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东北米好吃? 原先产量极低的东北米特别难吃。

为何东北米好吃? 原先产量极低的东北米特别难吃。 满洲时期, 日本培育出新品稻种给满洲农民种植, 后来, 又培育出更适合东北气候的优质高产量水稻, 东北米完全是日本苦心经营的结果。 如今大家最爱吃的五常米就是日本米, 是满洲时期日本留下的稻种之一。 更多精彩,追踪@wukongtuwen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五常大米到底是什么米 为什么比普通米好吃?

五常大米到底是什么米 为什么比普通米好吃? 五常大米到底是什么米?说五常大米之前我们先说说五常市,五常市紧挨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因“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得名。五常市水系发达,河网密布,不少地区土壤肥沃,很适合种水稻。不过在黑龙江种水稻可不容易,大家都知道黑龙江气候比较冷,与海南一年可以种四季水稻相比,黑龙江五常这些地方,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而且生长期还很长,育苗更是需要借助大棚或是温室。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而且水稻收获期五常地区的昼夜温差大,这些因素让五常的大米干物质含量高、直链淀粉适中、支链淀粉含量高。通俗地说,就是这里产的大米粒大饱满、口感弹牙、饭粒油量大、香味浓郁。总结起来就是俩字好吃。那么,五常出的大米就叫五常大米吗?这到底是一种大米还是几种大米呢?广义上说,只要种子选用五优稻系列、松粳系列及其他符合五常种植条件种植的其他粳稻品种,符合大米执行标准 GB/T19266(也就是五常大米的执行标准),在五常地区种植,就可以称为“五常大米”了。某五常大米产品相关信息 作者拍摄不过,在普通消费者眼中,五常大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五优稻系列中的五优稻 4 号,五优稻 4 号俗称稻花香 2 号。这个品种在五常市是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品种,我们消费者通常说的五常大米,一般就是指的种植在五常市的稻花香 2 号所加工出的大米,味道那是相当地道!需要指出的是,成就好米,首先要有好的品种,其次是要有适宜的环境。哪怕品种是对的,在气候有差异的地区种植,风味也会逊色不少。如果打着五常大米的旗号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卖的东西却不是那么回事,那就别怪别人质疑指责了。五常大米背后的育种故事一个优秀的品种背后往往都有一段育种人的传奇,稻花香2号也是如此。稻花香2号的第一培育人田永太是朝鲜族,上世纪50年代,田永太从韩国青山南道来到了黑龙江省五常市,1966年他当上了龙凤山乡的五一生产队长。当地河道和水资源较为丰富,可以种植水稻。可当时在当地没有合适的水稻品种,引进的品种大多来自隔壁的辽宁。别看都在东北,还离得那么近,引进的水稻马上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产量也很低,亩产还不到200公斤。尤其是在1969年,那年种植的水稻还没进入成熟,气温就迅速下降。导致田永太所在的生产大队150多公顷受灾严重,整个生产大队甚至要绝收饿肚子。种好稻子从来不是件容易的事 作者拍摄在村里老农的建议下,田永太在田里开始寻找可以早早成熟的稻穗。一连找了六天他都没找到心目中的早熟稻穗,第七天中午在田埂上心灰意冷的他正准备放弃的时候,不经意间眼睛瞟到了不远处一簇金黄的稻穗正弯着腰随风摇动。他赶忙把成熟的12个稻穗带回家挂在了生产队窗户上保存,但刮了一场风后稻穗只剩下了7穗。之后他按稻穗把种子编为1号至7号,经过一年种植,其中7号穗子的后代满足了早熟的需求。他还通过这七号穗子收获了48斤种子,又一年过去,这48斤种子变成了5000斤稻谷,田永太把这种子命名为“517”。这种稻米不仅适合当地耕种,还非常好吃,当地人广泛种植了十几年。后来,田永太被调到大学当了副校长。他有一次回龙凤山办事,村里老人焦急地对田永太说“老田,快回来吧,'517' 没有了。”原来经过连年种植和稻瘟病肆虐,原来选育的好吃的“517”慢慢就消失了。老农民对田永太的期待,他一直都记在心里。到了1993年,在当年发现“517”的地块上,田永太又偶然发现一株有着12个穗子的长粒、有芒、压圈的稻子,与当时北方稻子都不相同。不仅这棵稻子长得跟常见的北方水稻不同,种出后蒸出的米饭更是有着扑鼻的香味,繁育以后取名为“938”。经过不断地培育优选“938”在口感、香气、抗病性、产量等方面表现非常优异,被命名为“五优稻1号”。之后,五优稻系列一直被不断改进,到了1999年五优稻4号也就是稻花香2号问世,这也是今天种植最为广泛的五常大米的由来。2021 年,田永太离世,享年 82 岁,他的一生从战乱饥饿中走来,却不忘为大家填饱肚子,既要想着吃饱,还为人民想着吃好。他被五常人民誉为“稻花香之父”、东北的“袁隆平”。****现代育种,已实现定向选育,定向改良在现代育种技术下,育种的速度和效率已经大大提高。相对于以前的碰运气来说,现在可以做到定向选育定向改良了。随着水稻基因组的测序的完成,我们已了解到了水稻的全基因组,这对于育种家们来讲无疑是振奋人心的。现在我们可以根据基因组信息和不同水稻之间的差异,通过实验验证每一个基因的功能,再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定向改良某个品种的某个性状。通过植物育种工厂或南繁等快速传代技术,选育周期将大大缩短。尽管现代水稻育种依托于现代生物技术和栽培体系提升迅猛发展,但育种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首先,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想要培育出好水稻种出好米,就要有较为丰富的水稻种质资源,有了大量的种质资源,才有操作的余地,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品种。此外,即便现代育种技术已经比原来进步了很多,但育种仍然是艰巨的工作。比如水稻育种一般还要通过杂交,而杂交最常用的一种操作是人工剪颖去雄,由于水稻雌雄同花,花还特别小,因此去雄时不仅要把握好时期,还得去雄干净的同时不能伤到雌蕊,一粒一粒剪掉颖壳后将父本花粉抖在去雄过的母本植株花序上,经过授粉受精发育后种子形成后获得杂交种,然后经过分子检测技术筛选出“真杂种”。人工剪颖去雄,注意花大小和数量 作者拍摄真杂种再与优良的亲本杂交,经过分子检测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再次与优良的亲本杂交,必须经过多轮实验,才能获得既带有目标基因又与优良亲本无限接近的个体,从而达到改良的目的。注意远处一丛丛长得高出一截的,需要被筛选掉 作者拍摄培育出的新品种的审定还需要经过品种申请、品种实验、审定、公告等步骤。申请品种要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品种实验包括一年的预备实验、两年的区域试验、一年的生产实验,全程都是编码测试,不透露实验材料名称和育种单位,经过专家组严格的审核后才可以通过品种实验阶段。进入审定阶段要对品种的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要求,复合要求的要进行公告才能完成品种审定。因此一个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成为一个新品种少则四五年,多则二三十年,甚至是几代人的心血。因此育种家一般不会邮寄或托运重要的育种材料,而是靠着手提人背,随身带着育种材料。袁隆平、田永太等老育种家虽然悄然离世,一代又一代人育种家追随者老一辈育种家还在默默努力。毕竟农业是立国之本,种业则是农业的核心,我们常说中国人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有遥遥领先的品种才是把饭碗端好端牢的核心。策划制作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作品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作者丨妙笔生花 农艺与种业专业研究生审核丨程须珍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策划丨丁崝责编丨丁崝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姨学 历史】《逆转的东亚史5:非中国视角的东北(满洲篇)》满洲,中国称之为东北。在汉人眼中,它是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事实上却是

