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子博士”真名姚乃琳,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在香港读了精神学理学博士学位(Ph.D),在2017年左右在耶鲁做博士后研究,参

“琳子博士”真名姚乃琳,毕业于浙江大学心理学系,在香港大学读了精神学理学博士学位(Ph.D),在2017年左右在耶鲁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参与研究精神分裂症、躁郁症脑部成像。回国就成了“耶鲁脑科学博士”,带货伪科学产品。搜了一下,中国类似的电流刺激脑部的骗人产品真是多,毫无监管。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0041. 加来道雄物理科普套装(超空间+物理学的未来)【“物理学超弦理论”奠基人、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

《0041. 加来道雄物理科普套装(超空间+物理学的未来)【“物理学超弦理论”奠基人、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 、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加来道雄作品!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万物至理”的一把钥匙!】.epub 》 简介:0041. 加来道雄物理科普套装(超空间+物理学的未来)【“物理学超弦理论”奠基人、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 、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加来道雄作品!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万物至理”的一把钥匙!】.epub是一本深入探讨其核心主题的著作,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深入研究,提供了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书中详细介绍了该领域中的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适合各类读者阅读。更多详情请访问相关链接。 标签: #004#0041. 加来道雄物理科普套装(超空间+物理学的未来)【“物理学超弦理论”奠基人、美国著名高等学府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 、纽约城市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加来道雄作品!超弦理论则是解开当年爱因斯坦冥思苦想却不得其解的“万物至理”的一把钥匙!】.epub#书籍 文件大小: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1308e257b696

封面图片

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卡斯·R·桑斯坦、纽约心理学及神经学博士塔利·沙罗特综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经济学成果和方法,深入研究了

哈佛大学行为经济学教授卡斯·R·桑斯坦、纽约大学心理学及神经学博士塔利·沙罗特综合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经济学成果和方法,深入研究了人类的适应力,指出了适应力的运作机制,揭开了「适应力偏好」这个心理陷阱,分析了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适应力陷阱的情况,如为什么会有受害者长期处在虐待关系中,却不逃离;为什么步入中年后,许多人都有更为严重的焦虑感和不幸福感;为什么在一家公司工作得越久,对不合理或低效率的情况就更能接受...... 本书将介绍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经济学的最新研究,透过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和案例来阐明科学,使读者更能认识自己、理解周遭的环境;同时,本书也为商业环境下如何挣脱职业生活中的倦怠感和错误决策提供建议,探讨企业如何透过灵活的变革来保持活力,提升竞争力;此外,本书也为紧迫的严肃议题结构性不公、种族歧视、性别偏见、环境污染等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作者简介 · · · · · · 塔利·沙罗特(Tali Sharot) 纽约大学心理学及神经学博士,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科学系副教授,情绪大脑实验室创办人,知名TED演讲者。沙罗特专注于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交叉领域,拥有多项开创性成果,擅长以简单易懂的方式解释人类行为,并探究各类研究发现在金融、市场营销、卫生和公共政策等领域的实际应用。著有《乐观的偏见》。 桑斯坦(Cass R. Sunstein) 美国当代杰出的法学家、政治理论家和社会科学家,现为哈佛大学罗伯特·沃姆斯利校级讲席教授,曾任职于美国司法部、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和马萨诸塞州法院,2009至2012年担任欧巴马政府白宫资讯与规制事务办公室主任,2020年获世界卫生组织任命为行为洞见与健康科学技术咨询委员会主席。著有《助推》《噪音》《简化》等多部作品,在宪法理论、政治理论和行为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封面图片

