了,离自己近的几家车企站台都没临幸。为啥呢?就不得不提这次北京车展官方极具火药味的展台布置了。吉利在小米右边,智己在小米斜对面,真就是冤家路窄,主办方也喜欢拱火是吧。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先看看雷总没有临幸的吉利,这次掏出什么新车。极氪新出了一个宝宝巴士,极氪 MIX 。这个车的前身其实是极氪和 Waymo 一起搞的一款无人出租车 M-Vision 。外形上看有点像 MEGA ,但二者完全不一样的定位。MIX 采用了一个全新的架构,浩瀚 -M 。它开创性的用了一个对开门的形式,B 柱直接给做成了隐藏式,与其说没有 B 柱,不如说是双 B 柱,好处呢就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上下车变得很方便。而且,前排座椅还能 180 度转圈,把中央扶手的小桌板打开,就能和后排直接开一桌麻将,这个设计可以,就不知道量产版是不是也这样。再看华为,公布了和北汽联合打造的新车,享界 S9 。一台 D 级行政轿车,外观非常的家族式,和智界、问界系列都有相同的元素 “ 眼袋 ” ,车长接近 5 米 2 ,轴距超过 3 米,大概对标奔驰 S 、宝马 7 系以及奥迪 A8 这类车。而且我猜这台车还会首发华为的最新科技,4D 毫米波雷达。相比以前的毫米波雷达只能测出速度、距离、方向,这个 4D 还能测高度。而且 S9 还能选装电子外后视镜,升级了 ADS 3.0 (也称为干昆 ),期待看能比 2.0 进步些什么..除此之外,比亚迪全家桶也堵满了媒体老师,比亚迪一家人整整齐齐,都聚在 W1 馆的角落。结果最遭罪的就是对面被包起来的起亚,它的展台布置其实相当精美,二楼还有带充电口的休息室,结果就成了观看比亚迪发布会的最佳机位。好家伙,韩国老好人是吧。比亚迪这边之所以围满了媒体老师,除了自带大疆无人机的越野版 U8 亮相以外,最吸睛的还得是那个方程豹。。比如这台 SUPER 9 概念车,是一个没有车顶,没有前挡,非常经典的双座 Speedster 造型。以往能够用到类似设计的,都是跑车中最顶尖的那一批。不过帅归帅,我个人觉得,可能还是另一台概念车 SUPER 3 要来得更顺眼点,起码还是个越野车。除了中国车企, BBA 也整了一手好活,比如这个纯电大 G 大伙儿都看了吗?又是原地掉头,又是大角度下坡,秀是真的秀。虽然好玩的车不少,但 8 个场馆逛下来,脖子哥最大的感受竟然是无聊,一方面,车展的信息都已经被公布了,网上啥都能看到,本来想着线下来摸摸车子,结果很多围栏围着,根本碰不到。而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大爆炸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大伙儿都在卷 “ 怪车 ” ,比如超跑、越野、宝宝巴士,大家平时不怎么关心,要说有多大影响力,真的豹说。所以,北京车展车没上热搜,大佬之间互抛金句,却隔三差五冲上热搜。甚至一个连驾照都没有的周鸿祎,成为了车展最火的车模。25 号一大早,雷总来到小米的展台,在发布会上重申了一下小米 7 万辆的订单,甚至直接发布招才令,说现在 6000 员工根本不够用。看来为了交付 10 万辆,雷总也是卯足了劲。这下估计把边上的吉利干懵逼了:好家伙,这次直接当着我的面招聘是吧?但雷军路过吉利,直接找船夫哥、李想、李斌、小鹏他们的展位逛了。跟着雷总这一圈逛完,脖子哥就突然发现,今年的北京车展,成车企 CEO 们的交流会了……你看渔夫哥,平日里众星拱月,没想到,在雷军面前,竟然也进不了 C 位,成为茫茫领导中的一位。