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令刚住进协和医院时,因为是化学系学生,医生想过铊中毒的可能,但问了清华校方,得知朱令没接触过铊,就排除了铊中毒(当时不可能想到

朱令刚住进协和医院时,因为是化学系学生,医生想过铊中毒的可能,但问了清华校方,得知朱令没接触过铊,就排除了铊中毒(当时不可能想到有人投毒)。贝志城在求救信中不仅从记录繁杂的朱令协和病历准确归纳出铊中毒的典型症状,而且指出病人是化学系学生,所以才有个别外国医生想到可能是铊中毒,否则铊中毒症状与很多疾病相似,而铊中毒极其罕见,医生很难想到(《白马酒店》提到了这点)。不能不说,贝志城真是神医。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这批来信中其实只有2封诊断是铊中毒。还有1封提出了四种可能性,一种是“重金属中毒(砷、汞、铊)”。铊中毒很罕见,虽然贝志城在求助

这批来信中其实只有2封诊断是铊中毒。还有1封提出了四种可能性,一种是“重金属中毒(砷、汞、铊)”。铊中毒很罕见,虽然贝志城在求助信中把铊中毒症状描述得很准确,大多数医生仍然不会想到是铊中毒,而是怀疑有类似症状的疾病,被提到的疾病达35种,铊中毒是其中之一,只有少部分人提到。贝志城为何就认定是铊中毒?在朱令父亲、协和医院医生告诉他已排除铊中毒后,还坚定地要求医生做铊中毒检测?

封面图片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离世

清华铊中毒案受害者朱令离世 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朱令1994年遭投毒重金属“铊”,导致瘫痪、双眼几近失明并有严重脑损伤。朱令本周五因脑瘤离世,终年50岁。 朱令的同班同学及宿舍室友孙维曾被警方列为嫌疑人,但因证据不足而被解除嫌疑,后改名孙择颜并移居海外。2013年,一份数万人签署的请愿书要求美国调查当时在美居住的孙维,将她遣送出境回中国受审。请愿书中指称孙维的家族在中国拥有强大的政治网络,并指孙维“有犯罪动机并能够接触致命的化学物质”。白宫拒绝对请求置评,只表示朱令的中毒事件“是一场悲剧”。 北京市公安局2013年5月曾在微博对朱令案作出回应,强调专案组始终坚持依法公正办案,未受到任何干扰,但碍于证据灭失等客观因素,最终无法侦破。 孙维的祖父孙越崎曾是民革中央名誉主席,堂伯父孙孚凌曾任北京副市长、政协副主席,父亲孙大武为民革中央委员,姑父朱丕荣曾任冶金部副部长。公安部办公厅在对政协委员的复函里曾写道:“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经强卫(时任北京市委政法委书记)同志批准,1998年8月25日,市局文保处结办此案。” By:

封面图片

清华铊盐投毒案受害者朱令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50岁。

清华铊盐投毒案受害者朱令12月2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50岁。 朱令是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学生,1994年11月左右起陆续出现铊中毒症状,1995年2月症状恶化,3月入院治疗,3月20日昏迷。通过互联网求助、至4月底才获检查确诊为铊中毒,并获对症治疗,8月苏醒,完成排铊后出院,但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北京警方1995年5月立案调查,基本确认为投毒,但因“证据不足”不能认定嫌犯。期间受害者和主要嫌疑对象的家人都曾去信中共领导人,最终根据中央批示,案件于1998年8月结办。 (清华大学,维基文库)

封面图片

清华大学朱令案受害人处在病危中,已经深度昏迷20多天

清华大学朱令案受害人处在病危中,已经深度昏迷20多天 据凤凰周刊报道,50岁的朱令在今年年中确诊脑瘤,处在病危中,已经深度昏迷20多天。 朱令铊中毒事件是指中国北京清华大学1992级化学系女生朱令在1994年11月底出现铊中毒症状,最后得助于互联网才得到确诊和救治的事件。这是中国首次利用互联网进行国际远程医疗的尝试。1995年5月北京警方立案调查,1998年8月无果结案,至今真凶仍未归案,此案引发媒体与网络的报道和外界的关注与讨论。 1995年4月10日,朱令的高中同学、北京大学力学系92级学生贝志诚、蔡全清等人将朱令的病史,相关各项检查,协和医院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措施翻译成英文,通过在北京大学的互联网向Usenet的sci.med及其他有关新闻组和Bitnet发出求救电子邮件。 在发出求救邮件的18天里,有84位医学专家提出“铊中毒”的诊断。铊是一种剧毒化学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剧毒物品品名表(GA58-93)》(1993年10月1日执行)中铊与氰化物同为A类(氰化物属于第一类A级,铊盐属于第二类B级。)。 当朱令父母请求医生考虑电子邮件提出的意见时,协和医生表示:“我们有能力查阅国际医学数据库。”“北大学生带来很多问题。”贝志诚多年以后仍旧愤懑不平,在2005年网上激辩孙维时,他写道“协和当年的ICU主任,是他拒绝进行进一步的重金属中毒检查,甚至在发现协和误诊之后,毫无内疚之感,居然在医院会议上说:‘这件事是西方反华势力企图利用此事搞臭中国医疗界’”。

封面图片

贝志城称,他发出关于朱令病情求救信后,共收到1500封来信,有30%诊断是铊中毒;在提出诊断意见的来信中,有80%认为是铊中毒。

贝志城称,他发出关于朱令病情求救信后,共收到1500封来信,有30%诊断是铊中毒;在提出诊断意见的来信中,有80%认为是铊中毒。但参与整理来信的李欣只列出作出铊中毒诊断的医生84人,只占5.6%。网上有5月11-19日全部来信104封,其中36封给出诊断,只有3封诊断是铊中毒,分别占3%、8%。很显然贝志城把铊中毒诊断数量夸大了十倍。贝志城为什么要说谎? 其中来信诊断最多的是放射物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而不是铊中毒。为什么贝志城就坚信是铊中毒?为什么他能从五花八门的诊断中认定就是铊中毒,不停地要求协和医院医生要做铊中毒检测?

封面图片

朱令神智清醒时,曾向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否认其在实验室接触铊的传言。李舜伟对此不敢轻易相信,特地询问清华大学化学系,请求出

朱令神智清醒时,曾向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舜伟否认其在实验室接触铊的传言。李舜伟对此不敢轻易相信,特地询问清华大学化学系,请求出具书面证明。1995年3月,清华大学出示学生接触化学药品的清单,肯定朱令无铊盐接触史。此事被记入病历。 在4月28日至5月7日间,朱令宿舍发生一起“失窃案”,朱令的私人用品丢失,包括隐形眼镜小盒、口红、洗发液、浴液和水杯。 2013年5月9日,李春光以朱令代理律师的身份,被朱令父母授权于2013年5月9日12时左右向北京市公安局寄送《信息公开申请书》,要求:公开北京市公安局“结办”“朱令令案”的事实材料依据、规范性文件依据以及相关程序文书资料等信息;对该案中“不予公开的相关涉密材料”的密级及保密期限予以公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9、13、21、22、24和26条的规定,北京市公安局应当在15个工作日之内向申请人(朱令父母及其代理律师)以书面形式公开申请事项。但是,截至2013年6月9日,北京市公安局对此未作出任何回应。 参考资料: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