姚桐斌伯明翰大学工学博士

姚桐斌 伯明翰大学工学博士 身为一个海外就入党的准匪谍,身在英帝心在共,四处宣讲希望拉其他滑人投共。哪怕经历了几年大肃反,依然坚定认为刑不上士大夫,死的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关我爱国科学家什么事?海外殖蛆媒体都是造谣污蔑就是见不得新中国好~ 1958年毅然决然回国投身于新中国复兴事业,利用在西方所学知识大力协助导弹和航天材料研究,其科研团队在火箭研发上起到突出贡献,极大的提高新中国科技水平(指屁民跟政府的武力差距) 可能是老天都看不下去了,1968年空降腊小将对其实施物理制裁

封面图片

耶鲁大学新研究揭示小行星撞击可能引发了"雪球"地球时期

耶鲁大学新研究揭示小行星撞击可能引发了"雪球"地球时期 一个由耶鲁大学领导的研究小组提出,大型小行星撞击可能会突然引发"雪球"地球时期,即地球被冰雪包裹的时期,从而解决了有关这些气候剧变的长期争论。他们利用复杂的气候模型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某些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小行星撞击可能会在十年内使地球进入全球冰川状态。图片来源: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由 Michael S. Helfenbein 创建和编辑根据一项新的研究,这些所谓的"雪球"地球时期,即地球表面被冰覆盖数千年甚至数百万年的时期,可能是由撞向地球的大型小行星突然引发的。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可能回答了几十年来困扰科学家的一个问题,即地球历史上已知的一些最剧烈的气候变化。除耶鲁大学外,参与这项研究的还有芝加哥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的研究人员。气候模型学家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就知道,如果地球变得足够寒冷,冰雪的高反射率可能会形成一个"失控"的反馈回路,产生更多的海冰和更低的温度,直到地球被冰雪覆盖。在距今 7.2 亿年至 6.35 亿年前的地球新近纪,这样的情况至少出现过两次。然而,要解释这些被称为"滚雪球地球"事件的全球冰川期的起因,却一直没有定论。大多数理论都认为,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以某种方式减少到了"滚雪球"开始的程度。全球冰川作用的新视角第一作者、耶鲁大学文理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理查德-福斯特-弗林特博士后傅敏敏说:"我们决定探索另一种可能性。如果是地外撞击导致气候变化过渡非常突然呢?"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个复杂的气候模型,该模型在不同条件下表现了大气和海洋环流以及海冰的形成。该气候模型与用于预测未来气候情景的气候模型类型相同。在这种情况下,研究人员将其模型应用于假设的小行星撞击在过去四个不同时期造成的后果:工业化前(150 年前)、末次冰川最盛时期(2.1 万年前)、白垩纪(1.45 至 6600 万年前)和新近纪(10 亿至 5.42 亿年前)。研究人员发现,对于两种较暖的气候情景(白垩纪和工业化前),小行星撞击不太可能引发全球冰川。但在末次冰川极盛时期和新近纪的情景中,地球的温度可能已经冷到足以被视为冰河时期小行星撞击可能会使地球进入"雪球"状态。"我们的研究结果最让我惊讶的是,在足够寒冷的初始气候条件下,小行星撞击后的'雪球'状态可以在短短十年内就在全球海洋上形成,"合著者、耶鲁大学文理学院海洋与大气科学教授阿列克谢-费多罗夫(Alexey Fedorov)说。"到那时,赤道的海冰厚度将达到 10 米左右。相比之下,现代北极地区的海冰厚度通常为一到三米。"至于小行星在未来几年引发"雪球地球"时期的可能性,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可能性不大部分原因是人类造成的气候变暖使地球升温尽管其他撞击可能具有同样的破坏性。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助长妄想症的脑区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助长妄想症的脑区 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调整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的信念的能力,是高级认知的一个决定性特征。然而,如果这种能力受到破坏,就会对认知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妄想症或认为他人意图伤害我们等心理状态。在一项新的研究中,耶鲁大学的科学家们揭示了大脑的一个特定区域是如何因果性地引发这些偏执情绪的。他们的新方法涉及将从猴子那里收集到的数据与人类数据进行比对,这也提供了一个新的跨物种框架,科学家可以通过对其他物种的研究更好地了解人类的认知。