【姨学 历史】《逆转的东亚史5:非中国视角的东北(满洲篇)》满洲,中国称之为东北。在汉人眼中,它是长城以北的塞外之地;事实上却是中国之外的丰饶新世界。纵横于这片黑水白山的满洲部落,如渤海人、女真人、契丹人、满洲人,正是仰赖内亚先进技术而强大、又靠着环日本海的贸易而兴盛。然而伴随著强大和兴盛而来的,便是帝国体制的诱惑,当封建部落转变为征服王朝时,便是满洲衰弱的起点,满洲最终成为中国的东北,丧失了传统与自由。当我们跳脱东北、翻转传统史观的中国视角,便能发现藏在考古发现和汉文史料下面的另一种满洲史...

封面图片

张鼓峰是中俄边境间的小山峰,海拔155.1米,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南,图们江左岸。1938年,占领东北成立满洲国的日本军与斯大林的

张鼓峰是中俄边境间的小山峰,海拔155.1米,位于吉林省珲春市东南,图们江左岸。1938年,占领东北成立满洲国的日本军与斯大林的苏联军队在此发生战争。日军参战总人数近7000人、火炮37门。苏军则于在8月5日前,在战斗行动地域集结了1.5万余人、237门火炮、285辆坦克。另有250架飞机支援苏军部队行动。最后以日军的失败告终,苏军占领了张鼓峰,从此将苏联的国境线推进到图们江边,中国失去进出日本海的权力。当时中共是完完全全站在苏联一边的。习近平如果真爱国,为什么不向俄罗斯要回被侵占的国土?为什么要认贼作父?