而李想这波就比较机智了,直接搞了个大新闻。说是让雷军做进去体验体验新车 L6 ,结果车门一关,双手一靠,讲起了车内配置,看他笑容多灿烂,在讲完之前,军子你就别想出来了。这波操作,直接给雷军干整沉默了,家的体验是真没感受到,甚至还有点像坐牢……对此,小米某店还评论道:把我老板放出来!当然除了他们,红衣大叔周鸿祎更是高手中的高手。其实人家现在也是新晋汽车网红了,不仅给哪吒 L 带货,而且车展这天他又多了一个新的称号,“ 2024 北京车展首日唯一车模 ” ,因为人家的站位是这样的。这一上车顶,大伙儿目光刷刷向他看齐,我猜你可能要宣布个事儿……说真的,这身红衣真的扎眼,懂车的知道周总是在整活,不懂车的一定以为是在维权。后来他也在网上也解释说,是自己比较社恐,看见这么多人都不敢乱动,为了证明自己是真人出镜,就爬了上去,感觉一改往日形象,变得非常的 “ 憨 ” 。哥们儿,求你考个驾照吧,咱们一起去试驾活动,您做媒体老师是真的有天赋。这一堆操作看下来,脖子哥只能说,这次北京车展展的压根不是车,而是车企高管们整的活。我以为我是来看车的,没想到各家老板比车好看多了。就连编辑部的工作群里,发的也都是老板的互动。新车?反正就那些东西,差不多知道下得了。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变化,我估计还是因为雷军带着 SU7 一路相位猛冲,彻底给车企的公关部门狠狠地上了一课与其砸钱投广告,不如老板刷刷脸。这就是新赛季的打法,你不服也得服。虽然古有特斯拉不需要广告费用,近有理想营销费用全国车企最低,但雷总这波完全颠覆了既往汽车行业传播规律的操作,算是让车企们彻底想明白了,这几家车企省下来的钱,有很大一部分,得靠老板刷脸刷出来。怪不得连长城的老魏,都要想办法和雷军连麦,虽然看得出他没啥直播经验,但他真的太想进步了。只不过这事儿吧,也像讲脱口秀,多多少少需要点天赋。隔壁哪吒的 CEO 张勇在直播间里被人吐槽了坐姿,回头就上网嘴硬,说吐槽他的人是 “ 舔狗 ” ,结果被网友们狠狠教育了。这波流量是蹭到了,但能蹭出啥效果,脖子哥是觉得真不好说。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肯定有更多的老板,会冒着这种 “ 黑红二象性 ” 的风险,想办法把自己搞成一个 IP ,做自家车企的 KOL 。说不定没过多久,咱们又能在网上看到早年机圈大佬们微博互撕的经典剧情了。别的不说,反正我是真的想再看一次 “ 王自如大战罗永浩 ” 。另外,这届北京车展上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外国人真的太多了,光是小米展台,我就听到不止 3 种语言,德国人、日本人、韩国人都在看中国电车。毕竟现在国产车卷到啥程度,咱就不多说了,就说隔壁奇瑞,邀请了 3000 名外宾到展台,发布会都搞成全英文,甚至还直接包了一车高铁去芜湖参观工厂,这也没谁了。还有个小花絮:有外国朋友向脖子哥吐槽,说北京车展是不是来了泰勒这样的大明星?结果一问,原来是各家企业的 CEO ……我现在就好奇,这回外国媒体们打算怎么报道这次北京车展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雷军亲手把小米手机交给了卢伟冰