他们的研究结果和使用的方法最近发表在《细胞报告》杂志上。虽然过去的研究表明某些大脑区域与妄想症有关,但人们对妄想症神经基础的了解仍然有限。在这项新研究中,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多个实验室以前对人类和猴子进行研究的现有数据。在之前的所有研究中,人类和猴子都执行了相同的任务,该任务可以捕捉到参与者认为其所处环境的不稳定性。在每项研究中,参与者都会在屏幕上看到三个选项,它们与获得奖励的不同概率相关联。如果受试者选择了获得奖励概率最高的选项,他们在各次试验中点击的次数就会减少,从而获得奖励。而概率最低的选项则需要更多的点击才能获得奖励。而第三个选项则处于中间位置。参与者没有关于奖励概率的信息,只能通过反复试验找出最佳选项。经过一定次数的试验后,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最高和最低奖励概率选项会翻转。耶鲁大学文理学院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副教授、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史蒂夫-张(Steve Chang)说:"因此,参与者必须找出什么是最佳目标,而当感知到环境发生变化时,参与者就必须找到新的最佳目标。"参与者在翻转前后的点击行为可以揭示他们认为环境的不稳定性,以及他们的行为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的适应性。耶鲁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副教授、本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菲利普-科莱特(Philip Corlett)说:"我们不仅使用了猴子和人类执行相同任务的数据,还对这两个数据集进行了相同的计算分析。计算模型本质上是一系列方程,我们可以用它来尝试解释行为,在这里,它充当了人类和猴子数据之间的共同语言,让我们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看看猴子的数据与人类的数据有什么联系。"在之前的研究中,一些猴子的两个脑部区域中的一个发生了微小但特殊的病变:眶额皮层(与奖赏相关的决策相关)或丘脑内侧(将环境信息发送到大脑的决策控制中枢)。在人类参与者中,有些人曾报告过高度妄想症,有些人则没有。研究人员发现,两个脑区的病变都会对猴子的行为产生负面影响,但影响的方式不同。眶额皮层受损的猴子即使没有得到奖励,也会更经常地坚持相同的选择。而丘脑内侧受损的猴子则表现出不稳定的切换行为,即使在获得奖励后也是如此。他们似乎认为自己所处的环境特别不稳定,这与研究人员在患有高度妄想症的人类参与者身上观察到的情况类似。研究人员说,这些发现提供了新的信息,让人们了解人脑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丘脑内侧在人们出现妄想症时可能扮演的角色。它们还为如何在更简单的动物身上研究复杂的人类行为提供了一条途径。科莱特说:"这让我们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将我们在更简单的物种比如大鼠、小鼠,甚至无脊椎动物身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对人类认知的理解。这种方法还能让研究人员评估影响妄想症等状态的药物治疗在大脑中的实际作用。也许下一步,我们可以利用它找到减少人类妄想症的新方法。"编译来源:ScitechDailyDOI: 10.1016/j.celrep.2024.114355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本书作者用理工科的思维,透过八个不同的主题,告诉你一个看似反常、实则靠谱的真实世界,教你制定一个立足于世界的计划,更好地掌控

本书作者用理工科的思维,透过八个不同的主题,告诉你一个看似反常、实则靠谱的真实世界,教你制定一个立足于真实世界的计划,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简介 · · · · · · 万维钢,曾用笔名“同人于野”,前物理学家,现科学作家,“得到”App订阅专栏《万维钢·精英日课》作者。 1999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5年获得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曾长期从事核融合等离子体物理研究,现居美国,从事专职写作。 著有畅销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获得第十届「文津图书奖」和「2014中国好书」等奖项)、《智识分子:做个复杂的现代人》、《高手:精英的见识与我们的时代》。他自诩“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主张以科学精神钻研社会现象,擅长让高端的道理落地,喜欢激发读者思考。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