封面图片

片名:孤独的美食家特别篇盛夏的东北宫城出差篇

片名:孤独的美食家特别篇盛夏的东北宫城出差篇 又名:孤独的美食家特别篇!盛夏的东北·宫城出差篇 / 孤独的美食家SP / 孤独のグルメスペシャル!真夏の东北・宫城出张编 地区:日本 首映:2016-08-03(日本) 主演:松重丰 / 向井理 / 渡边一计 / 绪方义博 / 余贵美子 类型:剧情 / 喜剧 简介:受老朋友岸本所托,井之头五郎(松重丰 饰)奔赴仙台,在完成工作洽谈后,来到当地一家小餐馆,品尝了牛舌套餐和烤牛尾。五郎叔大快朵颐,幸福满满。在此之后,他的脚步来到石卷市。出了车站,他站在3•11遗址深深聚了一躬,随后租了一辆秀密轻巧的轻卡,驱车来到女川町,和当地的负责人(向井理 饰)洽谈地方振兴活动中所需要的商品。工作顺利完成,而吃货五郎叔也感到肚子饿了,几经周转他终于找到一家开在山道上的海鲜饭店,并且在五色海鲜盖饭和星鳗天妇罗的夹攻下享受了快乐的午餐时间。东北三陆的美食,给五郎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曾经遭受震灾和海啸的地区,似乎也正恢复往日的活力……片长: 58分钟IMDb: tt5830810 #孤独的美食家 影片已上传 点击下方搜索 【优影臻享】@Youxiu_bot

封面图片

1945年8月,苏军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被歼灭。苏军随即便将日占时期建设的工厂设备拆了个精光,全部运了回去。

1945年8月,苏军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关东军被歼灭。苏军随即便将日占时期建设的工厂设备拆了个精光,全部运了回去。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苏军把东北的工厂、矿山、电站等物资绝大多数拆运回国,9月起7个月里火车日夜不停,甚至连长春市政府的办公家具都不放过。仅拆运宏大的鞍钢就用了40天,发运货车60列。1945年11月15日前,仅从沈阳每天就有200辆货车开往苏联,到1946年初,大沈阳90%以上工厂都成空壳,连门窗都被拆走。共计劫走东北铁路机车的75%和货车的93%,而东北集中了中国当时的大部分铁路物资和几乎全部的世界先进水平的运输车辆。 喜欢共产主义的东百狗们感动到哭了吗 via 匿名

封面图片

通过叶片测量根系长度的新方法可帮助提高作物产量

通过叶片测量根系长度的新方法可帮助提高作物产量 深根植物比浅根植物更耐旱,因为它们的长根能够进入地下水位,而短根无法进入地下水位。深根植物也更善于吸收氮等养分,而这些养分往往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深入土壤。还有一个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好处是,植物的根扎得越深,其捕获的大气二氧化碳在土壤中锁定的时间就越长。这是因为二氧化碳是由叶片吸收并带入根部的。出于这些原因和其他原因,作物科学家一直在努力培育根系更深的作物新品种。目前,检查根系长度的标准方法是在试验地里挖出多株植物,然后用卷尺测量它们的根系。这个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在研究后期无法再次测量这些植物的根系,因为它们不会被重新种植。这就是 LEADER 的由来。LEADER是"Leaf Element Accumulation from DEep Root"的缩写,这种根部测量方法是由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乔纳森-林奇教授及其同事创造的。这项技术的基础是,在任何给定的农田里,不同的矿物质和其他元素存在于土壤的不同深度。当植物的根系向下生长到土壤中时,就会吸收这些元素,并将其带入叶片。因此,通过观察叶片中含有哪些土壤元素,就可以知道根系目前已经向下生长了多远。当然,你首先需要知道哪些元素位于哪个深度,这可以通过采集和分析有关田地的初始土壤核心样本来确定。LEADER 运作示意图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这项研究中,林奇的团队在全美四个地点种植了 30 个不同基因的玉米品系,并在六年时间里对这些地点的土壤和叶片进行了检测。叶片分析是在现场使用手持式 X 射线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的。对于根系长度在 30 厘米(1 英尺)或更长的植物,LEADER 的精确度与传统的根系测量技术不相上下。尽管如此,在某些试验地块中,不同土壤深度的不同天然元素之间可能没有明确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种植作物之前,将锶等"示踪元素"埋入已知深度的土壤中。一旦锶开始在叶片中出现,作物科学家就会知道根系已经到达了那个深度。重要的是,虽然研究中使用的是玉米,但 LEADER 应该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植物。"要培育根系更深的作物,你需要观察成千上万株植物。把它们挖出来既费钱又费时,因为有些根系深达两米或更深,"林奇说。"每个人都想要深根作物但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如何获得它们。"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作物科学》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