雷军亲手把小米手机交给了卢伟冰 也就是说,在小米手机的发布会上,咱可能再也听不到雷军那亲切的湖北普通话了。当事人卢伟冰也立马儒雅随和了起来,和大伙们相约了一波小米 14 Ultra 的发布会。说实话,小米这次的人事调整来得突然,很多人都没反应过来是咋回事。有舍不得雷军的,但出现次数最多的相关评论,还是 “ 反米( 小米 )复金( 金立 ) ” 。毕竟卢伟冰在加入小米之前,是金立的总裁,就是那个,老板赌博 “ 借 ” 了公司十几亿的金立。当年,身在 “ 友商 ” 的卢伟冰还拉了一众手机厂商,搞了个手机圈的硬核联盟,据说,就是为了治一治小米。所以大伙儿都调侃卢伟冰去小米,是卧底去了,这卧薪尝胆数年,只为偷一波小米的家。但其实,卢伟冰的背景不仅于此,而且除了金立之外,卢伟冰还有康佳、天语这些前东家,它们的结局和现状都挺一言难尽的。所以在入职小米前,一些网友和媒体还给了他个 “ 企业冥灯 ” 的称号。但,就是这么一位来自竞争对手、身上似乎带着 debuff 光环的 “ 衰将 ” ,雷军却敢用、善用,如今甚至让他接手小米手机。只能说,雷军确实是个伯乐,卢伟冰,也是确实一匹能跑千里的马。更重要的是,千里马也是要打怪升级刷装备的,而雷军,刚好遇到了从野区毕业的神装高等级卢伟冰。这么说吧,其实刚从清华大学化学系毕业的卢伟冰,跟手机行业搭不上啥边。在康佳卖了十年彩电的他,一路从销售干到了管理层。07 年,正值手机行业发展的春天,在满园春色面前,卢伟冰坐不住了,但在康佳这样求稳的企业里,有点施展不开。所以海外销售总经理的板凳还没坐热乎,卢伟冰就跳去了当时在国内,能跟诺基亚掰手腕的天语。也正是在天语,卢伟冰摸着了研发、生产,再到销售等手机产业链里的门道,正式开启了手机行业的升级之路。不过按照卢伟冰自己的说法,经验是学到了,但天语的高层,却不肯给他独立掌控一个项目的权力。好在当时金立老板刘立荣,向他抛来了橄榄枝,给他合伙人的身份,还给了他独立干项目的权力。于是在 2010 年,卢伟冰又跳槽了。进入新副本的卢伟冰可以说是雄心壮志,大搞产品年轻化,又创立了好几个子品牌,也正是在这儿,他和小米 “ 打 ” 上了交道,当然,是打架的 “ 打 ” 。其中金立的子品牌 IUNI ,就直接打着 “ 以小米模式来反小米 ” 的口号,硬核联盟也是他当金立总裁那会儿成立的。可见他想要跟小米大干一场的决心。可惜的是,最后也没溅起啥大的水花。再加上金立错过了 4G 手机的这班车,刘立荣又因为沉迷赌博,挪用公司资金,把公司搞得一团糟。无力回天的卢伟冰,只好带着海外事业部 “ 脱离 ” 了金立。他自己创立了诚壹科技,专门给国外一些手机品牌做代工。而他和雷军之间的缘分,则是在卢伟冰的 “ 金立生涯 ” 中开始的。2012 年,雷军托人在深圳欢乐海岸组了个局,来的都是手机圈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了当时还是金立 CEO 的卢伟冰。不过,当时俩人的羁绊还没那么深。2014 年的时候,小米因为得罪了三星,经历了一场供应链危机。当时雷军为了给三星高管道歉,亲自飞到韩国总部,又拜托了几位业内大佬替自己求情,他们分别是 OPPO 手机的陈明永,闻泰通讯和瑞声科技两个供应商的老大,还有时任金立 CEO 的卢伟冰。也是在经历供应链危机的那一年,雷军有了把卢伟冰招入麾下的想法。但当时卢伟冰还是金立的总裁,自家业务都忙不过来,哪有闲心想这些。不过,在经历了被架空、集团爆雷,还有创业举步维艰的一系列事情后,卢伟冰动摇了。而最终说服卢伟冰加入小米的,是雷军和他在 2018 年 8 月 31 日的一次彻夜长谈。当时,雷军给人拉到酒店聊到凌晨三点,还特别霸总地说了一句: “ 加入小米吧。你的诚壹科技公司,我来收购。 ” 所以雷军连夜 “ 睡服高管 ” 的梗,可能可以追溯到这个时候。而雷军也真为了卢伟冰这盘饺子,收购了诚壹科技这碟醋。另外说句题外话,除了卢伟冰以外,努比亚的联创苗雷、联想集团前副总裁常程,还有中兴前 CEO 曾学忠等等,其实也都是用类似的法子挖过来的。卢伟冰加入小米时,恰逢小米的处境其实有些尴尬。大伙们都知道,当时小米在手机业务上有小米和红米两条线,但那时候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这两并没啥明显的区别。甚至于很多销量都是红米手机带起来的,这导致小米手机身上的低价标签,一直撕不掉。小米想冲击高端的心,也被这标签儿栓得死死的。所以红米拆分出去,是迟早的事儿。把独立品牌 “ 红米 Redmi” 做大做强的任务,就落到了卢伟冰这个行业老兵的肩上。接管红米之后,卢伟冰靠着在几个前东家那积累的经验,一边抓产品一边死磕性价比。就拿 Redmi Note8 来举例,当时卢伟冰提议要把 Redmi Note8 的高通处理器,换成联发科 MTK 的 G90T 处理器。一方面联发科确实便宜,另外经过华为那一遭,大家都想让自己芯片的供应链多样化一点儿,好分摊波风险。但因为当时联发科的口碑过于拉胯,公司内部基本都不咋看好这个方案。卢伟冰是力排众议,才把联发科的芯片给敲定下来。他也大开机圈小课堂,在微博上给网友们顺势来了波芯片科普,让大伙儿都看看 G90T 到底值不值。最后 Redmi Note8 在上线不到 8 个月的时间里,全球销量突破了 3000 万。据 Canalys 报告显示, 2019 年 Q4 全球手机销量排行榜中, Redmi Note8 系列是中国厂商唯二入榜机型。另外,为了让红米的产品定位更加明确,在 21 年 K40 推出的时候,卢伟冰还提了个 “ 焊门员 ” 的概念。意思是,卖 1999 元的 K40 已经把旗舰机的门槛给卡死了。比 K40 便宜的,性能没 K40 好,而性能优秀的又没有 K40 便宜。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卢伟冰让红米 K 系列 “ 旗舰焊门员 ” 的形象深入人心。而除了对红米手机产业链的把控以外,卢伟冰也很聪明地懂得利用互联网来给自己造势。他的 “ 语不惊人,语不休 ” ,可以说给红米带了不少的曝光和关注。用网友的话来说,加入小米之后的卢伟冰,就是 “ 嘴臭版的雷军 ” 。在发布会上怼友商,有人统计他在某次发布会上一共怼了友商 58 次,甚至连 “ 红米碾压荣耀 ” 这种话,也丝毫不避讳。特别是跟红米对标的荣耀出了 9X 后,他疯狂 diss 新机的 10W 快充。所以大家也直接送了他 “ 卢怼怼 ” 、 “ 卢十瓦 ” 的外号。在几个月前的 Redmi K70 发布会上,卢怼怼又继续自己的老本行,当众怼友商 “ 没底线 ”“ 不本分 ” 。还内涵一加怕被 Redmi 按死,总躲在 Redmi 之后发新机。更有意思的是,卢伟冰甚至不分敌我,在互联网上激情开麦,把小米称作 “ 友商 ” ,被网友调侃红米要干翻小米。这下,梗成真了。不过,这好像是红米祖传的品牌文化……新接任的红米话事人王腾 “ 嘴臭 ” 起来也是当仁不让。就是前段时间哥们好像破防了。当然了,玩笑归玩笑,其实细品小米这次的人事调整,一切都有迹可循。一方面,小米汽车那边眼看着要落地,少不了雷军来拿主意,再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手机业务上,得不偿失。另外,手机业务仍然是小米的核心大后方,得有人来守。目前来看,把这个任务交给卢伟冰,雷军是比较放心的。只不过,这副本又给卢伟冰上强度了。早在 2020 年,雷军就喊出了小米高端化的战略,甚至还把冲击高端称为 “ 小米发展的生死之战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